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教育体制下的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都是两种不同教育目的的两种手段模式,我们只能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来评判其重要性和实效性。文章讨论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涵义、区别、关系、弊端和误区,没有应试教育的素质教育是不健全的教育,没有素质教育的应试教育是不科学的教育,二者兼顾科学实效,要统一到人的全面发展层面上,要从“教”引导到“育”,要把“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有机整合。
关键词: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
教育是什么?就是把“自然人”培养成一个“社会人”。一个人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最后到大学,也得走上社会成为一个社会人。在《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都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提高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反映了时代对教育的要求,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同时也体现了未来终身教育对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1 我国教育体制下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涵义
应试教育是指偏离了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单纯为迎接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传统教育。而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积极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提倡素质教育,有利于遏制目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着的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有助于把全面发展教育落到实处。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要求看,素质教育势在必行。这是我们基础教育改的时代主题和迫切需要。素质教育是一件重大的事情,它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关系到中国的未来,已逐渐引起教育界、理论界以及有关方面人士的高度重视和认真思考。同时也要求我们在素质教育的一系列问题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抓紧时间、提高效率,尽快达到统一的认识,否则,就会给教育事业以及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2 我国教育体制下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区别
应试教育是选拔性、淘汰性教育,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的发展性教育;应试教育是以升学为目的,以分数为标准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教育;应试教育是片面的、狭隘的教育,而素质教育是全面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个性的综合素质教育。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同是教育发展和历史发展的产物,素质教育也不排除考试制度和必要的选拔,应试教育也能提高人的素质却往往偏重智能。应试教育注重知识水平的掌握,侧重于量的评价,体现为终结性评价,素质教育注重能力水平的提升,侧重于质的评价,体现为过程性评价。
为什么推行素质教育那么难?学生学科知识学习的学业负担过重。为什么这种学业负担会过重?唯一的、学科知识型的学业水平测试(中考)、高考考试选拔机制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在一些错误的社会观念下,教育的本质被扭曲了。教育的基本功能不是选拔,而是提高每一个受教育者的素质,营造他们美好生活的一种方式。社会必须对教育的功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因此,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素质教育起点。对素质教育最基本的理解,首先源于对教育本质的正确认识,才能产生出推进素质教育的自觉和方向感。
3 我国教育体制下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关系
现在实行的素质教育,尽管是针对应试教育提出来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是完全对立和水火不相容的。素质教育并不是完全否定应试教育,而是对应试教育的扬弃,即辩证的否定。我们知道,应试教育是在一定的特殊历史阶段的教育模式,是为满足当时社会对教育快出人才、多出人才的需要多方位、多层次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这种选拔人才的方式在当时条件下是必要的、合理的,随着历史的发展,实践的深入,越来越需要的是各方面基础都较为全面,各方面素质尤其是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人才,即一专多能的人才。
