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动脉导管作用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2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患儿50例,全部采取介人封堵术治疗,并且在围手术期给予患儿全面的护理干预,观察50例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50例患儿均成功治愈,封堵器的位置和形态良好,未出现术后残余分流现象,且治疗后50例患儿的肺动脉压均明显改善,肋间杂音全部消失。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促进小儿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的效果。
关键词:护理干预 小儿 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 介入治疗
中图分类号:R322.1+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3-075-01
动脉导管未闭是常见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据有关资料显示,动脉导管未闭在全球各国的发病率都普遍较高,尤其是早产儿,更容易发生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1]。近年来我院在小儿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4月-2012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患儿50例,其中男性患儿27(54%)例,女性患者23(46%)例,患儿年龄2-9岁,平均(5.16±2.41)岁,患儿体重10-36kg,平均(26.38±7.63)kg,50例患儿入院时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肺动脉压升高、肋间杂音等症状。
1.2 研究方法
50例患儿均采取介人封堵术治疗,常规消毒后采用氯胺酮麻醉,之后穿刺股静、动脉,置入动脉鞘,使用肝素化,造影检查动脉导管未闭的大小、形态和位置,通过多功能端孔导管送入直软头指引钢丝,将导管送至降主动脉后送入加硬钢丝,推送导管和钢丝时动作轻柔,加硬钢丝近端固定,防止动脉导管痉挛。封堵器排气后送入传送鞘,在降主动脉端释放,封堵器腰部卡在动脉导管未闭的最窄处,撤出鞘管后加压包扎。
在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给予患儿全面的护理干预,观察50例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而探讨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动脉导管作用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效果的影响。
2 结果
50例患儿均成功治愈,封堵器的位置和形态良好,未出现术后残余分流现象,且治疗后50例患儿的肺动脉压均明显改善,肋间杂音全部消失。
3 讨论
3.1 术前护理干预
术前之前要对患儿实施心电图检查、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X胸片检查,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并且护理人员要调查患儿是否存在过敏史,严格实施抗生素过敏试验以及碘造影试验[2]。
术前8h令患儿禁食,术前6h禁水,食用牛奶,术前0.5h给予患儿安定剂。患儿进入导管室之前排空大小便,建立静脉通道,并且护理人员要配合医生准备好手术所需的药物和器材。
3.2 术中护理干预
当患儿进入导管室后,护理人员要迅速核对患儿的姓名、ID号、年龄、性别、各项检查结果等资料,并且护理人员要帮助患儿取平卧位,使患儿双手放于头部[3]。手术期间护理人员要配合医生消毒铺单、传递手术器械,此外护理人员要仔细记录患儿主动脉、肺动脉压力图形,记录术中的用药情况。同时,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密切检测患儿是否出现并发症,严格做好心电监护,观察患儿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与医生沟通。手术期间护理人员应该配合医生进行压迫止血,针对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护理人员要事先准备好抢救的器械和药物。
3.3术后护理
手术之后护理人员应该帮助患儿去枕平卧,将患儿肩部垫高,使患儿头部偏向一侧,并且护理人员要及时帮助患儿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证患儿呼吸顺畅。
手术完成之后患儿需要卧床休息24h,制动12h,压迫术侧肢体5h左右,并且患儿需要持续低流量吸氧,期间护理人员应该充分做好监护工作,观察并记录患儿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监视穿刺部位是否发生血肿或者渗血,监测患儿下肢温度和颜色的变化,观察患儿下肢静脉回流情况、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一旦发现异常要迅速通知医生。
术后护理人员还要确保患儿输液顺畅,按照医生的嘱咐合理使用抗生素,并且要及时为患儿补充血容量,避免患儿产生低血容量或者低血糖反应。同时,术后护理人员要帮助患儿多饮水,促进造影剂的排出。
除此之外,患儿出院时护理人员要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告知他们患儿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例如90d之内患儿不可剧烈活动等[4]。
参考文献:
[1] 李月.小儿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10,14(07):105-106.
[2] 李梅.16例小儿左腋下小切口动脉导管结扎术围手术期护理[J].重庆医学,2009,38(05)624-625.
