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海鸰是一位紧紧把握时代脉搏的优秀作家,她创作的《中国式离婚》、《新结婚时代》等多部长篇小说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生活中的王海鸰还是一位宽容、开明的母亲,她37岁才生下儿子大鸥,然后很快离了婚。20年的母子相依中,儿子不但性格阳光,还多才多艺。从小就很独立的大鸥如今在美国的学习生活也如鱼得水,他说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妈妈独具一格的教育——
有困难自己扛,让儿子健康成长
王海鸰1952年出生于山东,16岁就参了军。酷爱写作的她凭着出众的才气,成了一名通讯兵,几年后,还当上业余宣传队队长。1983年,在文坛崭露头角的她被抽调到总政话剧团当编剧。
35岁那年,她认识了一位男作家,两人相谈甚欢,很快就结了婚,可后来又因为种种原因而分手。
这桩短暂的婚姻给王海鸰带来的并不都是痛苦和遗憾,儿子大鸥的降生是上天赐给她最大的安慰。分手后,王海鸰认为爸爸的存在对幼小的儿子很重要,便想尽办法哄骗儿子,说爸爸很爱他,只是在外地工作不能回来。有时,她还会请前夫打来电话,让他和儿子通话。
为了培养儿子阳光、健康的性格,王海鸰经常带大鸥去看解放军叔叔操练,让他感受力量之美,有时还带他看对抗激烈的足球比赛,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儿子的阳刚之气。
王海鸰还利用作家的语言特长,在家里营造出一种轻松幽默的氛围,不让儿子感到单亲家庭的沉闷。
一个夏天的傍晚,王海鸰正在厨房里忙活,儿子急慌慌地跑进来,小脸涨得通红,上气不接下气地问:“妈妈,你说是红螃蟹跑得快还是白螃蟹跑得快?”还没等她回答,儿子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肯定是白螃蟹跑得快,因为红的已经死了。”
王海鸰知道,准是儿子和小伙伴们发生争论了。她极力忍住笑,不动声色地反问:“那你说,红脸娃娃跑得快还是白脸娃娃跑得怏?”儿子大鸥小眼睛眨巴了一会儿,大声说:“肯定是红脸的跑得快!”王海鸰笑着说:“不对,白脸娃娃跑得快。你想啊,红脸娃娃脸都跑红了,快累死了,哪里还有劲儿再跑?”
听到妈妈顺口诌出来的答案,大鸥笑得喘不上气来。
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烦恼,王海鸰总是自己去扛,不去增添儿子的心理负担,但她也不会娇惯孩子,反而有意培养大鸥坚强、勇敢、坚韧的品质。1989年7月,单位派王海鸰到九江抗洪一线,尽管她放心不下10岁的儿子,却觉得这是培养儿子独立性的时候,便应了下来。
大鸥听说妈妈抛下他一个人奔赴抗洪前线,并没有闹情绪,反而男子汉似地拍着胸脯说,您尽管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
临行前,大鸥忙前忙后地帮妈妈打点行装,还细心地把需要带的东西都写在纸上,备好一样东西,就郑重地在纸上打个对钩。行装打点得差不多时,大鸥已累得满头大汗,可忽然想起电视报道抗洪前线蚊虫很厉害,妈妈准备的驱蚊药太少,便自告奋勇跑去买药。王海鸰被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她知道,儿子所做的事情已经是一个10岁男孩最成熟的表现了。
良好的修养、正当的爱好比分数更重要
曾经有人问王海鸰,以后想让儿子干什么?是和她一样当作家吗?
