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户外混龄区域体育活动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的目标、内容与要求创设若干运动区域,投放不同的运动器具,幼儿打破年龄、班级界限在各个区域内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式、自主地参与活动,可以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扩大幼儿之间的接触与交往,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相互影响、共同提高,不断满足自身多方面的发展需要。这充分体现了幼儿是活动的主人。
幼儿户外混龄区域体育活动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是对幼儿园基本的体育活动形式的补充,强调将单纯、机械的训练幼儿的基本动作转向使幼儿喜欢并积极参加的体育活动。
一、户外混龄区域体育活动的目标
户外混龄区域体育活动目标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体现整体性、层次性、发展性及主动性等特点。
1.总体目标
(1)通过户外混龄区域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
(2)通过户外混龄区域体育活动,促进幼儿交往、合作、评价、分享等社会性能力的发展。
(3)让幼儿在户外混龄区域体育活动中学会理解、关心、帮助他人,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体验分享成功的快乐。
(4)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幼儿良好的适应能力。
2.各年龄段幼儿发展目标
(1)小班
情绪:愿意参加各班的混龄区域活动;在活动中情绪稳定,不哭闹。
交往:愿意和比自己大的幼儿一起结伴活动,能对比自己大的幼儿的指示做出反应。
合作:学习分享、轮流、等待,能够和他人一起活动。
评价:愿意参与自我评价活动。
整理:能在老师及比自己大的幼儿的帮助下将玩具放到指定位置。
规则意识:能在老师及比自己大的幼儿的提醒下学习遵守活动规则。
(2)中班
情绪:乐意参加各班的混龄区域活动,在活动中保持愉快情绪。
交往:能主动结伴参与活动,能在老师的提醒下与不同年龄的幼儿交往。
合作:学习结伴、商量、谦让,分享整体合作中的成果,有初步的合作意识。
评价:能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自我评价。
整理:能将自己玩过的玩具整理好,放到指定的位置。
规则意识:能遵守活动规则,学习提醒他人遵守活动规则。
(3)大班
情绪: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班的混龄区域活动,在活动中保持愉快的情绪,感受活动的快乐。
交往:能主动带领比自己小的孩子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尊重他人的需要、意见、感受并做出合适的反应。
合作:会与他人沟通、谦让、商量。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主张,友好、愉快地进行合作。
评价:能独立、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
整理:能主动整理玩具,并将玩具分类放好。能提醒弟弟妹妹整理玩具。
规则意识:能主动遵守活动规则。能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制定活动规则并提醒他人遵守活动规则。
二、户外混龄区域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1.开发活动场地,合理创设区域
我们首先为幼儿创设了塑胶软化地面、人工草坪等不同质地的户外活动场地,继而充分挖掘各种场地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活动器械的功效。以基本动作作为划分区域的标准。区域的划分、内容的选择还充分考虑幼儿之间的有效互动。经过反复的研讨和尝试,我们最终选择了平衡区、投掷区、蹦跳区、综合区。根据幼儿使用运动器械的特点,我们又增设了车类区和球类区。在设置区域时我们考虑到活动性质的合理搭配,既有活动量大的,也有活动量小的;既有发展幼儿基本动作的,又有锻炼幼儿综合身体素质的。
2.合理投放器材,物化活动目标
器材的投放是户外混龄区域体育活动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活动的工具。器材投放得是否恰当对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经过多次实践研究,我园的户外体育游戏器材是这样投放的:
由于混龄活动中幼儿存在年龄差异、个体差异,我们在各个活动区创设了适合不同水平幼儿的游戏情境和活动材料。如平衡区,在入口处我们设置了高矮、宽窄各不相同的平衡木,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能力选择不同的道路。
