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规范探析

来源 :发明与创新(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yue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的指数式发展、自身公正性、共享性、渗透性和扩散性特点及强势地位使其对其他文化具有垄断性、霸权性、颠覆性,使人们对科学产生了崇拜。哥白尼式的悲剧已为人鲜见,但科学因人为原因偏离固有规范结构而打上政治化、军事化、商业化印记及其应用的恶果却不断增多。因而科学规范问题的深入探讨具有迫切性、必要性、重要性。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就几个基本问题进行了分析。
  
  一、科学规范的涵义
  
  1、默顿界定的科学规范的涵义
  科学规范在默顿那里被称为科学的精神特质。他关于科学规范或科学精神特质的定义成为后来人们研究的坐标、参照系。在蝌学社会学》中他指出:“科学的精神特质是指约束科学家的有情感色彩的价值观和规范的综合体。这些规范以规定、禁止、偏好和许可的方式表达。它们借助于制定性价值而合法化。这些通过戒律和儆戒传达、通过赞许而加强的必不可少的规范,在不同程度上被科学家内化了,因而形成他的科学良知,或者用近来人们喜欢的术语说,形成了他的超我。尽管科学的精神特质没有被明文规定,但可以从科学家的道德共识中找到,这些共识体现在科学家的习惯、无数讨论科学精神的著述以及他们对违反精神特质表示的义愤之中。”在这里他指出了科学规范的涵义、科学规范的表现形式、科学规范起作用的方式。他还进一步指出了四种制度上必需的科学规范:普遍主义、公有性、无私利性以及有组织的怀疑态度,构成了现代科学的精神特质。
  
  2、中国学术界关于科学规范的涵义
  我国学术界关于科学规范的定义比较多,以《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年第3期徐梦秋关于科学规范的定义最具权威性:“科学规范是指导和调控科学共同体成员行为的、具有普适性和长效性的指示或指示系统。”
  由此可以看出,默顿的科学规范的涵义强调科学规范的控制性,而徐梦秋的定义则重点在指示性上。显然后者较前者更符合时代要求。一般而言,进行科研的科学家都有很强的自我约束、自我调控能力,即他们的自律性比较强。因此方向上的指示尤为重要。科学规范已不再仅仅是对科学家的一种约束、限制,更为重要的还在于指导上。
  
