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是海南建省和特区成立30年。中央对外宣布: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至此,海南的发展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焦点,肩负中央厚望的海南再度披挂上阵。这个节点,《南风窗》记者在广州采访了84岁高龄的雷宇先生,他曾在海南工作3年,海南建省之前曾任海南行政区党委书记、行政公署主任,亲历了海南在上世纪80年代的改革与探索。
回顾历史,是为珍惜当下,助力改革更好前行。年轻一代对改革的认识主要来自教科书,这当然重要,却缺乏鲜活的时代感。雷宇先生的讲述,让我们再次走进那段改革激荡的岁月,也感受改革开放要 “杀出一条血路”的字字千钧。
南风窗:很多人认识您是从海南“汽车事件”开始,但此前,您有怎样的经历?
雷宇:很多人因“汽车事件”“认识”我,但我在黑龙江就比较出名了,人们给我的外号是“工业通”、“点子大王”。省委常委开会时,我们领导都参加不了常委会,列席常委会的机会也少之又少,但每次省委讨论研究工业问题,一般都找我参加。尽管我只是副处级干部,但我记忆力强,笔头硬,点子多。
南风窗:“能写”是你进入仕途的关键,“能写”给你带来不少帮助?
雷宇:那是。新中国成立后每次政治运动我都经历,每次运动后,都有一批批干部去劳动、去锻炼,但我没有被要求下放劳动过,连五七干校都没去过。有两次,我都戴上大红花要去劳动了,又被留下来,因为需要我帮他们写材料。所以人嘛,得有一技之长。
南风窗:任仲夷同志和您是什么时候互相熟悉的,您怎么得到他的赏识?
雷宇:我们1972年8月认识,当时我是黑龙江省工交办秘书处的处长,他是黑龙江省委书记兼哈尔滨市委第一书记。当时沈阳军区在哈尔滨召开整顿军工产品质量会议,任仲夷有个发言是我写的。任仲夷在黑龙江管工业,很多讲话后来也找我起草。一来二去就熟了。
南风窗:之后您跟着任仲夷去辽宁,又到了广东。
雷宇:1977年2月21日,中央调他到辽宁任省委第一书记,随行有两个人,一个是他秘书张岳琦,一个是我。
在辽宁三年多后,邓小平主张把任仲夷调到广东任省委第一书记。我开始并不很想离开辽宁,因为当时已经准备提拔我为分管经济工作的副省长了。但转而一想,士为知己者死,跟谈得来的领导一起干心情舒畅,不在乎当这、当那的。所以,1980年11月8日,就随任仲夷到南方来了。
南风窗:来到广东后,您是什么职务?仕途如何和海南联系上的?
雷宇:来广东后,我任广东省委研究室副主任。1981年7月,当时分管海南(在1988年建省前,海南属广东省管辖)的是广东省省长刘田夫,为落实国务院202号文《关于海南岛问题座谈会纪要》,他要带领调研组去海南调研,但临时有事,调研组就由我任组长,我们对海南进行半个多月调研后,形成一个报告提交给省委。
这个报告后来传到宋任穷手里,他是分管组织工作的,他把报告批给中组部党政干部局,“都说雷宇很优秀,你们去考察一下”。后来,中组部到我工作过的黑龙江、辽宁、广东走了一遍,了解我的情况。
南风窗:随后还遇到哪些难题?
雷宇:最迫切的问题是理顺体制。海南当时是广东省政府派出机构,不是一级政府,要加快发展,派出机构的体制非改变不可。
海南当时有18个市县,汉区管辖10个县市,黎族苗族自治州管辖8个县,自治州有州委州政府,是地级单位。海南行政区党委、区公署是副省级建制,管辖全岛,但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主要工作在汉区,自治州理论上受行政区管辖,实际上属于既管又不管的地带,较混乱。加上当时有很多国营农场和华侨农场,场社矛盾突出,还有很多涉及林业、铁矿、港口和盐场的央企,老百姓戏称“八国联军”,海南行政区不成立一级政府,难以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对外,就会多头分散、形不成合力。1984年5月31日,经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相关议案,海南行政区人民政府正式成立,这就为几年后海南建省打下基础。
南风窗:海南1988年才建省、办特区,但1980年后,中央对海南就重视了,也多次出台文件支持海南发展,邓小平甚至提出过设想:“如果用二十年时间把海南岛的经济发展到台湾的水平,那就是很大的胜利。”您当时是怎么看的?
