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不似似之”“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这样在具象与抽象的把握、形神的斟酌、有与无的的探讨中,意象之美贯穿于整个中国传统绘画发展之中,山水画中的意象之美更有绝妙之处。我国古代山水画最早出现在隋朝,发展于唐朝到宋朝逐渐成熟。米氏父子作为宋代山水变革者,创造了“米点皴”,革新了传统勾、皴、点、染的绘画模式,并且以书入画,从文人心境表达了米氏云山的意象美感。米芾、米友仁打破前人绘画格调,自成一派,创作“米氏山水”。本文在米芾、米友仁绘画成就的基础上,分析其笔墨符号以及《潇湘奇观图》的绘画风格与语言的阐述,一探米氏云山的意象之美。
【关键词】米氏云山;意象美;笔墨技法
正文:
“中国山水画是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1]。“以山为之得、以水为之性”是其内涵修为最为真切的感受,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山水绘画演绎的中轴主线。“历代绘画的优劣得失米芾、米友仁早已了然于胸”,二者大胆的改变传统皴、擦、点、染的绘画程式和绘画标准以达到新的书画趣味。
米氏云山”是北宋米芾、米友仁所開创的,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米芾是大家所熟知的。米芾是位集书画、收藏、鉴定于一身的才子。米友仁是米芾的长子,世称为“小米”。因其父是宋四家之一,在书法绘画上自成一家,独具风格。在文人世家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米友仁自幼便在绘画方面有所建树。其不仅继承了米芾的艺术风格、绘画语言、书法艺术,更是在其基础上融入了前人绘画技巧从而创造了“米点皴”。米友仁运用书法笔墨形式引书入画,表现江南意向虚无的云山之气,米氏云山正是其文人心境的表达。
意象之美体现在“二米”以点带皴的笔墨符号当中。米点皴是中国宋代以前绝无仅有独树一帜的绘画方式:墨点在纸上如米粒堆积,利用堆积效果代替以往用皴擦的绘画形式。其“平淡天真”、“自适其志”的绘画表达语言冲破了宋代有着传统地位的院体画派。在文人画风格形式上不断挖掘着、革新着、开创着“尚意”的绘画先例成为院体山水画派由着重写实转向注重意趣文人画风的过程和桥梁。
《潇湘奇观图》作为米友仁山水的代表佳作。这幅作品从笔墨形式上来说,用笔以少胜多,突破隋唐以来山水绘画所盛行的以皴、擦、点、染等绘画技法为主来表现勾画山石轮廓质感,并注重运用墨色。其父米芾曾说:“以山水古今相师,少有出尘格者,因信笔为之,多烟云掩映,树石不取工细,意似便已。”[2]历朝历代以来的双勾法被米友仁的没骨法取代了,以没骨法描绘的树石虚幻无根,展现了树石意象之美。
“二米”所创作的云山意象,并非是突发奇想,而是北宋以来社会文化、审美思想演变的产物,后世“米点山水”的形成同样也与前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从“米氏云山”到“米点山水”的演变,更是体现了中国绘画史上由重视绘画意象、情趣的创作到重视笔墨趣味和笔墨审美价值的变化。
从中国山水绘画历程中不难看出,笔墨亦因人的情绪注入而产生流动感。由于人对水墨的不同运用会直接干预画面的表现力,并为画面增添了更多的随机性和不可复制性。
二米创作“米氏山水”自成一派,由于受到王洽泼墨法的影响,打破了前人绘画格调。运用泼墨表现对于山势、山石的高度概括;运用积墨皴擦表现山石脉络;运用破墨虚化树石山林。一改前人画面风格、技法和艺术语言。用新的横点笔法表现画面物象,在画面中既展现了文人情怀,又展现出独特的画面风格:点点笔墨如米如雨,山石如雨后迸发生机。烟云弥散将画面带入虚无梦幻的精神世界,亭台楼阁又如在雨中林立,树木高低错落,墨色变化自如,江南胜景尽收眼底。
展开“二米”的画面就能深切感受到湿气扑面而来,如独立船头远望对岸山景,如伫立亭下远眺,又如漫步在青草丛生的河边柳下。是江南的烟雨之味;是江南的青葱树木;是江南的山石林立。米芾与米友仁的作品将独有的艺术气息和艺术品味表现的恰到好处,对于物象的把控有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对于笔墨的使用不仅精到而且开创了新的绘画语言世界的大门。“二米”的绘画语言,绘画风格一展江南烟云弥漫的特点,为后世留下新的艺术风格与新的绘画技法,更是将对美的感受、认知和对物象美的意境表现留传给后人。
参考文献:
[1]刘晓庆.中国山水画的灵魂--意境之美[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5,36(1):1
[2]王平.“米氏云山”的启示[J]. 文艺研究,2003,6(6):145-146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关键词】米氏云山;意象美;笔墨技法
正文:
“中国山水画是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1]。“以山为之得、以水为之性”是其内涵修为最为真切的感受,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山水绘画演绎的中轴主线。“历代绘画的优劣得失米芾、米友仁早已了然于胸”,二者大胆的改变传统皴、擦、点、染的绘画程式和绘画标准以达到新的书画趣味。
米氏云山”是北宋米芾、米友仁所開创的,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米芾是大家所熟知的。米芾是位集书画、收藏、鉴定于一身的才子。米友仁是米芾的长子,世称为“小米”。因其父是宋四家之一,在书法绘画上自成一家,独具风格。在文人世家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米友仁自幼便在绘画方面有所建树。其不仅继承了米芾的艺术风格、绘画语言、书法艺术,更是在其基础上融入了前人绘画技巧从而创造了“米点皴”。米友仁运用书法笔墨形式引书入画,表现江南意向虚无的云山之气,米氏云山正是其文人心境的表达。
意象之美体现在“二米”以点带皴的笔墨符号当中。米点皴是中国宋代以前绝无仅有独树一帜的绘画方式:墨点在纸上如米粒堆积,利用堆积效果代替以往用皴擦的绘画形式。其“平淡天真”、“自适其志”的绘画表达语言冲破了宋代有着传统地位的院体画派。在文人画风格形式上不断挖掘着、革新着、开创着“尚意”的绘画先例成为院体山水画派由着重写实转向注重意趣文人画风的过程和桥梁。
《潇湘奇观图》作为米友仁山水的代表佳作。这幅作品从笔墨形式上来说,用笔以少胜多,突破隋唐以来山水绘画所盛行的以皴、擦、点、染等绘画技法为主来表现勾画山石轮廓质感,并注重运用墨色。其父米芾曾说:“以山水古今相师,少有出尘格者,因信笔为之,多烟云掩映,树石不取工细,意似便已。”[2]历朝历代以来的双勾法被米友仁的没骨法取代了,以没骨法描绘的树石虚幻无根,展现了树石意象之美。
“二米”所创作的云山意象,并非是突发奇想,而是北宋以来社会文化、审美思想演变的产物,后世“米点山水”的形成同样也与前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从“米氏云山”到“米点山水”的演变,更是体现了中国绘画史上由重视绘画意象、情趣的创作到重视笔墨趣味和笔墨审美价值的变化。
从中国山水绘画历程中不难看出,笔墨亦因人的情绪注入而产生流动感。由于人对水墨的不同运用会直接干预画面的表现力,并为画面增添了更多的随机性和不可复制性。
二米创作“米氏山水”自成一派,由于受到王洽泼墨法的影响,打破了前人绘画格调。运用泼墨表现对于山势、山石的高度概括;运用积墨皴擦表现山石脉络;运用破墨虚化树石山林。一改前人画面风格、技法和艺术语言。用新的横点笔法表现画面物象,在画面中既展现了文人情怀,又展现出独特的画面风格:点点笔墨如米如雨,山石如雨后迸发生机。烟云弥散将画面带入虚无梦幻的精神世界,亭台楼阁又如在雨中林立,树木高低错落,墨色变化自如,江南胜景尽收眼底。
展开“二米”的画面就能深切感受到湿气扑面而来,如独立船头远望对岸山景,如伫立亭下远眺,又如漫步在青草丛生的河边柳下。是江南的烟雨之味;是江南的青葱树木;是江南的山石林立。米芾与米友仁的作品将独有的艺术气息和艺术品味表现的恰到好处,对于物象的把控有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对于笔墨的使用不仅精到而且开创了新的绘画语言世界的大门。“二米”的绘画语言,绘画风格一展江南烟云弥漫的特点,为后世留下新的艺术风格与新的绘画技法,更是将对美的感受、认知和对物象美的意境表现留传给后人。
参考文献:
[1]刘晓庆.中国山水画的灵魂--意境之美[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5,36(1):1
[2]王平.“米氏云山”的启示[J]. 文艺研究,2003,6(6):145-146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