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影响的不断加深,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在高中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受到了广泛关注,但是良好的家庭教育对高中生心理健康以及心理行为来讲更具重要意义,家长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对于学生的身心成长也会带来不同的影响,因此家长采取哪些正确的教育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结合相关实践案例,展开积极探索和简要分析,希望能够对当代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所促进。
【关键词】高中生 心理行为 家庭教育
引言:对于正处在个人心理发展关键阶段的高中生来说,家庭与家人往往是其应对成长压力与学习压力的重要支撑,如果家长能够在这一阶段采取正确的家庭教育策略,那么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就能够得到充分保障,反之如果家庭教育存在缺失或出现错误,则可能会使高中生出现严重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而为其未来的个人成长埋下较大隐患。
一、家庭教育对高中生心理行为的影响
(一)良好的个人综合素养为学生带来积极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抛去在校时间之外,在家中与家长接触的时间是最长的,同样也是关系最亲密的,因此诸如文化素养、科学素养、思想道德素养等各方面素质都会对孩子的心理行为造成潜移默化影响,尤其是对处于心理发展关键阶段的高中生来说,家长的个人素素质高低更是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来说,如果家长具有较为良好的综合素质,那么在学习、生活、思想观念、处理问题等方面,就能够为孩子提供一个很好的榜样,而高中生也能够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树立起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为未来的个人成长打下坚实基础。相反如家长在性格、生活习惯、文化水平等方面具有明显个人缺陷,那么高中生则很容易形成叛逆、自卑、消极的心理。
(二)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为学生心理成长创造积极影响
在高中生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的家庭教育方式往往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决定性作用。一方面,目前许多家长着重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往往都会忽视学生的素质教育,部分家长甚至存在着唯成绩论的思想,要求孩子将所有时间与精力全部放在学习上,如班级集体活动、家务劳动等其他事务一律不准参加,在这样的高压状态下,高中生的心理素质会变得比较差,甚至还可能会形成内向、自私、冷漠等性格。另一方面,由于当前应试教育观念在国内仍存在着一定的残留影响,因此面对学习时,如果家长选择通过强制性的要求来“命令”孩子学习,或是学习成绩、高考分数等方面提出硬性指标,那么在巨大的学习压力下,高中生就很容易出现焦虑、不安、恐惧等心理行为,这对于高中生未来发展同样是非常不利的。
(三)温馨的家庭环境逐步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影响
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虽然从短期内来看,家庭环境的变化并不会让高中生心理行为显现出太大差异,但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行为的影响却显得非常关键。例如在性格方面,与在单亲家庭、留守家庭、重组家庭等较差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并具有一定敏感、自卑、偏激等性格的学生相比,如果家庭环境较为和谐,那么高中生在享受家庭关爱的同时,其性格也会更加乐观、开朗、积极。
二、家校合作视角下解决高中生心理行为问题的有效策略
(一)对学生心理行为进行探究,明确问题所在
高中生的心理行为比较复杂,要想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首先就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行为特征,准确判断其心理健康情况,进而将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明确下来。班主任需要对全体学生进行充分了解,在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探究其心理行为,从而明确问题发生的原因,并及时分析和纠正。例如在开展教学工作过程中,班级中若出现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同时经常愿意与他人发生矛盾,此时班主任不应直接对其进行批评或思想教育,而是应当对此现象进行深入探究,从而发现心理问题所在。
(二)对心理行为问题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
高中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形成原因往往比较复杂,某一种因素的单纯影响,往往并不会使学生出现心理行为问题,因此要想使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班主任还需从多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之后再根据其性格特点、行为特征、成长经历等展开心理行为问题原因分析,使问题的解决能够更具针对性。
(三)加强在校期间对学生的心理教育
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虽然常常源于家庭教育,但班主任如果能够在学生在校期间对其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与教育,同样能够使其心理行为问题得到缓解。例如有些学生受到家庭不和谐的环境影响,或家长错误教育方式的影响,导致心理行为异常,在校学习期间无法将精力全部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导致成绩不够理想,家长责备,学生由此陷入“死循环”。此时班主任可以对学生加强心理疏导,并鼓励学生积极面对所有问题,使其逐渐形成良好的心理行为。
(四)强化学校、家长及学生间的沟通
对于因家庭教育所引起的高中生心理行为问题,班主任最关键的还是要与家长进行深入沟通,同时指导家长采取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从根源上解决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
结束语:总而言之,对于高中生来讲,家长是其第一任老师,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都会带来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受到家庭教育的多种因素影响,学生的心理行为会产生系列变化,也会出现多种问题,因此应当以家校合作为出发点,共同配合,正确引导学生,使其面对困难更加自信勇敢,最终实现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吴琼.农村普通高中生家庭教育实施策略[J].甘肃教育,2020(11):49.
[2]周云,张开文.遵义市高中生家长家庭教育指導需求调查研究[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9,21(06):142-145.
[3]王晓娜.高中生性格优势与父母控制的关系[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23):4-9.
