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综艺节目《声临其境》中,“百变星君”刘奕君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声音的盛宴。
从《康熙大帝》中康熙祭奠时的豪迈与孤独,到动画片《宝莲灯》中不停哭诉的孙悟空的委屈与不甘;从春节温馨短片中诉说变化的老爷爷的沧桑与无奈,到最后与刘芮麟合作再现的《伪装者》中,王天风处死于曼丽,劝说明台离开军校的精彩片段。
他用多变的声音给观众带来了惊喜,更被王刚称赞为“亦庄亦谐,亦正亦反”。
百变,不仅是他声音的特点,更是他生命的体现。
1
很多人都是从这两年大火的几部电视剧中认识刘奕君的。《伪装者》中的王天风,《琅琊榜》中的谢侯爷,《致青春》里的老师周渠,还有《外科风云》里的扬帆。他总是能把配角刷出主角光环,让观众对他过目不忘。
他说:“每演一个角色都会有不同的体会和感受,之所以会出现不同,是因为我会为了塑造角色而进行二次加工,这也是我的每一个角色都能让观众觉得有新东西的原因之一。”
刘奕君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细节处理,是他在《伪装者》中拿被自己暗恋的于曼丽含过的棒棒糖舔了舔。这一“舔”把王天风内心的复杂与扭曲表达得淋漓尽致,让观众大呼过瘾。
他演《致青春》时,饰演的周渠和郑微之间的感情很复杂,虽然是师徒,却有更细腻的情感。当郑微去看望周渠,一把抓住他的手时,周渠没说话,只是把另一只手放在她的手上,轻轻拍了两下。
在刘奕君看来,拍与不拍、拍一下还是拍两下也需要琢磨。他说,我们之间是长辈和晚辈的关系,如果她抓着我的手,我的另一只手不动,会显得不近人情,但瞎动,又过度了,所以分寸感特别重要。拍两下,这种感情就是师生情了。
有了这样用心的琢磨,刘奕君演绎的角色简直千人千面。
角色百变,是因为用心体验;反复钻研,是因为热爱表演。
2
如今的刘奕君凭借着精湛的演技俘获了观众的心,但在最初,他的演艺之路并没有这么顺利。
“北影”毕业后,几经辗转,他终于在27岁时重回北京,重拾演员身份。但每一个新的起步并都非易事,他经常遇到刚刚谈妥的角色忽然换人,自己还在准备人物的案头工作就被通知不用来剧组了这种事。无人赏识,没人给他机会,让刘奕君很是苦闷。
但当所有的路都被堵死的时候,他没有暴跳如雷,没有借酒浇愁,更没有不停地找人倾诉……而是早早起床,背上双肩包,装上折叠刀和苹果独自去爬香山。爬到山顶后,摸着脸上析出了盐粒的汗渍,望着北京城,削上一个苹果吃。
那段日子刘奕君经常半夜失眠,睡不着觉的他就出去跑步,就算外面下着小雨,也坚持跑了5公里。结果一回来就发烧了,只能独自去输液打吊瓶。
他的孤独、悲愤全在爬山和跑步中化解了,剩下的只有对表演的热爱。他说,我觉得自己是瓦片下生长的小草,从来没有被压弯过。你觉得特别暗的时候,就离天亮不远了。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因为热爱所以等待。熬过漫长的无戏可演的日子,终于迎来了人生的春天。他逐渐被人们所熟知,被人喜爱。
真正厉害的人面对逆境从不抱怨,因为他们心中有热爱。即使身处绝望,即使孤独前行,也要主动出击,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没有磨难,就无法到达热爱的彼岸。
3
在《鲁豫有约》中,鲁豫问刘奕君,有没有这样的困惑,感到以前的角色演得也很好,为什么偏偏只有演王天风这个角色的时候才有人看到,才能火。难道是以前演得不好吗?
刘奕君说,我觉得任何一个事情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都是天时地利人和造成的。我要尊重我自己演过的每一个角色,我没有一个镜头敢去敷衍。不是一场戏我不敢大意,而是每一个镜头我都不敢大意。
在《父母爱情》里,刘奕君演了一个知识分子。从50年代开始,只要这个人物一出场就是相隔了10年,而这10年间发生的委屈、心酸、幸福等,剧本是不会展现的,因为这是一条副线。
他说,有好几场戏都是张力特别大的激情戏。那种憋屈太累了,一定要有极强的心理储备,想很多东西,才能在那场戏里爆发出来,那个角色的难度比王天风大多了。
对每一个镜头负责,即使是副线也不敢含糊,也要调动更多的储备把角色演好,这都源于对表演的热爱。这种热爱,让他不敢辜负每一个角色,哪怕是配角。
甚至,他说很感谢以前拍了很多不是男一号的戏,恰恰是那一个个不是主角的角色磨炼了自己,自己特别感谢那段岁月,真的很让人成长。
20年的积累与沉淀,使他在一个个角色中大放异彩,让人们体会到厚积薄发的热爱。
4
荀子说,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
明白自己心中的熱爱,就会执着追求,不会怨天尤人。不信命,就拼命做到无可替代;不怨命,遵从命运的安排,沉淀力量才能等到属于自己的机会。
粉丝说,他的眼睛会演戏,不仅是眼睛,他也用一张会说话的脸向大家证明:重要的不是这张脸经过岁月变成了什么样,而是岁月让他学会了在脸上写些什么。
