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微之处显神韵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z06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提出在作文教学中应强化细节描写,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捕捉细节;在阅读中提炼细节;通过精巧用词,写活细节;点面结合,放大细节,反复刻画,强化细节,充分发挥细节在文章中的作用。
  关键词作文教学细节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Details Makes A Composition Perfect
  QIAO Shanmei
  (Guali NO. 1 Junior Middle School, Hangzhou, Zhejiang 311241)
  AbstractThis paper raises that description of details in the teaching of writing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each composition teaching in the reading teaching, guide students to capture the details through observation, refine the details of reading; use the delicate words to write the details of life; have a overall sight, enlarge the details, repeate the characterizations in order to strengthening the details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the details in the article.
  Key wordscomposition teaching; details; solution
  
  1 细节描写在初中学生作文中的重要性
  1.1 细节描写使作文形象生动
  细节描写是作文的灵魂。精彩的细节描写,能使人物性格丰满、形象鲜明、惟妙惟肖,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性;能让事物栩栩如生,如在眼前,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可感性;能使故事跌宕起伏,曲折动人……细节描写就如烧菜时必不可少的调味品。细节是细细品味,细节决定文章的高度,细节决定文章的深度。
  1.2 细节描写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一篇文章有多个元素构成,而细节描写是其中一个至为重要的元素,需要学生具备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能力,创新思维等。指导学生掌握细节描写,能让他们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2)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习惯来源于平时的养成,因此,在每一次作文中训练学生掌握细节描写,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以及良好的写作习惯。
  (3)培养学生表达自己真挚的感情、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细节来源于生活,对生活充满热爱,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才会以健康、乐观的态度面对一切,才会让自己的心胸无限开阔,才会更愿意用文字淋漓尽致地去表达。
  2 初中学生作文细节缺失的表现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我们对初中三个年级做了一次作文教学抽样调查,每个年级60人,共180人,发放180份问卷,回收180份。问卷调查共有25题,下面是其中一题“你认为写作文最难的事情”的统计:
  你认为写作文最难的事情是 ()(可多选)
  A、审题B、立意C、构思
  D、选材E、语言表达 F、细节描写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细节描写所占的比例非常高,其次是构思和语言表达。也就是说,学生写作最缺乏的就是对细节描写的把握,有些学生明白细节描写的重要性,但他们不懂得如何进行细节描写。
  很多学生写作时往往只想着怎样把一件事记叙清楚,而忽略了描写的分量,写出的文章读起来不够具体、形象,缺乏感染力,使得文章平淡无味。初中学生作文细节缺失情况主要有以下五种表现:
  2.1 过程太虚
  学生写记叙文,大多是把事情的经过简单的记叙,概括叙述太多,具体的细节描写很少。如:
  那天,我背着行囊,回到家。父亲坐在门口吸烟,看到他,我说:“爸,我不想读书了,我跟你干活去。”父亲听了,非常生气。他说:“你不想学习,是没有想清楚读书的真正意义。我年纪大了,不可能养你一辈子,今后的路怎么走,靠你自己,你好好想想吧,想清楚了再做决定。”说完,父亲就干活去了。 (学生例文《父爱如山》节选)
  文章以概括叙述为主,缺乏对“我”的心理描写和对父亲的动作神态等的描写,难以表现“我”与父亲的感情碰撞,中心“如山的父爱”也就难以凸现,读者当然就不能鲜明感知出这种情感。
  2.2 人物太虚
