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保华:感谢Ann抽出宝贵时间接受《中国计算机报》采访。我的第一个问题关于产品技术路线,惠普的两大竞争对手中,IBM专注于企业的基础架构,甲骨文大举进军应用领域,惠普EB部门又会走怎样的路线呢?
Ann livermore:谈到惠普跟竞争者之间的区别,那就是我们有非常强劲的下一代数据中心和服务的部门,软件产品线的实力也非常强。惠普的定位非常好,就是帮助客户优化IT环境,尤其是当前的混合环境。下一步客户想要建立起云架构,我们凭借非常强壮的产品线,可以帮助他们把现有系统迁移到云当中去。我们既可以帮助客户建立并运营私有云,也可以提供技术帮助他们成功应用公有云。另外,在连接性方面,我们的优势也很明显,帮助客户使用移动设备去獲取云服务。
刘保华:在中间件平台领域,惠普也一直在努力。但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似乎惠普还是硬件色彩浓厚,在软件领域的产品线还不够长,不够完整。在未来的部署中,惠普将会在中间件的哪些产品和技术上加大投入呢?
Ann livermore:软件是非常关键的,大概70%的惠普工程师和投入都是在做软件。我们的软件产品除了提供管理功能外,安全性也很强。我们还把软件以服务的方式提供给客户,来增强他们系统的安全性。很多用户采纳云架构的速度不是很快,他们主要的担心就是安全问题,所以惠普的安全软件也是非常关键的。你有没有听过我们的产品Vertica?
刘保华:那是非常好的产品,我认为实时分析绝对是未来非常重要的方向之一。
Ann livermore:数据分为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增长最快的还是非结构化数据。我们的特色是,计算环境不管是虚拟的还是传统的,Vertica产品都可以很好地运行。在惠普实验室当中有很多相关技术的开发,你会看到我们的Vertica产品会越来越强大,我们会因此拥有很强的竞争力。
刘保华:今年5月我们看到报道,惠普现在要大举进入公有云的领域。现在主要的云计算提供商比如微软、IBM、赛门铁克,它们都认为未来三五年主要还是私有云市场,惠普为什么此时要如此大规模布局公有云呢?
Ann livermore:我们的私有云、公有云业务都要开展。企业客户一开始先是采纳私有云,也许有些目前只是想要私有云,因为财务或制造只能停止于私有云层面,后来会渐渐采纳公有云。公有云应用的第一步是测试,然后去开发。现在很多企业都在应用公有云了,先用于邮件或其他协作工具。对于不同规模的云服务供应商,惠普可以协助他们,让他们在云架构中采用惠普的技术和功能,或者就干脆直接采用惠普的公有云。
刘保华:我分析过大的IT企业的发展历史,发现它们的增长中都会有20%到30%的收入来自于当时并不完全清晰甚至是未知的领域。现在惠普EB有了非常好的产品规划,但也许到2015年,收入构成会有相当大的变化,我相信您一定会有预期。惠普EB未来在哪个地方可能会有爆炸性的增长?不妨来预测一下。
Ann livermore:我认为网络业务会是很大的一部分,数字显示,上一个季度网络业务的涨幅超过了100%,即便不包含并购3Com的业务规模,成长幅度也有22%,而思科现在基本上没有什么成长了。应该说,惠普的网络业务起码在未来三到四年都会有很大成长。在CI(融合基础架构)的形势下,惠普的存储、服务器、网络业务都会一起成长。我们的软件业务也会继续成长,也将占到很大一部分收入比重。我们还会扩展到高附加值的服务领域,去做比如应用变革那样的基于行业的解决方案。
刘保华:美国战略大师伊戈尔·安索夫讲到,一个企业的竞争力是不是能够持续,很重要的就是组织架构要跟业务战略匹配起来。惠普现在EB的架构可能有点太垂直化了,会影响不同产品部门之间融合的效果。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Ann livermore:组织架构很重要,首先是构成的单元要平衡,这样看每个业务单元的专业知识就很重要。比如说,云系统与硬件业务是很相近的,还要把我们的软件融合在一起,这样就把不同业务整合在一起,组成一个产品。所以我们要决定在哪些方面进行投资,把这些资源整合在一起。至于整合部门之间的后台资源,你要把正确的目标与衡量的标准考量进去。选对合适的领导人很重要,领导人应该从各个部门把资源抽调出来。其实讲到公司的架构就是一个平衡的问题。
Ann livermore:谈到惠普跟竞争者之间的区别,那就是我们有非常强劲的下一代数据中心和服务的部门,软件产品线的实力也非常强。惠普的定位非常好,就是帮助客户优化IT环境,尤其是当前的混合环境。下一步客户想要建立起云架构,我们凭借非常强壮的产品线,可以帮助他们把现有系统迁移到云当中去。我们既可以帮助客户建立并运营私有云,也可以提供技术帮助他们成功应用公有云。另外,在连接性方面,我们的优势也很明显,帮助客户使用移动设备去獲取云服务。
刘保华:在中间件平台领域,惠普也一直在努力。但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似乎惠普还是硬件色彩浓厚,在软件领域的产品线还不够长,不够完整。在未来的部署中,惠普将会在中间件的哪些产品和技术上加大投入呢?