雷宇:台湾1960年国民生产总值只有17亿美元,1980年,海南是25亿美元,相差不大。臺湾快速发展,是1970年后的十几年,但到1982年,其增长率就3.5个百分点。纵观国际情况看,世界上同一时期和台湾获得快速发展的有新加坡、韩国、巴西和香港等。其发展原因多样,共同点是:把握机会,实行开放,充分引进外资、技术,所以搞上去了。
当时,资本主义市场资金大量过剩,借钱不难,这是其一。其二,当时世界上正面临新技术革命发展的新形势,如果把握住资本主义资金过剩和新技术革命出现的有利条件,海南岛完全可以搞上去。
据此,我认为,邓小平当时提出的20年赶台湾,气魄非凡。问题是体制机制要理顺,要进一步扩大开放,要加大推进改革力度。当时中央对海南的提法是:一不打棍子,二不给绳子—这是说不要束缚海南发展,三年时间让其无为而治。
相关文件出台和领导指示后,我到北京各部委跑部门,请求各部委落实领导指示和文件,最多的,我一个星期跑26个部门,一个部门一个部门“磕头作揖”,向他们介绍海南岛,1984年就争取到24个项目,包括洋浦港建一个5千吨和一个3千吨的码头。
南风窗:海南“汽车事件”也是这种背景下发生的?
雷宇:海南“汽车事件”当时被定性为“海南违反上级规定,将大量进口汽车等物资倒卖出岛,冲击国家计划,冲击市场,违反外汇管理规定,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同时指出,“主要责任者是雷宇”。
这得分两个阶段看:第一阶段是1984年7月前,这段时间,海南区党委、公署严格按照国务院文件办,没有出现任何问题,甚至因政策落实得力,还获国务院特区办表扬。
第二阶段是1984年7月后,当时,国家工商总局在太原召开经济监督检查座谈会,会上传达工商总局对进口商品管理的六条内部规定,即“工商六条”,其中第二条明确:“内地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到广东、福建购买进口汽车,经所属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机关批准,确属用于生产或科研需要的,应予放行。”
如果没有“工商六条”,根本不可能进口大量汽车,也不会有海南“汽车事件”。有了“工商六条”意味着此前只能在岛上卖的汽车可以出岛了,当时海南属广东管,符合“工商六条”规定。
当时在太原的会议参会的是海南工商局长潘先传,他给海南行政区副主任陈玉益传达“工商六条”的内容,陈玉益和另一副主任兼秘书长陈英豪到时任区党委书记姚文绪(1983年5月,姚文绪接替雷宇任海南行政区党委书记)汇报这个喜讯,姚说:“抓紧干!”当时我在深圳拜会核电专家彭仕禄,请教他建设核电站的问题,后来我从深圳回来得知“工商六条”的消息后,我也同意这么干。
南风窗:就是说,做决策时候,您不在场。那您为什么后来也同意这么干?为什么主动承担主要责任?后悔吗?
雷宇:我是搞政策研究出身的,对政策红线的把握应该理解得比较准确,也有发言权。整个“汽车事件”是有文件依据的,也都按照文件来。前前后后,海南总共批准进口汽车8.9万辆,最终到货7.9万辆,没有一部汽车是走私的,百分百上税,共赚约40亿元,这40亿元全都存入112专户,用于1985年全国职工每人长一级工资所需要的经费。所以1985年全国每个职工涨工资的开支,就是海南“倒卖”汽车的钱来解决的。
为保护海南干部,不牵连他人,我必须挺身而出。当时,区党委书记姚文绪向省委、省政府写检讨说:主要责任应由他承担。我就把他划掉了,我说:“这件事我来顶就行了。”我还年轻,只要中国还改革开放,总有一天还会用我,我就还有干事创业的机会。有人说我代人受过,对此,我没什么后悔的,相反,我觉得做人本该如此。
南风窗:您曾说过,海南“汽车事件”反映出海南干部素质高,为什么呢?
