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疾病占一半, 是不是危言耸听?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0355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到综合医院就诊的患者中,只有一半的人患单纯的躯体疾病,另一半病人都是心身疾病。”在一次心身疾病专业会议上,有专家提出这样的数据。

  一种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的疾病,能占患者总量的一半?这样的说法是不是危言耸听?
  其实,心身疾病并非某一种疾病,而是医学发展后对一大类有共同特征的疾病的统称。按照《医学心理学》教科书上的定义,“心身疾病”指的是心理社会因素起到重要致病作用的躯体器官病变或功能障碍。
  中国人对此应该不难理解。传统中医一向注重从整体论和生机论角度研究人体,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就提到心理因素对人体疾病的重要影响,论述了心身相互作用的原理。“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故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皆摇。” “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中医很早就注意到人的精神与身体疾病之间的紧密关联。

  承认心身疾病的存在,事实上是对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生在看病时,不仅要关注“病”,更要关注“人”。

  不过,医学曾一度忽略躯体疾病与心理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所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关注疾病的生物性一面,忽略了病人作为社会人的复杂性。
  后来,现代医学对此做出了反思,医生们很快发现,如果在为患者治疗疾病时注意到疾病背后的心理社会因素并加以干预,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
  如今,心身医学概念备受推崇,国内医生在面对病人时,也开始注意一些疾病作为心身疾病的特征。不过总体而言,目前国内心身疾病患者在治疗中,大多未能得到心理社会角度的干预,患者自身也没有对疾病的心理和社会治疗投入更多的重视。

“心病”不是假病


  2017年的一个学术会议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理医学科主任骆艳丽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病人故事。
  有位56岁、明确诊断患有甲亢的女患者,母亲是老年痴呆患者。这位病人的甲亢表现有多食、消瘦、乏力、怕热、易怒等。当她母亲住到她家里时,这些症状会明显加重,后来母亲住进养老院后,病人甲亢症状及甲状腺功能就会变得相对正常。
  在参与会诊时,心理科医生对这位病人做了详细的临床访谈,医生们发现,她的母亲从小到大对她的要求非常高,造成她性格上追求完美,亲力亲为。她还是单位的部门领导,一方面希望把工作完美做好,一方面又希望照顾好妈妈,以免留有遗憾,因此每当母亲住到她家里时,她就倍感压力。
  心理科医生与内分泌科医生一起为患者提供平行治疗,使用药物改善焦虑情绪和睡眠,用心理治疗帮助她认识到自己的性格特征、成长经历以及工作生活压力对甲亢的影响。综合性的治疗,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康复科副主任范青医生,也向记者提供了一个例子。有一位抑郁症患者,同时患糖尿病。之前采用胰岛素治疗,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疗效。后来因抑郁症住院,经过精神科医生的治疗,抑郁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这时,患者的血糖也控制住了。
  像上面这样明显与心理社会因素相关的疾病,还有很多。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神经性皮炎、支气管哮喘、慢性疼痛、肿瘤、神经性呕吐等等,这些疾病有共同的特征:首先,它们都有明显的躯体症状和体征;其次,发病原因以心理社会因素为主,且随着患者情绪与人格特征的不同而有明显的病征差别;第三,对这些病用单纯的生物学治疗,效果不理想。
  心理社会因素真的能够如此明显地影响人的躯体健康吗?在消化道溃疡这个疾病上,就有相关的研究。
  消化道溃疡以及十二指肠溃疡相关的两大危险因素是一种抗炎药的使用和幽门杆菌感染,其中只有15%的幽门杆菌携带者发生消化道溃疡。消化性溃疡是一类多因素致病的疾病,除了細菌致病,这种疾病是遗传、环境及社会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30%-65%的溃疡由心理因素导致。
  大量研究证实,在经历灾难后,消化道肠溃疡的发病率明显上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纳粹空袭伦敦,造成人群溃疡穿孔的发生率增加。国内学者也发现,政治运动的冲击和亲人丧失等变故是导致消化性溃疡病的重要原因。
  心身疾病的具体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清楚,但总体而言,认为是心理应激因素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影响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中介机制,继而影响各个器官而导致疾病。