户外混龄区域体育活动不同于日常的集体游戏,只有最大限度地将活动的规则和目标物化在材料中,才能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们在区域的创设中设置不同的标记、符号给幼儿以引领与提示。如车类区画上车道、人行横道线、停车场等,幼儿无需教师过多提示便可按规则进行游戏。
3.定期定时开展,建立常态机制
每周二、周四上午10:00—10:40固定开放活动区。我们用不同颜色的手腕花作为区域标志,以控制各区域活动人数,从而保证幼儿活动的空间与密度。不同年龄班的幼儿佩戴不同颜色的丝带参加混龄活动。教师通过不同颜色的丝带分辨幼儿的年龄段,以便有针对性地去指导,并定期进行区域轮换。
全园幼儿听音乐统一进入活动区,活动中有一次听音乐统一换区,以保证幼儿活动内容的相对稳定和及时调整。
三、形成了部分户外混龄区域体育活动内容
四、户外混龄区域体育活动中教师的指导
户外混龄区域体育活动是放开幼儿的手脚,而不是放弃教师的指导。活动前教师应对幼儿想做什么、有可能怎样做有心理准备,在活动中以观察为前提,采用有效的指导策略给幼儿以适时的引导与帮助。幼儿活动前,教师应组织幼儿做好身体各关节的准备活动,活动后应有放松环节,以保护他们的身体安全。
1.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看似简单的体育活动,用游戏情境加以包装,往往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如蹦跳区的“袋鼠跳”“青蛙跳”,平衡区的“小扁担”都很吸引幼儿。
2.提供支持性的材料
有的幼儿平衡能力较强,单独走过“高桩”对他来讲难度相对较小,于是“双人小汽车”“小扁担”“小油桶”等材料的加入为他的活动增加了难度与挑战。
3.教师、同伴的示范
有许多器械、玩法是小龄幼儿不曾接触过的,这就让异龄之间的合作出现了困难。为了实现合作,大龄幼儿承担“小老师”的工作。如玩平衡区的踩接沙包的游戏,大龄幼儿边讲解边示范,直到小龄幼儿也能将沙包弹起,两人能够一踩一接地合作玩。
4.教师的语言指导
当大龄幼儿当不好哥哥姐姐时,教师要多鼓励,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责任心。当幼儿出现玩厌或想不出更好的玩法时,教师要及时帮助和启发。
5.教师肢体语言的支持
如有的幼儿想走梅花桩,但又缺乏勇气,教师可伸出一只手,给幼儿一个鼓励的眼神,便会大大增加他们的勇气和信心。
五、思考
指导户外混龄区域体育活动,教师需要熟知的不仅仅是自己执教年龄班的基本动作要领、要求及幼儿的发展水平,还要全方位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基本动作及全体幼儿的实际水平,这就需要教师加强自身的学习,以适应工作的要求。教师组织的时间少了,观察、指导的时间多了,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应该观察什么、怎样观察、如何分析、怎样指导”等内容的思考,以提高随机指导能力。户外活动受季节的影响,应有适应不同季节的材料及活动设置,如冬季如何加大活动量及活动密度,夏季怎样减少活动量大的内容,等等。
幼儿户外混龄区域体育活动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是对幼儿园基本的体育活动形式的补充,强调将单纯、机械的训练幼儿的基本动作转向使幼儿喜欢并积极参加的体育活动。
一、户外混龄区域体育活动的目标
户外混龄区域体育活动目标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体现整体性、层次性、发展性及主动性等特点。
1.总体目标
(1)通过户外混龄区域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
(2)通过户外混龄区域体育活动,促进幼儿交往、合作、评价、分享等社会性能力的发展。
(3)让幼儿在户外混龄区域体育活动中学会理解、关心、帮助他人,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体验分享成功的快乐。
(4)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幼儿良好的适应能力。
2.各年龄段幼儿发展目标
(1)小班
情绪:愿意参加各班的混龄区域活动;在活动中情绪稳定,不哭闹。
交往:愿意和比自己大的幼儿一起结伴活动,能对比自己大的幼儿的指示做出反应。
合作:学习分享、轮流、等待,能够和他人一起活动。
评价:愿意参与自我评价活动。
整理:能在老师及比自己大的幼儿的帮助下将玩具放到指定位置。
规则意识:能在老师及比自己大的幼儿的提醒下学习遵守活动规则。
(2)中班
情绪:乐意参加各班的混龄区域活动,在活动中保持愉快情绪。
交往:能主动结伴参与活动,能在老师的提醒下与不同年龄的幼儿交往。
合作:学习结伴、商量、谦让,分享整体合作中的成果,有初步的合作意识。
评价:能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自我评价。
整理:能将自己玩过的玩具整理好,放到指定的位置。
规则意识:能遵守活动规则,学习提醒他人遵守活动规则。
(3)大班
情绪: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班的混龄区域活动,在活动中保持愉快的情绪,感受活动的快乐。
交往:能主动带领比自己小的孩子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尊重他人的需要、意见、感受并做出合适的反应。
