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院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应用型人才培养主要体现在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实践能力。本文立足高等院校实验教学现状,对产学研联合培养学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探讨
前言
高等院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知识创新的场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多样化、应用型人才是我国高等院校的根本任务。实验和实验环节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但目前我们传统的实验教学和管理方法在很多方面并没有跟上社会对人才需要的步伐,不能满足知识更新如此迅速的今天,学生对新知识汲取的需要;因此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高等院校的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生产实验、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理应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战场。然而,高等院校实验室管理体制上实施的是“以课程实验室为主体、实验室隶属于教研室管理”的模式。实验室管理分散、功能单一、建设重复、资源浪费、效益低下、调配困难。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措施主要体现如下几个方面。
1.开放式实验室的建设包括实验室管理的开放、时间和空间的开放、实验内容的开放、实验室资源的开放等等。实验教学的职能部门可依据实际情况,开设更多的独立实验课程,将各种常规性实验、验证性实验联系起来,深入完善,使之融合为综合性、研究性的实验,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思考和创新,自主设计并完善实验,让学生掌握实验的主动权。
其缺点是:对于当今信息技术、电子、汽车、造船、钢铁和化工等领域的高速发展,实验设备技术已远落后于当前的科技水平,因此,在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缺乏对当前企业生产主流产品的认识和使用。
2.自制实验设备的建设。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实验技术、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必须及时更新和改造,以适应学科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由于外购实验仪器价格较高,特别是专业实验设备生产厂家少、价格昂贵,其功能不一定满足教学和科研需求。所以大多院校均鼓励本校教师自制实验仪器和设备,既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节省设备改造资金,跟上学科专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促进作用。
其缺点是:缺少专业领军人物,一套自制设备从开发到应用,首先需要开发者必须有广泛的知识面,其次掌握现代科学仪器的测试技术、把握本学科实验领域前沿技术,以及学生的兴趣程度等等。
3.毕业设计与科研装置建设相结合。安排高年级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工作,把毕业设计这一阶段的学习与“真刀真枪”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对于强化综合实践能力的训练有独特意义。参加这项工作的学生不仅能从中学会再次接受一项新任务后,如何查阅文献,如何进行设计,如何进行建设工作以及建成后装置的调试、运转这样一整套工作方法,而且由于专业知识相互渗透,学生通过这样的毕业设计,既检验了四年来的理论学习,又拓宽了专业知识面,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综合实践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其缺点是:教师的科研项目数量远小于需作毕业设计的学生数。
二、设立产学研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及实施方案
1.设立产学研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产学研教学模式就是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践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这从根本上解决了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缩小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了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以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为例,目前,其理论研究、计量基准、产品制造技术、新技术、新器件、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已经日趋完善,并且形成门类品种比较齐全、布局较为合理、具有相当技术基础和生产规模的仪器仪表产业体系。
对企业来说,赢利是其生存之道,这种前期的产学研教学模式培训为后期企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2.实施方案。
(1)產学研结合要依靠企业,做到真想、真改和真做。
产学研合作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对此,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但多数只停留在政策理论层面或经验层面上,落实的不够。要使产学研联合做实,首先要解决企业的积极性问题,要与多个和本专业对口的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保证产学研联合的顺利进行。
(2)利用学生业余时间,有效地解决专业技能培训问题。
本科生的理论教学必须保证完整的内容体系,这就使学生参与科研和专业技能实训的环节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可采取与专业对口企业共同建立“业余专业技能培训中心”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专业技能培训。
三、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产学研培养方案实施方法
1.调整本专业的教学计划,为学生参加实训创造条件。为了保证学生在大三以后有相对宽裕的时间参加产学研联合的专业技能培训,保证学生在参加实践活动之前,能够完成必要的知识储备,要调整相应的课程安排,如:将传感器原理、微机原理、单片机和PLC课程调整到第4学期完成。
2.建立“业余专业技能培训中心”,实施专业技能实训。通过“业余专业技能培训中心”,从本专业的特色专业方向出发,联合企业共同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这方面的工作可以通过两个途径完成:
(1)本着企业需求和学生自愿的原则,从第6学期开始,选派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与企业的专业技能实训,并由企业和专业教师共同对实训学生进行评价。
(2)利用产学研结合,专业教师可以将科研项目引入到实训中心,选择学生参加科研课题工作,指导学生完成科研项目衍生或提炼出的一部分设计任务,并以设计作品形式提交验收。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产学研联合培养机制,可实现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搞好校企联合,产学结合,不仅拓宽学生的视野,更能有效地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让企业自觉地、主动地为人才培养作贡献,从而使就业学生真正地摆脱与社会脱节而难就业的问题,实现了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福,张秋实,陈丹丹.计算机专业“校企联合-订单式”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09,(5):13-15.
[2]李凤阁,林景波,孙铁成,佟为明.高校与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的实践与探索[J].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2009:868-871.