[4]王金素,孙丽丽.人本主义视角下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与家庭教育[J].潍坊学院学报,2018,18(03):100-102.
【关键词】高中生 心理行为 家庭教育
引言:对于正处在个人心理发展关键阶段的高中生来说,家庭与家人往往是其应对成长压力与学习压力的重要支撑,如果家长能够在这一阶段采取正确的家庭教育策略,那么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就能够得到充分保障,反之如果家庭教育存在缺失或出现错误,则可能会使高中生出现严重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而为其未来的个人成长埋下较大隐患。
一、家庭教育对高中生心理行为的影响
(一)良好的个人综合素养为学生带来积极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抛去在校时间之外,在家中与家长接触的时间是最长的,同样也是关系最亲密的,因此诸如文化素养、科学素养、思想道德素养等各方面素质都会对孩子的心理行为造成潜移默化影响,尤其是对处于心理发展关键阶段的高中生来说,家长的个人素素质高低更是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来说,如果家长具有较为良好的综合素质,那么在学习、生活、思想观念、处理问题等方面,就能够为孩子提供一个很好的榜样,而高中生也能够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树立起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为未来的个人成长打下坚实基础。相反如家长在性格、生活习惯、文化水平等方面具有明显个人缺陷,那么高中生则很容易形成叛逆、自卑、消极的心理。
(二)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为学生心理成长创造积极影响
在高中生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的家庭教育方式往往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决定性作用。一方面,目前许多家长着重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往往都会忽视学生的素质教育,部分家长甚至存在着唯成绩论的思想,要求孩子将所有时间与精力全部放在学习上,如班级集体活动、家务劳动等其他事务一律不准参加,在这样的高压状态下,高中生的心理素质会变得比较差,甚至还可能会形成内向、自私、冷漠等性格。另一方面,由于当前应试教育观念在国内仍存在着一定的残留影响,因此面对学习时,如果家长选择通过强制性的要求来“命令”孩子学习,或是学习成绩、高考分数等方面提出硬性指标,那么在巨大的学习压力下,高中生就很容易出现焦虑、不安、恐惧等心理行为,这对于高中生未来发展同样是非常不利的。
(三)温馨的家庭环境逐步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影响
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虽然从短期内来看,家庭环境的变化并不会让高中生心理行为显现出太大差异,但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行为的影响却显得非常关键。例如在性格方面,与在单亲家庭、留守家庭、重组家庭等较差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并具有一定敏感、自卑、偏激等性格的学生相比,如果家庭环境较为和谐,那么高中生在享受家庭关爱的同时,其性格也会更加乐观、开朗、积极。
二、家校合作视角下解决高中生心理行为问题的有效策略
(一)对学生心理行为进行探究,明确问题所在
高中生的心理行为比较复杂,要想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首先就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行为特征,准确判断其心理健康情况,进而将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明确下来。班主任需要对全体学生进行充分了解,在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探究其心理行为,从而明确问题发生的原因,并及时分析和纠正。例如在开展教学工作过程中,班级中若出现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同时经常愿意与他人发生矛盾,此时班主任不应直接对其进行批评或思想教育,而是应当对此现象进行深入探究,从而发现心理问题所在。
(二)对心理行为问题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
高中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形成原因往往比较复杂,某一种因素的单纯影响,往往并不会使学生出现心理行为问题,因此要想使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班主任还需从多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之后再根据其性格特点、行为特征、成长经历等展开心理行为问题原因分析,使问题的解决能够更具针对性。
(三)加强在校期间对学生的心理教育
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虽然常常源于家庭教育,但班主任如果能够在学生在校期间对其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与教育,同样能够使其心理行为问题得到缓解。例如有些学生受到家庭不和谐的环境影响,或家长错误教育方式的影响,导致心理行为异常,在校学习期间无法将精力全部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导致成绩不够理想,家长责备,学生由此陷入“死循环”。此时班主任可以对学生加强心理疏导,并鼓励学生积极面对所有问题,使其逐渐形成良好的心理行为。
(四)强化学校、家长及学生间的沟通
对于因家庭教育所引起的高中生心理行为问题,班主任最关键的还是要与家长进行深入沟通,同时指导家长采取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从根源上解决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
结束语:总而言之,对于高中生来讲,家长是其第一任老师,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都会带来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受到家庭教育的多种因素影响,学生的心理行为会产生系列变化,也会出现多种问题,因此应当以家校合作为出发点,共同配合,正确引导学生,使其面对困难更加自信勇敢,最终实现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吴琼.农村普通高中生家庭教育实施策略[J].甘肃教育,2020(11):49.
[2]周云,张开文.遵义市高中生家长家庭教育指導需求调查研究[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9,21(06):142-145.
[3]王晓娜.高中生性格优势与父母控制的关系[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23):4-9.
[4]王金素,孙丽丽.人本主义视角下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与家庭教育[J].潍坊学院学报,2018,18(03):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