合作:会与他人沟通、谦让、商量。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主张,友好、愉快地进行合作。
评价:能独立、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
整理:能主动整理玩具,并将玩具分类放好。能提醒弟弟妹妹整理玩具。
规则意识:能主动遵守活动规则。能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制定活动规则并提醒他人遵守活动规则。
二、户外混龄区域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1.开发活动场地,合理创设区域
我们首先为幼儿创设了塑胶软化地面、人工草坪等不同质地的户外活动场地,继而充分挖掘各种场地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活动器械的功效。以基本动作作为划分区域的标准。区域的划分、内容的选择还充分考虑幼儿之间的有效互动。经过反复的研讨和尝试,我们最终选择了平衡区、投掷区、蹦跳区、综合区。根据幼儿使用运动器械的特点,我们又增设了车类区和球类区。在设置区域时我们考虑到活动性质的合理搭配,既有活动量大的,也有活动量小的;既有发展幼儿基本动作的,又有锻炼幼儿综合身体素质的。
2.合理投放器材,物化活动目标
器材的投放是户外混龄区域体育活动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活动的工具。器材投放得是否恰当对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经过多次实践研究,我园的户外体育游戏器材是这样投放的:
由于混龄活动中幼儿存在年龄差异、个体差异,我们在各个活动区创设了适合不同水平幼儿的游戏情境和活动材料。如平衡区,在入口处我们设置了高矮、宽窄各不相同的平衡木,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能力选择不同的道路。
户外混龄区域体育活动不同于日常的集体游戏,只有最大限度地将活动的规则和目标物化在材料中,才能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们在区域的创设中设置不同的标记、符号给幼儿以引领与提示。如车类区画上车道、人行横道线、停车场等,幼儿无需教师过多提示便可按规则进行游戏。
3.定期定时开展,建立常态机制
每周二、周四上午10:00—10:40固定开放活动区。我们用不同颜色的手腕花作为区域标志,以控制各区域活动人数,从而保证幼儿活动的空间与密度。不同年龄班的幼儿佩戴不同颜色的丝带参加混龄活动。教师通过不同颜色的丝带分辨幼儿的年龄段,以便有针对性地去指导,并定期进行区域轮换。
全园幼儿听音乐统一进入活动区,活动中有一次听音乐统一换区,以保证幼儿活动内容的相对稳定和及时调整。
三、形成了部分户外混龄区域体育活动内容
四、户外混龄区域体育活动中教师的指导
户外混龄区域体育活动是放开幼儿的手脚,而不是放弃教师的指导。活动前教师应对幼儿想做什么、有可能怎样做有心理准备,在活动中以观察为前提,采用有效的指导策略给幼儿以适时的引导与帮助。幼儿活动前,教师应组织幼儿做好身体各关节的准备活动,活动后应有放松环节,以保护他们的身体安全。
1.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看似简单的体育活动,用游戏情境加以包装,往往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如蹦跳区的“袋鼠跳”“青蛙跳”,平衡区的“小扁担”都很吸引幼儿。
2.提供支持性的材料
有的幼儿平衡能力较强,单独走过“高桩”对他来讲难度相对较小,于是“双人小汽车”“小扁担”“小油桶”等材料的加入为他的活动增加了难度与挑战。
3.教师、同伴的示范
有许多器械、玩法是小龄幼儿不曾接触过的,这就让异龄之间的合作出现了困难。为了实现合作,大龄幼儿承担“小老师”的工作。如玩平衡区的踩接沙包的游戏,大龄幼儿边讲解边示范,直到小龄幼儿也能将沙包弹起,两人能够一踩一接地合作玩。
4.教师的语言指导
当大龄幼儿当不好哥哥姐姐时,教师要多鼓励,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责任心。当幼儿出现玩厌或想不出更好的玩法时,教师要及时帮助和启发。
5.教师肢体语言的支持
如有的幼儿想走梅花桩,但又缺乏勇气,教师可伸出一只手,给幼儿一个鼓励的眼神,便会大大增加他们的勇气和信心。
五、思考
指导户外混龄区域体育活动,教师需要熟知的不仅仅是自己执教年龄班的基本动作要领、要求及幼儿的发展水平,还要全方位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基本动作及全体幼儿的实际水平,这就需要教师加强自身的学习,以适应工作的要求。教师组织的时间少了,观察、指导的时间多了,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应该观察什么、怎样观察、如何分析、怎样指导”等内容的思考,以提高随机指导能力。户外活动受季节的影响,应有适应不同季节的材料及活动设置,如冬季如何加大活动量及活动密度,夏季怎样减少活动量大的内容,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