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边一座黄泥房

来源 :故事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_on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年秋天,我在晋北农村做健康问卷调查。
  一天傍晚,我走进了一个空旷的院子。这个院子在村子边上,有些偏僻。院子里面有两间黄泥外墙已经风蚀斑驳的老屋,旧式木格花窗上糊着红红绿绿的窗花。屋里有一口锅、一只瓢和一个水缸,还有一铺晋北最常见的大炕。
  炕头放着一卷铺盖,后炕依墙用水泥和砖头砌了个粮仓,约半米高,两米长,有棱有角,做工非常精致,建在那里恰到好处,一点也不显突兀。这里的人们大都把粮仓建在外间或是闲房里的,像这样赫然建在卧室炕上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院里东墙下有片杏树林,我进来的时候,院子的主人——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正枯坐树下,目光空洞地对着虚掩着的门。
  老人个子高挑,背略驼,面色白净不显得太苍老,隐隐有股子清秀之气藏在眉宇间。听到我自报家门后,老人便站起来招呼我。老人说话带着浓重的吴语音调,温和绵软,很好听,显然不是本地人。
  我就问:“老人家,您是江南那边的人吧?”
  老人回答我说:“嗯,老家江苏无锡的。”
  我好奇地又问道:“那您是怎么到山西这里定居的呀?”
  老人只说了一句:“22岁那年就来了。”然后,他再也不愿多说。
  老人话虽不多,但很热情,见天色已晚,硬留我住下,还为我熬了锅软糯香甜的小米粥,做了当地的名吃小鸡炖黄花。
  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发生了点尴尬,原本老人安排我睡炕头,他说:“炕头热乎,正好睡。”
  可我却觉得炕头热得烫人,便说:“那您睡炕头吧,我不习惯睡热炕。”
  老人说:“还是睡炕头吧,屋子漏风,夜里凉。”说着他为我展开铺盖,放好了枕头。然后,他转身到外面拿回一块砖放在炕沿的边上,并脱下鞋垫放在砖的上面当作枕头。做完这些,他对我说了声“睡吧”,就背对着我和衣而卧,鼾声很快响起。
  我熄了灯,也躺了下来,可我怎么也睡不着,躺在炕上不住地翻烙饼。
  老人好像一直知道我没睡,他突然说:“不行就换换吧。”
  换位不换铺盖,我将被褥拉至后炕,紧挨着粮仓。老人见状,说:“不要贴着粮仓。”说完,他帮我把被褥拉出来一点,然后自己换到炕头,很快睡着了。我换到后炕后,也很快进入了梦乡。
  我又梦到了我的初恋女友,自从她车祸走后,我就一直会梦到她。梦里,她在前,我在后,我总想拉住她白皙绵软的小手,她不让。她在前面走得风生水起,她最喜欢的红风衣随风飘起,非常好看。我们走啊走,走过千山万水,走过茫茫人海。
  突然,一声刺耳的响声后,她停了下来,回过头凄楚地望着我说:“好冷,抱抱我。”我看見前面寒风乍起,落叶飘飘,天地间一片迷蒙。我赶紧将她揽进怀里,抓紧了她白皙绵软的小手,那一刻我的心好疼。我感觉怀里的她原来竟是那样的轻,然后她就像一片羽毛一样轻轻飘起来,飘过我的头顶。我拽住她的一缕衣角,衣角却迅即化作殷红的血,染红了我的双手。她在我头顶越飘越高,然后向西飞去。我哭着喊着,追着她狂奔,泪水在身后流成一片海。

  我是哭醒的,确切地说是老人将我推醒的。那时,天已大亮。
  老人说:“对不起,是我的错,我不该让你留下过夜。”
  我笑笑说:“没事。我经常做这样的梦,经常哭醒,您别在意。天黑了,您留我,款待我,我感激还来不及呢,哪能怪您?”
  老人说:“炕头热,你不习惯睡,后炕你又不能睡,一夜没让你睡好。”
  我问:“后炕我咋不能睡?”
  老人说:“待会儿告诉你。”
  吃过早饭老人才肯放我走。临出门,老人抚着粮仓说:“你说这是什么?”
