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出国门看安徽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27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更好地在海外宣传安徽的建设成就和厚重的徽文化,全方位报道安徽改革开放的新进展和社会进步,让远离祖国的海外华人华侨感受到家乡的变化。2004年3月,安徽人民广播电台海外节目《中国安徽之声》华语版正式在海外播出。该节目首先在澳洲墨尔本3CW中文电台、美国洛杉矶双语电台定期同步播出。标志着安徽人民广播电台汉语节目真正走出国门。目前,《中国安徽之声》也已在欧洲落地,并正筹划落地东南亚。通过该节目几年的运作,节目编辑和主持人在如何适应海外听众习惯,办好对外华语广播节目方面不断探索,初步形成了融庄重、委婉、亲切于一体的对外节目整体风格,节目播出之后深受海外华人听众的普遍好评。
  为了办好广播节目,采编人员首先从“宣传和传播”的理论入手,分析了国内和国际传媒的不同观点和观念。区分了宣传和传播的概念。我们认为,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宣传至少是一个中性的名词。每个社团或者政治组织都设有专门的宣传部门。在信息传播领域,新闻宣传、广告宣传使用得十分普遍,对此我们觉得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社会学家认为,宣传是为特定政治利益服务的,是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将特定阶级、集团(群体)或个人的政治主张、意图、观点晓之于众的过程。它是大众传播的一个内容。基于东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我们认识到,对外宣传与传播的特殊性,它是跨国的传播、是跨文化的传播。所以“跳出国门看安徽”成为我们办好对外汉语节目的指导方针。
  一、改变对外广播报道中浓厚的“宣传味”
  1、对外宣传的目标对象是对安徽知之甚少的海外受众,要实现我们节目的宣传目的,必须采用他们喜闻乐听的形式,通过客观的、生动活泼的、实事求是的描述,传达信息,从而达到有效的传播。每周一期的《中国安徽之声》都安排10分钟左右的录音专题。节目播出过程中,部门全体同志共同选择并论证选题。由于我们在国内,不可能完全了解海外听众直接客观的节目需求,我们就通过对海外听众来信的分析以及从海外媒体同行处了解到听众普遍感兴趣的话题,抓住热点进行节目的采写和编排。我们在日常“对内”节目中,常讲“三贴近”。其实,对外节目也一样,我们的外宣节目就是要贴近海外听众的文化生活习惯,了解受众心理,当然,贴近绝不是一味迎合。我们认为对外宣传必须坚持以正面为主的方针,实事求是地宣传安徽,向海外听众介绍安徽的新发展和新成就。比如,在节目中,我们选择了一期介绍安徽北方某一农村垃圾回收的专题。说到垃圾回收就让人想到环境脏、乱。当时有点顾虑认为这个节目会不会影响安徽农村的形象。所以,在采制节目的时候,我们注意“内外有别”,通过具体人物和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的描写、丰富的同期声,用新颖、别致的故事性的叙述,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每天生活入手打动了海外听众。让海外听众感受到了普通农民对大自然环境保护的情怀,也感受到中国农村的真实和谐生活场景,引起共鸣。美国听众李先生:“安徽之声”这个栏目办得很好,能听到很多家乡的名人、能人、好人,每一次都有很多收获。多听听别人的创业之路,人生故事,其实对自己也是一种反思和鼓励。
  以上事例使得我们知道对外宣传的首要原则是客观性原则,用事实说话,尊重客观事实,按照事物本来面目来报道。让听众自己去评判理解。所以说对外节目报道不仅是内容客观,更重要的是形式上的客观,也就是说报道善于寓褒贬于叙述之中,偏重写实,减少水分和夸张,减少主观的评价和解释。
  2、为了减少对外广播节目的宣传味,我们拓展对外报道领域,增加涉外经贸报道、文化新闻、民生新闻、科技新闻的比重。经济新闻报道中我们注重宣传安徽市场的魅力,告诉海外听众如何来安徽投资兴业。这是淡化对外报道“宣传味”的重要一环。另外我们在节目实践中,我们把“对内”宣传中的语言进行转化,变成海外听众听得懂而又爱听的语言。我们的节目专题往往是故事性很强。节目在确定节目故事的基调之后,主持人或者播音员就在如何讲好上下功夫。既然是“讲”,首先就是避免播音的生硬。另外现场音响一定要求是精彩的。这方面我们有过成功的经验。比如我们策划的专题《黄山顶上气象人》就是很好的例子。对于多数的听众来说黄山的美景可能大家都已经是很熟悉了,如果再做老生常谈的内容,已经没有什么新鲜感了。我们就另辟蹊径,从鲜为人知的为景区服务的人群入手,深入他们的生活,让听众知晓一些不为人知的守护大自然的工作者。该节目将黄山的景色描写作为背景,衬托出一群山上的气象人的故事,听来让人感动信服。在淡化“宣传味”和推广安徽形象方面,此类新闻报道在海外颇受欢迎。来自意大利的听众陈先生:上周听贵台的《中国安徽之声》这个节目,那期节目主要讲的黄山啊,淮南的豆腐啊之类的内容。感觉非常有意思,我是北方人,没去过安徽,虽然一直听别人口中的黄山怎样怎样的美,但是一直无缘得见,这次一听完,这种想去看看的感觉就愈加浓烈了。很喜欢你们的节目,也是希望你们可以多介绍一些有关安徽旅游的信息,好让我们这些身居国外的人可以多感受一下中国如画卷般美丽的风景。
  二、节目风格和主持语言风格
