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分析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an258268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88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按患者住院尾号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34例),对比两组患者分娩结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产程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新生儿窒息率及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治疗组患者产程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新生儿窒息率及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患者在选择分娩方式时,医护人员应依据患者体征选取合适的分娩方法,减轻对患者及新生婴儿的威胁,提高患者及新生婴儿生活质量。
  【关键词】剖宫产;再次妊娠;分娩方式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235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84-02伴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剖宫产分娩率呈现上升趋势,同时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也逐渐增加。基于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可能导致患者瘢痕子宫出现破裂现象,严重威胁患者及新生婴儿生命安全,因此,剖宫产后再次妊娠患者应选取适合的分娩方式,有效提高患者及新生婴儿生命健康[1]。基于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特点,笔者为详细了解分析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特选取我院在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88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在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88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患者,患者年龄为25-34岁,平均年龄为29.51±1.04岁;患者孕周为36-41周,平均孕周为38.56±0.34周;患者产次为1-3次,平均产次为2.31±0.17次;患者距离上次剖宫产手术时间为2-7年,平均距离上次剖宫产手术时间为4.62±1.03年;分析患者上次剖宫产术式:75例为子宫下段剖宫产,9例为子宫体剖宫产,4例术式不详;并按患者住院尾号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为54例,对照组患者为34例,对比两组患者之间的年龄、孕周、产次等基本资料,均没有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对其上次剖宫产术式、指征及妊娠史等基本资料进行询问,并帮助患者实施产前检查,确保没有出现头盆不称现象。并通过超声方法对患者子宫下段瘢痕进行检查,了解其愈合状况。再实施各项产前检查后,医护人员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剖宫产及阴道试产的利弊,让患者及其家属充分了解患者自身状况,选取适合的分娩方法。对于存在剖宫产指征或者是患者及其家属不同意阴道试产的患者采用剖宫产分娩方式,对于没有存在剖宫产指征且患者及其家属同意阴道试产的患者采用阴道试产的分娩方式。其中10例患者在阴道试中失败,转为剖宫产方式。本次研究中,54例选取剖宫产分娩方法的患者为治疗组,34例选取阴道试产的患者为对照组。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产程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新生儿窒息率及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2]。
  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χ±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产程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新生儿窒息率及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治疗组患者产程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新生儿窒息率及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88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按患者住院尾号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34例),对比两组患者分娩结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产程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新生儿窒息率及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治疗组患者产程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新生儿窒息率及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有統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患者在选择分娩方式时,医护人员应依据患者体征选取合适的分娩方法,减轻对患者及新生婴儿的威胁,提高患者及新生婴儿生活质量。
  【关键词】剖宫产;再次妊娠;分娩方式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235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84-02伴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剖宫产分娩率呈现上升趋势,同时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也逐渐增加。基于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可能导致患者瘢痕子宫出现破裂现象,严重威胁患者及新生婴儿生命安全,因此,剖宫产后再次妊娠患者应选取适合的分娩方式,有效提高患者及新生婴儿生命健康[1]。基于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特点,笔者为详细了解分析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特选取我院在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88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在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88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患者,患者年龄为25-34岁,平均年龄为29.51±1.04岁;患者孕周为36-41周,平均孕周为38.56±0.34周;患者产次为1-3次,平均产次为2.31±0.17次;患者距离上次剖宫产手术时间为2-7年,平均距离上次剖宫产手术时间为4.62±1.03年;分析患者上次剖宫产术式:75例为子宫下段剖宫产,9例为子宫体剖宫产,4例术式不详;并按患者住院尾号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为54例,对照组患者为34例,对比两组患者之间的年龄、孕周、产次等基本资料,均没有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对其上次剖宫产术式、指征及妊娠史等基本资料进行询问,并帮助患者实施产前检查,确保没有出现头盆不称现象。并通过超声方法对患者子宫下段瘢痕进行检查,了解其愈合状况。再实施各项产前检查后,医护人员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剖宫产及阴道试产的利弊,让患者及其家属充分了解患者自身状况,选取适合的分娩方法。对于存在剖宫产指征或者是患者及其家属不同意阴道试产的患者采用剖宫产分娩方式,对于没有存在剖宫产指征且患者及其家属同意阴道试产的患者采用阴道试产的分娩方式。其中10例患者在阴道试中失败,转为剖宫产方式。本次研究中,54例选取剖宫产分娩方法的患者为治疗组,34例选取阴道试产的患者为对照组。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产程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新生儿窒息率及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2]。
