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滴水之恩,湧泉以报,
感恩的故事,流传於华夏神州,
在香港纺织工业家黄广流先生身上,
真真切切,述说着这样一则故事。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两磅锅巴,
换来了他长年关注乡梓的热忱。
现任香港中山隆镇同乡会会长的他,
回馈家乡、联络乡亲、注重同乡福利,
被评为中山、江门、恩平市“荣誉市民”。
未来,光辉与荣誉同在,责任与义务共担!
倾情回馈 全心服务乡梓
2012年,是香港中山隆镇同乡会的第74年,亦是黄广流先生担任该会副会长2年, 会長第5年。在过去的7年内,他带领同乡会联络乡亲、敬乡尊贤、贈医施药,颁发奖学金等,传承该会先贤们遗留下来的优良传统,亦继续了中山隆镇在香港的美好家园。
黄广流先生介绍道,“香港中山隆镇同乡会成立於1938年,是由当时一批有事业基础、热心家乡事务的乡贤,本着‘同根生一家人’的理念,於港建立的以联络同乡感情、发扬互爱互助为宗旨的团体,原名为隆镇侨港同乡会,於1959年4月11日正式更为现今使用之名。”说及该会的发展历史,黄广流先生如数家珍,“四十年代时,恰逢日军攻陷香港,我们会的会务被迫停顿。在这段非常时期,我们会的乡彦尽全力,保全会产。当时,余达庄、陈友耀、杨树章等先贤千方百计把会里收到的租金积贮,以留来日复兴之用。直至1953年,会务虽未恢复正常,但会款卻有增无减,涓滴归会。”正因为该会一惯的优良传统,当会务传至黄广流先生这一辈时,作风依旧。
现时,香港中山隆镇同乡会的会员数3600多人,若想管理好会员数量如此之多的团体,实属不易,“有赖於历届会董的齐心协力,大家分工明确,特别是拥有一颗乐於付出、乐於助人的心。於今,众乡亲委以我重任,我定将全力以赴,推动会务不断发展。”
黄广流先生作为中山隆镇人在香港的佼佼者,多年来在家乡建设方面出钱出力,修建公路、扶贫助学等等,在乡亲中口碑犹佳,数年前盛情难卻,担任该会的副会长,後又被推任至会长,至今已有7年。
而谈及黄广流先生回馈家乡,在九十年代他已早有涉足。自1992年,他投资数亿元在大涌镇兴建利兴强工业村,为乡亲们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随後近二十年内,他支持中山的教育及福利事业的资金近千万元,先後获评中山、恩平、江门等市的“荣誉市民”称号。如今,他又花费大量精力担任同乡会会长,而探其原因,其实一切缘自几十年前的一件小事。
“1959年,我们家收到由香港中山隆镇同乡会寄来的一个包裹,里面是两磅晒乾的锅巴,从那时开始,我就对这个同乡会十分感激。”就是那装满着乡亲情意的锅巴,虽说並不是什麽太值钱的物品,但卻为一名身在家乡的人,感受到了家乡社团的温暖。滴水之恩,湧泉之报,这在黄广流先生的心里,埋下了日後回馈乡亲的种子。
香港中山隆镇同乡会保持了以往的传统,十分注重下一代的教育工作。黄广流先生说,“我们积极鼓励会员的子女读书深造,几十年都设有奖学金和助学金,有需要的会员家庭都可以前来申请,一经批凖即可获得相应的资金帮衬。”发展至今,香港中山隆镇同乡会在历任会董的带领之下,爱国爱乡,造福乡梓,热心各项家乡的公益事业,努力推动家乡与香港的合作交流,现已成为香港历史最悠久、最负盛名的社团之一。期间,黄广流先生是其中无私奉献、功不可没的一份子!