当时王海鸰的回答是:“我不会给孩子设计未来,他是属于他自己的。在他成长的时候我可以陪着他,但对他没有更多的想法,我只要他活得快乐,能担当自己的事情,即使以后想当一名清洁工,只要是他发自内心的,我也会支持。”
王海鸰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大鸥从小学到高中,几乎都是在半玩半学中度过的。尽管如此,她对儿子的素质教育却一刻也没有放松过。王海鸰一向认为,让孩子有良好的修养、正当的爱好比考高分更重要。
从儿子3岁到初中期间,王海鸰先后给他报过钢琴、国际象棋、乒乓球、游泳、滑冰等多个辅导班,尤其是钢琴,是王海鸰逼着儿子学的。
在儿子4岁那年,尽管生活拮据,但王海鸰义无反顾地让儿子去学钢琴。每周四次钢琴课,她都是骑自行车把儿子载到公交站,再挤公交车去少年宫上课。如此的辛苦、执着,并不是想让儿子将来走钢琴特长之路,她的出发点仅仅是培养孩子的音乐修养,她甚至没让儿子跟风去考级。王海鸰深知,学过乐器的人对音乐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会让他受益终生。
儿子毕竟太小,不能理解妈妈的苦心,面对枯燥的练习,或消极抵抗,或撒泼哭闹。每每这时,王海鸰都会对儿子进行严厉管教,几次以后,儿子乖巧多了。后来,大鸥偷偷对别人说,妈妈发起火来好凶啊!
大鸥上初中后,再不肯学琴了,王海鸰觉得作为一种修养和爱好,儿子的底子已经足够了,于是便不再强迫他。如今,在美国读书的大鸥重弹琴键,将其作为一种减压的方式,用它肆意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情。这时的他才理解了妈妈当年的苦心。
王海鸰觉得,孩子只有良好的修养还不够,还应该有开阔的视野,高远的志向,足够的能力。
儿子读高中时,作为学校的宣传部长,出面联合其他两个中学成功举办了一场校际联欢会。虽然忙于活动拖累了学习成绩,但王海钨却非常支持儿子的举动,因为这可以锻炼儿子的交际能力。
2006年,王海鸰去澳洲参加一个活动,她决定自费带儿子一起出国。虽然耽误了儿子学习,但增长了见识,开拓了视野,王海鸰认为很值得。
王海鸰向朋友这样评价儿子:
“他不是学习尖子户,离社会上认可的优秀标准还有距离,但是他身心健康,积极向上,有爱心,有能力,基本上符合我对他的理想要求。对他的未来,我毫不担心。”
年龄差距,不妨碍母子像朋友一样互相欣赏
令王海鸰欣慰的是,尽管她和儿子之间有着整整36岁的年龄差距,却完全没有代沟,可以像朋友一样互相交流,互相欣赏。
儿子进入青春期以后,王海鸰就对他进行关于男孩、女孩成长为男人、女人的科普教育。对儿子的少年心事,都给予足够的理解和尊重,从不跟孩子讲大道理。
儿子去美国读书后,王海鸰经常和他在电话里讨论人生问题。前几年,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出了一本书《亲爱的安德烈》,王海鸰看后非常有感触,还就书中的观点和儿子交流。电话里母子俩各抒己见,有时还为观点的不同争得面红耳赤。
与母亲生活了20年,大鸥对母亲的养育之恩感怀在心。从他懂事起就以自己的方式回报着母亲的爱。
大鸥上初三那年,有一次王海鸰牙疼,几家好的医院口腔科挂号很难,王海鸰没有时间和精力半夜起来去排队挂号,而去水平较差的医院又怕治坏了,只得忍痛拖着。看到妈妈痛苦的样子,大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第三天是个周末,王海鸰早上醒来,看到儿子的床铺空空的,正着急的时候,接到儿子打来的电话,兴奋地告诉她已经挂上号了,让她赶快去医院治牙。王海鸰这才知道,儿子半夜瞒着她偷偷溜到口腔医院排了六七个小时的队,挂上了第一个号!