  1、从优化节目的播出形态入手,尽可能地营造轻松、和谐、委婉的节目风格,使之符合海外听众的收听习惯。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特有的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工具。根据我们听众对外汉语听众的分布情况(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外籍华人)。由于所处的社会制度不同、生活方式不同、思维方式不同、语言表达习惯不同、接受心理不同、对国内情况了解不同等等,针对这些差异,我们尽量做到宣传工作的内外有别。首先主持人主持语言风格的问题。在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进程中,播音的语言样态大体有:宣读式、播报式、播讲式、对话式、解说式、演播式等类型。以上类型其实在我们的工作中多有交叉、交替和融合。那么对于对外广播节目的播音和主持风格问题显然是我们也要考虑的问题。为了形成对外广播节目主持播音的风格,我们从认识和把握节目的特色和海外听众的接受心理入手,在以“优化传播效果”为指导的实践中,使语言贴近节目和传播对象。由于《中国安徽之声》节目大量的前期采编,投入很多人力,其中也包括地方电台的成稿,节目稿件的选择和使用有可能会造成风格的不统一,作为节目的主持人其风格如何定位,我们也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显然,主持人的语言风格应当与节目的风格融合、协调,保持节目整体的一致性。我们采用了一种适合海外听众喜欢的“播说”的风格,改变了我播你听的传统模式。作为该节目的主持人和播音员,我们分析了中国大陆、台湾和新加坡三地华语广播的特点,在比较中选取播音方式、语音、语速差别以及发声方式后,最终找到了适合我们安徽台自己的对外播音的风格,亲切、大方、委婉、亲和。当然,我们也并不因为海外节目的特殊性而使节目播音主持风格变成所谓的港台腔。比如专题节目《走进九华山的闵园深处》的播音值得一提。九华山闵园聚集了世界上最大的比丘尼,也就是受戒的佛教女信徒群体,具有传奇色彩。当然该作品不是一味猎奇,而是注重传奇之下的日常生活性。我们在播音处理中以平实客观的语调娓娓道来,恰到好处地将其演绎出来。美国听众耿先生说:头两年最不喜欢听大陆那种官腔官调的新闻,现在慢慢发现,大陆新闻节目的形式越来越活泼了,尤其是安徽台的周末节目,非常及时深入,真的很吸引人。
  2、节目的播出过程中,作为主持人,将播新闻改为说新闻,脱稿并对新闻进行适当点评,以模拟直播的方式,营造节目在当地直播的氛围,让海外的听众觉得家乡人就在自己的身边拉家常。逢重大传统节日,通过国际长途电话开展互动异地直播。我们要让海外听众听到我们的声音,让他们感受到安徽的亲切自然大方,充满活力的形象。欧洲听众梁先生:安徽台的节目很好听,风格很明快,以前爱听台湾和香港方面的广播节目,觉得他们的娱乐节目好像更“娱乐”,现在感觉大陆的节目一点儿都不比他们差。节目中的音乐使用。作为有声语言的补充,段落之间的衔接。或者应听众要求点播,安排反映安徽风情的音乐或者戏曲经典唱段。由于久居海外的听众很少能够接触到家乡的音乐,我们利用每周节目有限的时间,尽可能安排具有安徽特色的音乐素材。来自摩纳哥的听众spring:听了贵台播出的安徽花鼓灯,非常感兴趣,但是那期节目好像没有详细讲花鼓灯,希望有机会能介绍安徽的花鼓灯。来自意大利的听众曹晓兰:我在中国的时候就非常喜欢黄梅戏,后来定居在意大利,很少能听到黄梅戏了,有一天周末在家听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节目,无意间听到中国安徽之声的节目在介绍黄梅戏,我非常激动。不过还没有听过瘾,能不能以后在节目里多放几首黄梅戏。
  三、节目传播效果
  经过多年节目探索、播出,我们觉得外宣节目搭建了一座通往海外听众的“心灵之桥”。更多的人了解了目前安徽的经济社会情况。根据节目落地收听效果粗略了解统计,收听听众满意度较高。该节目2009年度获得澳大利亚华夏传媒集团等单位评为墨尔本最受欢迎的广播节目。
  结语
  做好对外汉语广播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和政府的外宣工作原则和方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提高广播对外宣传和传播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在探索对外广播工作规律和办法上下功夫。海外听众对节目有哪些想法和期望,如何与我们进行交流,节目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不断调整我们的节目思路,满足海外受众的收听需求,将会是我们长期的工作重点。对外广播节目宣传面临着最好的发展时期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我们对外广播宣传从业人员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作者单位:安徽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广播外宣部对外宣传组)
  责编:姚少宝
其他文献
【摘要】对于新媒体环境下的自媒体媒介批评来说,微信公众平台是一个亟待关注的新的研究对象~本文将媒介批评理论的研究语境进行拓展,延展自媒体媒介批评的研究方向:传播的隐秘与快速、意见的修正与自净能力、内容整理者的疏与弊、信息的冗余与资本控制,尝试从媒介批评的视角审视自媒体的传播实践。  【关键词】自媒体 媒介批评 微信  微信已成为目前移动互联网中最好的流量通道,而微信公众平台的出现进一步为这个拥有亿
