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之后,我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来源 :文苑·感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_tan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为晚上睡得晚,现在每天只能六点半起床,实事求是地说,这已经不算早起了,因为我之前,一直是六点前起床的。
  好在,一直坚持着,当然也不能说坚持,因为坚持总带着一种“努力和勉强”的感觉,而早起已经成了我的习惯。
  去年八月,在家待了一个月,每天约好和妈妈早起遛弯。
  “妈,早上六点好不好?咱溜达一个小时,七点回来正好。”
  “六点?”我妈白了我一眼。“六点叫早起吗?六点太阳都老高了,五点!”
  二十多岁的我,晚上玩手机总得到十二点,比熬夜我妈绝对不是我的对手,但她早上五点天崩地裂的拍門声,真让人绝望。
  “妈,我再睡一分钟!”
  “起!”然后又是天崩地裂的拍门声。
  本以为早晨五点的路上只有我们母子二人,但路上来来往往散步、跑步、扭腰、竞走的人,实在让我怀疑人生。
  舅舅把我拉进了一个跑步社群,里面的大部分人,五点多起床锻炼,七点时有些人已经跑完了十公里。
  原来,早起不仅仅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大学时,宿舍哥们儿都起得很晚。早上我蹑手蹑脚起床,在楼道尽头洗漱,然后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其实也没有具体的计划,有时候跑步,有时候听歌,有时候看书,有时候看电影……
  能看到的结果,就是在别人起床之前,我已经做了很多事情。会不自觉地感觉比别人多活了一点时光,多进步了一点,积少成多,心情也越来越好。
  看一个人,最主要的是看他的精神面貌,精神好有活力,做什么都好。
  从大二到大三的一年,我断断续续看了一年电影。那时候,不知道怎么突然就歇斯底里了,发誓要看完电影史上所有的经典电影。
  但在一个八人间的宿舍,多人共用一个路由器……这样的环境下,你一个人下载高清电影,电脑会被人砸了。
  但我的想法只要产生,就一定要做成。冥思苦想之后,我找到了我认为最好的解决办法:起得比别人早,睡得比别人晚,别人上课时我下电影,别人出去吃饭时我下电影,只要别人不用网络,我就下电影。
  那年,我早上五点起。冬天,在床上用手搓搓脸,然后戴上耳机,一边看一边下电影。到七点,我已经看完了一部《海上钢琴师》或者《飞越疯人院》。没课时,舍友会睡到中午,然后我就看到中午。
  晚上抽空,我再去阅览室看一些关于电影的理论书。
  那一年,看了超过一千部电影、几十部电影理论书,然后我由一个只看过成龙李连杰周星驰周润发的电影小粉丝,变成了现在漫谈各国电影的发烧友。
  而那一年,不论春夏秋冬,我最晚时都是在六点前起床。
  早起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看得到的收获,更多的,是一种精神状态。
  其实我以前是一个特别懒的人,后来养成了早起的习惯,契机主要是,找到了一些自己热爱的东西。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做最多的事情,不早起是不行的。多看几本书,多看几部电影,多赚点零花钱出门旅游……不早起,只能在床上玩手机,然后感叹。
  后来我开始讨厌睡懒觉,因为我发现睡得多了,身体容易无力,精神也没有多好。这种状态,不是我想要的。
  周末休息的最直接方式就是睡懒觉,但往往睡也睡不好,反而添了很多空虚感,不如忙起来充实。于是我彻底和懒觉告别了。
  别人说我是受罪的命,不知道享福。
  但我觉得,我挺幸福的。我在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还做了很多,每天心情好,身体好,状态好。
  经常有人和我吐槽:“自从我加了你微信,我的运动排行榜再也没达到过第一。”
  我明白这种感受,因为自从去年八月起,我在我的运动排行榜里,也不再是第一。
  那段时间,我加了很多运动达人。帮主、我舅舅……他们每天五点多就起床运动了,他们日均步数三万,没有上限。晚上刷榜时,静静地为他们点赞,是我能做的唯一选择。
  当然,他们也激励着我一起努力。
  我开始相信——人,可以选择自己的活法,可以选择自己的状态。
  而早起,就是我的一种选择。
  早起是一种态度,一种生活方式,它让我快乐,让我精神百倍,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让我变成了更好的人。
  如果你也想变得更好,还在等什么?加入早起的队伍吧!