  不少学生写人大多不是集中写一个人或二个人,而是写一类人,千篇一律,不懂得用独特的动作、外貌、神态等描写来刻画人物,人物描写格式化、不具体、不鲜明,缺少个性 。如:
  父亲,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很瘦,很高,一双眼睛黑得发亮,背有点驼,头发白得不能再白了。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个病老头。(学生例文《父亲》节选)
  选文只写出了“中国式”的这类父亲,没能抓住“我”父亲的个性特点来写,父親的形象既没有特点,也没有个性,更谈不上鲜明。
  2.3 动作太虚
  学生对人物的动作描写,运用的动词往往比较单一,缺少变化,只是笼统概括地把一些普通的动词串联起来,没有对动作进行细微的分解,没有设身处地地去考虑人物是如何一步步活动的,文章自然鲜活不起来,有时甚至不能准确表达。
  爸爸托着我的腰,我两脚向后伸了一下,接着两脚再用力伸了几下,好像后半身浮了起来,反反复复来回几次,我终于学会游泳了……(学生例文《第一次学游泳》)
  例文没有将游泳的动作细致描写出来,而是简单笼统的概括,至于学游泳的心理状态、爸爸教的神态、我游泳的姿势均没有细致的描写出来,导致文章平淡无味。
  2.4 议论太虚
  不少学生写文章基本能够做到夹议夹叙,但议论不少属假、大、空,不够自然贴切,真实动人,给人以思考启迪,因而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勤奋,是通往高峰的最佳途径,只要我们勤奋努力,不偷懒,脚踏实地的学习,我们一定会获得成功的。同学们,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努力奋斗吧!(学生例文《勤奋》)
  文章结尾采用口号式的议论,没有具体细致的表达,没能从自己的角度谈勤奋对个人的意义,缺乏真实体验、理性的认同,让人感觉浅而空,读后很难有多少触动。
  2.5 感受太虚
  学生写记叙文,普遍存在一个毛病,就是偏重于写自己的所作所为或感受,忽略了记叙文的写作要求,没有以详细记叙为主。记叙是抒发感受的依托,要注意以记叙的实写为主,辅以自然、真实的情感抒发,从而深入刻画人物。
  那天下午,期中考试最后一科――政治。考试铃声响了。我们安静等待……正当我拿出来看时,一支强大的手从后面伸过来,完了,我作弊被抓住了。我的脸刷的白一块红一块。(150字左右)
  我丢失了做人的原则,我缺乏诚信,……我对不起老师,对不起父母,我给他们摸黑……(500字左右)(学生例文《我丢失了诚信》节选)
  很显然,这篇文章只是把作弊的过程简单叙写出来,过多的写自己作弊后的内疚心理,对于在弊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周围同学的神态、监考老师的神态、试室场面等都没有细致的描写出来,使文中的感受像机械数说,对自我的批评缺少诚意。
  3 强化细节描写的教学对策
  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强化细节描写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五种:
  3.1 深入阅读,体悟细节
  指导学生进行细节描写,教材就是很好的借鉴。写作和阅读是相辅相成的,写作是阅读的拓展和延伸,“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写作教学应该参照阅读的体系,以阅读材料为摹本,提炼一些有价值的细节作为写作教学中的基本材料。在阅读中我们就会发现,细节描写有时候是集中的描写,有时候是信手一笔;有时候是整个段落,有时候穿插在课文之间……不管是哪一种情况,都显得真实自然,恰到好处,绝没有不分主次的用来凑数的细节描写。
  针对学生的情况,我们按年级分类整合资源,编撰细节描写范文:反复刻画,强化细节,如《背影》;巧妙用词,写活细节,如《音乐巨人贝多芬》;展示场面,描绘细节,如《安塞腰鼓》等等。我们在上阅读课时,着重分析细节,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借鉴、模仿。
  3.2 细微观察,捕捉细节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学生作文细节缺失,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对周围事物细致用心地观察。细致的观察是细节描写的前提,观察事物不但要用眼去看,用耳去听,还要用脑去思考。只有细致用心地观察,才能写出生动逼真的细节。
  首先,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引导学生观察事物时,要系统地感知事物的各个方面,要注意变换观察点,多角度、多层面地观察事物的典型特征和它物各种关系,从而抓住事物、景物和人物的特点。
  其次,引导学生整理观察素材。引导学生将平时观察到的生活素材定期进行集中归类整理,将零碎的变为系统的,分散的变为集中的,陌生的变为熟悉的。通过归类整理,使这些素材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个有序的网络化的认知结构,以便学生在写作时能及时提取。
  3.3 精巧用词,写活细节
  细节描写采用的词语多是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和描摹情形状态的形容词。写作中,我们引导学生在自己心有所感、情有所动的时候,找一个最精确的动词,寻一个最恰当的形容词;或打一个生动的比方,运用拟人、夸张等修辞,打通感觉,变抽象为具体,将无形变为有形,精确而又惟妙惟肖地反映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如外貌描写,我们引导学生运用状态形容词、色彩形容词、区分性别和年龄差异的词对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又如动作描写,我们引导学生把动词横向分解,尽量细分,可以从宏观、微观,从视觉、修辞等角度进行动作的细节描写,描写以真实为基础,可以发挥想象。