  我说:“粮仓啊。”
  老人摇摇头说:“不是,是人仓,里面睡着我的女人。”
  我立即毛骨悚然。
  “甭怕。”老人说,“出去说。”
  老人轻叹一声:“我们是私奔出来的。走时我俩身上总共带了12块钱。可怜她瘦弱的身子,跟着我颠沛流离,风餐露宿,几次病倒……”说着说着,老人的眼睛湿润了。
  原来,老人和心上人私奔的第二年春天,来到了晋北这个村子。他现在居住的地方原先是个废弃的院子,里面有棵小杏树开了满树的花,姑娘很喜欢,对他说:“就这儿吧,这儿就是咱们的家。”就这样,两人把这塌得只剩下残垣断壁的破房子,泥一把汗一把盖成了这两间房,算是有了安身立命的地方。
  说到这儿,老人抹了一把眼泪,继续说道:“那年秋天,她怀孕了,我带她到城里医院做检查,顺便给她买了件红风衣,她穿上那个美呀,美得让人心疼。可她直掉眼泪,心疼我花掉了25块钱。我们来回都是搭村里的拖拉机,谁料想路上就翻车了呢?她当时就不行了,浑身是血,只是说冷,让我抱紧她。我就紧紧地抱着她,一直把她抱回了家……”
  (发稿编辑:田芳) (题图、插图 :孙小片)
其他文献
小王是个月光族,常向朋友借钱,好在他时不时就把欠人钱这事提一提,给人家一颗定心丸。有一回,小王问大李借了一千块钱,过了段时间没能还上,于是发微信给大李:“欠你一千块钱,等手头方便了就还。”大李挺够朋友,回复说:“没事儿,别放在心上。”又过了一段时间,小王还是没钱还,再次告诉大李:“还欠你一千块钱,我记着呢。”大李还是大方地说:“不急,等有了再还。”又过了半个月,小王再次提起,大李仍然回复说:“不要
三位老太太同住一个小区,她们都负责接送孙子上学和放学。这天幼儿园放学时,她们发现,甲老太的孙子脸上贴着四颗星星,便问怎么回事。甲老太的孙子说,那是老师的奖励。甲老太听了,高兴得不得了:“我的孙子真有出息,走,奶奶去给你买好吃的。”说罢,她拉起孙子就走。乙老太和丙老太聽后,心里酸酸的,暗想,自己的孙子并不比甲老太的孙子差,一定要瞅个机会把面子挣回来。于是,第二天上学前,乙老太对孙子说:“今天你一定要
国外有个偏僻的小镇,最近终于修通了公路,居民们都很高兴。但是路修通了,也有不好的地方,就是車祸也多了起来,几乎都是驾驶员开飞车造成的。这天,公路上又出现了一辆飞驰的摩托车。车上有两个人,他们一边开着飞车,一边“啊啊啊”地高声叫喊着。两人正兴奋呢,驾驶员却突然放慢速度,在路边停住了车。坐在后座的同伴有些疑惑,不解地问:“你怎么了,停下干什么?”驾驶员使劲拉着夹克的拉链,却拉不上,最后他叹了口气,说道
老张是县里知名的养鸡户,最近他接到通知,县畜牧局要选出最有实力、有特色的养鸡户,发放政府扶持基金。经过考察,全县符合扶持条件的只有他和老李家,两家暗地里较上了劲。  这天,畜牧局马局长带领考察团,先是来到了老李的养鸡场。只见养鸡场里的鸡正听着喇叭里放的唢呐曲《百鸟朝凤》,悠闲地四处啄食。马局长看后点点头,说:“嗯,有特色,生态养殖。”一旁的老张看了,心说:这算什么?看来这回的扶持基金非我莫属了。 
江源是一名主任医师,不仅专业技能出色,业余时间还喜欢在网络平台发表文章介绍自己的工作。  可这天,江源遇到了麻烦事儿。先是骨干护士王莉娜突然要求调离江源的科室,江源询问她原因,平时泼辣豪爽的王莉娜这会儿却一副忸怩之态,只说是自己老公的意见。  江源还在为王莉娜的事情发愁,又碰上吴院长来找他。吴院长一改平时的客气,不阴不阳地说道:“江主任,你不能不务正业呀……”说着,他拿出手机递给江源,“你看看,这
这天,向阳社区为了活跃居民文化生活,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憋气挑战赛。主办方在院子里摆了十个水盆,盆里装满清水,主持人宣布了比赛规则,谁把脸放到水盆里,憋气时间最长,谁就是今天的优胜者,奖品是一台空气净化器。挑战赛吸引了许多居民,不少人跃跃欲试,但大都憋上一两分钟就憋不住了。几轮过后,一个小伙子脸红脖子粗地以两分十八秒的成绩,成为了憋气时间最长的人。就在主持人准备宣布奖品归小伙时,突然一位叫胖嫂的女
市一中足球队要和兄弟市中学生队踢一场对抗赛,校领导下了死命令,比赛只能胜不能败,这可愁坏了一中教体育的王老师。来访的这支足球队是全省中学生比赛的冠军队,一中队哪是人家的对手?王老师赶紧求教于外号“智多星”的老张头,老张头以前做过教练,常常靠歪点子取胜。他听完后,笑着说:“你请我吃一顿,办法总会有的。”王老师当即订了个雅间,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老张头才不慌不忙地问:“客队的住宿由谁来安排?”王老师急
最近,我看到一段话,让我感触颇深,大致是这么说的:一个人虽然不在了,但是,和他一起吃过饭的人还在,和他说过话的人还在,和他共同长大的人还在。  这样的事实,让人感受到温暖和幸福。为什么这样说,要从我听过的一个故事说起。米勒在社区里摆了一个卖蔬菜的小货摊,那时食物紧缺,钱又少,人们经常来他的货摊上以货易货。  一天,一个男孩来到货摊上,贪婪地盯着一篮新摘下来的豌豆。他身体瘦小,穿着打了补丁但很干净的
天色渐暗,我和铁子两个人扛着大包,终于在小巷深处寻到一家便宜客栈。房间里挤挤挨挨地摆着四张床,已经住了两个年轻人,白白净净的。我和铁子进去的时候,他们抬头瞅了几眼,又若有所思地对视一下。  我笑着问:“俩哥们,在哪里发财呀?”小胖子正准备开口,旁边戴眼镜的应道:“在省农场劳改,刚刚出来。”  铁子正在整行李,忽然停下动作,看了我一眼。小胖子也看了眼镜一眼,脸上五味杂陈。  “哦,不容易啊!”我轻轻
江河里的水越来越浑浊,江鲇已经整整三天没吃到东西了,它小心谨慎地从石头缝里探出头,忽然眼前一亮,前方不远处就有自己最喜欢吃的大青虫。它像离弦的箭一般飞过去,哪知美食还未咽下,它就感到一阵钻心的疼痛。江鲇听到钓者说:“嗬,好大一条野生江鲇!”旁人说:“你运气真好!快送到野生大鱼坊去,这东西现在可金贵了!”于是,江鲇就到了野生大鱼坊史老板的专用水池里。一想到不久之后,就要成为人类的盘中餐,江鲇沮丧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