让王海鸰欣慰的还有儿子的自立精神。2009年,王海鸰看中了朝阳公园附近的一处房子,觉得作为投资将来回报会很大。但算算家里的钱买下来会有压力,不买又有些遗憾,便打电话跟儿子商量。大鸥听完后斩丁截铁地说,不要买,咱家钱够花了,你不要总想着留钱给我,我能自己挣钱。听了儿子的话,王海鸰豁然开朗。
回望儿子的成长之路,王海鸰在博客里感慨:从没想到孩子的成长会如此迷人,儿子从无知到有知,从稚弱到强大,给她的生命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充实和欢乐,她在为儿子付出的同时已经得到了超值的回报。
责编 肖文静
有困难自己扛,让儿子健康成长
王海鸰1952年出生于山东,16岁就参了军。酷爱写作的她凭着出众的才气,成了一名通讯兵,几年后,还当上业余宣传队队长。1983年,在文坛崭露头角的她被抽调到总政话剧团当编剧。
35岁那年,她认识了一位男作家,两人相谈甚欢,很快就结了婚,可后来又因为种种原因而分手。
这桩短暂的婚姻给王海鸰带来的并不都是痛苦和遗憾,儿子大鸥的降生是上天赐给她最大的安慰。分手后,王海鸰认为爸爸的存在对幼小的儿子很重要,便想尽办法哄骗儿子,说爸爸很爱他,只是在外地工作不能回来。有时,她还会请前夫打来电话,让他和儿子通话。
为了培养儿子阳光、健康的性格,王海鸰经常带大鸥去看解放军叔叔操练,让他感受力量之美,有时还带他看对抗激烈的足球比赛,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儿子的阳刚之气。
王海鸰还利用作家的语言特长,在家里营造出一种轻松幽默的氛围,不让儿子感到单亲家庭的沉闷。
一个夏天的傍晚,王海鸰正在厨房里忙活,儿子急慌慌地跑进来,小脸涨得通红,上气不接下气地问:“妈妈,你说是红螃蟹跑得快还是白螃蟹跑得快?”还没等她回答,儿子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肯定是白螃蟹跑得快,因为红的已经死了。”
王海鸰知道,准是儿子和小伙伴们发生争论了。她极力忍住笑,不动声色地反问:“那你说,红脸娃娃跑得快还是白脸娃娃跑得怏?”儿子大鸥小眼睛眨巴了一会儿,大声说:“肯定是红脸的跑得快!”王海鸰笑着说:“不对,白脸娃娃跑得快。你想啊,红脸娃娃脸都跑红了,快累死了,哪里还有劲儿再跑?”
听到妈妈顺口诌出来的答案,大鸥笑得喘不上气来。
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烦恼,王海鸰总是自己去扛,不去增添儿子的心理负担,但她也不会娇惯孩子,反而有意培养大鸥坚强、勇敢、坚韧的品质。1989年7月,单位派王海鸰到九江抗洪一线,尽管她放心不下10岁的儿子,却觉得这是培养儿子独立性的时候,便应了下来。
大鸥听说妈妈抛下他一个人奔赴抗洪前线,并没有闹情绪,反而男子汉似地拍着胸脯说,您尽管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
临行前,大鸥忙前忙后地帮妈妈打点行装,还细心地把需要带的东西都写在纸上,备好一样东西,就郑重地在纸上打个对钩。行装打点得差不多时,大鸥已累得满头大汗,可忽然想起电视报道抗洪前线蚊虫很厉害,妈妈准备的驱蚊药太少,便自告奋勇跑去买药。王海鸰被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她知道,儿子所做的事情已经是一个10岁男孩最成熟的表现了。
良好的修养、正当的爱好比分数更重要
曾经有人问王海鸰,以后想让儿子干什么?是和她一样当作家吗?
