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内涵及路径

来源 :贵州民族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lono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学校作为促进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场域,肩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重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民族文化进校园的时代内涵主要体现在汇聚中华优秀文化精华,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校园以及增强中华优秀文化认同,建构从文化认知、文化自觉到文化认同、文化自信的教育路径.文章从心理学的知情意行四维度出发,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实践路径,即学校通过“系统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强化共同体认知”“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激发共同体情感”“全面升华\'五个认同\'情感体验,增强共同体意志”和“聚焦促进民族\'三交\'实践活动,推动共同体实践”,建构多位一体的民族文化进校园教育实践体系.
其他文献
新疆作为我国西部欠发达省区,同时作为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背景下的核心区域,展示了我国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与沿线国家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重大意义.文章通过梳理新疆生态建设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并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三个方面入手,构建了包括13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新疆2011-2018年的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新疆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价得分整体呈上升态势,说明新疆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总体上逐渐提高.最后,文章对新疆在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民族教育理论范式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存在内在的逻辑关联与外在的使命联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成民族教育理论范式的逻辑体系,民族教育理论范式则贯穿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使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教育理论范式的逻辑起点、演变动力和服务主体.这一内生逻辑是民族教育理论范式回应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体系的切入点.民族教育理论范式所存在的“初学步”“稳迈步”“大踏步”三个发展阶段,分别回应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国家话语基础、民族话语演进与个体话语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国家话语、民族话语、个体话语建构回应
中国共产党的中华民族观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现代化国家建构和制定实施民族政策的理论前提.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坚守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不断深化对中华民族的结构与特质、精神与文化、历史与未来的认识,形成了系统的理论成果,在指导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实践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认真回顾和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中华民族观的历史演进,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进一步做好民族工作、增强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国家统一、实现中华民
贵州少数民族民间工艺丰富多样,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色,是贵州省的优势优质资源.当下,充分审视贵州少数民族民间工艺这一资源优势,摸清其发展现状与发展境遇,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传承与可持续发展对策,对有效化解少数民族民间工艺的发展瓶颈,促进贵州少数民族民间文化的历史传承与现代发展,从而推进贵州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凤凰县通过规划引领、系统布局、融合创新等方式,在完善旅游扶贫顶层设计、发挥资源优势打造旅游综合体、创新性推进一二三产业态融合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凤凰县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贫困人口稳定持续脱贫,并且在培育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厚植乡村振兴的人才资源、文化底蕴、产业动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由此形成了一定的具有借鉴意义的经验和启示:一是旅游扶贫必须基于本地具有比较优势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在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当地群众凝聚合力、共同推进下,充分挖掘和利用民族文化的内涵价值,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