[3] 容海燕.经导管封堵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的护理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02):270-271.
[4] 阮文珍,张宇平,罗慧群,胡华蓉.介入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09):1399-1400.
关键词:护理干预 小儿 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 介入治疗
中图分类号:R322.1+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3-075-01
动脉导管未闭是常见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据有关资料显示,动脉导管未闭在全球各国的发病率都普遍较高,尤其是早产儿,更容易发生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1]。近年来我院在小儿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4月-2012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患儿50例,其中男性患儿27(54%)例,女性患者23(46%)例,患儿年龄2-9岁,平均(5.16±2.41)岁,患儿体重10-36kg,平均(26.38±7.63)kg,50例患儿入院时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肺动脉压升高、肋间杂音等症状。
1.2 研究方法
50例患儿均采取介人封堵术治疗,常规消毒后采用氯胺酮麻醉,之后穿刺股静、动脉,置入动脉鞘,使用肝素化,造影检查动脉导管未闭的大小、形态和位置,通过多功能端孔导管送入直软头指引钢丝,将导管送至降主动脉后送入加硬钢丝,推送导管和钢丝时动作轻柔,加硬钢丝近端固定,防止动脉导管痉挛。封堵器排气后送入传送鞘,在降主动脉端释放,封堵器腰部卡在动脉导管未闭的最窄处,撤出鞘管后加压包扎。
在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给予患儿全面的护理干预,观察50例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而探讨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动脉导管作用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效果的影响。
2 结果
50例患儿均成功治愈,封堵器的位置和形态良好,未出现术后残余分流现象,且治疗后50例患儿的肺动脉压均明显改善,肋间杂音全部消失。
3 讨论
3.1 术前护理干预
术前之前要对患儿实施心电图检查、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X胸片检查,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并且护理人员要调查患儿是否存在过敏史,严格实施抗生素过敏试验以及碘造影试验[2]。
术前8h令患儿禁食,术前6h禁水,食用牛奶,术前0.5h给予患儿安定剂。患儿进入导管室之前排空大小便,建立静脉通道,并且护理人员要配合医生准备好手术所需的药物和器材。
3.2 术中护理干预
当患儿进入导管室后,护理人员要迅速核对患儿的姓名、ID号、年龄、性别、各项检查结果等资料,并且护理人员要帮助患儿取平卧位,使患儿双手放于头部[3]。手术期间护理人员要配合医生消毒铺单、传递手术器械,此外护理人员要仔细记录患儿主动脉、肺动脉压力图形,记录术中的用药情况。同时,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密切检测患儿是否出现并发症,严格做好心电监护,观察患儿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与医生沟通。手术期间护理人员应该配合医生进行压迫止血,针对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护理人员要事先准备好抢救的器械和药物。
3.3术后护理
手术之后护理人员应该帮助患儿去枕平卧,将患儿肩部垫高,使患儿头部偏向一侧,并且护理人员要及时帮助患儿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证患儿呼吸顺畅。
手术完成之后患儿需要卧床休息24h,制动12h,压迫术侧肢体5h左右,并且患儿需要持续低流量吸氧,期间护理人员应该充分做好监护工作,观察并记录患儿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监视穿刺部位是否发生血肿或者渗血,监测患儿下肢温度和颜色的变化,观察患儿下肢静脉回流情况、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一旦发现异常要迅速通知医生。
术后护理人员还要确保患儿输液顺畅,按照医生的嘱咐合理使用抗生素,并且要及时为患儿补充血容量,避免患儿产生低血容量或者低血糖反应。同时,术后护理人员要帮助患儿多饮水,促进造影剂的排出。
除此之外,患儿出院时护理人员要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告知他们患儿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例如90d之内患儿不可剧烈活动等[4]。
参考文献:
[1] 李月.小儿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10,14(07):105-106.
[2] 李梅.16例小儿左腋下小切口动脉导管结扎术围手术期护理[J].重庆医学,2009,38(05)624-625.
[3] 容海燕.经导管封堵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的护理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02):270-271.
[4] 阮文珍,张宇平,罗慧群,胡华蓉.介入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09):1399-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