当时王海鸰的回答是:“我不会给孩子设计未来,他是属于他自己的。在他成长的时候我可以陪着他,但对他没有更多的想法,我只要他活得快乐,能担当自己的事情,即使以后想当一名清洁工,只要是他发自内心的,我也会支持。”
王海鸰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大鸥从小学到高中,几乎都是在半玩半学中度过的。尽管如此,她对儿子的素质教育却一刻也没有放松过。王海鸰一向认为,让孩子有良好的修养、正当的爱好比考高分更重要。
从儿子3岁到初中期间,王海鸰先后给他报过钢琴、国际象棋、乒乓球、游泳、滑冰等多个辅导班,尤其是钢琴,是王海鸰逼着儿子学的。
在儿子4岁那年,尽管生活拮据,但王海鸰义无反顾地让儿子去学钢琴。每周四次钢琴课,她都是骑自行车把儿子载到公交站,再挤公交车去少年宫上课。如此的辛苦、执着,并不是想让儿子将来走钢琴特长之路,她的出发点仅仅是培养孩子的音乐修养,她甚至没让儿子跟风去考级。王海鸰深知,学过乐器的人对音乐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会让他受益终生。
儿子毕竟太小,不能理解妈妈的苦心,面对枯燥的练习,或消极抵抗,或撒泼哭闹。每每这时,王海鸰都会对儿子进行严厉管教,几次以后,儿子乖巧多了。后来,大鸥偷偷对别人说,妈妈发起火来好凶啊!
大鸥上初中后,再不肯学琴了,王海鸰觉得作为一种修养和爱好,儿子的底子已经足够了,于是便不再强迫他。如今,在美国读书的大鸥重弹琴键,将其作为一种减压的方式,用它肆意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情。这时的他才理解了妈妈当年的苦心。
王海鸰觉得,孩子只有良好的修养还不够,还应该有开阔的视野,高远的志向,足够的能力。
儿子读高中时,作为学校的宣传部长,出面联合其他两个中学成功举办了一场校际联欢会。虽然忙于活动拖累了学习成绩,但王海钨却非常支持儿子的举动,因为这可以锻炼儿子的交际能力。
2006年,王海鸰去澳洲参加一个活动,她决定自费带儿子一起出国。虽然耽误了儿子学习,但增长了见识,开拓了视野,王海鸰认为很值得。
王海鸰向朋友这样评价儿子:
“他不是学习尖子户,离社会上认可的优秀标准还有距离,但是他身心健康,积极向上,有爱心,有能力,基本上符合我对他的理想要求。对他的未来,我毫不担心。”
年龄差距,不妨碍母子像朋友一样互相欣赏
令王海鸰欣慰的是,尽管她和儿子之间有着整整36岁的年龄差距,却完全没有代沟,可以像朋友一样互相交流,互相欣赏。
儿子进入青春期以后,王海鸰就对他进行关于男孩、女孩成长为男人、女人的科普教育。对儿子的少年心事,都给予足够的理解和尊重,从不跟孩子讲大道理。
儿子去美国读书后,王海鸰经常和他在电话里讨论人生问题。前几年,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出了一本书《亲爱的安德烈》,王海鸰看后非常有感触,还就书中的观点和儿子交流。电话里母子俩各抒己见,有时还为观点的不同争得面红耳赤。
与母亲生活了20年,大鸥对母亲的养育之恩感怀在心。从他懂事起就以自己的方式回报着母亲的爱。
大鸥上初三那年,有一次王海鸰牙疼,几家好的医院口腔科挂号很难,王海鸰没有时间和精力半夜起来去排队挂号,而去水平较差的医院又怕治坏了,只得忍痛拖着。看到妈妈痛苦的样子,大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第三天是个周末,王海鸰早上醒来,看到儿子的床铺空空的,正着急的时候,接到儿子打来的电话,兴奋地告诉她已经挂上号了,让她赶快去医院治牙。王海鸰这才知道,儿子半夜瞒着她偷偷溜到口腔医院排了六七个小时的队,挂上了第一个号!
让王海鸰欣慰的还有儿子的自立精神。2009年,王海鸰看中了朝阳公园附近的一处房子,觉得作为投资将来回报会很大。但算算家里的钱买下来会有压力,不买又有些遗憾,便打电话跟儿子商量。大鸥听完后斩丁截铁地说,不要买,咱家钱够花了,你不要总想着留钱给我,我能自己挣钱。听了儿子的话,王海鸰豁然开朗。
回望儿子的成长之路,王海鸰在博客里感慨:从没想到孩子的成长会如此迷人,儿子从无知到有知,从稚弱到强大,给她的生命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充实和欢乐,她在为儿子付出的同时已经得到了超值的回报。
责编 肖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