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卷教师休息室对话
阅卷教师1:张老师,今天阅了一天卷,一点精神都没有,很多作文都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只是在语言表达上有些差异,真没劲,搞得我现在还头涨眼晕脖子疼。
阅卷教师2:是啊,一天八小时要阅三百篇左右的作文,平均每篇耗时90秒左右,如果人云亦云,相当乏味,容易引起视觉疲劳,精神倦怠;即使有些作文的语言生动形象,但往往缺乏深度,好多语言有似曾相识之感,像是“贴”上去的。
阅卷教师3:在如此高强度的工作中,只有那些“见解新颖”的文章才能让我一见钟情、怦然心动,这样的作文想不给得高分都于心不忍啊。
范文例举
杂
夜深,甫入寐,忽梦有乌姓编辑挟一《高考杂谈》嘱余为序。问之,乃知国考虽休,出题、教学、师生诸家仍有满腹言辞待发。乌编遂应市场之需,集众人所言,成此册。乌编乃我忘年,盛情难却,余遂勉为是文:
窃以为,这本《高考杂谈》很好,好就好在一个“杂”字。
诸子百家中,最能助秦王统一天下的是吕氏杂家;晚清大诗人龚自珍,最让人念念不忘的是《巳亥杂诗》;中国现代文学泰斗鲁迅,最可表现其思想成就的是杂文……
“杂”岂不很好?
当然,“杂”大多在奋斗与竞争时展现其好处,所以“杂物”总能表现出勃勃的生命力。大自然中,植物方面,杂草的生命力总强于庄稼,庄稼中最有活力的是五谷杂粮,精粮水稻中最有价值的是杂交品种;动物方面,野生动物中最长寿的是杂食动物乌龟,家畜中最得力的是马和驴杂交出来的骡子;社会生活方面,人群中最好看最聪明的是混血儿,国家中最先进最发达的是人种最杂的新大陆上的国家,中国之所以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存留下来的国家,也是因为一直以来众多民族杂处一起,不事纷争,同舟共济。
原来,“杂”是一种多极,一种包容。正所谓“千帆竞发,一日千里;海聚百川,有容乃大”。只有万类霜天的世界才显得自由,只有厚德载物的气度才耐得长久,生命的活力与耐力,不正是靠“杂”才得以加强和延续的吗?
但“杂”在梳理与整治时却又往往是不好的,所以“杂物”是需要收拾与约束的。大自然生生相克,淘汰纷杂落后的物种;各国制定法律,惩治纷杂败坏的罪行;能源与矿产,要等到提纯之后才能供人使用;著书与立说,要理清规矩条理才能钻研传承……请想一想,在这种时候,我们岂能杂乱无章?所以,《三国演义》中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们是否也可以说“天下万物,杂久必纯,纯久必杂”呢?
最后回到这本书上来,高考是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惟其重要,才更要有敢于“杂”的精神——让大家都来参与,集思广益,使我们国家的考试制度、考试方法更加成熟,更加有效,使我们国家的优秀人才更有机会脱颖而出,这有什么不好?当然,“杂谈”一番之后,还是要把出题判分的事“纯”交给考试院阅卷组去办,因为他们可以“集杂成纯”,不至于“杂乱无比”“趁杂牟利”。
是为序。
X X X
X年X月X日
【跋】旦日晨兴,意犹未尽,书记梦中所思,颇得于意;忽闻老父捶门断喝:“太阳晒屁股了还赖着不起,快去楼下杂货店买二斤杂和面儿、六两羊杂碎儿,家里等米下锅呢。”闻语大惊,流汗失色,蹙额而叹曰:“编辑请序,子虚乌有;梦中作草,一钱不值;拉杂文字,难裹其腹:不知所云,何所用哉?”