  3、科学规范涵义的新界定
  无论默顿还是我国学术界关于科学规范的定义都仅是科学规范的一个组成部分,没有从总体上把握其内涵。笔者以为科学规范的涵义应涉及如下几方面。
  首先,科学规范的涵义要考虑科学的特质。科学规范是关乎科学、服务科学,利于科学研究、科学发展、科学应用的规范,是科学研究、评价、交流、传播及应用中应遵循的规则、价值观。所以,科学规范不能离开科学。科学的本质、属性决定了科学规范的内涵和外延。真善美三位统一既是科学的本性,也是科学家及社会大众始终如一追求的目标。在共同体内部,它们构成了科学活动的格局,成为一套具有感情情调的约束科学家的价值和规范的综合。在外部,它成了非科研人员对科学的真切期待。因此,可以说,现代科学规范应是基于真善美基础上的规范。求真、至善、臻美是元规范,其他规范都是其衍生物。
  其次,科学规范的涵义要具有时代性。科学是一种认识活动、一种社会活动。作为认识活动,像其他认识活动一样,它有自身的内在规律,有其独立性。作为社会活动,它己超出单纯的科学所局限的认识范围而进入到社会。科学不再孤立,而是与其他社会活动存在着有机的普遍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它的存在、发展、创新需要社会系统作为平台支撑。因此,科学研究、应用必然受到社会的影响。科学规范要着眼于科学作为认识活动、社会活动的特点。
  以系统论的观点看,作为社会大系统的子系统的科学,与社会及其他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获取外部动力。作为独立系统,科学又有独立性、特殊性。科学内部各元素间的相互作用是其发展的内部动力。科学是在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的驱动下发展的,科学能古顺利发展,不仅取决于科学家与科学共同体追求真理的态度、方法及科学发展的逻辑规律,还依赖社会能否为之提供良好的环境。科研成果能否推动社会向善美方向发展,取决于科学家及社会成员能否成功地将他们的善美理念贯穿于科学发现、科学应用及其相关的社会行为中。因此,科学规范不侗要增强科学发展的外部动力,还要加深其内在动力。不仅要包括共同体遵循的准则、观念,还应内含社会成员遵循的规范。
  第三,科学规范的涵义应考虑规范本身的特性。一种规范就是一种指导行为的指令,按照此指令,可以从各种可能的行为过程中选择最能适合己建立起来的准则的行为过程。规范涉及价值领域,属于价值判断、关系范畴,是合目的性的表现。有时价值直接隐含了对行为的指示,即隐含着规范性。价值以规律为基础,相应地,规范也以规律为前提、基础、依托。所以,规范以规律性为内在基础,以日的性为外显。规律可提供具体的行为规范,成为规范系统的辩护原则,为规范设置正确的路标。而规范的制定及遵循又给规律的发现提供最宽松的环境。作为结果,价值与规律都带来规范,而作为前提,规范又隐含规律、价值。所以,规范的制定要以马克思的“两种尺度”及美的规律进行。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宋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地都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宋塑造物体。”一般对两种尺度的理解是“任何物种的尺度”即客观事物的规律,真的外现;“内在的尺度”指主观对规律的认识、掌握及人自身的规律和需要,是善、目的性。也就是康德所说的使我们的心灵深深地感到震撼的头顶美丽的星空即自然法则、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美的规律也要求科学规范考虑到美的特殊性,所以,科学规范要求我们集自然法则、道德法则及美的法则于一体。
  总之,科学规范的涵义应是:大科学研究、传播,交流及应用巾科学共同体及其他社会成员应共同遵循的规则、价值观等的总和。它以科学研究,传播、交流、应用及发展规律为基础,以人类发展目的为归宿。比科学道德更具体,可内化于科学家及相关人员的道德意识中并可事先约束科学家及他人的行为,也可作为事后对科学家行为进行评价或裁决的依据。其存在的价值在于规约、指引关乎科学的各种行为,使之为人类的长远利益服务。规范是一种约束、一种指引,是对狭隘的绝对自由的约束,也是对绝对人类自由的保证。人类终极自由即马克思所说的自由王国是规范发展、完善的目标。
  
  二、科学规范的特性
  
  1、科学规范具有时代性
  科学规范的时代性表现在它是稳定性与变动性的统一、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科学规范不是先验给定的,而是具有时代性、历史性,即渐次浮现的。元科学规范具有相对稳定性、绝对性:具体科学规范具有变动性与相对性。相对于科学的指数发展,科学规范具有相对稳定性、滞后性与绝对性。这是必要的保护、免疫机制。但这并不意味着科学规范小变。科学永不停止 的进取性、快速发展性导致科学规范的变化。不管规范如何稳定、顽固,在科学面前,它必须吐故纳新,适应需要;革除不利于科学发展的陈腐规范,使规范在创新与传统间保持必要张力。
  近代科学兴起至今是科学由弱势向强势的变迁过程。科研从单纯的求真、求善、求美发展到求真善美的结合。科学的运作方式及科学家社会角色的含义也发生了变化。这势必要求且体科学规范的变化。不同时期,科学规范不同。17世纪中期,英国皇家学会成立时,声明要通过科研增加人类知识,赞颂上帝,造福人类。这是近代意义上在求美求善基础上的规范。20世纪后,环境、资源等问题使人们反思原发展道路,找到一条从人类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开辟人类发展的新路子:经济与社会、环境协调,人与自然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国2l世纪议程》指出,“建立科技界的新型职业道德和规则。新的科技工作职业道德和规则以可持续发展观念为伦理学依据,要求把人类作为判断决策的利益主体,人类不仅仅包括当代人,还包括子孙后代:环境也不仅仅局限于国界之内,而应是全球环境。科技界新的行为准则使科技人员自觉地服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提高环境意识,形成新的人与自然相处的伦理规范,并推动社会公众和决策者在可持续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由此,科学规范找到了人类整体长远利益这一新的价值原点。
  
  2、科学规范系统的开放性
  科学规范是一个包括多层次、多角度规范的系统,这一系统不是一个封闭的王国,相反,它是一个永远开放的领域,内部不断进行着新陈代谢,新规范不断增加,旧规范不断剔除。因为作为规范基础的基本规则即规律总是无限的超越规范的持续的逼近过程;科学规范本身所要解决的情势也总处于变化之中,这要求在不同程度上对迄今认为对支配行为的标准做出的令人满意的解释进行广泛地重新估价。
  
