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蛇花熏洗汤坐浴治疗混合痔术后60例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ace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枯蛇花熏洗汤坐浴对混合痔术后的止痛效果及水肿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混合痔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0例术后采用高锰酸钾粉兑温水熏洗坐浴;观察组60例术后采用枯蛇花熏洗汤进行熏洗坐浴。观察比较两组术后疼痛情况评分,术后水肿情况评分及疗效评价。结果:对照组术后第3、6、9天的疼痛情况评分高于观察组 (P<0.05);对照组术后第6、9天的水肿情况评分高于观察组 (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枯蛇花熏洗汤用于混合痔术后,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枯蛇花熏洗汤;混合痔术后;坐浴
  【中图分类号】R657.1+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0)21-0102-03
  由于兵团第七师奎屯垦区的广大职工群众大多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加之卫生条件的限制和人们对肛肠疾病的重视程度普遍较低,因此本地区痔疮的发病率一直较高。枯蛇花熏洗汤是笔者单位应用多年的经验方,疗效显著。但尚未经过大样本的临床观察。笔者选取混合痔手术患者共60例进行临床观察,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3月至10月收治的混合痔住院手术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21~62岁,平均年龄(35±4.5) 岁,病程2~11年,平均病程(5±2.1)年;观察组60例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34±4.9) 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6±1.8)年。两组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肛肠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混合痔疗效评定》制定[1]以及根据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制定[2]。①便血及肛门部肿物,可有肛门坠胀,异物感或疼痛;②可伴有局部分泌物或瘙痒;③肛管内齿线上下同一方位出现肿物(齿线下亦可为赘皮)。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混合痔的诊断标准,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已行手术治疗的住院患者;②年龄在18~65岁的男女患者;③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心电图均在正常范围内;④知情同意,志愿受试。排除标准:①年龄在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患者;②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肺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不能耐受手术或可能增加手术风险者;③消化道其它严重合并病者,如严重溃疡病,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等;④合并有传染性疾病如肝炎、性病(梅毒、尖锐湿疣等)及活动性肺结核患者;⑤处于妊娠期、月经期、哺乳期的女性患者;⑥1年内接受其它肛门病手术的治疗者;⑦不能合作者如精神病患者。
  1.4 治疗方法 两组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术后控制排便24 h,两组均在术后第2天开始熏洗、坐浴治疗。对照组用适量高锰酸钾粉[甘肃润康药业有限公司,规格:20 g/瓶,甘卫消证字(2014)第001号]兑温水,以溶液呈淡紫色为度,熏洗、坐浴。观察组给予枯蛇花熏洗汤熏洗、坐浴治疗。枯蛇花熏洗汤方药组成:枯矾20 g,蛇床子20 g,防风20 g,槐花20 g,花椒20 g,地榆20 g,白鲜皮20 g,赤芍20 g,地肤子20 g,苍术20 g,五倍子20 g。方药均来自于我院中药房,由中药房统一煎煮,浓缩至450 mL,治疗时兑入适量温水。对照组与观察组水温均保持在30~35℃左右,熏洗、坐浴均为2次/d,每次15min,疗程为1周。
  1.5 观察指标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3],制定疼痛程度、水肿情况评分量表评分,记录治疗前后积分变化(具体评分标准见表1)。选择术后第3、6、9天第1次熏洗、坐浴后0.5 h止痛效果、水肿情况进行观察。
  1.6 疗效判定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肛肠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混合痔疗效评定》制定[1]。按3级评分法判定疗效。显效:肛门疼痛明显缓解,肛缘水肿轻度或消失,创面愈合好,疗效指数≥75%;有效:肛门疼痛缓解,肛缘水肿呈轻度或中度,疗效指数≥30%;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明显变化,疗效指数≤30%。计算方法均采用尼莫地平法:(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疼痛情况积分比较 混合痔术后第3、6、9天,对照组疼痛情况积分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见表2。