作者简介:于洋(1963-),男,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目前主要从事自动化检测等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探讨
前言
高等院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知识创新的场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多样化、应用型人才是我国高等院校的根本任务。实验和实验环节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但目前我们传统的实验教学和管理方法在很多方面并没有跟上社会对人才需要的步伐,不能满足知识更新如此迅速的今天,学生对新知识汲取的需要;因此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高等院校的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生产实验、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理应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战场。然而,高等院校实验室管理体制上实施的是“以课程实验室为主体、实验室隶属于教研室管理”的模式。实验室管理分散、功能单一、建设重复、资源浪费、效益低下、调配困难。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措施主要体现如下几个方面。
1.开放式实验室的建设包括实验室管理的开放、时间和空间的开放、实验内容的开放、实验室资源的开放等等。实验教学的职能部门可依据实际情况,开设更多的独立实验课程,将各种常规性实验、验证性实验联系起来,深入完善,使之融合为综合性、研究性的实验,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思考和创新,自主设计并完善实验,让学生掌握实验的主动权。
其缺点是:对于当今信息技术、电子、汽车、造船、钢铁和化工等领域的高速发展,实验设备技术已远落后于当前的科技水平,因此,在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缺乏对当前企业生产主流产品的认识和使用。
2.自制实验设备的建设。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实验技术、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必须及时更新和改造,以适应学科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由于外购实验仪器价格较高,特别是专业实验设备生产厂家少、价格昂贵,其功能不一定满足教学和科研需求。所以大多院校均鼓励本校教师自制实验仪器和设备,既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节省设备改造资金,跟上学科专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促进作用。
其缺点是:缺少专业领军人物,一套自制设备从开发到应用,首先需要开发者必须有广泛的知识面,其次掌握现代科学仪器的测试技术、把握本学科实验领域前沿技术,以及学生的兴趣程度等等。
3.毕业设计与科研装置建设相结合。安排高年级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工作,把毕业设计这一阶段的学习与“真刀真枪”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对于强化综合实践能力的训练有独特意义。参加这项工作的学生不仅能从中学会再次接受一项新任务后,如何查阅文献,如何进行设计,如何进行建设工作以及建成后装置的调试、运转这样一整套工作方法,而且由于专业知识相互渗透,学生通过这样的毕业设计,既检验了四年来的理论学习,又拓宽了专业知识面,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综合实践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其缺点是:教师的科研项目数量远小于需作毕业设计的学生数。
二、设立产学研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及实施方案
1.设立产学研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产学研教学模式就是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践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这从根本上解决了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缩小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了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以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为例,目前,其理论研究、计量基准、产品制造技术、新技术、新器件、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已经日趋完善,并且形成门类品种比较齐全、布局较为合理、具有相当技术基础和生产规模的仪器仪表产业体系。
对企业来说,赢利是其生存之道,这种前期的产学研教学模式培训为后期企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2.实施方案。
(1)產学研结合要依靠企业,做到真想、真改和真做。
产学研合作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对此,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但多数只停留在政策理论层面或经验层面上,落实的不够。要使产学研联合做实,首先要解决企业的积极性问题,要与多个和本专业对口的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保证产学研联合的顺利进行。
(2)利用学生业余时间,有效地解决专业技能培训问题。
本科生的理论教学必须保证完整的内容体系,这就使学生参与科研和专业技能实训的环节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可采取与专业对口企业共同建立“业余专业技能培训中心”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专业技能培训。
三、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产学研培养方案实施方法
1.调整本专业的教学计划,为学生参加实训创造条件。为了保证学生在大三以后有相对宽裕的时间参加产学研联合的专业技能培训,保证学生在参加实践活动之前,能够完成必要的知识储备,要调整相应的课程安排,如:将传感器原理、微机原理、单片机和PLC课程调整到第4学期完成。
2.建立“业余专业技能培训中心”,实施专业技能实训。通过“业余专业技能培训中心”,从本专业的特色专业方向出发,联合企业共同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这方面的工作可以通过两个途径完成:
(1)本着企业需求和学生自愿的原则,从第6学期开始,选派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与企业的专业技能实训,并由企业和专业教师共同对实训学生进行评价。
(2)利用产学研结合,专业教师可以将科研项目引入到实训中心,选择学生参加科研课题工作,指导学生完成科研项目衍生或提炼出的一部分设计任务,并以设计作品形式提交验收。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产学研联合培养机制,可实现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搞好校企联合,产学结合,不仅拓宽学生的视野,更能有效地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让企业自觉地、主动地为人才培养作贡献,从而使就业学生真正地摆脱与社会脱节而难就业的问题,实现了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福,张秋实,陈丹丹.计算机专业“校企联合-订单式”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09,(5):13-15.
[2]李凤阁,林景波,孙铁成,佟为明.高校与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的实践与探索[J].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2009:868-871.
作者简介:于洋(1963-),男,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目前主要从事自动化检测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