应试教育最大的弊端就是一切工作围绕考试来进行,这样的教育严重背离了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具体表现为初中教学围绕着学业水平测试(中考)的指挥棒转,高中教学围绕着高考的指挥棒转。即便是小学无论家长、教师还是学生,也都围绕考分转,都在为将来能升入好初中、好高中,最终能升入大学作准备。在这种教育模式下,考试成绩成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考分上去了,一切都算赢,否则,全都被否定。用这种方式培养出的人才,必然是重考试成绩,轻广泛的实际能力;重条条框框、循规蹈距,轻大胆改革、开拓创新等,步入社会往往呈现高分低能的迹象,最终培养出的劳动者显然不能适应当今世界激烈竞争的需要。
既然素质教育是对应试教育的辩证否定,那么,考试作为素质教育对应试教育的保留就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并不在于有无考试的程序,而关键是否把考试当成了最主要的目的,考试是否成为大家最关心的,并力争追求的最核心因素。素质教育也需要考试,它也必须通过考试、考查以及各种测验的手段检查受教育者所达到的程度,以此来衡量受教育者在相应的时间内是否达到了社会对他期望和要求的标准。从此可以看出,素质教育只是把考试当成促使受教育者不断提高、完善自己的一种手段,也当成教育者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有效确定教学内容及程序的—种督促手段。
4 我国教育体制下应试教育的弊端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说:“中国教育的最大失败,不是抑制了青年人的创造性,消灭了他们的好奇心,而是使人变得虚伪,说假话不再脸红。”一时间,又引起人们对我国教育的反思。我国教育的最大失败在于功利压倒了德育,评价体系错乱的大环境下,作弊、造假就不足为奇了。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中国教育制度弊端越来越明显。衡量一个学校的好坏、老师的优劣和学生好坏,都需要“看成绩”,这就导致评价体系错乱,从而忽视道德教育,误导学生以成绩为读书目的,不择手段提高成绩。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作弊、造假就变得不足为奇了。 考试是一个选拔人才机制,而不是教育的目的。我国教育之最大失败,是败在幼儿启蒙教育,教育本身而言,不仅要教,更要育。育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中国的教育一直走偏了方向,学校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缺乏对学生的引导。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他曾在讲演时拿一把米,硬塞给鸡吃,鸡怎么都不吃,然后把米放地上,鸡自然就吃了。要说明的是教育也是如此,不是硬塞,而是引导。孩子的思维是最活跃的,关键在于老师如何引导、开发,如何培养孩子的能力。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缺乏情感交流。老师往死里灌,学生囫囵吞枣地照单全收,教学相长根本无从谈起。优化教学过程不仅要以智育人,还要以德育人,以理服人。
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遍地开花,很多人都能看到我国教育制度下的弊端,但又有无能为力之感。那么,我国教育应教会学生什么?首先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事,然后是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如果只教会学生考试,只教会学生如何作弊说谎,那么,我国的社会就必然沦为假话连篇的社会。一般来说,一个社会风气之根源在教育,教育好,社会风气好。所以,教育关系到社会和谐,也关系到国家发展存亡。对教育的本质理解是否正确,是素质教育能否走上健康发展之路的前提。必须尽快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大力开展全面素质教育。
5 我国教育体制下素质教育的误区
素质教育要求人们对教育的期望,对教育类别、层次的选择从个人生活需求出发。但在我国,人们对教育的类别、教育层次的选择认识上,只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种单一的认识方式,家长和社会的不理解,直接造成了对孩子的不公平。其实,孩子只有在多样性的选择和个性化的教育中,才能真正快乐地生活和成长。素质教育已不仅仅是学校教学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永恒的话题。推进素质教育要有力度,教育是极其专业的领域,由于它的牵涉面广、显效性低、周期性长、可逆性差,整个社会要正确理解教育、支持教育、宽容教育和建设性地参与教育(如家长委员会)。如果对教育脱离实际去炒作,那便更是媒体给教育带来的新困难了。社会相关成员也要自觉地参加到教育过程中去,例如,学校的家长委员会是一个很好的渠道和平台,只要家长做足工作,着眼长远大局出于公心,利用好这个平台和渠道就能形成一种正向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合力。家长要很好的参与教育,当好学生的第一任老师,消除对教育的纯粹功利心理。如果没有这些问题的解决,素质教育要推行就是很困难。
5.1 素质教育是无须管教自由发展的误区
有人认为,素质教育主要是发展孩子的个性,让孩子自由成长。其实,发展个性,不是放任自流,不是对孩子放松管教。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对学生的坏习惯,不但要管教,更要严管,不但不能放松对学生的教育,而且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学校要确保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教师应该积极正确地引导和指导,不能放任自流。
5.2 艺术娱乐教育是实行素质教育的误区
纵观中国的教育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任何一项政策的出台,必将引起一番改革,大家争先效仿。不少学校和家长以为素质教育就是音体美教育,只要加强了音乐、体育、美术课等就素质教育了。要减轻负担,把素质教育理解为艺术教育或娱乐教育。素质教育刚开始时,学校、家庭就立刻不抓文化课的学习,而是去参加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孩子们为此应接不暇,叫哭不堪,学校里也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仿佛只有这样才是素质教育,而将文化课的学习排在后面,在升学方面也是将那些有特长的、考级的学生给予加分。这样做非但没有减轻孩子的负担,反而加重了孩子的负担,孩子在学习完功课后忙与参加各种兴趣班、特长班。
