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二五”注定是不平常的五年,不平常之处在于中国经济的转型势在必行,原有的发展方式已不可能再持续下去,而经济的转型,则需要理顺现有的政策环境与社会环境,需要政府的转型,也需要整个社会的转型,这意味着中国社会面临改革步入深水区后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经济的转型自不必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出,就是为了接力传统产业式微后经济发展的拉动力,财政、金融政策的扶持不遗余力。在确定单位GDP能耗目标,理顺能源价格与资源价格以及体现环境治理成本等多重手段之下,传统行业的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生存成本陡然提升,各个行业标准的出台,都朝着提高集中度的方向发展,能存活下来的数量有限。
对民生的关注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引发两大改变:一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之前暴利的房地产以及医疗行业都面临利润的被压缩,前者甚至面临规模的大幅缩减;一是政府的转型。政府要加大对民生的关注,在民生与经济需要权衡时,民生的位置应该更为突出。
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之后,一直未能有效触及的深水区也将纳入改革范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到的资源价格以及公用品价格的理顺,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人民币的可完全兑换,以及两会前后热议的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预算公开,公务用车问题,退休双轨制问题等等,都显示出不管是经济领域还是社会领域,改革的力度都必将加大。
“十二五”的关键词是转型,而“十二五”则是中国社会的一个转折。如果说要把握一个大的方向和趋势的话,则“十二五”带来的深刻变化将是每一个投资人需要谨记于心的尺度,并以此匡正旧有的投资惯性——投资者也需要转型。
投资者的转型一方面是宏观和行业形势的巨变,一方面是资本市场的巨变。两者合力作用的结果,必将令到投资者需要在品种选择、操作思路和习惯上有较大的调整。2010年,指数表现出明显分化的特征,上涨的个股也不少,但能赚到钱的个人和机构都有限,今年开年以后,这种情况还在延续,同时,去年的胜者而今年落马的也不是个案。原因虽然很多,但市场、行业均在发生急速变化,由此可能使得一些投资习惯不再适应当前市场,可能也是因素之一。
对于中国资本市场来说,“十二五”的转折可能超过预期。虽然相关的纲要尚未正式披露,但从现有媒体透露出的内容看,中国资本市场有望通过“十二五”结束“新兴 转轨”的特征标签,逐步迈向成熟市场。
之所以这么讲,因为我们在“新兴 转轨”的名义下,有着与成熟市场不同的制度与结构,而这些都制约了市场的正常淘汰与发展,影响了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影响了国内金融业的蓬勃发展。现在,是打破这种约束的时候了。资本市场“十二五”的转型应包含以下变革:
一、股票发行制度由核准制转向注册制。核准制下,我们的上市成本太高了,上市公司数量太少了(相对于经济规模)。
二、由买方市场转为卖方市场。我们的股票太贵了,因为是卖方市场。也正因为如此,当地政府才会把上市公司当个宝,除给予一些财政补贴外,也会花大价钱保住那个所谓的壳。
我们没有场外市场,靠两大交易,能容纳的上市公司数量怎么也是有限的。
三、更完善的交易品种。我们可能是少有的衍生品匮乏的市场,也是少有的做空机制不完善的市场。这使得市场的一部分风险无法有效转移,也无法给愿意承担风险的资金一个更好的出口。
我们可能是世界上唯一实行股票交易T 1的市场,当天买入的股票不能卖。
我们有能力在商品期货与金融期货上做到有全球影响力、有定价能力,但在种种担心之下,我们的期货合约是越做越大,生怕有更多的资金介入。
……
转型完成之后的资本市场会是一种怎样的状况呢?转型后或许不会一步迈向理想状态,但大致与成熟市场接轨是可以预期的,比方说仙股,比方说不追捧高送转等。在大环境变更之下,原有制度下的市场行为,必然要相应调整、与之适应,而在数年的转型过程中,大概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市场淘汰过程,对个人,对机构都是如此,机会也产生于此。
经济的转型自不必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出,就是为了接力传统产业式微后经济发展的拉动力,财政、金融政策的扶持不遗余力。在确定单位GDP能耗目标,理顺能源价格与资源价格以及体现环境治理成本等多重手段之下,传统行业的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生存成本陡然提升,各个行业标准的出台,都朝着提高集中度的方向发展,能存活下来的数量有限。
对民生的关注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引发两大改变:一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之前暴利的房地产以及医疗行业都面临利润的被压缩,前者甚至面临规模的大幅缩减;一是政府的转型。政府要加大对民生的关注,在民生与经济需要权衡时,民生的位置应该更为突出。
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之后,一直未能有效触及的深水区也将纳入改革范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到的资源价格以及公用品价格的理顺,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人民币的可完全兑换,以及两会前后热议的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预算公开,公务用车问题,退休双轨制问题等等,都显示出不管是经济领域还是社会领域,改革的力度都必将加大。
“十二五”的关键词是转型,而“十二五”则是中国社会的一个转折。如果说要把握一个大的方向和趋势的话,则“十二五”带来的深刻变化将是每一个投资人需要谨记于心的尺度,并以此匡正旧有的投资惯性——投资者也需要转型。
投资者的转型一方面是宏观和行业形势的巨变,一方面是资本市场的巨变。两者合力作用的结果,必将令到投资者需要在品种选择、操作思路和习惯上有较大的调整。2010年,指数表现出明显分化的特征,上涨的个股也不少,但能赚到钱的个人和机构都有限,今年开年以后,这种情况还在延续,同时,去年的胜者而今年落马的也不是个案。原因虽然很多,但市场、行业均在发生急速变化,由此可能使得一些投资习惯不再适应当前市场,可能也是因素之一。
对于中国资本市场来说,“十二五”的转折可能超过预期。虽然相关的纲要尚未正式披露,但从现有媒体透露出的内容看,中国资本市场有望通过“十二五”结束“新兴 转轨”的特征标签,逐步迈向成熟市场。
之所以这么讲,因为我们在“新兴 转轨”的名义下,有着与成熟市场不同的制度与结构,而这些都制约了市场的正常淘汰与发展,影响了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影响了国内金融业的蓬勃发展。现在,是打破这种约束的时候了。资本市场“十二五”的转型应包含以下变革:
一、股票发行制度由核准制转向注册制。核准制下,我们的上市成本太高了,上市公司数量太少了(相对于经济规模)。
二、由买方市场转为卖方市场。我们的股票太贵了,因为是卖方市场。也正因为如此,当地政府才会把上市公司当个宝,除给予一些财政补贴外,也会花大价钱保住那个所谓的壳。
我们没有场外市场,靠两大交易,能容纳的上市公司数量怎么也是有限的。
三、更完善的交易品种。我们可能是少有的衍生品匮乏的市场,也是少有的做空机制不完善的市场。这使得市场的一部分风险无法有效转移,也无法给愿意承担风险的资金一个更好的出口。
我们可能是世界上唯一实行股票交易T 1的市场,当天买入的股票不能卖。
我们有能力在商品期货与金融期货上做到有全球影响力、有定价能力,但在种种担心之下,我们的期货合约是越做越大,生怕有更多的资金介入。
……
转型完成之后的资本市场会是一种怎样的状况呢?转型后或许不会一步迈向理想状态,但大致与成熟市场接轨是可以预期的,比方说仙股,比方说不追捧高送转等。在大环境变更之下,原有制度下的市场行为,必然要相应调整、与之适应,而在数年的转型过程中,大概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市场淘汰过程,对个人,对机构都是如此,机会也产生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