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国新建本科院校以应用技术大学为主体,所以,其课程内容与体系的改革创新也要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来进行,并以此来为本科院校转型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关 键 词]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0-0162-01
我国大力推进应用技术大学的建设,主要是通过借鉴欧洲应用科学大学优秀办学理念与经验,建设出能够充分体现出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和继续教育科学整合的现代化教育体系,并为社会培养出更多能够充分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从而在推动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创新、转型发展的基础上,也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一、构建以应用为主旨的课程体系
对于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课程改革来讲,应围绕明确教育目标,选择、组织教育经验和评价教育计划四个方面来构建课程体系。新建本课院校培养的主要是能够满足生产、建设与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所以,院校的办学定位应充分考虑社会需求,制定出以培养学生技术、职业应用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为此,新建本课院校应顺应市场与专业发展趋势,突破学科局限,对课程进行重新组合,在减少课程门类的基础上,建立能够呈现出多元化课程模式的新型课程体系。通过重组课程、优化课程体系,不仅能够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专业课程的增加也能够进一步拓展专业口径,并充分体现出应用型本科教育特征与人才培养目标。
二、完善以能力为本位的模块化课程
结合新建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与要求,应对其模块化课程的设置进行不断完善。通过设置模块化课程,不仅能够突破学科局限,也能够使相关学科专业知识以及理论与实践教学得到更好的渗透与融合。同时,模块化课程的设置,既可以对课程内容做出进一步整合,并对课程主次、层次衔接关系做出更科学的界定,也能够有效防止课程被过细的分割,或是课程教学内容出现重复和脱节等现象。通过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也有助于增强课程内容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毕业生实际工作内容之间的联系,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强化通识教育课程改革
当前,新建本课院校设置的通识课程,在课程门类、所需学时等方面与我国一流研究型,或是二类教学研究型大学非常相似,占据公共必修课主要比例的有“两课、大学英语以及公共体育和计算机,两课主要开展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大学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是为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而这些课程的开展都难以完成通识教育的任务与目标。过于繁多复杂的公共选修课程,其课程内容不仅缺乏深度,各个课程间的联系也较弱,难以实现通识教育的目的。对此,在改革通识教育的过程中,就要围绕怎样培养出符合生产、建设和服务第一线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展开,从课程门类到具体实施策略给予重新梳理,进而与相关专业课程形成协调统一的人才培养体系。
首先,应对现有公共必修课程内容及具体实施模式做出合理调整。对于思政课程的开展,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道德品质,并结合实际教学情况,科学、灵活地运用辨析法、问题法、评书法和案例法来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在实施方面,应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适当减少课程教学,加强与其他专业课程的联系,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实践学习的机会,积极走入基层、社会和专业。积极通过开展项目化管理以及品牌化战略,不断增强学生的风险与时代精神。此外,在课程考核模式上,也要加强目的性、过程性和体验性方面的有机整合,从而不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
其次,应加强公共选修课程的建设与管理。结合学科与专业特点对公共选修课程进行重新梳理,整合和归类相似与相近课程,充分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选修需要,并将其纳入学院整体课程建设规划中。注重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师生对公共选修课程的重视。
四、加强校本、校企课程的开发
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来讲,应充分结合区域行业、企业的发展特点,注重教学改革与研究,加大校企合作与校本课程,进而不断提升学生专业素质与职业素养。在具体实施中,应以行业技能和工程技术掌握为主线,以专业教学内容与职业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机整合为途径,加大行业、工程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进而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工程与创新能力,进一步拉近学生与行业的距离,进而为区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应用人才。
总之,作为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重要基础以及核心工作,在课程建设改革过程中,各院校应充分结合本校办学理念与特色,充分明确发展方向,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来开展相关改革工作,进而真正从办学理念、层次、类型和整体形态等方面实现全方位转型。
参考文献:
[1]朱士中,顾永安,何东亮,等.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背景下课程改革的探索[J].新余学院学报,2014(5):1-6.
[2]许尤厚,龚立兵,李伟峰,等.新建本科院校水产养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发展现状及对策:以钦州学院为例[J].广东化工,2015,42(16):251-252.
