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传授知识上,而应转向扮演教学中的对话者、合作者和激励者等多重角色。教师角色的转向是为了改善学生在学习中的弱势地位,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促进下,能力得以提高,经验得以积累,学业得以发展,人格得以完善。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新课程理念 教师定位 教师角色转变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517(2014)08-0054-01
新课程理念与传统教学理念相比,具有革命性的转变。理念是行动的向导,但全新理念的有效落实却需要行为角色的转换。因此,语文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迅速转换角色、适应新课程就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在新课程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应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平等首席”、参与者、组织者及教学过程的分享者上。
一、管理者转向教学的合作者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参与者,这些都表明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过程,将逐渐代替师生互教互学,彼此之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也就是说,新课程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平等对话、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新课程理念语文教学注重教育对象的个性特征,要求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把学生培养成创新型人才。由于受教育者个体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兴趣爱好、思维习惯、审美情趣、价值认同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教学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凸显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兴趣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因此,老师应对学生报以朋友般的热情,而不应以教授者的身份去面对学生,要去鼓励和表扬学生的创造能力,放下绝对权威走进学生之中,你才会发现学生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帮助学生去抓住其自己的思维方式、思考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才能向一个合作者转变。
二、裁判者转向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
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师从关注“人”的发展着眼,重视课程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从而促进教师评价角色转向课堂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首先,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超然于对象的情感之外,应与之共同介入,以心灵拥抱心灵,以激情点燃激情。就情感取向而言,应以肯定和表扬为主,对于学生不成熟却经过自己大脑思索的独特判断,尤其重视其中独特性和创新性的价值意蕴,摒弃求全责备。就运用而言,要多用寄寓真切期待的鼓励语,使学生为满足教师心灵期待而努力发挥出潜在的智慧和情意能量。其次,语文学习具有显著的内隐性特征,从对优质言语作品鉴赏和玩味到对语感素质的积淀和过程,其细微的进步需语文教师以博大的情怀去精心发现和呵护,关注每一个细微的变化,对每一个细小的进步都给予表扬和赞美,并以饱满的信心去保护其成长所必备的和谐健康的氛围。再次,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要从课程始点、过程和终端多方面地去关注学生,通过纵向比较去评估每个学生的多样化发展;承认并尊重课程学习中个体的差异,承认并尊重个体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
三、灌溉者转向教育的对话者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师应以“对话人”的身份尊重同样作为“对话人”的学生个体及其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式选择,自觉放弃传统意义上教师是知识权威的角色。为了完成这个转变,语文教师要确立两种意识。一是确立民主意识。二是要创设民主的课堂氛围来保护学生的主体性,即确立人本意识。学生不是被动地容纳知识的容器,而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当以全面发展其能力要素和智力要素为课堂目标,即从新课程标准所强调由传统的注重知识传输向“三个维度”目标转变,即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转变;由“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向“教师、学生双主体论”的转变;“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到“教师应怎么教,学生应怎么去学”的教法与学法融合的转变,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老师不应总是居高临下,而应主动地走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打成一片,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成长经历和情感体验,因此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有声有色的独特个体。作为教师,践行“人本意识”的重要举措就是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因势利导。这样,个体的精神境界、个性品德和语文水准将得到完整的提升,个体以志趣为动力、以自主学习为习惯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得到可靠的保证,生命就超越了单纯的知识和技能训练而获得抵达人性深处的灵魂之优化,语文教育才会成为真正的生命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说:“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就可能蜕变为‘驯兽式’的活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学生读、说、演,把课堂交给学生。老师在课堂上认同或标新立异,教师和学生一起读书、思考、辩论、探究,于是,有了各抒己见,讨论辨析,有了发现质疑……从而带着更多的疑问迈向新的台阶。让学生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中,得到锻炼、得到提高,教师要成为“平等中的首席”。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给学生提供合脚的鞋!”强调师生角色分工的重新定位,是为了引导学生认识自己以及认识自己后做出的自我调节、自我选择,制定自我发展的目标,通过教师的积极影响,培养学生的主动发展精神,逐步形成认识自我、策划自我、发展自我的能力,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让学生在学习中的弱势得以转换。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新课程理念 教师定位 教师角色转变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517(2014)08-0054-01