识别率不足10%


  承认心身疾病的存在,事实上是对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生在看病时,不仅要关注“病”,更要关注“人”。
  不过,现状不容乐观,有专家认为,国内心身疾病虽然发病率高,但识别率不足10%,即便识别出来,也仅有极少部分患者得到了针对性的治疗。
  通常,医生会抱怨病人太多,没有条件为患者进行包括心理因素在内的全面检查和诊断。不过,也有专家认为,综合性医院大多设置了心理科,通过邀请心理科医生会诊的形式,也可以给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关键是医生首先要对心身疾病给予更多的重视。
  范青医生如今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本科二年级的学生教授《医学心理学》课程的“心身医学”章节内容,她说,在医学教育中,应该更加强调心身医学的重要性,让医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对心身医学投入更多关注。
其他文献
如今的圣诞节,并无多少宗教气氛,倒实在是充满消费的气氛。如果追根溯源,圣诞节充满了农业社会的气氛,一千多年前,西方人也喜欢在冬至日举行庆典,这一天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在最冷的季节最难熬的一天多吃点儿东西,多喝点儿酒,有助于人们的心情。  “每个人都无法摆脱购买的冲动,整年都在节约用钱的人突然间变得十分铺张浪费,人们不仅对自己更大方,对亲朋好友也是一样大方。礼物可以洒向所有的方向。”上面这句话,并不
2019年初,流媒体巨头Netflix(奈飞)正式加入美国电影协会(MPAA)。此前,MPAA成员仅有传统的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迪士尼、福斯、派拉蒙、索尼、环球、华纳,Netflix是MPAA首个“非电影公司”成员,是“搅局者”。  2月,Netflix发行的《罗马》在奥斯卡上拿到最佳导演、最佳外语片、最佳摄影奖项。  6月,《辅佐官:改变世界的人们》播出。该剧号称韩版《纸牌屋》,在韩国国内收官
由于中国邮轮产业的增长,未来的新船员,许多人将不是会说英语就OK的了。也许在不久的将来,非中国籍船员,特别是服务岗位,得持有汉语水平考试证书了。  “明年我不会跟着船去阿拉斯加的。”站在诺唯真喜悦号的自助餐厅里,看着蔚蓝的大海,服务生崔倩(化名)如此说道,“我可以休息一段时间,然后看有没有其他适合的航线。”  从东北某旅游职业学校毕业后,崔倩就来到上海,先后在三艘邮轮上工作过。崔倩说:“同样是做服
近段时间以来,欧美大型民调机构得出几乎一致的结论:美德关系在过去几年龃龉不断的冲击下,“盟友变伙伴,伙伴成路人”的敦刻尔克式意识转变,在两国民众中默然发生。  譬如,德国科尔伯基金会和美国皮尤研究中心3月4日发布的调查称,73%的受访德国人认为,现在德美关系相当糟糕,这比上一年的调查结果上升了17个百分点。而英国《独立报》报道则称,大西洋智库2月份展开一项民调,结论是德国人对德美關系持有越来越负面
印度传记片《一代巨星桑杰君》入选今年上海电影节展映单元,中国观众对桑杰的印象,主要来自他与阿米尔·汗主演的《我的个神啊》,可要说起他妈妈、印度国宝级演员纳尔吉丝饰演的丽达,当年在中国可是大名鼎鼎,拉兹、丽达就和杜丘、真由美一样,家喻户晓。  1978年印度电影《流浪者》(1951)复映,刚摆脱样板戏的中国观众如饥似渴,一些影院通宵加映,影迷二刷、三刷仍然意犹未尽,观影总人次高达1.4亿,其热度除了
在放开怀抱拥抱铁三、马拉松、轮滑等外来体育项目的同时,上海也没有忘记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  从只有2张A4纸大小,到2平方米左右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从单一的广播操、踢毽子、跳绳子,到数不胜数的足球、网球、飞盘、棒球、攀岩、轮滑、铁三;从石库门里狭小的弄堂运动会,到上千万人齐参与的市民运动会;从想运动没处去,到“十五分钟体育生活圈”把运动场馆带到家门口;从1995年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到
1.过足戏瘾特朗普近日突然以保卫美国南部边境安全为由宣布美国进入国家紧急状态,并表示:前几任总统也都因小事而发动过,我来一下没事儿。此举引发国内强烈反弹,16州发起集体诉讼。2. 扒脸书——疤脸叔脸书是西方舆论口中传播“民主自由”价值观的先锋。然而这个西方曾经的宠儿如今却被英国政府直接扣上了一个“黑帮”的标签——这是英国议会的“数字文化媒体和体育特别委员会”在历经18个月的调查后的结语。报告揭发了
第十二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刚结束,美国就声称要对3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的关税。全世界都在困惑地问:美方这是为什么?美国三大股指就在这种困惑中应声下挫,其中道琼斯指数跌幅超过280点。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玉米、小麦和大豆期价全线下跌。汉奸投名状  就在示威者在香港进行各种暴力冲击之际,在背后大肆煽动的黑手已为自己找好了“出路”。有港媒披露称,30多名暴民藏匿在台湾,企图前往美国……我没
3月3日,全国两会首场部长通道开放,国家医保局局长胡静林出现在首批面对媒体提问的部长中。  胡静林说,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去年国家医保局开展了抗癌药的谈判工作。17种抗癌药降价纳入医保,平均降幅是56.7%。到去年年底,抗癌药报销人数达到4.5万,金额2.6亿元,今年1月份,北京上海广东三地报销人数1.2万,金额近1个亿。分别是上月的2.4倍和2.2倍。  “今年的任务,中央已经明确,就
苏联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创作的海报之一。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大庆,离我们如此之近,而且因为这个国家只用了不到四代人的时间,就创造出人类社会变革的奇迹,以至于它的魅力早已超越国界。据俄新社报道,作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暨中俄建交七十周年活动一部分,“俄罗斯第一频道”和“俄罗斯24频道”从9月15日(中国时间16日)起播放大型纪录片《中国的重生》,诸多未曾谋面的彩色镜头生动再现了新中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