Ann livermore:软件是非常关键的,大概70%的惠普工程师和投入都是在做软件。我们的软件产品除了提供管理功能外,安全性也很强。我们还把软件以服务的方式提供给客户,来增强他们系统的安全性。很多用户采纳云架构的速度不是很快,他们主要的担心就是安全问题,所以惠普的安全软件也是非常关键的。你有没有听过我们的产品Vertica?
刘保华:那是非常好的产品,我认为实时分析绝对是未来非常重要的方向之一。
Ann livermore:数据分为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增长最快的还是非结构化数据。我们的特色是,计算环境不管是虚拟的还是传统的,Vertica产品都可以很好地运行。在惠普实验室当中有很多相关技术的开发,你会看到我们的Vertica产品会越来越强大,我们会因此拥有很强的竞争力。
刘保华:今年5月我们看到报道,惠普现在要大举进入公有云的领域。现在主要的云计算提供商比如微软、IBM、赛门铁克,它们都认为未来三五年主要还是私有云市场,惠普为什么此时要如此大规模布局公有云呢?
Ann livermore:我们的私有云、公有云业务都要开展。企业客户一开始先是采纳私有云,也许有些目前只是想要私有云,因为财务或制造只能停止于私有云层面,后来会渐渐采纳公有云。公有云应用的第一步是测试,然后去开发。现在很多企业都在应用公有云了,先用于邮件或其他协作工具。对于不同规模的云服务供应商,惠普可以协助他们,让他们在云架构中采用惠普的技术和功能,或者就干脆直接采用惠普的公有云。
刘保华:我分析过大的IT企业的发展历史,发现它们的增长中都会有20%到30%的收入来自于当时并不完全清晰甚至是未知的领域。现在惠普EB有了非常好的产品规划,但也许到2015年,收入构成会有相当大的变化,我相信您一定会有预期。惠普EB未来在哪个地方可能会有爆炸性的增长?不妨来预测一下。
Ann livermore:我认为网络业务会是很大的一部分,数字显示,上一个季度网络业务的涨幅超过了100%,即便不包含并购3Com的业务规模,成长幅度也有22%,而思科现在基本上没有什么成长了。应该说,惠普的网络业务起码在未来三到四年都会有很大成长。在CI(融合基础架构)的形势下,惠普的存储、服务器、网络业务都会一起成长。我们的软件业务也会继续成长,也将占到很大一部分收入比重。我们还会扩展到高附加值的服务领域,去做比如应用变革那样的基于行业的解决方案。
刘保华:美国战略大师伊戈尔·安索夫讲到,一个企业的竞争力是不是能够持续,很重要的就是组织架构要跟业务战略匹配起来。惠普现在EB的架构可能有点太垂直化了,会影响不同产品部门之间融合的效果。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Ann livermore:组织架构很重要,首先是构成的单元要平衡,这样看每个业务单元的专业知识就很重要。比如说,云系统与硬件业务是很相近的,还要把我们的软件融合在一起,这样就把不同业务整合在一起,组成一个产品。所以我们要决定在哪些方面进行投资,把这些资源整合在一起。至于整合部门之间的后台资源,你要把正确的目标与衡量的标准考量进去。选对合适的领导人很重要,领导人应该从各个部门把资源抽调出来。其实讲到公司的架构就是一个平衡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