  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χ±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产程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新生儿窒息率及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治疗组患者产程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新生儿窒息率及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伴随着医学技术发展,剖宮产分娩方法逐渐得到改善,患者分娩后子宫切口愈合较为良好,相关文献显示,剖宫产再次妊娠选取阴道试产的患者,其分娩成功率分布在34.1-90.1%之间[3]。本次研究中,阴道试产分娩成功率为77.27%(34/44),因此,剖宫产后再次妊娠患者选取阴道试产分娩方法为安全可行的分娩方法。当符合阴道试产必须具备指征,且患者及其家属同意选取阴道试产,患者可以采用阴道试产分娩方式进行分娩。阴道试产必须具备指征为①患者年龄小于35岁,仅有一次剖宫产,且距离上次剖宫产时间超过2年;②上次剖宫产术式为子宫下段横切口,切口没有出现撕裂现象,且没有感染;③经超声检查子宫下段瘢痕厚度为2-4mm;④胎儿没有出现头盆不称现象,体重不超过3500g,且没有严重妊娠并发症等。研究结果显示,剖宫产再次妊娠患者在选取分娩方式时应依据自身体征选取合适的分娩方式,有效减轻对患者及新生婴儿带来的生命威胁。如本次研究中,剖宫产再次妊娠患者选取阴道试产分娩方式进行分娩的治疗组患者,其产程中出血量为(121.35±9.58)mL、住院时间为(4.62±0.11)d、新生儿窒息率为11.11%及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为14.81%,但选取剖宫产分娩方法的对照组患者,其产程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新生儿窒息率及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治疗组患者的,因此,剖宫产术后在次妊娠患者选取分娩方式时并非绝对选取剖宫产,只要患者符合阴道试产指征时,可为患者选取阴道分娩方式,提高患者及新生婴儿健康。参考文献
  [1]陈诚,常青,王琳.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探讨[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11(04):520-521.
  [2]李楠.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J].山东医药,2010,06(26):1032-1033.
  [3]高显舜,刘世秀,连荣丽等.168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3,07(01):517-518.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索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64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前环使用重建钢板或普通钢板固定。后环使用重建钢板、T型钢板或骶髂螺钉固定。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5例患者随访6个月-3年。根据Matta复位标准,优良率是94.6%。结论临床上对不稳定骨盆骨折治疗,选择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骨盆恢复良好。受损功能恢复快。预后好。  【关键词】不稳定骨盆骨折;手术治
【摘要】目的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有效预防和减少手术后并发症对患者的危害。方法对本院2011年——2012年收治的85例患者进行治疗分析,观察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85例患者当中,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有12例,占总数的14.11%。其中出现皮下气肿现象的有4例,腹腔内出血的有3例,内脏损伤1例,腹胀1例,呕吐2例,咽喉不适1例。结论要加强对患者手术后的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胃肠道术后对患者采用全胃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2例胃肠道术后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31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葡萄糖和电解质;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氨基酸和脂肪乳剂等。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术后3d,空腹血糖分别增高(4.98±2.75)mmol/L、(2.04±2.15)mmol/L,同时试验组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和住院时间要明显低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住院期间进行康复训练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住院期间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结果经过积极的康复训练后,6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可以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股骨颈骨折;康复训练;体会  doi:10.3
【关键词】低钙血症;肌痛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229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80-011病例资料  病例1:患者女,35岁,因右前臂被轧面条机挤压伤,致前臂皮肤及软组织广泛坏死。行清创、植皮手术治疗。术后第五天,患者突然出现双下肢疼痛,不能行走。急查电解质及微量元素,结果显示:k+,N+,Cl-均在正常范围,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手术和治疗疗效,为治疗跟骨骨折提供了有力的临床依据。方法通过对来我院进行跟骨骨折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共有64例,将64例患者进行随机分配,分成试验组(钢板内固定组)和对照组(闭合复位组)各32例,将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观察讨论并作出分析。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效果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经统计学分析得出P<0.05,有明显性的差异。结论治疗跟骨骨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