范文解析
[]
本文是上海高考卷以“杂”为话题的一篇高分作文,这个话题取材面广,思维角度多,有利于考察我们的立意能力。“杂”有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广度,也有情感上的褒贬之分,更有科学立意的高下之分。考生所写的“杂”的事物,可以是杂而有序,杂而不乱的,有规律的事物,从而写出事物的真、善、美来;也可以反过来,写杂而无序的事物给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从而写出人们求真、求善、求美的毅力和精神来。
该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见解新颖!你看,文章谈“杂”,立意构思却一点都不杂,不仅不杂,反而新意迭出。文章从“《高考杂谈》嘱余为序”中的“杂”字直接导入,纵横谈“杂”,从文化方面的杂家、杂诗、杂文的名家名作谈起,再谈到“杂物”(植物、动物、人类、国家)的勃勃生命力,从中悟出“杂”的实质是一种多极,是一种包容,是一种气度。这一看法发人之所未发,虽看似牵强,实则有理有据。在短短的千字篇幅内既谈了“杂”的正面意义,又谈了“杂”的弊端,还论及“杂”与“纯”的关系,文后补写的“跋”更兼有佐证与领悟之妙,行文颇有大开大合之气势,文笔轻灵活泼,堪称“思想有深度,见解现新颖,思维有层次”的佳作。
类文生成
[]
常事见常理,这是正常思维;换一种角度思考,换一种眼光看问题,这是创新思维。要写“见解新颖”的文章,通常有四种方法。
一、多角度思考,悟出新意。即对作文命题多推敲,多琢磨,多想门径,在比较权衡中优胜劣汰,筛选出创新的火花。如以“滥竽充数”的寓言故事立意作文,除了批评南郭先生不懂装懂的恶劣作风外,还可以从以下角度思考:①批评齐宣王的“大锅饭”政策,联系现实谈改革平均主义的必要性;②批评南郭先生的同事互相包庇,抨击现实社会中官官相护的现象;③肯定南郭先生的自知之明,批评现实生活中不学无术却空占位置的无赖作风;④赞颂齐湣王不墨守成规、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这些见解互不相同却又自成一家,令人耳目一新。
二、逆向思考,萌发新意。即从反面思考问题,反弹琵琶出新意。如《善意谎言可理解》的立意:“在通常的情况下,我们都把说实话、说真话作为一个人的基本美德……可是在特殊的情况下,一些善意的假话、谎话也能理解。”立意别开生面,不落俗套,新颖别致。逆向思维,会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但是“逆向”须有“度”,不可走极端,国家尊严、民族信念、基本道德规范等,皆不可胡乱“反弹”。
三、引申联想,引出新意。即在原来的思想观点的基础上,向前引申一步。这有两种方式,一是更深入地想,是纵向发展;二是扩展地想,是横向发展。如台湾作家柏杨先生有一篇《讲真话不是美德》的文章,乍看起来让人怀疑是不是写错或印错了。读罢全文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认为讲真话不是一个人的美德,而是一个人的基本做人态度;一旦讲真话成为美德的时候,这个社会就已经被扭曲。见解新颖,立意深刻,发人深省。
四、统览汲取,提炼新意。即把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意见综合起来考虑,汲取各方面的合理之处,进而形成一种更合理、更完善的意见。例如,两个饥饿的人可以分别选择一根鱼竿和一篓鱼。有人认为选择鱼竿好,有人认为选择鱼好,其实这两种见解都失之偏颇。因为选择了鱼,很快就会吃光,如果不能到达目的地,还是会饿死;若选择鱼竿,在到达水边之前,也有可能饿死。其实,只要我们通观全局,综合考虑,新的见解自然会产生:让两个人合作,先填饱肚子,再带上鱼竿赶路。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阅卷教师1:张老师,今天阅了一天卷,一点精神都没有,很多作文都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只是在语言表达上有些差异,真没劲,搞得我现在还头涨眼晕脖子疼。
阅卷教师2:是啊,一天八小时要阅三百篇左右的作文,平均每篇耗时90秒左右,如果人云亦云,相当乏味,容易引起视觉疲劳,精神倦怠;即使有些作文的语言生动形象,但往往缺乏深度,好多语言有似曾相识之感,像是“贴”上去的。
阅卷教师3:在如此高强度的工作中,只有那些“见解新颖”的文章才能让我一见钟情、怦然心动,这样的作文想不给得高分都于心不忍啊。
范文例举
杂
夜深,甫入寐,忽梦有乌姓编辑挟一《高考杂谈》嘱余为序。问之,乃知国考虽休,出题、教学、师生诸家仍有满腹言辞待发。乌编遂应市场之需,集众人所言,成此册。乌编乃我忘年,盛情难却,余遂勉为是文:
窃以为,这本《高考杂谈》很好,好就好在一个“杂”字。
诸子百家中,最能助秦王统一天下的是吕氏杂家;晚清大诗人龚自珍,最让人念念不忘的是《巳亥杂诗》;中国现代文学泰斗鲁迅,最可表现其思想成就的是杂文……
“杂”岂不很好?
当然,“杂”大多在奋斗与竞争时展现其好处,所以“杂物”总能表现出勃勃的生命力。大自然中,植物方面,杂草的生命力总强于庄稼,庄稼中最有活力的是五谷杂粮,精粮水稻中最有价值的是杂交品种;动物方面,野生动物中最长寿的是杂食动物乌龟,家畜中最得力的是马和驴杂交出来的骡子;社会生活方面,人群中最好看最聪明的是混血儿,国家中最先进最发达的是人种最杂的新大陆上的国家,中国之所以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存留下来的国家,也是因为一直以来众多民族杂处一起,不事纷争,同舟共济。
原来,“杂”是一种多极,一种包容。正所谓“千帆竞发,一日千里;海聚百川,有容乃大”。只有万类霜天的世界才显得自由,只有厚德载物的气度才耐得长久,生命的活力与耐力,不正是靠“杂”才得以加强和延续的吗?