  2.2 两组术后水肿情况积分比较 混合痔术后第3天,对照组水肿情况积分与观察组相当,不具有可比性。术后第6、9天,对照组水肿情况积分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见表3。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为91.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齿状线以下的肛管组织受脊神经支配,感觉非常敏锐,手术刺激后可引起肛门括约肌痉挛,导致肛门局部血液和淋巴液回流受阻,引起创面缺血,是混合痔术后创面肿痛的主要原因[4]。而创面肿胀、疼痛也是其术后的常見并发症,它不仅影响创面的愈合时间,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患者对手术的依从性[5]。中药熏洗坐浴是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中医学认为“气血得热则行”“通则不痛”“外治法可收汤液之利而无其害”。中药熏洗坐浴可直接作用于创面,具有疏通腠理、活血通络、燥湿解毒、生肌敛疮之功,用于混合痔术后,有抗炎、消肿、止痛、促进创面愈合的良好疗效[6]。    枯蛇花熏洗汤是兵团奎屯中医院肛肠科在多年临床实践基础上,依据痔的病因、病机,运用中医理论创立的经验方,其组方合理,具有药效发挥持久,药物能够直达病所,疗效确切,简便效廉的特点,便于广大患者接受。方中枯矾,即白矾煅制而成,性味酸、涩、寒,具有燥湿化痰、杀虫止痒、解毒敛疮、止血消肿之功。尤其适用于治疗疮面溃烂瘙痒者。在本方中用作君药,其虽然有一定的毒性,但外用效专力宏,体现了中医外治法中以毒攻毒的思想。硫酸铝钾是其主要化学成分。有研究[7]证明枯矾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对金、白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外用后形成的蛋白质化合物难溶于水,沉淀于疮面之上,有利于减少渗出,从而起到生肌作用。槐花味苦微寒,善清大肠之火,能凉血止血。在本方中为臣药。研究[7]还表明其所含芸香甙及其甙元槲皮素能保持毛细血管的正常抵抗力,减少血管通透性,可使因脆性增加而出血的毛细血管恢复正常的弹性。槐花水浸剂具有抗炎、抗病原微生物作用。蛇床子味辛苦,性温,能燥湿、止痒。具有抗真菌和杀虫作用;花椒味辛,性温,有除湿止泻、杀虫止痒之功。花椒挥发油对11种皮肤癣菌和4种深部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和杀灭作用[7]。二者共为佐使。防风,辛温,甘缓不峻,功在胜湿祛风。防风中主要含有挥发油、色原酮类等多种成分,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7]。地榆性味苦、涩、微寒,具有凉血止血、消肿敛疮之功。地榆含有鞣质, 具有收敛作用, 能止血和敛疮。对实验性烫伤面有显著收敛作用, 能使渗出减少、感染率降低。地榆水提物可使出血时间明显缩短[7]。白鲜皮味苦,性寒,能燥湿、清热、解毒。白鲜皮的水浸液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菌作用[8]。地肤子味辛苦,性寒,功在清热利湿、祛风止痒。苍术,性苦温,能祛风燥湿。五倍子酸涩收敛,性寒降火,有止血、解毒、疗疮之功,其所含的鞣酸对蛋白质有沉淀作用,皮肤、粘膜、溃疡接触后,其组织蛋白质即被凝固,造成一层被膜而呈收敛作用,同时小血管也被压迫收缩,血液凝结而奏止血功效。兼有明显的抑菌或杀菌作用[8]。赤芍性苦寒,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之功。其有调节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作用[8]。全方共奏清热燥湿、散瘀消肿止痛、凉血止血之功。经多年临床应用实践,证明该方药在混合痔及术后并发症,如便血、疼痛、水肿的治疗上疗效较好。
   本研究显示,混合痔术后第3、6、9天,对照组疼痛情况积分明显高于于观察组,说明枯蛇花熏洗汤用于混合痔术后具有很好的止痛效果。混合痔术后第3天,对照组水肿情况积分与观察组相当。术后第6、9天,对照组水肿情况积分明显高于观察组,表明枯蛇花熏洗汤用于混合痔术后,散瘀消肿的作用开始逐渐显现。本研究结果亦显示,对照组临床疗效显著低于观察组,表明枯蛇花熏洗湯应用于混合痔术后的临床疗效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ZY/T001.7-94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112-124.
  [2]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结直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痔临床治疗指南(2006版)[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6,9 (5) :461-463.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S].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405-427.
  [4]翟柏枝.中西医结合治疗肛肠疾病术后疼痛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36):135
  [5]金黑鹰,章蓓.实用肛肠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172-175.
  [6]郑德,张巍,王佳莹.坐浴温度对痔手术后中药熏洗疗效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2,52(24):1-3.
  [7]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175-206.
  [8]侯家玉.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120-135.