新课程理念与传统教学理念相比,具有革命性的转变。理念是行动的向导,但全新理念的有效落实却需要行为角色的转换。因此,语文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迅速转换角色、适应新课程就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在新课程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应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平等首席”、参与者、组织者及教学过程的分享者上。
一、管理者转向教学的合作者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参与者,这些都表明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过程,将逐渐代替师生互教互学,彼此之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也就是说,新课程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平等对话、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新课程理念语文教学注重教育对象的个性特征,要求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把学生培养成创新型人才。由于受教育者个体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兴趣爱好、思维习惯、审美情趣、价值认同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教学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凸显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兴趣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因此,老师应对学生报以朋友般的热情,而不应以教授者的身份去面对学生,要去鼓励和表扬学生的创造能力,放下绝对权威走进学生之中,你才会发现学生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帮助学生去抓住其自己的思维方式、思考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才能向一个合作者转变。
二、裁判者转向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
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师从关注“人”的发展着眼,重视课程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从而促进教师评价角色转向课堂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首先,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超然于对象的情感之外,应与之共同介入,以心灵拥抱心灵,以激情点燃激情。就情感取向而言,应以肯定和表扬为主,对于学生不成熟却经过自己大脑思索的独特判断,尤其重视其中独特性和创新性的价值意蕴,摒弃求全责备。就运用而言,要多用寄寓真切期待的鼓励语,使学生为满足教师心灵期待而努力发挥出潜在的智慧和情意能量。其次,语文学习具有显著的内隐性特征,从对优质言语作品鉴赏和玩味到对语感素质的积淀和过程,其细微的进步需语文教师以博大的情怀去精心发现和呵护,关注每一个细微的变化,对每一个细小的进步都给予表扬和赞美,并以饱满的信心去保护其成长所必备的和谐健康的氛围。再次,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要从课程始点、过程和终端多方面地去关注学生,通过纵向比较去评估每个学生的多样化发展;承认并尊重课程学习中个体的差异,承认并尊重个体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
三、灌溉者转向教育的对话者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师应以“对话人”的身份尊重同样作为“对话人”的学生个体及其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式选择,自觉放弃传统意义上教师是知识权威的角色。为了完成这个转变,语文教师要确立两种意识。一是确立民主意识。二是要创设民主的课堂氛围来保护学生的主体性,即确立人本意识。学生不是被动地容纳知识的容器,而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当以全面发展其能力要素和智力要素为课堂目标,即从新课程标准所强调由传统的注重知识传输向“三个维度”目标转变,即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转变;由“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向“教师、学生双主体论”的转变;“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到“教师应怎么教,学生应怎么去学”的教法与学法融合的转变,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老师不应总是居高临下,而应主动地走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打成一片,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成长经历和情感体验,因此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有声有色的独特个体。作为教师,践行“人本意识”的重要举措就是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因势利导。这样,个体的精神境界、个性品德和语文水准将得到完整的提升,个体以志趣为动力、以自主学习为习惯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得到可靠的保证,生命就超越了单纯的知识和技能训练而获得抵达人性深处的灵魂之优化,语文教育才会成为真正的生命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说:“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就可能蜕变为‘驯兽式’的活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学生读、说、演,把课堂交给学生。老师在课堂上认同或标新立异,教师和学生一起读书、思考、辩论、探究,于是,有了各抒己见,讨论辨析,有了发现质疑……从而带着更多的疑问迈向新的台阶。让学生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中,得到锻炼、得到提高,教师要成为“平等中的首席”。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给学生提供合脚的鞋!”强调师生角色分工的重新定位,是为了引导学生认识自己以及认识自己后做出的自我调节、自我选择,制定自我发展的目标,通过教师的积极影响,培养学生的主动发展精神,逐步形成认识自我、策划自我、发展自我的能力,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让学生在学习中的弱势得以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