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病成医 糖友“行医”有讲究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jis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实例
  老王今年55岁,15年前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他体型偏胖,一开始通过饮食控制和适量运动,能够良好地控制血糖,4年后开始口服药物治疗。5年前,老王口服药物治疗已经不能控制血糖,并出现视力模糊、手脚麻木等症状,经检查为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周围神经病变,住院进行胰岛素治疗后,血糖降下来了,但出院回家后血糖还是忽高忽低,控制不好。
  针对这些问题,老王开始重视起来,认真学习糖尿病的有关书籍,并参加医院举办的糖尿病病人教育学习班,明白了自己控制不好的原因。从那以后,老王坚持饮食控制、适量运动,合理监测血糖并记录,分析高血糖的具体原因,注意去除诱因。现在,他已经能够很好地掌握自己的病情,并根据病情变化调整胰岛素药量。
  每次就诊时,老王都跟我说说自己的想法及做法,问我对不对。我发现他“久病成医”,对糖尿病的知识了解较多,我也能从他的仔细观察中得到一些情报。他还告诉我,他帮助几个邻居及早发现了糖尿病,成为他们与糖尿病作战的良师益友。
  但毕竟不是糖尿病专科医生,老王在指导他人治疗时也出过一些错误。小刘是老王的同事,半年前出现口渴、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的症状。老王关心地提醒小刘:“根据你的表现,你可能得了糖尿病,赶紧去医院看病吧!”果不其然,小刘被诊断为糖尿病。从医院回来后,小刘请教老王:“医生让我打胰岛素,我不想打,王师傅,你说我可以不打吧?”老王看了化验单后问小刘:“你是几型糖尿病?”小刘说:“医生说我是2型糖尿病。”“那你就可以吃药,不打胰岛素。”小刘听了老王的话,就没有打胰岛素,而是自行买了老王吃的那种药口服。结果,小刘血糖下降缓慢,2周后去医院复查还发现转氨酶升高明显。原来,小王有脂肪性肝炎,加之血糖过高,出现了糖毒性作用,初诊时医生就是经综合考虑后才让小刘进行胰岛素治疗的。
  
  “老”糖友在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感受到病情的变化及治疗过程,有了许多经验,但是这些经验如果不加以分析,或者没有系统的医学知识补充而盲目指导自己和别人,也会造成不良的后果。那么,哪些方面可以 “医”,哪些方面不可以“医”? 在“医”的同时,有什么原则和注意事项?
  
  1.诊断
  可“医”——是否患有糖尿病
  体检发现血糖偏高时,需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或者进行糖耐量试验,来确诊是否是糖尿病。一般只要知道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就可以通过检查结果来判断他人是否患有糖尿病。
  
  不可“医”——属于哪型糖尿病
  糖尿病的分型需要根据病史、症状、检查结果等情况综合考虑和判断,这需要医生来诊断。在门诊我遇到过很多患者说自己是2型糖尿病,我问诊断依据是什么?大多回答“我是成人,血糖不是很高,2型多见”。其实,光靠这些是不能分型的。分型要根据起病情况、酮症发生、胰岛素功能状况以及一些关于胰岛的免疫抗体指标等情况等来综合判断。
  
  2.饮食治疗
  可“医”——分享饮食经验
  糖尿病的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最主要最基本的治疗手段,是要终生坚持的,不可有一餐忽略。关于这一方面,“老”糖友可以向他人传授自己的经验。如: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哪些含糖量高,哪些升糖指数高,食物的分配及总量等。
  
  不可“医”——合并其他疾病或并发症时的饮食
  如果患者合并一些其他疾病或并发症,如:高尿酸血症、蛋白尿、肾功能衰竭等,需要特殊的食物要求,就必须有医生的指导。
  譬如,糖尿病患者都知道,在控制饮食过程中因不能过多吃淀粉类食物,常常感觉饥饿,此时可以多吃豆制品以防饥肠辘辘。有一次,老王跟一位刚患糖尿病的老同学聊起来,得知其正处于不敢多吃而不得不忍受饥饿的阶段,就让同学多吃点豆腐。结果,这位老同学有高尿酸血症,豆腐吃多了,饥饿感少了,病情却加重了,还差点出现肾功能衰竭。
  