  3、科学规范以自然规律为边界
  自然规律既为人的活动设定了活动边界,也为科学规律设定了边界。规范以规律为基础、前提,是科学规律命令的转换,关于自然系统的规律暗示了人类的行为规范。在某种意义上,规律起到了某种元规范的作用。这种规律的元规范特征说明人类行为规范以某种方式事先铭刻于事物的本性之中。即自然规律是科学规范的最终源泉,也是其边界。
  
  三、科学规范的类型
  
  从不同角度划分,科学规范类型不同。但其共同基础与逻辑起点却是规律性与目的性统一基础上延伸的求真、至善和臻美。
  
  1、从实施主体看,分为内部规范与外部规范
  大科学时代,科学已不再游离于社会,局限于象牙塔,而是紧密地与社会相联系,所以,科学规范的外延有所扩大、内涵有所丰富:外延推及介入科学事务的非科学人士;内涵从科学的内部规范到外部规范。前者与科学职业道德一致;适用于其他情形的规范为外部规范,与介入科学的其他人的道德意识相对应。
  内部规范包括:科学研究的行为规范;评价规范;提倡创新,反对抄袭与剽窃:交流规范;应用规范及默顿的普遍性原则、公有性原则;有条理的怀疑:无私利性原则;谦恭原则。外部规范内容较多,如:科学基金优先支持原则;科学奖励系统(主要是非科学共同体内部人员对科学家工作的肯定):尊重科学家及科研的原则:对科学的舆论监督原则等等。
  
  2、从功能的强弱看,分为强规范与弱规范
  真善美统一的科学决定了科学规范是在这三种元规范基础上延伸出来的强弱规范的统一。真善基础上产生强规范或硬规范,主要针对明显的违反道德、规律的问题;美的基础上产生弱规范或曰软规范,主要针对科研的动力问题。有些科学家视弱规范为强规范,如海森堡、爱因斯坦、狄拉克等,他们对美的追求有时甚于对真善的追求。但对于一般人员而言,弱规范是非强制性的。二者都是权变性与非权变性的统一。强规范内含权变性的具普遍倡导功能和特殊条件下禁止功能的规范及无权变性的具普遍禁止功能的规范。它们贯穿于科研动机、选题、发现、评价及科学应用中。
  
  3、从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看,分为纯科学规范与功利性科学规范
  人们经常注意默顿提出的规范四部分,但很少有人关注他的科学规范适用范围的论述。“……随着无穷无尽的成就的涌现,工具变成了目标,手段变成了目的。这样,科学家们坚定了自己的意志,他们认为自己独立于社会,并认为科学是一种自身有效的事业,它存在于社会之中但不是社会的一部分。需要给科学自主性当头一击,以便使这种自信的孤立主义态度转变为现实地参与革命性的文化冲突之中。这种问题的提出导致了对现代科学的精神特质的明确化和重新确定。”重新确定就是“由于科学研究不是在社会真空中进行的,其影响也会渗透到其他价值和利益领域之中。”因此,默顿的科学规范属于大科学时代的规范,有明显的功利性。他还论述了纯科学规范与功利性科学规范的统一。“如果科学制度仅仅把独创性看作具有重大的价值,那么科学家们可能就会把对优先权的承认看得比现在更为重要。当然这种价值观并不是孤立的,它只不过是构成科学的精神特质的一整套复杂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体系还包括:无私利性、普遍主义、有组织的怀疑、精神财产的公有性以及谦恭。”“当纯科学的情操被排除后,科学就会受到其他制度机构的直接控制,而且它在社会中的地位也会变得日益不稳定。科学家不断地拒绝把功利性规范应用于其研究工作,其主要作用就是可防止这种危险,这一点在现代尤为明显”。纯科学规范是真空科学所应遵循的,功利性科学规范是大科学时代应遵循的规范。
  