5.3 素质教育是无负担教育的误区
上级下发了有关减负的文件,中小学必须减轻学生过重的和不必要的课业负担以及心理负担,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和生活。这里包括过多的烦琐重复的作业、频繁而乏味的考试以及补课拔高等。但是,减负不等于不要一点负担。不布置作业对于学生来说未必是好事,作业不在多少,而是在于作业针对性和有效性,作业量适可而止。一味减负,减过了头,只能将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期从中小学阶段推移至成年阶段,这并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将来的发展。学生负担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应该在他们生理和心理所能承受的范围以内。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作业让学生去完成。
5.4 素质教育是无需教师教育的误区
素质教育实践过程中,一些学校出现了这样的状况,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和认真备课了,认为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就是讨论或争论,不需要教师讲解,学生自己理解并得出结论就行了。课堂上花去大量时间让学生无休止无边际的讨论,看似气氛活跃,却收效甚微。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其实质就是要改变应试教育的片面性,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但是,失去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教师的传授、解惑,学生不会天生的掌握知识和技能,那么,素质教育将是一句空话。
5.5 现行的考试制度与素质教育相对立的误区
现在的升学还是由考试来决定,有的学校表面上素质教育热火朝天,实际上仍然把升学率当作是评估质量的硬指标,老师必然要抓分数,学生的减负只能是空谈,越减越累,虽然上级是准备狠抓素质教育不补课,上学和放学的时间也都改变了,周末、假期严重缩水了,节假日补课有增无减,学生负担不堪重负。有的学校上午应试教育,下午素质教育;上学期素质教育,下学期应试教育;领导检查时是素质教育,领导一走就应试教育。形式上素质教育,如将成绩报告单改为素质报告单,其实质是换汤不换药。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首先是对素质教育缺乏清楚的认识,把素质教育当成了短期行为,因而口头上挂的是素质教育,实际搞的是应试教育。现在许多学校,许多老师急功近利,不愿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素质教育当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素质教育缺乏一个显性的评价尺度和评价标准,对学校教育工作的评价仍然只看学生的成绩,看升学率,使本来就已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理念进一步得到强化。当然,不知道这些学生是素质教育的幸运儿,还是素质教育的实验品,一切都要等升学考试结束。不从根本上改变升学评价体制,素质教育永远只是空口号。
5.6 素质教育是取消考试教育的误区
说到素质教育,人们就自然想起应试教育频繁的考试,即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应试教育中的考试便成了罪魁祸首。有人认为,只要把考试取消了,素质教育才能成为现实,只要有考试就会有应试教育。这只是说到了问题的一半,考试改革的确是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然而,考试只是一种形式,一种检验教育教学质量和选拔人才的形式,其关键在于怎么考,考什么。既然人的素质有高有低,那就需要一种机制来测评,考试就是测评的一种方法。素质教育是离不开考试的,只是考试的形式变化了而已,这种考试更加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所以,将考试一棍子打死,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表现,并非科学的态度。没有考试或者说没有测评机制,学生的素质得不到正确评价,教学情况得不到反馈,教学如何改进和提高呢?
要提高全民素质,不要忽略了学校教育,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老师就要从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智能素质、品德素质、社会素质抓起。素质教育正式实施,对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素质教育不是不要教学质量,而是要求更高的教育质量。为学生的未来奠基,为学生的一生规划,我认为欣赏每一个孩子是一种教育理念,是一种科学的教书育人的方法,是一种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哈佛大学的校长说:“哈佛最引以自豪的不是培养了6位总统,3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最重要的是给予每个学生以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老师们应从欣赏每一个孩子做起,使创新之路成功,使未来之梦成真,使素质教育长远持久的进行下去。
总之,要在全国的中小学普遍实行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还任重道远。没有应试教育的素质教育是不健全的教育,没有素质教育的应试教育是不科学的教育,二者兼顾科学实效,要统一到人的全面发展层面上,要从“教”引导到“育”,要把“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有机整合,而且必须从娃娃抓起,重视幼儿教育发展。如今不知道真正的素质教育离我们近了还是远了?