[关 键 词]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0-0162-01
我国大力推进应用技术大学的建设,主要是通过借鉴欧洲应用科学大学优秀办学理念与经验,建设出能够充分体现出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和继续教育科学整合的现代化教育体系,并为社会培养出更多能够充分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从而在推动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创新、转型发展的基础上,也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一、构建以应用为主旨的课程体系
对于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课程改革来讲,应围绕明确教育目标,选择、组织教育经验和评价教育计划四个方面来构建课程体系。新建本课院校培养的主要是能够满足生产、建设与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所以,院校的办学定位应充分考虑社会需求,制定出以培养学生技术、职业应用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为此,新建本课院校应顺应市场与专业发展趋势,突破学科局限,对课程进行重新组合,在减少课程门类的基础上,建立能够呈现出多元化课程模式的新型课程体系。通过重组课程、优化课程体系,不仅能够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专业课程的增加也能够进一步拓展专业口径,并充分体现出应用型本科教育特征与人才培养目标。
二、完善以能力为本位的模块化课程
结合新建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与要求,应对其模块化课程的设置进行不断完善。通过设置模块化课程,不仅能够突破学科局限,也能够使相关学科专业知识以及理论与实践教学得到更好的渗透与融合。同时,模块化课程的设置,既可以对课程内容做出进一步整合,并对课程主次、层次衔接关系做出更科学的界定,也能够有效防止课程被过细的分割,或是课程教学内容出现重复和脱节等现象。通过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也有助于增强课程内容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毕业生实际工作内容之间的联系,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强化通识教育课程改革
当前,新建本课院校设置的通识课程,在课程门类、所需学时等方面与我国一流研究型,或是二类教学研究型大学非常相似,占据公共必修课主要比例的有“两课、大学英语以及公共体育和计算机,两课主要开展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大学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是为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而这些课程的开展都难以完成通识教育的任务与目标。过于繁多复杂的公共选修课程,其课程内容不仅缺乏深度,各个课程间的联系也较弱,难以实现通识教育的目的。对此,在改革通识教育的过程中,就要围绕怎样培养出符合生产、建设和服务第一线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展开,从课程门类到具体实施策略给予重新梳理,进而与相关专业课程形成协调统一的人才培养体系。
首先,应对现有公共必修课程内容及具体实施模式做出合理调整。对于思政课程的开展,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道德品质,并结合实际教学情况,科学、灵活地运用辨析法、问题法、评书法和案例法来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在实施方面,应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适当减少课程教学,加强与其他专业课程的联系,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实践学习的机会,积极走入基层、社会和专业。积极通过开展项目化管理以及品牌化战略,不断增强学生的风险与时代精神。此外,在课程考核模式上,也要加强目的性、过程性和体验性方面的有机整合,从而不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
其次,应加强公共选修课程的建设与管理。结合学科与专业特点对公共选修课程进行重新梳理,整合和归类相似与相近课程,充分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选修需要,并将其纳入学院整体课程建设规划中。注重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师生对公共选修课程的重视。
四、加强校本、校企课程的开发
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来讲,应充分结合区域行业、企业的发展特点,注重教学改革与研究,加大校企合作与校本课程,进而不断提升学生专业素质与职业素养。在具体实施中,应以行业技能和工程技术掌握为主线,以专业教学内容与职业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机整合为途径,加大行业、工程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进而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工程与创新能力,进一步拉近学生与行业的距离,进而为区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应用人才。
总之,作为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重要基础以及核心工作,在课程建设改革过程中,各院校应充分结合本校办学理念与特色,充分明确发展方向,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来开展相关改革工作,进而真正从办学理念、层次、类型和整体形态等方面实现全方位转型。
参考文献:
[1]朱士中,顾永安,何东亮,等.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背景下课程改革的探索[J].新余学院学报,2014(5):1-6.
[2]许尤厚,龚立兵,李伟峰,等.新建本科院校水产养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发展现状及对策:以钦州学院为例[J].广东化工,2015,42(16):25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