艰辛打拼 坚实事业基础
1962年,仅十多岁的黄广流先生独自别离家乡,来到香港投靠大哥。来港後,每天过得十分紧凑,“那个时候,赤手空拳,没有资金,没有技术,没有专业知识,唯一的出路就是靠苦幹。”
当时,香港的纺织漂染业、製衣工业正处於起步阶段。在那段时间内,黄广流先生进入与该行业相关的工厂,工作起来十分勤奋,为了提升知识文化水平,同时又攻读夜校,“每天,他早上七点至晚上九点拼命地工作,住在工厂內,迅速洗好澡再前往学校学习,回来之後已是晚上十一点半。”这样紧张而充实的生活,他持续了整整六七年。现在每当回忆往时,他也並不觉辛苦,而是当其为生活中一种应有的磨励,“在那个年代,就是感觉非得这样無他可选,只有这样,才有出路,现在回想当年,过去也就过去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只要肯苦幹,还是能慢慢找到出处。”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香港,纺织漂染业、製衣工业开始腾飞,也为黄广流先生带来开创事业的天时地利。1969年,黄广流先生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针织厂。“除了勤力,机遇很重要。我就常说,自己能拥有今天,亦是七分运气,三分勤力。”从此,他紧随市场发展潮流,隨风而飘。
1982年後,黄广流先生相继开办了纺织品贸易公司和布厂,1992年至今,又逐步将自己在香港经营了二十多年的工厂搬入中山,投下不少的资金在出生地,兴建利兴强工业村,从而一步一步将当时的小工厂,打造成为今日的利兴强集团,产品大部分内销,到今天还拥有工人4千多人,在业內誠信骄人。
目前,黄广流先生的大部分公司都设於内地,对於内地与香港两地的发展,深有体会。“以前,两地贸易和订单都十分密切,但随着内地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快,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港澳的依赖性已不像以前那般突出,但是港澳作为窗口的优势仍在,亦将继续为内地的发展,提供了一种走出去的平台作用。”
参政议政 关注中小企业
近几十年来,黄广流先生在内地投资设厂,为中山等地拉动经济发展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他亦被邀请曾担任中山、恩平市政协委员,以及中山市侨资企业商会常务副会长。
担任家乡的政协委员,黄广流先生以往关注的就是中山的市容市貌,比如现时中山街头漂亮的街名路标、以及带灯的广告牌,在之前都是不存在的,经他提议才改善的。“我希望将香港的好,都带至中山。”在他的提议之下,中山也确实发生了许多好的转变。
现时,最令他关注的就是内地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随着珠三角的中小企因水涨船高的人工、原料、水电等因素的干扰,出现大量倒闭事例,黄广流先生提出自己的看法,“目前,只有大型企业在内地的发展状况较为可观,许多中小型企业在未来三至五年内,生存都比较困难,大家都希望政府能给予多一些扶持政策,使其生存下去。而中小企业的关闭,其实对於当地的经济来说,亦有着严重的後果,比如说大量工人失业,造成社会不稳。这个问题,急待政府看到和关注。”
目前,奋力拼搏了几十年的黄广流先生,仍旧工作七八个小时以上,有空打打高尔夫,早上喜欢游泳等运动。“為人:随缘即可。”简而言之,不强求,要樂观,可貪不可謀,把握机缘就是。当好运来临的时候,你想逃也逃不掉。当不景氣时也跑不了,如此达观与洒脱,黄广流先生是也!
“一个人,只是仅仅是捐钱,不能说他是慈善家。”这是黄广流先生的原则,他从不追求那些虚无的称号,而是尽其所能地帮助着家乡发展,回馈乡亲们对自己的给予,以随缘态度积极耕耘,收穫只有上天賜给您的才是珍贵的!
黄广流先生主要职务与履历
利兴强集团主席
香港中山隆镇同乡会会长
中山市荣誉市民
江门市荣誉市民
恩平市荣誉市民
中山市政协委员
恩平市政协常委
感恩的故事,流传於华夏神州,
在香港纺织工业家黄广流先生身上,
真真切切,述说着这样一则故事。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两磅锅巴,
换来了他长年关注乡梓的热忱。
现任香港中山隆镇同乡会会长的他,
回馈家乡、联络乡亲、注重同乡福利,
被评为中山、江门、恩平市“荣誉市民”。
未来,光辉与荣誉同在,责任与义务共担!
倾情回馈 全心服务乡梓
2012年,是香港中山隆镇同乡会的第74年,亦是黄广流先生担任该会副会长2年, 会長第5年。在过去的7年内,他带领同乡会联络乡亲、敬乡尊贤、贈医施药,颁发奖学金等,传承该会先贤们遗留下来的优良传统,亦继续了中山隆镇在香港的美好家园。
黄广流先生介绍道,“香港中山隆镇同乡会成立於1938年,是由当时一批有事业基础、热心家乡事务的乡贤,本着‘同根生一家人’的理念,於港建立的以联络同乡感情、发扬互爱互助为宗旨的团体,原名为隆镇侨港同乡会,於1959年4月11日正式更为现今使用之名。”说及该会的发展历史,黄广流先生如数家珍,“四十年代时,恰逢日军攻陷香港,我们会的会务被迫停顿。在这段非常时期,我们会的乡彦尽全力,保全会产。当时,余达庄、陈友耀、杨树章等先贤千方百计把会里收到的租金积贮,以留来日复兴之用。直至1953年,会务虽未恢复正常,但会款卻有增无减,涓滴归会。”正因为该会一惯的优良传统,当会务传至黄广流先生这一辈时,作风依旧。
现时,香港中山隆镇同乡会的会员数3600多人,若想管理好会员数量如此之多的团体,实属不易,“有赖於历届会董的齐心协力,大家分工明确,特别是拥有一颗乐於付出、乐於助人的心。於今,众乡亲委以我重任,我定将全力以赴,推动会务不断发展。”
黄广流先生作为中山隆镇人在香港的佼佼者,多年来在家乡建设方面出钱出力,修建公路、扶贫助学等等,在乡亲中口碑犹佳,数年前盛情难卻,担任该会的副会长,後又被推任至会长,至今已有7年。
而谈及黄广流先生回馈家乡,在九十年代他已早有涉足。自1992年,他投资数亿元在大涌镇兴建利兴强工业村,为乡亲们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随後近二十年内,他支持中山的教育及福利事业的资金近千万元,先後获评中山、恩平、江门等市的“荣誉市民”称号。如今,他又花费大量精力担任同乡会会长,而探其原因,其实一切缘自几十年前的一件小事。
“1959年,我们家收到由香港中山隆镇同乡会寄来的一个包裹,里面是两磅晒乾的锅巴,从那时开始,我就对这个同乡会十分感激。”就是那装满着乡亲情意的锅巴,虽说並不是什麽太值钱的物品,但卻为一名身在家乡的人,感受到了家乡社团的温暖。滴水之恩,湧泉之报,这在黄广流先生的心里,埋下了日後回馈乡亲的种子。
香港中山隆镇同乡会保持了以往的传统,十分注重下一代的教育工作。黄广流先生说,“我们积极鼓励会员的子女读书深造,几十年都设有奖学金和助学金,有需要的会员家庭都可以前来申请,一经批凖即可获得相应的资金帮衬。”发展至今,香港中山隆镇同乡会在历任会董的带领之下,爱国爱乡,造福乡梓,热心各项家乡的公益事业,努力推动家乡与香港的合作交流,现已成为香港历史最悠久、最负盛名的社团之一。期间,黄广流先生是其中无私奉献、功不可没的一份子!