关键词: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
教育是什么?就是把“自然人”培养成一个“社会人”。一个人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最后到大学,也得走上社会成为一个社会人。在《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都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提高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反映了时代对教育的要求,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同时也体现了未来终身教育对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1 我国教育体制下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涵义
应试教育是指偏离了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单纯为迎接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传统教育。而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积极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提倡素质教育,有利于遏制目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着的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有助于把全面发展教育落到实处。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要求看,素质教育势在必行。这是我们基础教育改的时代主题和迫切需要。素质教育是一件重大的事情,它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关系到中国的未来,已逐渐引起教育界、理论界以及有关方面人士的高度重视和认真思考。同时也要求我们在素质教育的一系列问题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抓紧时间、提高效率,尽快达到统一的认识,否则,就会给教育事业以及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2 我国教育体制下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区别
应试教育是选拔性、淘汰性教育,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的发展性教育;应试教育是以升学为目的,以分数为标准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教育;应试教育是片面的、狭隘的教育,而素质教育是全面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个性的综合素质教育。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同是教育发展和历史发展的产物,素质教育也不排除考试制度和必要的选拔,应试教育也能提高人的素质却往往偏重智能。应试教育注重知识水平的掌握,侧重于量的评价,体现为终结性评价,素质教育注重能力水平的提升,侧重于质的评价,体现为过程性评价。
为什么推行素质教育那么难?学生学科知识学习的学业负担过重。为什么这种学业负担会过重?唯一的、学科知识型的学业水平测试(中考)、高考考试选拔机制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在一些错误的社会观念下,教育的本质被扭曲了。教育的基本功能不是选拔,而是提高每一个受教育者的素质,营造他们美好生活的一种方式。社会必须对教育的功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因此,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素质教育起点。对素质教育最基本的理解,首先源于对教育本质的正确认识,才能产生出推进素质教育的自觉和方向感。
3 我国教育体制下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关系
现在实行的素质教育,尽管是针对应试教育提出来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是完全对立和水火不相容的。素质教育并不是完全否定应试教育,而是对应试教育的扬弃,即辩证的否定。我们知道,应试教育是在一定的特殊历史阶段的教育模式,是为满足当时社会对教育快出人才、多出人才的需要多方位、多层次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这种选拔人才的方式在当时条件下是必要的、合理的,随着历史的发展,实践的深入,越来越需要的是各方面基础都较为全面,各方面素质尤其是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人才,即一专多能的人才。
应试教育最大的弊端就是一切工作围绕考试来进行,这样的教育严重背离了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具体表现为初中教学围绕着学业水平测试(中考)的指挥棒转,高中教学围绕着高考的指挥棒转。即便是小学无论家长、教师还是学生,也都围绕考分转,都在为将来能升入好初中、好高中,最终能升入大学作准备。在这种教育模式下,考试成绩成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考分上去了,一切都算赢,否则,全都被否定。用这种方式培养出的人才,必然是重考试成绩,轻广泛的实际能力;重条条框框、循规蹈距,轻大胆改革、开拓创新等,步入社会往往呈现高分低能的迹象,最终培养出的劳动者显然不能适应当今世界激烈竞争的需要。