但“杂”在梳理与整治时却又往往是不好的,所以“杂物”是需要收拾与约束的。大自然生生相克,淘汰纷杂落后的物种;各国制定法律,惩治纷杂败坏的罪行;能源与矿产,要等到提纯之后才能供人使用;著书与立说,要理清规矩条理才能钻研传承……请想一想,在这种时候,我们岂能杂乱无章?所以,《三国演义》中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们是否也可以说“天下万物,杂久必纯,纯久必杂”呢?
最后回到这本书上来,高考是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惟其重要,才更要有敢于“杂”的精神——让大家都来参与,集思广益,使我们国家的考试制度、考试方法更加成熟,更加有效,使我们国家的优秀人才更有机会脱颖而出,这有什么不好?当然,“杂谈”一番之后,还是要把出题判分的事“纯”交给考试院阅卷组去办,因为他们可以“集杂成纯”,不至于“杂乱无比”“趁杂牟利”。
是为序。
X X X
X年X月X日
【跋】旦日晨兴,意犹未尽,书记梦中所思,颇得于意;忽闻老父捶门断喝:“太阳晒屁股了还赖着不起,快去楼下杂货店买二斤杂和面儿、六两羊杂碎儿,家里等米下锅呢。”闻语大惊,流汗失色,蹙额而叹曰:“编辑请序,子虚乌有;梦中作草,一钱不值;拉杂文字,难裹其腹:不知所云,何所用哉?”
范文解析
[]
本文是上海高考卷以“杂”为话题的一篇高分作文,这个话题取材面广,思维角度多,有利于考察我们的立意能力。“杂”有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广度,也有情感上的褒贬之分,更有科学立意的高下之分。考生所写的“杂”的事物,可以是杂而有序,杂而不乱的,有规律的事物,从而写出事物的真、善、美来;也可以反过来,写杂而无序的事物给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从而写出人们求真、求善、求美的毅力和精神来。
该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见解新颖!你看,文章谈“杂”,立意构思却一点都不杂,不仅不杂,反而新意迭出。文章从“《高考杂谈》嘱余为序”中的“杂”字直接导入,纵横谈“杂”,从文化方面的杂家、杂诗、杂文的名家名作谈起,再谈到“杂物”(植物、动物、人类、国家)的勃勃生命力,从中悟出“杂”的实质是一种多极,是一种包容,是一种气度。这一看法发人之所未发,虽看似牵强,实则有理有据。在短短的千字篇幅内既谈了“杂”的正面意义,又谈了“杂”的弊端,还论及“杂”与“纯”的关系,文后补写的“跋”更兼有佐证与领悟之妙,行文颇有大开大合之气势,文笔轻灵活泼,堪称“思想有深度,见解现新颖,思维有层次”的佳作。
类文生成
[]
常事见常理,这是正常思维;换一种角度思考,换一种眼光看问题,这是创新思维。要写“见解新颖”的文章,通常有四种方法。
一、多角度思考,悟出新意。即对作文命题多推敲,多琢磨,多想门径,在比较权衡中优胜劣汰,筛选出创新的火花。如以“滥竽充数”的寓言故事立意作文,除了批评南郭先生不懂装懂的恶劣作风外,还可以从以下角度思考:①批评齐宣王的“大锅饭”政策,联系现实谈改革平均主义的必要性;②批评南郭先生的同事互相包庇,抨击现实社会中官官相护的现象;③肯定南郭先生的自知之明,批评现实生活中不学无术却空占位置的无赖作风;④赞颂齐湣王不墨守成规、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这些见解互不相同却又自成一家,令人耳目一新。
二、逆向思考,萌发新意。即从反面思考问题,反弹琵琶出新意。如《善意谎言可理解》的立意:“在通常的情况下,我们都把说实话、说真话作为一个人的基本美德……可是在特殊的情况下,一些善意的假话、谎话也能理解。”立意别开生面,不落俗套,新颖别致。逆向思维,会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但是“逆向”须有“度”,不可走极端,国家尊严、民族信念、基本道德规范等,皆不可胡乱“反弹”。
三、引申联想,引出新意。即在原来的思想观点的基础上,向前引申一步。这有两种方式,一是更深入地想,是纵向发展;二是扩展地想,是横向发展。如台湾作家柏杨先生有一篇《讲真话不是美德》的文章,乍看起来让人怀疑是不是写错或印错了。读罢全文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认为讲真话不是一个人的美德,而是一个人的基本做人态度;一旦讲真话成为美德的时候,这个社会就已经被扭曲。见解新颖,立意深刻,发人深省。
四、统览汲取,提炼新意。即把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意见综合起来考虑,汲取各方面的合理之处,进而形成一种更合理、更完善的意见。例如,两个饥饿的人可以分别选择一根鱼竿和一篓鱼。有人认为选择鱼竿好,有人认为选择鱼好,其实这两种见解都失之偏颇。因为选择了鱼,很快就会吃光,如果不能到达目的地,还是会饿死;若选择鱼竿,在到达水边之前,也有可能饿死。其实,只要我们通观全局,综合考虑,新的见解自然会产生:让两个人合作,先填饱肚子,再带上鱼竿赶路。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