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家有一块水田,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起起落落。
记得那是1981年,我在县城读高中。有一天,父亲风风火火地来到学校,把我从教室里叫出来,拽着就跑。我问家里出了什么事,父亲边走边说:“村里分田到户了,你从小手气好,快跟我回去抽签。”
那时候是集体劳动,出工收工都听生产队长的哨声。往往出工的哨声响过半小时,社员们才懒洋洋地出门。收工就不同了,只要队长的哨声一响,大家不管干着什么活,都会立刻停止。常常有人刚挑一担粪从生产队的“大粪屋”里出来,收工的哨声就响了,挑粪的人像听到倒粪令一样,立刻把粪倒在旁边的田里。长年累月这样倒下来,大粪屋旁边那块田就特别肥,父亲说,要是抽到那块田,种十年都不用施肥!
我回到村里时,生产队长正主持抽签分水田,人人都想抽到大粪屋旁边那块肥田。父亲反复叮嘱,叫我抽签的时候心里要不断默念“肥田”。我心里什么也没念,随手一抓,就抓到了那块人人垂涎的肥田。父亲为此神气了好几天。
第二年,我考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在县城工作,偶尔才回一次老家。老家的稻谷割了又种,种了又割,那块肥田给我们家多产了不少粮食,还省下许多买肥料的钱。
后来,我的姐妹们一一出嫁,父亲也在一场大病中去世,我们家只剩下那块肥田,记在母亲的名下。我把母亲接到城里住,那块田就租给同村的张六叔耕种,田租是每年300斤大米。
开始,张六叔把上好的大米送进城来,煮出的饭又软又香。母亲说,张六叔心好,做什么事都不会亏待人。可是两年后 ,张六叔送来的米就不好了,煮出的饭粗糙无味,难以下咽。母亲问张六叔,那么好的田怎么会种出这么差的米,张六叔不好意思地说:“这种米是在城里便宜买的,现在种田不容易。”母亲说:“我知道种田难。这样吧,田租减一半,你以后每年送150斤米给我就行了,但一定要我那块田种出的大米。”张六叔非常感激。
又过了两三年,有一天,张六叔空手来我家,对母亲说:“老嫂子,这田是越来越难种了,你是不是再减点田租?”母亲笑一笑说:“老六,我不跟你说田租了。那块田你照种,送多少米来随你的心意,十斤八斤也行。吃一点老家的米,我心里舒坦。”
此后,张六叔真的每年只送几斤米来。我说:“这个老六叔,也太吝啬了。”母亲说:“不要多讲,随他。种田苦,你看他头发都快白完了,老得多快。”
谁知,张六叔还不知足。有一年秋收后,他进城来对母亲说:“老嫂子,种田实在难啊!你要贴补几十块钱给我,我才敢种你的田了。”一向宽容的母亲也耐不住性子了,她没好气地说:“老六,你不要得寸进尺。天下哪有倒贴钱租田的道理?这田你不种就算了,我租给别人种。”张六叔说:“那你就租给别人种吧。”
我陪母亲回乡下的老家,处理那块肥田。许多年没有回老家了,看见村里新建了一些小洋楼,原来最穷的刘二叔也住上了洋楼。母亲说刘二叔心眼儿好,决定把田租给他种。
我和母亲走进刘二叔的家,说想把田租给他种。可我们还没讲完,刘二叔就摇头拒绝了。母亲说:“老二,你听我说完。我是送田给你种,并不收田租,一年只要两斤米,吃一口家乡饭就行。”刘二叔说:“老嫂子,要米你就拿,你的田我可不敢种。”母亲疑惑地问:“这是为什么?”刘二叔说:“种田不赚钱,一年苦到头,连小孩的学费都交不起。我两年前就改跑生意不种田了,你看江对面,野草长得最高那一块就是我的田。”我向门外望去,小河两边茫茫的田野上,确实东一块西一块长着高高的野草。我和母亲再也不敢提租田的事。
母亲老了,已经没有能力回乡种田。我们也不得不像刘二叔一样,让那块肥得流油的田生长野草,另外再拿钱交公粮、水费和这费那费。
第二年夏天,母亲一个人悄悄地又回老家去。我不放心,追到老家。那时正是收割稻谷的时节,田野上打谷机响个不停。母亲顶着烈日,在她的责任田上割野草。这块田实在太肥了,我们家的野草长得比任何一家的稻谷都要茂盛。
我站在田边,问母亲为什么要这样,母亲说:“这么肥的田,丢荒可惜啊!”母亲连头都不抬一下,双手颤巍巍地割着野草。我理解母亲对土地的深情,可她实在太老了,我怎么能让她再种田呢?
从此,我每年都请人耕种母亲那块责任田。虽然田里的收获不够我支付工钱,但我依然坚持下去,只为让田野上多一点稻谷,少一点野草。
不知不觉又过了几年,去年腊月的一天,张六叔居然提着几斤水果来我家。母亲问他有什么事,张六叔吞吞吐吐地说,他想租我们家那块田,每年给150斤大米。母亲奇怪地问:“老六,你还敢租田种?不怕亏本?”张六叔说:“老嫂子,你还不知道啊?现在种田不用交公粮了,还有那些杂七杂八的税呀费呀,统统不用交了。要是种稻谷,政府每亩田还补助几十元。”母亲高兴得像个孩子似的,拍着手说:“咱种田人又有盼头了!”