既然素质教育是对应试教育的辩证否定,那么,考试作为素质教育对应试教育的保留就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并不在于有无考试的程序,而关键是否把考试当成了最主要的目的,考试是否成为大家最关心的,并力争追求的最核心因素。素质教育也需要考试,它也必须通过考试、考查以及各种测验的手段检查受教育者所达到的程度,以此来衡量受教育者在相应的时间内是否达到了社会对他期望和要求的标准。从此可以看出,素质教育只是把考试当成促使受教育者不断提高、完善自己的一种手段,也当成教育者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有效确定教学内容及程序的—种督促手段。
4 我国教育体制下应试教育的弊端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说:“中国教育的最大失败,不是抑制了青年人的创造性,消灭了他们的好奇心,而是使人变得虚伪,说假话不再脸红。”一时间,又引起人们对我国教育的反思。我国教育的最大失败在于功利压倒了德育,评价体系错乱的大环境下,作弊、造假就不足为奇了。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中国教育制度弊端越来越明显。衡量一个学校的好坏、老师的优劣和学生好坏,都需要“看成绩”,这就导致评价体系错乱,从而忽视道德教育,误导学生以成绩为读书目的,不择手段提高成绩。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作弊、造假就变得不足为奇了。 考试是一个选拔人才机制,而不是教育的目的。我国教育之最大失败,是败在幼儿启蒙教育,教育本身而言,不仅要教,更要育。育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中国的教育一直走偏了方向,学校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缺乏对学生的引导。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他曾在讲演时拿一把米,硬塞给鸡吃,鸡怎么都不吃,然后把米放地上,鸡自然就吃了。要说明的是教育也是如此,不是硬塞,而是引导。孩子的思维是最活跃的,关键在于老师如何引导、开发,如何培养孩子的能力。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缺乏情感交流。老师往死里灌,学生囫囵吞枣地照单全收,教学相长根本无从谈起。优化教学过程不仅要以智育人,还要以德育人,以理服人。
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遍地开花,很多人都能看到我国教育制度下的弊端,但又有无能为力之感。那么,我国教育应教会学生什么?首先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事,然后是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如果只教会学生考试,只教会学生如何作弊说谎,那么,我国的社会就必然沦为假话连篇的社会。一般来说,一个社会风气之根源在教育,教育好,社会风气好。所以,教育关系到社会和谐,也关系到国家发展存亡。对教育的本质理解是否正确,是素质教育能否走上健康发展之路的前提。必须尽快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大力开展全面素质教育。
5 我国教育体制下素质教育的误区
素质教育要求人们对教育的期望,对教育类别、层次的选择从个人生活需求出发。但在我国,人们对教育的类别、教育层次的选择认识上,只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种单一的认识方式,家长和社会的不理解,直接造成了对孩子的不公平。其实,孩子只有在多样性的选择和个性化的教育中,才能真正快乐地生活和成长。素质教育已不仅仅是学校教学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永恒的话题。推进素质教育要有力度,教育是极其专业的领域,由于它的牵涉面广、显效性低、周期性长、可逆性差,整个社会要正确理解教育、支持教育、宽容教育和建设性地参与教育(如家长委员会)。如果对教育脱离实际去炒作,那便更是媒体给教育带来的新困难了。社会相关成员也要自觉地参加到教育过程中去,例如,学校的家长委员会是一个很好的渠道和平台,只要家长做足工作,着眼长远大局出于公心,利用好这个平台和渠道就能形成一种正向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合力。家长要很好的参与教育,当好学生的第一任老师,消除对教育的纯粹功利心理。如果没有这些问题的解决,素质教育要推行就是很困难。
5.1 素质教育是无须管教自由发展的误区
有人认为,素质教育主要是发展孩子的个性,让孩子自由成长。其实,发展个性,不是放任自流,不是对孩子放松管教。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对学生的坏习惯,不但要管教,更要严管,不但不能放松对学生的教育,而且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学校要确保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教师应该积极正确地引导和指导,不能放任自流。
5.2 艺术娱乐教育是实行素质教育的误区
纵观中国的教育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任何一项政策的出台,必将引起一番改革,大家争先效仿。不少学校和家长以为素质教育就是音体美教育,只要加强了音乐、体育、美术课等就素质教育了。要减轻负担,把素质教育理解为艺术教育或娱乐教育。素质教育刚开始时,学校、家庭就立刻不抓文化课的学习,而是去参加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孩子们为此应接不暇,叫哭不堪,学校里也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仿佛只有这样才是素质教育,而将文化课的学习排在后面,在升学方面也是将那些有特长的、考级的学生给予加分。这样做非但没有减轻孩子的负担,反而加重了孩子的负担,孩子在学习完功课后忙与参加各种兴趣班、特长班。
5.3 素质教育是无负担教育的误区
