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学困生的自我效能感往往很低,这不仅影响教学目标的落实,而且影响学困生身心健康的成长.通过设置与管理目标,可以培养学困生的自我效能感,促进他们成长发展.
[关键词]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目标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20051
自我效能感的缺失影响着学困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培养学困生的自我效能感是中学教育教学中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目标设置与管理是培养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重要策略,目的是让学困生体验成功、积累自我效能、形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从而促进他们健康发展.
一、学困生的成因——自我效能感的缺失
学困生问题是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始终研究和深思的问题,而自我效能感的缺失是影响学困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最主要因素.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作为学生,一旦自我效能感缺失,会直接导致他们对学习缺乏信心,进而导致成绩下滑,甚至会在思想上形成一种“我不行”、学习上“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心态,在行为上也会表现出做事盲目无序、漫无目的、敷衍了事等现象.若这种状态长期得不到改善,就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在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上,我们同样需要一个支点,这个支点是什么呢?就是目标设置与管理.
二、目标设置的原则
1.目标的明确性.目标的明确性包括三个方面,首先,目标的内容要明确.如要求学困生利用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计算(-2x2y)3并说明算理.其次,目标的数量要明确.如要求学困生完成几道题或背诵一篇课文的几个段落,这些数量都必须是明确的.最后,实现目标的时间也要明确.要求学困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实现设定的目标.
2.目标的基础性.对于学困生,设定的目标必须是低起点的、基础的,而且是他们力所能及的.低起点的目标容易使学困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3.目标的层次性.学困生是有层次的,所以,设置的目标从形式、内容、难易程度上都不能单一、刻板,而是要有适当的层次,层次之间的跨度要适中,能使学困生“跳一跳,够得着”,具有近距离的挑战性.
4.目标的选择性.为了让学生有信心实现目标并获得成功的体验,设置的目标应有选择的余地.比如,目标设置了三个问题,教师只要求学生从中选择两个问题完成即可.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能力,选择自己可以完成的题目,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5.目标的连续性.无论是短期目标、中期目标,还是长期目标,都应该是相互联系且具有连续性的,特别是目标的内容要有连续性、前后要衔接、循序渐进.
三、管理目标、体验成功、积累自我效能
目标的设置仅仅是培养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前提,而管理好目标,创造实现目标的机会,让学困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才是目标设置与管理的核心.管理目标就是要把目标落到实处,见到成效.
第一,要管理好目标的周期、数量和呈现方式.为了易于操作,可以将一个学期的目标装订成册,分为四个月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分四周进行,每一周的目标分五天完成,每天的目标当天完成;第二,要管理好实现目标所用的时间.目标的完成是在课内、课外还是某一天或某一周,都必须明确,争取在规定的时间内实现目标,不能拖拉;第三,要管理好目标的监督和检查.学困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要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所以,教师的监督和检查至关重要;第四,要管理好实现目标后的评价与激励.实现目标后的评价,可以是小组成员和组长的评价,也可以是教师的评价,多以肯定性评价为主.激励的措施应多样化,既有物质的奖励,也有精神的奖励,既有个体的奖励,也有集体的奖励.管理目标,能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从而使他们一次次地获得成功的体验,积累自我效能感.
四、养成习惯,拥有长期稳定的自我效能感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发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性,一辈子用不尽.”目标的设置与管理策略,就是要通过以上科学有序的措施、行之有效的落实行动,让学困生在长期的目标管理中培养“我能行”的意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拥有长期稳定的自我效能,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总之,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培养学困生的自我效能感,善待学困生,学会运用多种方式和方法,有的放矢地帮助学困生,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帮助他们找到成功的支点,提升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关键词]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目标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20051
自我效能感的缺失影响着学困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培养学困生的自我效能感是中学教育教学中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目标设置与管理是培养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重要策略,目的是让学困生体验成功、积累自我效能、形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从而促进他们健康发展.
一、学困生的成因——自我效能感的缺失
学困生问题是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始终研究和深思的问题,而自我效能感的缺失是影响学困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最主要因素.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作为学生,一旦自我效能感缺失,会直接导致他们对学习缺乏信心,进而导致成绩下滑,甚至会在思想上形成一种“我不行”、学习上“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心态,在行为上也会表现出做事盲目无序、漫无目的、敷衍了事等现象.若这种状态长期得不到改善,就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在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上,我们同样需要一个支点,这个支点是什么呢?就是目标设置与管理.
二、目标设置的原则
1.目标的明确性.目标的明确性包括三个方面,首先,目标的内容要明确.如要求学困生利用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计算(-2x2y)3并说明算理.其次,目标的数量要明确.如要求学困生完成几道题或背诵一篇课文的几个段落,这些数量都必须是明确的.最后,实现目标的时间也要明确.要求学困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实现设定的目标.
2.目标的基础性.对于学困生,设定的目标必须是低起点的、基础的,而且是他们力所能及的.低起点的目标容易使学困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3.目标的层次性.学困生是有层次的,所以,设置的目标从形式、内容、难易程度上都不能单一、刻板,而是要有适当的层次,层次之间的跨度要适中,能使学困生“跳一跳,够得着”,具有近距离的挑战性.
4.目标的选择性.为了让学生有信心实现目标并获得成功的体验,设置的目标应有选择的余地.比如,目标设置了三个问题,教师只要求学生从中选择两个问题完成即可.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能力,选择自己可以完成的题目,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5.目标的连续性.无论是短期目标、中期目标,还是长期目标,都应该是相互联系且具有连续性的,特别是目标的内容要有连续性、前后要衔接、循序渐进.
三、管理目标、体验成功、积累自我效能
目标的设置仅仅是培养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前提,而管理好目标,创造实现目标的机会,让学困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才是目标设置与管理的核心.管理目标就是要把目标落到实处,见到成效.
第一,要管理好目标的周期、数量和呈现方式.为了易于操作,可以将一个学期的目标装订成册,分为四个月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分四周进行,每一周的目标分五天完成,每天的目标当天完成;第二,要管理好实现目标所用的时间.目标的完成是在课内、课外还是某一天或某一周,都必须明确,争取在规定的时间内实现目标,不能拖拉;第三,要管理好目标的监督和检查.学困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要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所以,教师的监督和检查至关重要;第四,要管理好实现目标后的评价与激励.实现目标后的评价,可以是小组成员和组长的评价,也可以是教师的评价,多以肯定性评价为主.激励的措施应多样化,既有物质的奖励,也有精神的奖励,既有个体的奖励,也有集体的奖励.管理目标,能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从而使他们一次次地获得成功的体验,积累自我效能感.
四、养成习惯,拥有长期稳定的自我效能感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发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性,一辈子用不尽.”目标的设置与管理策略,就是要通过以上科学有序的措施、行之有效的落实行动,让学困生在长期的目标管理中培养“我能行”的意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拥有长期稳定的自我效能,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总之,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培养学困生的自我效能感,善待学困生,学会运用多种方式和方法,有的放矢地帮助学困生,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帮助他们找到成功的支点,提升他们的自我效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