艰辛打拼 坚实事业基础
1962年,仅十多岁的黄广流先生独自别离家乡,来到香港投靠大哥。来港後,每天过得十分紧凑,“那个时候,赤手空拳,没有资金,没有技术,没有专业知识,唯一的出路就是靠苦幹。”
当时,香港的纺织漂染业、製衣工业正处於起步阶段。在那段时间内,黄广流先生进入与该行业相关的工厂,工作起来十分勤奋,为了提升知识文化水平,同时又攻读夜校,“每天,他早上七点至晚上九点拼命地工作,住在工厂內,迅速洗好澡再前往学校学习,回来之後已是晚上十一点半。”这样紧张而充实的生活,他持续了整整六七年。现在每当回忆往时,他也並不觉辛苦,而是当其为生活中一种应有的磨励,“在那个年代,就是感觉非得这样無他可选,只有这样,才有出路,现在回想当年,过去也就过去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只要肯苦幹,还是能慢慢找到出处。”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香港,纺织漂染业、製衣工业开始腾飞,也为黄广流先生带来开创事业的天时地利。1969年,黄广流先生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针织厂。“除了勤力,机遇很重要。我就常说,自己能拥有今天,亦是七分运气,三分勤力。”从此,他紧随市场发展潮流,隨风而飘。
1982年後,黄广流先生相继开办了纺织品贸易公司和布厂,1992年至今,又逐步将自己在香港经营了二十多年的工厂搬入中山,投下不少的资金在出生地,兴建利兴强工业村,从而一步一步将当时的小工厂,打造成为今日的利兴强集团,产品大部分内销,到今天还拥有工人4千多人,在业內誠信骄人。
目前,黄广流先生的大部分公司都设於内地,对於内地与香港两地的发展,深有体会。“以前,两地贸易和订单都十分密切,但随着内地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快,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港澳的依赖性已不像以前那般突出,但是港澳作为窗口的优势仍在,亦将继续为内地的发展,提供了一种走出去的平台作用。”
参政议政 关注中小企业
近几十年来,黄广流先生在内地投资设厂,为中山等地拉动经济发展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他亦被邀请曾担任中山、恩平市政协委员,以及中山市侨资企业商会常务副会长。
担任家乡的政协委员,黄广流先生以往关注的就是中山的市容市貌,比如现时中山街头漂亮的街名路标、以及带灯的广告牌,在之前都是不存在的,经他提议才改善的。“我希望将香港的好,都带至中山。”在他的提议之下,中山也确实发生了许多好的转变。
现时,最令他关注的就是内地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随着珠三角的中小企因水涨船高的人工、原料、水电等因素的干扰,出现大量倒闭事例,黄广流先生提出自己的看法,“目前,只有大型企业在内地的发展状况较为可观,许多中小型企业在未来三至五年内,生存都比较困难,大家都希望政府能给予多一些扶持政策,使其生存下去。而中小企业的关闭,其实对於当地的经济来说,亦有着严重的後果,比如说大量工人失业,造成社会不稳。这个问题,急待政府看到和关注。”
目前,奋力拼搏了几十年的黄广流先生,仍旧工作七八个小时以上,有空打打高尔夫,早上喜欢游泳等运动。“為人:随缘即可。”简而言之,不强求,要樂观,可貪不可謀,把握机缘就是。当好运来临的时候,你想逃也逃不掉。当不景氣时也跑不了,如此达观与洒脱,黄广流先生是也!
“一个人,只是仅仅是捐钱,不能说他是慈善家。”这是黄广流先生的原则,他从不追求那些虚无的称号,而是尽其所能地帮助着家乡发展,回馈乡亲们对自己的给予,以随缘态度积极耕耘,收穫只有上天賜给您的才是珍贵的!
黄广流先生主要职务与履历
利兴强集团主席
香港中山隆镇同乡会会长
中山市荣誉市民
江门市荣誉市民
恩平市荣誉市民
中山市政协委员
恩平市政协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