雷宇:海南“汽车事件”这么大一件事,在金钱的欲海狂潮面前,海南岛公社以上的干部没一个人贪污受贿,当时抓了两个人,最后还发现是错了,不值得骄傲吗?
当时有位中央领导说,海南“汽车事件”如果雷宇贪污1000元就枪毙了,可我一分钱没拿。
“汽车事件”后,此前公开卖鸡蛋都害羞的海南人短时内学会了对外谈判,对外签合同,对外贸易,客观上,得益于“汽车事件”的发生,因为存在决定意识,没有商品经济,哪来商品经济的观念?没有改革开放,哪来的改革开放意识?“海南汽车”事件,给海南广大干部群众上了一堂最生动、最深刻、最实际的商品经济课。
当然,“汽车事件”也有教训,主要是没管好,当时批得太多太滥了。
南风窗:这个事情对您影响很大吧?
雷宇:海南“汽车事件”后,我被免职了。1985年7月17日,从海南回广州,之后赋闲在家3个月。3个月后,我出任广州市花县(现花都区)县委副书记,级别从副省降为副处,工资从203.5元降为143.5元。
然后,我从花县县委副书记做到增城县委书记、广州副市长、常委,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后于1995年12月从广西副主席任上辞职。
如果当初去深圳,仕途可能不一样,但我不是冲着做官去的,我是干事的,我觉得乌纱帽如果不用来干事,要它做什么?
那时,全国1080个三梯队(储备省部级干部),我排在第一位,要是为了仕途,用得着冒这个险吗?安稳就好了,我是希望给海南挖掘到第一桶金,把海南的投资、教育搞好一点,把海南的发展基础打牢些。
回顾历史,是为珍惜当下,助力改革更好前行。年轻一代对改革的认识主要来自教科书,这当然重要,却缺乏鲜活的时代感。雷宇先生的讲述,让我们再次走进那段改革激荡的岁月,也感受改革开放要 “杀出一条血路”的字字千钧。
从东北到改革一线的广东
南风窗:很多人认识您是从海南“汽车事件”开始,但此前,您有怎样的经历?
雷宇:很多人因“汽车事件”“认识”我,但我在黑龙江就比较出名了,人们给我的外号是“工业通”、“点子大王”。省委常委开会时,我们领导都参加不了常委会,列席常委会的机会也少之又少,但每次省委讨论研究工业问题,一般都找我参加。尽管我只是副处级干部,但我记忆力强,笔头硬,点子多。
南风窗:“能写”是你进入仕途的关键,“能写”给你带来不少帮助?
雷宇:那是。新中国成立后每次政治运动我都经历,每次运动后,都有一批批干部去劳动、去锻炼,但我没有被要求下放劳动过,连五七干校都没去过。有两次,我都戴上大红花要去劳动了,又被留下来,因为需要我帮他们写材料。所以人嘛,得有一技之长。
南风窗:任仲夷同志和您是什么时候互相熟悉的,您怎么得到他的赏识?
雷宇:我们1972年8月认识,当时我是黑龙江省工交办秘书处的处长,他是黑龙江省委书记兼哈尔滨市委第一书记。当时沈阳军区在哈尔滨召开整顿军工产品质量会议,任仲夷有个发言是我写的。任仲夷在黑龙江管工业,很多讲话后来也找我起草。一来二去就熟了。
南风窗:之后您跟着任仲夷去辽宁,又到了广东。
雷宇:1977年2月21日,中央调他到辽宁任省委第一书记,随行有两个人,一个是他秘书张岳琦,一个是我。
在辽宁三年多后,邓小平主张把任仲夷调到广东任省委第一书记。我开始并不很想离开辽宁,因为当时已经准备提拔我为分管经济工作的副省长了。但转而一想,士为知己者死,跟谈得来的领导一起干心情舒畅,不在乎当这、当那的。所以,1980年11月8日,就随任仲夷到南方来了。
南风窗:来到广东后,您是什么职务?仕途如何和海南联系上的?