  4、从规范的地位看,分为元规范或基础规范与具体规范
  元规范是具有非常普遍性质的能够作为其他规范基础的、具有指导作用的、占据根本地位的规范,如与规律、价值有关的规范。它表现为原则,由此可以推出其他规范并为之辩护。其他具体规范则处于不太重要的地位,主要是不同情况下,不同学科遵循的规范,不具有普遍性。元规范决定其他规范,在其指令的基础上组织起较特殊的规范。元规范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其价值主要是潜在的。它们并不严格地预先确定主张最终是有效的标准系统,而是犹如标准系统的发展的指示模式。不同层次的规范并不是彼此分离的:根本规范总是通过在某时起作用的完整的特殊标准系统而得到它们的具体意义。它们之所以具有稳定性在于它们是提供启示与指导的模式,但它们的内容总是随着特殊规范的发展而变化。
  文化传统及建国后特殊的国情造成了我国科学规范的特殊状况。首先,元规范或逻辑起点的残缺导致科学规范先天不足。我国缺乏为科学而科学的纯粹求真传统,工具理性盛行;有着悠久文化而科学精神匮乏、文化意蕴与科学异质,科学规范的先天不足显而易见。科学规范的逻辑起点仅是造福人类的功利目的,缺乏真善美统一的真正逻辑起点。其次,科学规范失范。我国的科学是典型的功利性很强的大科学。科学基础的薄弱,大众科学意识的淡薄与国家对科学亟需的差距使我们迅速“移植”苏联的科学体制。这种非自发性、经济、政治上的高度集中性决定了科学自始是由国家扶持的担负着国家责任、体现国家意志、完成国家目标的大科学。即“科学要求具有相当大程度的自主性,并已形成了一种制度化的保证科学家忠诚的体系。但是现在,科学在其传统上的自主性及其游戏规则即精神特质方面,受到了外部权威的挑战。包含在科学的精神特质中的各种情操表现为学术诚实、正直。有组织的怀疑、无私利性、非个人性等,但它们却被这个国家的一组新的情操践踏了,这组情操会干扰科学研究领域”。由此,非科学因素大规模介入科学运作并起价值支配作用;科学自主性和整体性被破坏;政治权威取代科学权威裁决科学论争等。
  所以,维护科学的整体性、自主性,需对科学的整体建制及科学的运作过程、社会运行进行全面考察。内外因协调,自律与他律结合。而这都需要对科学规范最基本问题全面透彻地把握。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培育良好的科学氛围,建立完备的科学规范,仍将成为中国学术界的焦点。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哲学系
其他文献
本刊2007年第8期,刊出一篇《“无米之炊”发明法》的短文,作者所谈的“无米之饮”发明法,是有锅无米,怎样去找米,或者是有米无锅,怎样去找锅的发明方法。笔者认为,这并不是真正的“无米之炊”发明法。而真正的“无米之炊”发明法,应该是在无米的情况下,发明家也能做出一飨好炊来。事实上,在已有的发明中,这种发明法随处可见。  曾冲称象,便是一种“无米之炊”发明法。这里的米是大秤,巧妇是曾冲。他利用等效法,
目的对红霉素静脉注射用于新生儿喂养不耐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选择喂养不耐受新生儿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表的方法随机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50),2组患者
2007年乾安县的动物鼠疫监测工作,依据《2007年吉林省鼠疫监测工作计划》的要求,圆满完成任务,充分掌握了乾安的鼠情及疫情动态,为评价控制成果、疫情的预测预报及制定防治对策和
最近,全国范围内燃油价格波动,能源危急的阴影再次笼罩在人们头上。为破解能源危急,人们想尽了各种办法。其实,地球上的一切能源最初都是来自太阳,解除能源危急还得从源头上做文章
随着世界人口迅猛增长,如何在相同的空间里安置更多的人,这是摆在世界各大城市的一个难题。在以下象征未来的世界七大空中城市的设计构想中或许能找到部分答案。    莫斯科水晶岛    福斯特建筑事务所的水晶岛(Crystal Island)项目日前刚刚从莫斯科当局获得初步设计许可,将在离克林姆林只有4英里半的纳加蒂诺半岛上建造。水晶岛高1500英尺(约合457米),是一座实现自给自足的城市,占地面积0.
目的研究分析非侵入性临床检查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出血的应用,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选取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n=20),并选取同期住院患
依据国家克山病监测标准W/T78-1996中的要求,我所在蛟河市、桦甸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密切配合下,对吉林省潜在型克山病监测点从2000~2004年连续进行了5年的病情监测工作,现将
流行性腮腺炎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它主要由腮腺炎病毒引起,感染后可以获得对同一种病毒引起的腮腺炎的终生免疫。此病冬春季为高发期,主要通过唾液飞沫传播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