  3.运动治疗
  可“医”——选择合适运动方式
  运动是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之一,可以降低血糖、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体重、降血脂、缓解轻中度高血压、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肺功能、预防骨质疏松等,运动方式可选择步行(散步)、慢跑、游泳、太极拳、爬楼梯、骑自行车等。“老”糖友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自行选择或指导他人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以及什么时候运动、运动的强度和时间如何把握、运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等。
  
  不可“医”——合并其他疾病或并发症
  如果患者合并一些其他疾病或并发症,应根据病情,在医生指导下酌情运动。
  譬如,糖尿病患者常常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等情况,当血压控制良好、没有心肌缺血的情况下,可以适量运动。有一次,老王对一个患有糖尿病的邻居说:“运动是治疗糖尿病最好的方法,我每天早上慢跑20分钟,餐后血糖控制良好。”结果,这个患者有冠心病,慢跑后出现了心绞痛,不得不拨打120急救。
  
  4.血糖监测
  可“医”——自测手指血糖
  血糖监测能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也可以让患者成为自己的糖尿病医生。首先,“老”糖友要知道血糖控制良好的标准,从而根据自己的病情决定监测血糖的频率。其次,要分析是否存在影响血糖的因素如饮食、运动、睡眠情况、药物服用情况、是否存在其他疾病等。第三,要明白各时间点血糖的意义。通过详细的血糖监测及食物的记录,“老”糖友可以帮助自己或他人了解某食物升高血糖的效应,指导饮食计划。
  
  不可“医”——测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患者生活中仅仅监测手指血糖还是不够的,因为它具有瞬时性,不能反映一段时间血糖的总体水平。因此,每3个月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它可以反映三个月血糖的总体状况,这就需要到医院去检查。
  
  5.及早发现并发症的踪迹——可“医”
  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要注意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有哪些并发症?哪些症状表示可能发生了并发症?“老”糖友可以根据自己或他人的症状,预警自己和他人去医院做相应的检查,及早发现并确诊并发症,及时治疗。
  