谁的人生不曾经历磨难,谁的人生不曾历经变数?流水撞击石块才能溅起浪花,钢铁经过锻造才能经受重压。在磨难中、在变数中不忘初心,执着于热爱方显人生本色。
从《康熙大帝》中康熙祭奠时的豪迈与孤独,到动画片《宝莲灯》中不停哭诉的孙悟空的委屈与不甘;从春节温馨短片中诉说变化的老爷爷的沧桑与无奈,到最后与刘芮麟合作再现的《伪装者》中,王天风处死于曼丽,劝说明台离开军校的精彩片段。
他用多变的声音给观众带来了惊喜,更被王刚称赞为“亦庄亦谐,亦正亦反”。
百变,不仅是他声音的特点,更是他生命的体现。
1
很多人都是从这两年大火的几部电视剧中认识刘奕君的。《伪装者》中的王天风,《琅琊榜》中的谢侯爷,《致青春》里的老师周渠,还有《外科风云》里的扬帆。他总是能把配角刷出主角光环,让观众对他过目不忘。
他说:“每演一个角色都会有不同的体会和感受,之所以会出现不同,是因为我会为了塑造角色而进行二次加工,这也是我的每一个角色都能让观众觉得有新东西的原因之一。”
刘奕君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细节处理,是他在《伪装者》中拿被自己暗恋的于曼丽含过的棒棒糖舔了舔。这一“舔”把王天风内心的复杂与扭曲表达得淋漓尽致,让观众大呼过瘾。
他演《致青春》时,饰演的周渠和郑微之间的感情很复杂,虽然是师徒,却有更细腻的情感。当郑微去看望周渠,一把抓住他的手时,周渠没说话,只是把另一只手放在她的手上,轻轻拍了两下。
在刘奕君看来,拍与不拍、拍一下还是拍两下也需要琢磨。他说,我们之间是长辈和晚辈的关系,如果她抓着我的手,我的另一只手不动,会显得不近人情,但瞎动,又过度了,所以分寸感特别重要。拍两下,这种感情就是师生情了。
有了这样用心的琢磨,刘奕君演绎的角色简直千人千面。
角色百变,是因为用心体验;反复钻研,是因为热爱表演。
2
如今的刘奕君凭借着精湛的演技俘获了观众的心,但在最初,他的演艺之路并没有这么顺利。
“北影”毕业后,几经辗转,他终于在27岁时重回北京,重拾演员身份。但每一个新的起步并都非易事,他经常遇到刚刚谈妥的角色忽然换人,自己还在准备人物的案头工作就被通知不用来剧组了这种事。无人赏识,没人给他机会,让刘奕君很是苦闷。
但当所有的路都被堵死的时候,他没有暴跳如雷,没有借酒浇愁,更没有不停地找人倾诉……而是早早起床,背上双肩包,装上折叠刀和苹果独自去爬香山。爬到山顶后,摸着脸上析出了盐粒的汗渍,望着北京城,削上一个苹果吃。
那段日子刘奕君经常半夜失眠,睡不着觉的他就出去跑步,就算外面下着小雨,也坚持跑了5公里。结果一回来就发烧了,只能独自去输液打吊瓶。
他的孤独、悲愤全在爬山和跑步中化解了,剩下的只有对表演的热爱。他说,我觉得自己是瓦片下生长的小草,从来没有被压弯过。你觉得特别暗的时候,就离天亮不远了。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因为热爱所以等待。熬过漫长的无戏可演的日子,终于迎来了人生的春天。他逐渐被人们所熟知,被人喜爱。
真正厉害的人面对逆境从不抱怨,因为他们心中有热爱。即使身处绝望,即使孤独前行,也要主动出击,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没有磨难,就无法到达热爱的彼岸。
3
在《鲁豫有约》中,鲁豫问刘奕君,有没有这样的困惑,感到以前的角色演得也很好,为什么偏偏只有演王天风这个角色的时候才有人看到,才能火。难道是以前演得不好吗?
刘奕君说,我觉得任何一个事情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都是天时地利人和造成的。我要尊重我自己演过的每一个角色,我没有一个镜头敢去敷衍。不是一场戏我不敢大意,而是每一个镜头我都不敢大意。
在《父母爱情》里,刘奕君演了一个知识分子。从50年代开始,只要这个人物一出场就是相隔了10年,而这10年间发生的委屈、心酸、幸福等,剧本是不会展现的,因为这是一条副线。
他说,有好几场戏都是张力特别大的激情戏。那种憋屈太累了,一定要有极强的心理储备,想很多东西,才能在那场戏里爆发出来,那个角色的难度比王天风大多了。
对每一个镜头负责,即使是副线也不敢含糊,也要调动更多的储备把角色演好,这都源于对表演的热爱。这种热爱,让他不敢辜负每一个角色,哪怕是配角。
甚至,他说很感谢以前拍了很多不是男一号的戏,恰恰是那一个个不是主角的角色磨炼了自己,自己特别感谢那段岁月,真的很让人成长。
20年的积累与沉淀,使他在一个个角色中大放异彩,让人们体会到厚积薄发的热爱。
4
荀子说,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
明白自己心中的熱爱,就会执着追求,不会怨天尤人。不信命,就拼命做到无可替代;不怨命,遵从命运的安排,沉淀力量才能等到属于自己的机会。
粉丝说,他的眼睛会演戏,不仅是眼睛,他也用一张会说话的脸向大家证明:重要的不是这张脸经过岁月变成了什么样,而是岁月让他学会了在脸上写些什么。
谁的人生不曾经历磨难,谁的人生不曾历经变数?流水撞击石块才能溅起浪花,钢铁经过锻造才能经受重压。在磨难中、在变数中不忘初心,执着于热爱方显人生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