上级下发了有关减负的文件,中小学必须减轻学生过重的和不必要的课业负担以及心理负担,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和生活。这里包括过多的烦琐重复的作业、频繁而乏味的考试以及补课拔高等。但是,减负不等于不要一点负担。不布置作业对于学生来说未必是好事,作业不在多少,而是在于作业针对性和有效性,作业量适可而止。一味减负,减过了头,只能将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期从中小学阶段推移至成年阶段,这并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将来的发展。学生负担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应该在他们生理和心理所能承受的范围以内。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作业让学生去完成。
5.4 素质教育是无需教师教育的误区
素质教育实践过程中,一些学校出现了这样的状况,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和认真备课了,认为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就是讨论或争论,不需要教师讲解,学生自己理解并得出结论就行了。课堂上花去大量时间让学生无休止无边际的讨论,看似气氛活跃,却收效甚微。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其实质就是要改变应试教育的片面性,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但是,失去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教师的传授、解惑,学生不会天生的掌握知识和技能,那么,素质教育将是一句空话。
5.5 现行的考试制度与素质教育相对立的误区
现在的升学还是由考试来决定,有的学校表面上素质教育热火朝天,实际上仍然把升学率当作是评估质量的硬指标,老师必然要抓分数,学生的减负只能是空谈,越减越累,虽然上级是准备狠抓素质教育不补课,上学和放学的时间也都改变了,周末、假期严重缩水了,节假日补课有增无减,学生负担不堪重负。有的学校上午应试教育,下午素质教育;上学期素质教育,下学期应试教育;领导检查时是素质教育,领导一走就应试教育。形式上素质教育,如将成绩报告单改为素质报告单,其实质是换汤不换药。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首先是对素质教育缺乏清楚的认识,把素质教育当成了短期行为,因而口头上挂的是素质教育,实际搞的是应试教育。现在许多学校,许多老师急功近利,不愿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素质教育当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素质教育缺乏一个显性的评价尺度和评价标准,对学校教育工作的评价仍然只看学生的成绩,看升学率,使本来就已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理念进一步得到强化。当然,不知道这些学生是素质教育的幸运儿,还是素质教育的实验品,一切都要等升学考试结束。不从根本上改变升学评价体制,素质教育永远只是空口号。
5.6 素质教育是取消考试教育的误区
说到素质教育,人们就自然想起应试教育频繁的考试,即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应试教育中的考试便成了罪魁祸首。有人认为,只要把考试取消了,素质教育才能成为现实,只要有考试就会有应试教育。这只是说到了问题的一半,考试改革的确是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然而,考试只是一种形式,一种检验教育教学质量和选拔人才的形式,其关键在于怎么考,考什么。既然人的素质有高有低,那就需要一种机制来测评,考试就是测评的一种方法。素质教育是离不开考试的,只是考试的形式变化了而已,这种考试更加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所以,将考试一棍子打死,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表现,并非科学的态度。没有考试或者说没有测评机制,学生的素质得不到正确评价,教学情况得不到反馈,教学如何改进和提高呢?
要提高全民素质,不要忽略了学校教育,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老师就要从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智能素质、品德素质、社会素质抓起。素质教育正式实施,对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素质教育不是不要教学质量,而是要求更高的教育质量。为学生的未来奠基,为学生的一生规划,我认为欣赏每一个孩子是一种教育理念,是一种科学的教书育人的方法,是一种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哈佛大学的校长说:“哈佛最引以自豪的不是培养了6位总统,3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最重要的是给予每个学生以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老师们应从欣赏每一个孩子做起,使创新之路成功,使未来之梦成真,使素质教育长远持久的进行下去。
总之,要在全国的中小学普遍实行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还任重道远。没有应试教育的素质教育是不健全的教育,没有素质教育的应试教育是不科学的教育,二者兼顾科学实效,要统一到人的全面发展层面上,要从“教”引导到“育”,要把“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有机整合,而且必须从娃娃抓起,重视幼儿教育发展。如今不知道真正的素质教育离我们近了还是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