雷宇:来广东后,我任广东省委研究室副主任。1981年7月,当时分管海南(在1988年建省前,海南属广东省管辖)的是广东省省长刘田夫,为落实国务院202号文《关于海南岛问题座谈会纪要》,他要带领调研组去海南调研,但临时有事,调研组就由我任组长,我们对海南进行半个多月调研后,形成一个报告提交给省委。
这个报告后来传到宋任穷手里,他是分管组织工作的,他把报告批给中组部党政干部局,“都说雷宇很优秀,你们去考察一下”。后来,中组部到我工作过的黑龙江、辽宁、广东走了一遍,了解我的情况。
南风窗:随后还遇到哪些难题?
雷宇:最迫切的问题是理顺体制。海南当时是广东省政府派出机构,不是一级政府,要加快发展,派出机构的体制非改变不可。
海南当时有18个市县,汉区管辖10个县市,黎族苗族自治州管辖8个县,自治州有州委州政府,是地级单位。海南行政区党委、区公署是副省级建制,管辖全岛,但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主要工作在汉区,自治州理论上受行政区管辖,实际上属于既管又不管的地带,较混乱。加上当时有很多国营农场和华侨农场,场社矛盾突出,还有很多涉及林业、铁矿、港口和盐场的央企,老百姓戏称“八国联军”,海南行政区不成立一级政府,难以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对外,就会多头分散、形不成合力。1984年5月31日,经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相关议案,海南行政区人民政府正式成立,这就为几年后海南建省打下基础。
希望为海南挖掘到第一桶金
南风窗:海南1988年才建省、办特区,但1980年后,中央对海南就重视了,也多次出台文件支持海南发展,邓小平甚至提出过设想:“如果用二十年时间把海南岛的经济发展到台湾的水平,那就是很大的胜利。”您当时是怎么看的?
雷宇:台湾1960年国民生产总值只有17亿美元,1980年,海南是25亿美元,相差不大。臺湾快速发展,是1970年后的十几年,但到1982年,其增长率就3.5个百分点。纵观国际情况看,世界上同一时期和台湾获得快速发展的有新加坡、韩国、巴西和香港等。其发展原因多样,共同点是:把握机会,实行开放,充分引进外资、技术,所以搞上去了。
当时,资本主义市场资金大量过剩,借钱不难,这是其一。其二,当时世界上正面临新技术革命发展的新形势,如果把握住资本主义资金过剩和新技术革命出现的有利条件,海南岛完全可以搞上去。
据此,我认为,邓小平当时提出的20年赶台湾,气魄非凡。问题是体制机制要理顺,要进一步扩大开放,要加大推进改革力度。当时中央对海南的提法是:一不打棍子,二不给绳子—这是说不要束缚海南发展,三年时间让其无为而治。
相关文件出台和领导指示后,我到北京各部委跑部门,请求各部委落实领导指示和文件,最多的,我一个星期跑26个部门,一个部门一个部门“磕头作揖”,向他们介绍海南岛,1984年就争取到24个项目,包括洋浦港建一个5千吨和一个3千吨的码头。
南风窗:海南“汽车事件”也是这种背景下发生的?