  忽然,一只苍蝇飞入了它的领空,它似乎是接到警报,目光终于从我身上移开而去扫射苍蝇,我以为它只是瞧瞧,只见它死盯着苍蝇,小脑袋随着苍蝇的飞行路线而晃来晃去,终于,苍蝇累了,趴在了箱壁上,这小家伙身体微倾,脑袋向前伸,突然翅膀上下扑闪,两腿一蹬,嘴巴向前一冲,竟把苍蝇活活地咬住了!我立刻石化在原地,原来这小鸭子还有这种本领。(学生例文《我和它》节选)
  文章通过动词:移开、扫射、盯着、晃来晃去、倾、伸、扑闪、蹬、冲等动词,把小鸭子捕捉苍蝇的过程活灵活现的表现出来。这正是我们细节描写所需要的。
  3.4 展示场面,描绘细节
  场面描写是我们写作中经常会遇到的。场面描写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点面结合,按宏观―微观,整体―局部等有层次的进行描写。二是场内外结合,既写场内,又写场外,但必须确定描写的中心,否则就缺乏重点,不伦不类的。三是以某一个描写对象为中心,围绕中心对周围的人的各种表情、动作及语言进行逐个具体的描写。运用这种方法时,描写周围各点,要大体均衡,如果有些情景太过于详细、具体,或对某个人着墨太多,会使得中心各点不协调,本末倒置。总的来说,场面描写既要有宏观、整体描写,又要有具体、细致的细节描写。
  车来了,还没停稳,两三个壮汉凭着力大气粗占据了有利位置,直往车内挤。几个手脚敏捷的小伙子像猴一样左跳右跃,“嗖”的一声蹿上去,霸住了车门。一大堆人正拼命地拥挤着,只见一只只白皙的手、古铜色的手、粗糙的手、柔软的手,本能地向前伸,本能地挥舞着,都希望抓住车门。一位胖大嫂粗而短的右腿刚踏上车阶,左脚便不停地往外蹬,她使出吃奶的劲儿用力地扭动着肥胖的身躯,一双臃肿的大手拼命地抓住车门扶手。任凭她怎么努力,结果那屁股还是被车门狠狠地挤压了一下,疼得她直叫“我的妈呀!”挤车可真是一场不同寻常的战斗呀!(学生例文《车站》节选)
  这段文字描写场面具体,写到许多类型的人,而且重点突出。它选的“胖大嫂”这一人物很有代表性,吸引读者眼球,除有生动的动作描写,还有语言描写,读后身临其境之感。
  3.5 反复刻画,强化细节
  为了渲染气氛,我们写作时对某些景物、人物等进行反复描写,让它在情节发展中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出现,从各个角度和侧面将其内涵充分挖掘出来。朱自清的《背影》,通过写父亲的四次背影,来强化我对父亲的爱,达到抒发真挚感情的效果。
  反复刻画不是重复的用同样的词描写,而是对某一个描写对象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写景可以从视觉、触觉等方面进行描写;写人物可以从人物的某个动作、神态、或某个部位,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词进行描写,选择一个典型的意象反复强化。这样能让读者对所描写的对象有更清晰的感受,让人物的性格更加丰满,更好的突出主题。
  前天,妈妈很晚才回来,她带着倦容躺在沙发上,一股刺鼻的汗味扑面而来,我忙掩鼻离开?……这是妈妈爱的味道!昨天,我从学校回来,刚进门,妈妈身上一股药味迎面扑来……这是妈妈爱的味道!今天,……妈妈身上有股淡淡的香味,这是幸福的味道……(学生例文《妈妈的味道》节选)
  文章反复描写妈妈身上的味道。通过描写妈妈身上不同的味道,表现妈妈对这个家的爱,对家人浓浓的爱!可见,反复刻画细节,强化细节,文章就会更有韵味,情感就会得到进一步深化。
  在指导学生细节描写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强调两点:一是切忌描写模式化,我们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多方位,多角度的进行描写。二是切忌虚拟化,描写要真实,还原于描写对象的真实面貌,不能虚构。
  4 细节描写训练的成效
  从2008年9月开始,笔者对自己所教的班进行实验跟踪,并对每个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中作文部分作了一个比较:
  
  从上面的统计结果来看,学生的作文分数有一个比较大的提升,尽管分数的提高不完全说明细节描写训练后所凸显的效果,但学生写作文时确能实实在在地运用细节描写。同时,笔者也对其他10个班作了一个调查统计,并与之比较:10个班的作文平均分与我所教的班的作文平均分相差1.1分,这也说明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同时,笔者也把自己所教的10個学生的不同时期作文进行比较。
  比较发现:七年级时候,他们所写的作文比较空,概括叙述多,用词比较简单;到八年级时,他们的作文会对某些事物作细节描写,有了更多真情实感的流露,描写有了可读、可感性;争取到了九年级时,他们能按照所教授的方法写作文,懂得进行细致地描写,能用词更丰富,善于运用修辞手法等,让文字表达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这些应该是细节描写训练的一个比较大的收获。
  细节描写的作用是巨大的,要写出真实典型的细节,归根到底还得从生活这一活水源头汲取精华,要对生活进行深入地观察和精心地提炼。写作中,若能巧妙地运用细节描写,那么,写人则神情毕肖,栩栩如生;写事则穷形尽相,入木三分……希望自己在写作这块园地中能有更多发现,让学生们有更多收获。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尚桂霞.谈积累与写作.作文教学研究,2007(5).