记得那是1981年,我在县城读高中。有一天,父亲风风火火地来到学校,把我从教室里叫出来,拽着就跑。我问家里出了什么事,父亲边走边说:“村里分田到户了,你从小手气好,快跟我回去抽签。”
那时候是集体劳动,出工收工都听生产队长的哨声。往往出工的哨声响过半小时,社员们才懒洋洋地出门。收工就不同了,只要队长的哨声一响,大家不管干着什么活,都会立刻停止。常常有人刚挑一担粪从生产队的“大粪屋”里出来,收工的哨声就响了,挑粪的人像听到倒粪令一样,立刻把粪倒在旁边的田里。长年累月这样倒下来,大粪屋旁边那块田就特别肥,父亲说,要是抽到那块田,种十年都不用施肥!
我回到村里时,生产队长正主持抽签分水田,人人都想抽到大粪屋旁边那块肥田。父亲反复叮嘱,叫我抽签的时候心里要不断默念“肥田”。我心里什么也没念,随手一抓,就抓到了那块人人垂涎的肥田。父亲为此神气了好几天。
第二年,我考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在县城工作,偶尔才回一次老家。老家的稻谷割了又种,种了又割,那块肥田给我们家多产了不少粮食,还省下许多买肥料的钱。
后来,我的姐妹们一一出嫁,父亲也在一场大病中去世,我们家只剩下那块肥田,记在母亲的名下。我把母亲接到城里住,那块田就租给同村的张六叔耕种,田租是每年300斤大米。
开始,张六叔把上好的大米送进城来,煮出的饭又软又香。母亲说,张六叔心好,做什么事都不会亏待人。可是两年后 ,张六叔送来的米就不好了,煮出的饭粗糙无味,难以下咽。母亲问张六叔,那么好的田怎么会种出这么差的米,张六叔不好意思地说:“这种米是在城里便宜买的,现在种田不容易。”母亲说:“我知道种田难。这样吧,田租减一半,你以后每年送150斤米给我就行了,但一定要我那块田种出的大米。”张六叔非常感激。
又过了两三年,有一天,张六叔空手来我家,对母亲说:“老嫂子,这田是越来越难种了,你是不是再减点田租?”母亲笑一笑说:“老六,我不跟你说田租了。那块田你照种,送多少米来随你的心意,十斤八斤也行。吃一点老家的米,我心里舒坦。”
此后,张六叔真的每年只送几斤米来。我说:“这个老六叔,也太吝啬了。”母亲说:“不要多讲,随他。种田苦,你看他头发都快白完了,老得多快。”
谁知,张六叔还不知足。有一年秋收后,他进城来对母亲说:“老嫂子,种田实在难啊!你要贴补几十块钱给我,我才敢种你的田了。”一向宽容的母亲也耐不住性子了,她没好气地说:“老六,你不要得寸进尺。天下哪有倒贴钱租田的道理?这田你不种就算了,我租给别人种。”张六叔说:“那你就租给别人种吧。”
我陪母亲回乡下的老家,处理那块肥田。许多年没有回老家了,看见村里新建了一些小洋楼,原来最穷的刘二叔也住上了洋楼。母亲说刘二叔心眼儿好,决定把田租给他种。
我和母亲走进刘二叔的家,说想把田租给他种。可我们还没讲完,刘二叔就摇头拒绝了。母亲说:“老二,你听我说完。我是送田给你种,并不收田租,一年只要两斤米,吃一口家乡饭就行。”刘二叔说:“老嫂子,要米你就拿,你的田我可不敢种。”母亲疑惑地问:“这是为什么?”刘二叔说:“种田不赚钱,一年苦到头,连小孩的学费都交不起。我两年前就改跑生意不种田了,你看江对面,野草长得最高那一块就是我的田。”我向门外望去,小河两边茫茫的田野上,确实东一块西一块长着高高的野草。我和母亲再也不敢提租田的事。
母亲老了,已经没有能力回乡种田。我们也不得不像刘二叔一样,让那块肥得流油的田生长野草,另外再拿钱交公粮、水费和这费那费。
第二年夏天,母亲一个人悄悄地又回老家去。我不放心,追到老家。那时正是收割稻谷的时节,田野上打谷机响个不停。母亲顶着烈日,在她的责任田上割野草。这块田实在太肥了,我们家的野草长得比任何一家的稻谷都要茂盛。
我站在田边,问母亲为什么要这样,母亲说:“这么肥的田,丢荒可惜啊!”母亲连头都不抬一下,双手颤巍巍地割着野草。我理解母亲对土地的深情,可她实在太老了,我怎么能让她再种田呢?
从此,我每年都请人耕种母亲那块责任田。虽然田里的收获不够我支付工钱,但我依然坚持下去,只为让田野上多一点稻谷,少一点野草。
不知不觉又过了几年,去年腊月的一天,张六叔居然提着几斤水果来我家。母亲问他有什么事,张六叔吞吞吐吐地说,他想租我们家那块田,每年给150斤大米。母亲奇怪地问:“老六,你还敢租田种?不怕亏本?”张六叔说:“老嫂子,你还不知道啊?现在种田不用交公粮了,还有那些杂七杂八的税呀费呀,统统不用交了。要是种稻谷,政府每亩田还补助几十元。”母亲高兴得像个孩子似的,拍着手说:“咱种田人又有盼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