雷宇:海南“汽车事件”当时被定性为“海南违反上级规定,将大量进口汽车等物资倒卖出岛,冲击国家计划,冲击市场,违反外汇管理规定,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同时指出,“主要责任者是雷宇”。
这得分两个阶段看:第一阶段是1984年7月前,这段时间,海南区党委、公署严格按照国务院文件办,没有出现任何问题,甚至因政策落实得力,还获国务院特区办表扬。
第二阶段是1984年7月后,当时,国家工商总局在太原召开经济监督检查座谈会,会上传达工商总局对进口商品管理的六条内部规定,即“工商六条”,其中第二条明确:“内地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到广东、福建购买进口汽车,经所属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机关批准,确属用于生产或科研需要的,应予放行。”
如果没有“工商六条”,根本不可能进口大量汽车,也不会有海南“汽车事件”。有了“工商六条”意味着此前只能在岛上卖的汽车可以出岛了,当时海南属广东管,符合“工商六条”规定。
当时在太原的会议参会的是海南工商局长潘先传,他给海南行政区副主任陈玉益传达“工商六条”的内容,陈玉益和另一副主任兼秘书长陈英豪到时任区党委书记姚文绪(1983年5月,姚文绪接替雷宇任海南行政区党委书记)汇报这个喜讯,姚说:“抓紧干!”当时我在深圳拜会核电专家彭仕禄,请教他建设核电站的问题,后来我从深圳回来得知“工商六条”的消息后,我也同意这么干。
南风窗:就是说,做决策时候,您不在场。那您为什么后来也同意这么干?为什么主动承担主要责任?后悔吗?
当时有位中央领导说,海南“汽车事件”如果雷宇贪污1000元就枪毙了,可我一分钱没拿。
雷宇:我是搞政策研究出身的,对政策红线的把握应该理解得比较准确,也有发言权。整个“汽车事件”是有文件依据的,也都按照文件来。前前后后,海南总共批准进口汽车8.9万辆,最终到货7.9万辆,没有一部汽车是走私的,百分百上税,共赚约40亿元,这40亿元全都存入112专户,用于1985年全国职工每人长一级工资所需要的经费。所以1985年全国每个职工涨工资的开支,就是海南“倒卖”汽车的钱来解决的。
为保护海南干部,不牵连他人,我必须挺身而出。当时,区党委书记姚文绪向省委、省政府写检讨说:主要责任应由他承担。我就把他划掉了,我说:“这件事我来顶就行了。”我还年轻,只要中国还改革开放,总有一天还会用我,我就还有干事创业的机会。有人说我代人受过,对此,我没什么后悔的,相反,我觉得做人本该如此。
南风窗:您曾说过,海南“汽车事件”反映出海南干部素质高,为什么呢?
雷宇:海南“汽车事件”这么大一件事,在金钱的欲海狂潮面前,海南岛公社以上的干部没一个人贪污受贿,当时抓了两个人,最后还发现是错了,不值得骄傲吗?
当时有位中央领导说,海南“汽车事件”如果雷宇贪污1000元就枪毙了,可我一分钱没拿。
“汽车事件”后,此前公开卖鸡蛋都害羞的海南人短时内学会了对外谈判,对外签合同,对外贸易,客观上,得益于“汽车事件”的发生,因为存在决定意识,没有商品经济,哪来商品经济的观念?没有改革开放,哪来的改革开放意识?“海南汽车”事件,给海南广大干部群众上了一堂最生动、最深刻、最实际的商品经济课。
当然,“汽车事件”也有教训,主要是没管好,当时批得太多太滥了。
南风窗:这个事情对您影响很大吧?
雷宇:海南“汽车事件”后,我被免职了。1985年7月17日,从海南回广州,之后赋闲在家3个月。3个月后,我出任广州市花县(现花都区)县委副书记,级别从副省降为副处,工资从203.5元降为143.5元。
然后,我从花县县委副书记做到增城县委书记、广州副市长、常委,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后于1995年12月从广西副主席任上辞职。
如果当初去深圳,仕途可能不一样,但我不是冲着做官去的,我是干事的,我觉得乌纱帽如果不用来干事,要它做什么?
那时,全国1080个三梯队(储备省部级干部),我排在第一位,要是为了仕途,用得着冒这个险吗?安稳就好了,我是希望给海南挖掘到第一桶金,把海南的投资、教育搞好一点,把海南的发展基础打牢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