  [3]陶兴国,徐汉新.模仿作文训练法.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基于心理契约理论,在对青岛六家五星级饭店的调研基础上,通过博弈论的方法量化和分析基层员工高流失率问题。并从收益的角度探讨了基层员工高流失率的成因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B9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随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行业间人力资源竞争加剧,饭店业基层员工高流失率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一个瓶颈。这不但增加了饭店的培训和人员交替成本,还加大了其管理难度,并对饭店服务质量造成严重
期刊
摘要当前,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因素很多。本文试图通过典型的实证调查,提出能够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C939文献标识码:A    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大企业无法替代的战略地位,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支持力量,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主要元素。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往往是发展平平淡淡,不大不小,难道我们找不到影响企业
期刊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国际化程度逐步提高,特别是铁路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在中国中铁工程总公司国际化战略的指导下,海外业务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涉足海外房地产、工程承包、矿业开发等等。迅速扩大的海外业务,带来了许多风险,比如:政治、法律、文化、贷款、汇率等风险,其中汇率风险是风险管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并将其纳入到战略规划中去,实现风险的事前处理。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建立风险防范的组织保
期刊
摘要X村失地妇女的就业状况是未充分就业的。主要表现在:失地妇女的整体就业率低;失地妇女的工资收入低,根据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失地妇女有近七成是没有达到这项标准的。制约失地妇女充分就业的因素主要为失地妇女自身原因、劳动力市场的职业隔离以及政府工作的滞后性。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    1 充分就业的定义  我国经济理论界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充分就业”,应当包括两层含义
期刊
摘要印度建筑师拉兹??里华儿先生是一位国际著名的建筑大师,他的创作受到了现代主义建筑和印度传统建筑双重的影响,并由此建立了自己的建筑设计观,本文通过对他在中国的第一个作品――印度驻华使馆项目的分析,解析了他的创作理念和设计手法。  关键词拉兹??里华儿传统设计手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TU-8文献标识码:A    Famous Indian Architect Raj Rewal'sView of
期刊
摘要言语交际过程中,交际主体、语境及话语作为其三大要素存在于所有类型的言语交际活动中,具有最普遍的意义;而翻译,作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必然涉及到话语在具体具体语境的意义问题,作为跨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功能翻译理论的研究和发展在这一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便从功能翻译的视角,联系语用学中的语境,阐释在言语交际过程中的种种复杂性。  关键词功能翻译言语交际复杂性  中图分类号:H315
期刊
摘 要 数学修养更多地表现为数学眼光,既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思考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数学课程标准》就要求7—9年级的学生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数学修养 数学经验生活化 生活经验数学化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Mathematical Experience Life-oriented VS   Li
期刊
与李德昌老师的采访,约在周日的早上7点,占用的是他繁忙的北京会议之行里宝贵的休息时间,他为人的谦逊平和与对学术的严谨认真,于此可见一斑。李德昌老师曾把自己的学术追求定义为:个性化求导中起步,路径积分中前进;量子化机制中生存,社会群结构中和谐;信息人基础上发展,势科学理论中创新;集约型教育中成长,对称化管理中鹏程。李德昌老师是“势科学”与“信息人理论”的创始人,本次采访的目的,就是要将“势科学”这个
期刊
摘 要 本文以内容分析法为工具、以2008年第5期到2009年第2期的《学前教育研究》上教师教育与教师发展模块为分析对象进行研究,从文献的研究人员、课题级别、文献主题和文献关键词等方面,对国内学者研究学前教师发展与教育的现状和进程做出简要统计分析,根据统计结果,分析得出目前学者关注的焦点问题及对教师教育与发展趋势做了简单的预测。  关键词 内容分析法 教师教育与发展 文献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
期刊
摘要教育是培养人、塑造人的社会活动,因此,研究教育必然要研究人性。在马克思看来,人的需求就是人的本性。那么教育对于个体的意义,就是使个体具有正确合理选择自己发展方向的能力,提高个人满足自己合理需要的能力和向新的需要层次跃迁的自觉意识与能力。然而,当代教育一味强调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成为满足社会需要的工具,置人的需求于不顾,导致了人性的虚无。因此,为了使教育更能满足受教育者的生命需求,本文试图从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