  6.确定或更改治疗方案——不可“医”
  糖尿病的治疗方案,应由医生来决定。因为治疗方案的确定,是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以前的用药情况、血糖水平、胰岛素功能、合并症情况、肝肾功能情况、药物的副作用及作用特点等因素来做出决定的。医生会根据每个糖尿病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这个决定,需要系统的医学知识及临床经验,即使是“老“糖友,也不能为自己和其他患者做决定。实际生活中,有很多患者看到别人用某种药效果好,自己也要求用,还有很多患者推荐他人使用自己用的药,这些都是不恰当的。
其他文献
对读者验方的评价  有效性★★★★☆  安全性★★★★★  实用性★★★★★  局部按摩治疗和预防慢性前列腺炎,是一种简便有效的辅助方法,只要操作正确,长期坚持可以收到一定的效果。该读者介绍的此按摩方,通过按摩相关的穴位,达到疏通经络,调畅气血,改善前列腺组织的生理功能,而起到了一定的症状缓解作用。其方法操作简便,较易掌握,安全性较好,值得同病患者参考。  由于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复杂,病程绵长,临
防 牙膏强制标准    2009年2月1日起,卫生部门将实施新的牙膏强制性国家标准。该标准规定,成人含氟牙膏氟含量应为0.05%~0.15%,儿童含氟牙膏中氟含量则应控制在0.05%~0.11%之间。大多数儿童在3岁以前就开始学习刷牙,可不少家长没有留意儿童牙膏里含有什么成分,甚至随意给孩子使用成人牙膏。专家提醒,儿童6岁前,牙齿处于发育期,如果长期摄入过量氟化物,很可能造成“氟牙症”,甚至慢性氟
帕金森病    专家简介  范薇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神经内科副主任,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神经病学会委员  医疗专长:擅长脑血管病和帕金森病的诊断和治疗。  专家门诊:周二、周四上午    问:我母亲75岁,近几年来行动和反应日渐缓慢,走路易向前冲,左手有些抖,请问这是帕金森病吗?  范薇:帕金森病主要表现为肢体的不自主抖动、
目前,互联网已非常普及,可以上网从事的活动内容也更加丰富:看新闻、查资料、发邮件、聊天、打游戏、买卖东西……可以说,网络就像一个虚拟的现实世界。事实上,网络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重要部分,很多人发现生活中真的离不开它了。  然而,伴随着网络生活的丰富,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网络过度使用的现象。很多人花过多的时间沉浸在网络世界之中,其中一些人甚至网络成瘾。为此,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苏林雁
研究一:ED反映心血管问题  2008年3月18日来自纽约的报道:约翰·霍普金斯前列腺疾病预警机构日前报告了两项关于勃起功能障碍(英文简称ED)与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相关性的最新研究,新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证实,勃起功能障碍不仅会影响性生活的质量,并且是反映全身健康,特别是心脏健康的晴雨表。  共有4000名男性参加了勃起功能障碍与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他们的平均年龄为57岁,其中约50%的
代言化妆品广告无疑是每一位演艺明星的愿望,不过,能担当如此“重任”的不是“腕儿”也得是人气骤飚的“星星”,因为人气就是销量。经她们代言,一个本来不出名的产品,甚至能出现脱销的情况,那“我的肌肤全靠她”是不是真的值得信赖呢?为了识破这些美丽的谎言,作为消费者还是需要多长个心眼。    活肤╳    正常的皮肤是根据自身原有的生物规律不断地新陈代谢,从而保持青春,但广告商宣传的“活肤”,则是利用一种医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研究表明:有糖尿病病史10~20年者,50%会发生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病史在20年以上者,几乎100%发生糖尿病肾病。在欧美国家,30%~4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会发展为糖尿病肾病;在我国,这个比例可能更大。在发达国家的透析患者中,绝大多数是糖尿病肾病;在我国,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也占40%以上。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逐年攀升,糖尿病肾病已成为引起尿毒症的主
许多人认为,帕金森病与“颤抖”如影随形,帕金森病就是“抖抖病”。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手抖”,不一定是帕金森病    上个月,一位45岁的女性患者来我院就诊。她告诉我说,每当吃饭,情绪紧张或激动时,她的双手就会不由自主地抖动,而当双手静止时,抖动会消失。2年前,她曾去某医院就诊过,医生诊断她患了帕金森病,让她服用“美多巴”。她坚持吃了2个多月的药,因效果不明显,便自行停药了。近一年来,
孩子刚刚上学,可最近出现了咳嗽。流鼻涕、呕吐,还伴有面色苍白、乏力、汗多;刚刚出生的宝宝,嗜睡、反应不好吃奶差,家长不知道孩子患了什么病。  对以上这两种情况,提醒家长要提高警惕,注意孩子患心肌炎,尤其是暴发性心肌炎,并及早送孩子到医院接受诊治。    何为暴发性心肌炎    暴发性心肌炎是一种起病急、病情凶险、进展迅速的疾病,病死率很高。主要发生于学龄期儿童和新生儿。这种病不是以心脏症状起病(在
经济越发达,过敏性疾病越多  统计表明,过敏的发生率存在地域性差异,发达国家和地区高于发展中国家,城市高于乡村。不仅如此,近年来过敏的发生率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攀升。据上海市儿科学会的调查,1990年上海市儿童哮喘的患病率是1.5%,2000年竟达到了3.34%,十年间增加了一倍!英国有一份资料表明,在过去的25年间,过敏性鼻炎增加了4倍。哮喘和鼻炎是这样,其他的过敏性疾病也同样如此。    是什么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