其他文献
轻音乐:《三个人的时光》  作曲:曾志豪/吴欣睿    这是国产游戏巨著《轩辕剑·天之痕》的主题曲,作为主旋律贯穿游戏始终,并有多种变奏。该曲哀婉动听,有朦胧的梦幻般感觉,又含着淡淡的哀伤。曲子表现了游戏主角陈靖仇、于小雪、拓跋玉儿三人一路走来,成为患难知己,在一起分担痛苦与快乐的美好时光。  歌曲:《忽而今夏》 作词:汪苏泷  作曲:汪苏泷 演唱者:汪苏泷    熱播网剧《忽而今夏》的同名主题曲
期刊
亲爱的弟弟:  寒窗苦读十余载,今日耳闻你高考喜讯,甚是开心!  刚从考场下来,你就说考得不好,想要去复读。忧虑了这么多天,今天你终于可以放下心中悬着的石头了。你不但过了重点本科线,还超出了几十分。所以说,考试的事情是很难预料的,不要过早地下定论。  今晚你在忙碌地查阅填报志愿的资料。看着你忙碌地搜寻各种网站、打电话咨询各位在读的师兄师姐、翻阅各种资料,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我是我们家第一个参加
期刊
我复读过,经历过两次高考。  第一次我过了一本线,但家里人完全没有经验,填了一个外省211学校,并且报的是只招很少人的专业,结果那个学校那年的分数特别高。而我爸坚持认为,如果上不了名牌大学,那么上大学就失去了大半的意义,我听他的,乖乖地重读一年高三。  当时,在我们那里,复读班是不被体制内认可的,我们只能在原学校对面的一栋小楼里,200人挤在一个平时只装60人的教室里,陷身题海战术,日复一日地做着
期刊
高考眨眼便至,前三场考试我都在波澜不惊地答题,发挥了正常水平。8日下午,满怀信心的我随手拦了一辆出租车直奔考点。  汽车因没有交通规则的限制而飞速地奔驰。忽然,一阵刺耳的刹车声将我的耳膜震得生疼。我还没来得及思考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便一头撞到了车内的防护栏上。口中有咸腥的血的味道,下意识的,我伸出右手去捂,结果摸到了一把黏稠的血糊。我别过头,跳下车,伸出血污的右手,向不远处的另一辆出租车费力地晃动…
期刊
又到一年高考时。每当此时,不管是局内人还是局外人,都会不约而同地谈论这个话题。当代名家笔下独具魅力的高考故事,更让人回味无穷。  著名作家余华,参加了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次高考,不过他落榜了。余华在《十九年前的一次高考》一文中写道:“高考那一天,学校的大门口挂上了横幅,上面写着‘一颗红心,两种准备’。教室里的黑板上也写着这八个字,两种准备就是录取和落榜,一颗红心就是说在祖国的任何岗位上都能做出成绩
期刊
我是一个有着“失败者”情结的人。小时候因为肥胖,体育课上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搬到大城市,因为口音以及内向的性格,成为全班男生的出气筒;到了高中,进入全省理科实验班,才知道有些学霸的智商是自己一辈子都无法企及的;初到美国,被身边的同学认为是来自第三世界国家的乡巴佬;混进所谓的世界名校,看到身边一大波牛人,便陷入平庸的沮丧;好不容易挤到纽约华尔街,看到名校选出的所谓cream of the crop,
期刊
朋友17岁的儿子问我:“你看过那篇清华大学毕业生的文章吗?上了北大清华又有什么用?还是跟富二代们不在一个起跑线上。别人毕业就去了家族企业实习工作,或是出国继续深造,而我们呢,无数份简历,无数次面试,最后或许只能去某个公司,做普通工作。”  我明白他的意思,明显就是不甘又无奈。很多人觉得,读书无用。拼来拼去,大家拼的不是能力和知识,更多的是人脉和背景。  可是,寒窗苦读十八年之后,你能有机会和他们坐
期刊
——01  现在,有句话出镜率特别高:活在当下。  你会发现,越年轻的人越喜欢说这句话。每次,我只要跟弟弟妹妹们说,多为以后想想,他们就会拿这句话反驳我:“姐,你活得累不累?”  说实话,一点儿也不累。一想到要把自己的命运交给未知的未来,我就宁可现在多费点儿脑子。  过去,我也不喜欢计划,生活过得很随性,总觉得自己还年轻,何必要考虑将来?大家都说,你不知道会在转角撞上哪个傻瓜,也不知道死亡会不会比
期刊
一个朋友说,他已经几年没有去旅行了。我说,不对,你说的旅行仅仅是指到风景名胜区看风景。其实,旅行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最重要的,是心灵的旅行——能够到自己的心灵深处,探究自己心灵的秘密,了解自己的心灵家园里那些连自己都没有看到过的风景。  到书中进行阅读的旅行。那些经典的名著,那些影响了无数人的名篇佳作,都是文学家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阅读他们,到他们的书中旅行,就等于让自己走进了他们的思想家园,走进
期刊
这些天,报考陆续开始,很多家人和朋友问我,应该考什么专业,考什么大学。每年到这个时候,我都会想起自己报考的事,没什么成功经验,有的都是失败的教训。所以想写这篇文章,我希望能给报考的学子一点帮助,也算是过来人给你们的一点教训。  1.报哪里  面对报考志愿表上眼花缭乱的学校名字,真是不知从何下手,也不知道自己要考哪里。北京、上海、沈阳、还是长春、西安、深圳?  听起来,好多城市都好想去,走得越远越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