【摘 要】带有韩国文化背景的《江南style》MV,为何能在短时间内席卷全球,风靡一时?笔者从传播学的角度解读了这个引发全球热潮的音乐传播现象,重点分析和探讨了全球化环境下的受众新特点、全球传播新动力以及《江南style》全球传播带给我们的启示。  【关键词】新媒介环境 全球传播 《江南style》  2012年最令人瞩目的音乐传播事件莫过于韩国歌手朴载相(PSY)的《江南style》MV(
【摘 要】无论是央视《新闻联播》,还是地方卫视联播类新闻,节目编排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将一条条新闻按照题材、内容的特点,拼装成一个逻辑严谨、井然有序的整体。编排原则既是报道思想的具体体现,又是编辑技巧的“灵魂”。有了正确的编排原则,新闻编排起来就高屋建瓴,层次分明;否则,新闻编排就会逻辑松散、杂乱无章。本文从一期获得中国新闻奖三等奖的《安徽新闻联播》节目编排切入,探索电视新闻优化节目编排的原则和路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民数量急剧增长,网络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影响也越来越大,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本文以“李天一案”为例,分析新媒体时代公众舆论是如何形成的。  【关键词】新媒体公众舆论网媒合作  舆论是公众的意见或言论。关于舆论的定义有多种,一般认为:舆论的主体是公众,公众是由社会中占大多数的具有独立自我意识的人组成的;舆论的客体是与公共利益有关的公共事务;舆论的本体是
[摘要]如今,军事新闻传播越来越走向成熟。同时,在当下多元文化共生的电视生态环境中,军事节目也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避免“同质化”,是军事节目提高内容质量突出重围的关键。  [关键词]军事节目:虚拟植入:评论  就世界军事发展新趋势和推进我军军事创新进行的第十七次集体学习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世界新军事革命对我们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要与时俱进大力推进军事创新。
【摘 要】暴恐事件产生的伤害不仅仅作用于无辜受害者,它更大的伤害,在于产生的民族隔阂、恐怖效应与社会恐慌。例如昆明“3·01”事件是一起由新疆分裂势力一手策划组织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一些媒体提到暴徒的时候冠以“来自新疆的恐怖分子”,新疆的形象、新疆人的形象再一次受到损害。因此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成了当务之急。  【关键词】民族团结 民族认同 暴恐事件  当今我国正面临着非
【摘 要】体育新闻评论作为新闻评论的重要内容之一,近些年来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而受到广泛的关注,而评论的视角和选题则主要集中在足球、篮球、排球这些传统体育赛事。本研究另辟蹊径,以网球为例研究边缘性体育新闻评论在近些年的发展和转型,探讨边缘性体育新闻评论的未来发展趋势,并以新浪网球频道评论版为例进行分析探究。  【关键词】体育新闻评论 专业化 个性化  体育新闻评论是伴随着中国新闻评论事业的不断发展而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变迁、网络的不断普及以及数码技术的不断革新,拍客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么拍客在灾难事件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本文以雅安地震中的拍客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其在灾难事件中发挥的作用和功能。  【关键词】图像时代 拍客 灾难事件 雅安地震  随着时代的变迁、网络的不断普及以及数码技术的不断革新,人们已经不再停留在读图者的角色,而是转为拍客,由消费影像向生产影像转型。大家纷纷利
【摘要】本文选取第24届“中国新闻奖”国际新闻版块34件获奖作品所涉及的新闻事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三家外媒网站(英国广播公司BBC,德国镜报,美国CNN)针对同一事件所设计的报道框架和叙事方式(包括不予报道),尝试从有限的材料中分析我国涉外报道主流媒体与外国媒体之间的互动过程。  【关键词】国际传播他者新闻事件  自去年习近平“8·18讲话”以来,各样解读不断见诸报端,提及最多的便是“现代传播
【摘要】随着都市报越来越成为报业市场的主体,经营的竞争也愈发激烈。周刊的“集束效应”越来越为广告客户重视,从而顺延形成一股“周刊经济”的热潮。如果经营性周刊能让读者具有定位阅读习惯,它就能诱发读者的潜在消费意识,形成局部的广告促销优势。  【关键词】集束效应 新闻性与服务性 整合资源    随着都市报越来越成为报业市场的主体,经营的竞争也愈发激烈。一份报纸的核心竞争优势是其广告的优势、品牌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