2008年,福建省霞浦县柏洋乡在文物普查中发现,民间宗教法书中含有宋、元摩尼教的经文内容。文书内容逐渐披露,成为国内外宗教学、汉学、内亚研究和中西文化交流学者关注的焦点。《明教“五佛”考——霞浦文书研究》是哈佛燕京学社图书馆中文馆员马小鹤的力作。在此前系列论文的基础上,小鹤先生在本文中利用霞浦文书来考证和解释中国宗教史上的“五佛”问题。
陈其人,广东新会人,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24年生,194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经济系,师承王亚南先生。1952年结业于教育部政治经济学研究生班。从1951年开始在复旦大学任教,至1994年12月荣休,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曾任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学术委员会主任,担任过综合性大学《资本论》研究会理事、美国经济学会理事。
在复杂、不确定的商业环境中,非正式组织日益发挥着分散而深远的作用。但就目前的组织研究和实践来讲,非正式组织的相关研究因其不确定性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本文着重从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互动关系出发,以外部性为研究视角,进行模型构建和机制设计。研究发现: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互动关系取决于非正式行为对组织效率的影响;员工的行为表现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针对不同类型的组织和员工进行机制设计有利于组织实现非正式组织的自我管理。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具有近九十年历史,然其学术声誉,则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肇造、发展而渐至隆盛。上世纪五十年代确立了国内重镇之地位,九十年代被核准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至本世纪初,已建成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三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在此基础上,2007年获批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琉球王国汉文文献集成》全书三十六册,收录日本、美国和中国20座图书馆收藏的琉球王国汉文文献71部,大别为“琉球版汉籍”、“琉球人著述”和“琉球官话”三大部分。
《基督教学术》是依托复旦大学有关基督教方面的教学和科研而设立的一份"以书代刊"的刊物,创办于2002年,至今已经出版9辑,在通常情况下每年出版一辑。第一至第七辑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自第八辑起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复旦大学向来有研究基督教学术的传统。复旦大学的创办人马相伯校长及其后任李登辉校长均曾研究过基督教。近年来,复旦大学人文和社会学科加强了对基督教的教学和科研,招收相关的
《复旦国际关系评论》由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主办,目前每年出版两辑。评论以推动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发展为己任,围绕当今世界国际关系和中国外交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和重要现象,从学理上探根溯源、构建解释框架、寻求解决方案和最优路径,促进中国和世界的共同发展。
国家重点学科是国家根据发展战略与重大需求,择优确定并重点建设的培养创新人才、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在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中居于骨干和引领地位。人文社会学科是复旦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文科“国家重点学科”不仅是学校人文社会科学水平的重要标志,而且对于引领和提升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整体水平,以及促进文科和其他学科的交叉、合作,发挥着重要的骨干作用。
《孔丛子研究》共有上、下两编。上编为文献研究,主要从成书、文本、人名地名、版本四个方面对《孔丛子》进行不同维度的考察,经初步考证认为:《孔丛子》确实有先秦材料来源;全书材料性质有“撰述”、有“编纂”,也有流传中的材料变化;其中的人名、地名,大多符合先秦两汉史书记载,基本上可以作为研究先秦两汉历史文化的依据。下编是综合研究,主要对《孔丛子》涉及的孔氏家学、孔氏子孙的学术思想与传承、孔氏子孙的文学观念等问题进行探索。
“复旦复旦旦复旦,日月光华同灿烂。”复旦大学在其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并积累了丰富的档案资源,真实地记载了几代复旦人呕心沥血、坎坷办学、发奋图强、走向辉煌的历史。多方位地收集与整理学校档案资源,开发与利用档案信息,编写参考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研究工作,传承复旦的人文传统和人文精神,为学校工作服务,为社会服务,一直是复旦大学档案馆工作的基本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