  (收稿日期:2020-06-12 编辑:陶希睿)
其他文献
【摘要】当下,在影视剧中植入古村镇以衬托故事情感基调的手法越来越普遍。古村镇作为一个文化场所,依赖影视剧的大规模受众能力,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去观光游览。而影视剧塑造的“古村镇形象”与古村镇现实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偏差。这种偏差对古村镇的原生形态与传统文化形成了冲击。如何在满足“他者”的体验追求、促进社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并传承古村镇民族传统文化,保障民族利益,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研究的问题。  【
期刊
【摘 要】 笔者通过浅析欧阳晓勇教授用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治疗聚合性痤疮的临床验案,认为薏苡附子败酱散辨证关键在于阳郁痰凝夹瘀,临床疗效确切,可推广应用于临床各科。  【关键词】 聚合性痤疮;阳郁痰瘀;薏苡附子败酱散  【中图分类号】R249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1)17-0092-03  聚合性痤疮是痤疮中较严重的类型,好发于青年男性,青年女性偶见,发
期刊
【摘 要】 李晓教授认为不寐病机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调”,与气虚、痰滞及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且临床上常气虚、痰滞夹杂致病。李晓教授在临床上运用益气化痰法治疗不寐病,疗效显著。文章通过介绍李晓教授对不寐病病因病机的理解及运用益气化痰法治疗不寐病的经验,为临床治疗不寐病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不寐;益气化痰;李晓  【中图分类号】R249.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
期刊
【摘要】踏歌作为中国传统的民间舞蹈之一,自汉朝以歌舞的形式在民间兴起后,历经约一个世纪的发展演变,至唐朝达到鼎盛。踏歌是踏节做歌的群舞,舞者成群结队,手拉手,以脚踏地,边歌边舞。内容也在传承中日趋丰富多样,涉及了社会和生活的多个层面,踏歌已经成为我国古代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的不同时期都被用各种的方式记载与传承着。本文拟从古代文献为入手,对踏歌的起源和发展做了梳理,以期加深对传统
期刊
【摘 要】 宫腔粘连是育龄期女性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具有治疗难、易复发的特点,中医药可有效控制本病的发展。张晓甦教授认为本病为妇科之顽疾,病因病机主要为痰、瘀、虚三端,乃虚实夹杂之证,故治疗总以化痰祛瘀、补肾健脾,自拟滋肾化瘀方收效颇著。文章主要从病因病机、论治特色等方面,总结归纳张晓甦教授对本病的临床诊疗思路、临证用药特色,并辅以一病案以验之。  【关键词】 宫腔粘连;化痰祛瘀滋肾方;经验微探;张
期刊
【摘 要】 范源教授从医三十余年,诊疗经验丰富,临床治疗中注重辨证论治及方证对应,发现尽管甲状腺结节和乳腺增生属于不同疾病类型,但是情志为两种疾病的共同影响因素,气滞、痰凝、血瘀为两者共同的病机特点,多以肝郁脾虚为本,痰凝血瘀为标,在饮食失节、脏腑失衡、经络循行等各个方面均有共同的临床表现,可以从肝脾论治,疏肝理脾,兼以化痰,同时确立了疏肝、理气、化痰、散瘀之针刺原则,针药并济,临床疗效确切。  
期刊
【摘 要】 目的:确定花菊盆炎颗粒最佳提取工艺。方法:应用HPLC测定槲皮素含量,并与正丁醇浸出物总量的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L9(34)优选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处方中头花蓼、醋延胡索、三七加7倍量60%乙醇提取3次,每次1.5 h,过滤得醇提液;野菊花、夏枯草、茜草炭、粉萆薢加10倍量的水煎煮3次、每次1 h,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15(60 ℃)的浸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究溪黄草水提物的保肝作用。方法:将48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采用酒精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其中溪黄草组和阳性组分别灌服溪黄草水提物(6g生药/kg)、联苯双酯滴丸(200mg/kg),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服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间隔1h后,除了空白组,其余组均灌服 52°乙醇,连续10d。收集血液和肝脏组织样本,检测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含量和丙二醛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膝骨关节炎患者采用朱氏一指禅推法联合电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5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采用单纯电针治疗)和研究组(48例,采用朱氏一指禅推法联合电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关节活动度、血沉(ES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WOMA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膝关节ROM、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贺氏温通法治疗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三棱针放血治疗;治疗组采用贺氏温通法治疗。采用血沉、尿酸、C-反应蛋白作为检测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均有效,但治疗组的好转程度超过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优于对照组的83.33%;两组治疗后检测血沉(ESR)、尿酸(UA)、C-反应蛋白(CRP)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