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造神运动”创造不出伟大的企业。是昙花一现,还是向死而生。也许我们能从那些著名的“大败局”中,窥见乐视的未来。
反思多元化
“贾跃亭和史玉柱之间,隔着一个‘脑黄金’。”因为贾跃亭和段子手们,已经“游戏人间”的史玉柱这些天又回到了人们的视野。
贾跃亭的商业故事和史玉柱有着种种雷同,让人们对于乐视有了一份东山再起的希冀。
财经观察家吴晓波曾称,“史玉柱身上流淌着一股天生充满草莽气息的豪赌天性,这正是创业型企业家所必备的一种禀赋。”
筹码越来越多,输赢也越来越大。
因为“恶俗”营销被诟病多年的史玉柱,曾经也是一个谈着梦想的青年,软件工程师出身,内心第一崇拜的是IBM,而IBM有一个外号叫蓝色的巨人,所以史玉柱给公司取名“巨人”。
但是,按照史玉柱自己的话说,在规模“上亿了之后”,他开始膨胀了。“就觉得我做啥都能做成,所以就去盖巨人大厦,做服装,做保健品,做药品,做化妆品等等,一下就差不多横跨了四个行业。绝大部分都是血本无归的。”
如果说进军汽车业是压垮乐视的稻草,榨干巨人的,则是巨人大厦。只有1亿现金的史玉柱要盖出一个全国第一高楼。危机最终在1997年爆发,巨人大厦盖到地面三层全面停工,购买了楼花的债主天天堵门要求退款,巨人有3亿多的应收款烂在外面。
近年来,史玉柱讲起这段历史,认为首因在自己身上,狂妄,不尊重经济规律,对事物困难估计得过低。“我们的管理漏洞百出,我们的模式里就不可能能赚钱。收入回来之后,又大部分都被内部贪腐掉了,这个公司它不破产才怪呢。”
史玉柱对多元化的反思,现在看来犹如对乐视危机的回应。“多元化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每多一元,其实对企业是增加一份风险。”“我觉得创业的时候就讲生态是不对的,你还是个空盆呢,你搞一堆空盆一个空盆和十个空盆,连在一起有啥区别”。
稳健的价值
相比史玉柱,已经入局乐视的孙宏斌对于乐视有着更加现实的意义。
孙宏斌比贾跃亭大10岁。2004年,两人都遭遇了人生的大转折。
这一年,乐视网成立,5年间营收飙升54倍,成为A股首家网络视频公司。
这一年,顺驰的营业额也已经从2001年的1亿元增加到127亿元。孙宏斌到处拿地,最疯狂时,曾经创下一年拿地6000亩的历史纪录。在他心中,顺驰的中长期战略是要做全国第一,对于王石“要注意风险”的提醒不以为然。
然而,危机很快显现。2004年,国家开始对房地产进行调控,这让同年计划赴港上市的顺馳惨遭夭折。
直至2007年,由于资金链过于紧绷,孙宏斌最终将顺驰的控股权低价转让给路劲。关于顺驰“灾难性”的骤变,全联房地产商会创会会长聂梅生曾表示:“别人都用一个瓶子一个盖或者两个瓶子一个盖地周转,但孙宏斌是十个瓶子两个盖地玩,这能不出问题吗?”
巧合的是,10年后,乐视面临同样的困境。贾跃亭在孙宏斌走过的路上重走了一遍。
在公开的报道中,如今的孙宏斌在任何场合都会反复强调“现金流”的概念,“如果销售目标只完成70%,现金流是不是还安全?”孙宏斌说,这是他自己以及要求部下考虑最多的问题,只有在做这个最坏打算的基础上,融创中国才会考虑拿地继续扩张。“稳健”成为孙宏斌新的价值观,他变得不再像过去那样执着于“速度”和“规模”。
今天的孙宏斌仍然“All in”。据媒体报道,从今年1月注资乐视网、乐视致新和乐视影业开始,孙宏斌至今共斥资1095.88亿进行收购,平均每一秒,就花出去7206元,一共花了176天。但是,孙宏斌说,这些资产都是自有资金。
失信的代价
用“成者王侯败者寇”的标准为乐视盖棺定论也许还太早。在中国商业史上,起死回生的故事并不少见。
史玉柱彻底告别了“摊大饼”的膨胀期后,一段时间里只专注一件事情。2001年,他在上海《解放日报》买下广告版面,发表感谢信,宣布:史玉柱真的重新站起来了。
在最困难的时候,他曾找遍朋友,试图挽救巨人,但原本认为是朋友的人,并没有给予很多的帮助。对此,史玉柱认为是“正常的”。“一个企业一旦遇到困难,不应该是靠别人帮忙,能不能爬起来靠自己。”重整河山后,史玉柱还清了珠海巨人时代的债款。
在吴晓波眼中,企业家不能承受的是失信的代价。“在著名的实体企业中,发生类似危机,最近的一起应该是2012年的无锡尚德案,这家企业最终以施正荣弃盘、无锡地方国企接手告终,施博士以‘失信人’的形象,再也无法返回中国主流商业界。”
靠阳光发财的施正荣,从“新能源教父”、“中国首富”的荣誉中走下神坛;但与此同时,施正荣搭建了隐蔽的私人商业王国。“如果没有施正荣自己这些私人企业,尚德现在的境况可能也不会这么惨淡。”曾有相关人士表示,在尚德电力上市之后的6年时间里,施正荣将数十亿美元的财产纳入他的私人公司手中。
对于贾跃亭,最糟糕的评价可能就是“互联网版的唐万新”。资本市场曾经最显赫的大佬,其创始的德隆系由地处西北边陲的小公司发展成为一个一度控制资产超过1200亿的金融和产业帝国。最终唐万新因涉嫌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和操纵证券交易价格非法获利走进铁窗。
“画饼大王”或是 “尽责到底”,贾跃亭将作出怎样的选择?
反思多元化
“贾跃亭和史玉柱之间,隔着一个‘脑黄金’。”因为贾跃亭和段子手们,已经“游戏人间”的史玉柱这些天又回到了人们的视野。
贾跃亭的商业故事和史玉柱有着种种雷同,让人们对于乐视有了一份东山再起的希冀。
财经观察家吴晓波曾称,“史玉柱身上流淌着一股天生充满草莽气息的豪赌天性,这正是创业型企业家所必备的一种禀赋。”
筹码越来越多,输赢也越来越大。
因为“恶俗”营销被诟病多年的史玉柱,曾经也是一个谈着梦想的青年,软件工程师出身,内心第一崇拜的是IBM,而IBM有一个外号叫蓝色的巨人,所以史玉柱给公司取名“巨人”。
但是,按照史玉柱自己的话说,在规模“上亿了之后”,他开始膨胀了。“就觉得我做啥都能做成,所以就去盖巨人大厦,做服装,做保健品,做药品,做化妆品等等,一下就差不多横跨了四个行业。绝大部分都是血本无归的。”
如果说进军汽车业是压垮乐视的稻草,榨干巨人的,则是巨人大厦。只有1亿现金的史玉柱要盖出一个全国第一高楼。危机最终在1997年爆发,巨人大厦盖到地面三层全面停工,购买了楼花的债主天天堵门要求退款,巨人有3亿多的应收款烂在外面。
近年来,史玉柱讲起这段历史,认为首因在自己身上,狂妄,不尊重经济规律,对事物困难估计得过低。“我们的管理漏洞百出,我们的模式里就不可能能赚钱。收入回来之后,又大部分都被内部贪腐掉了,这个公司它不破产才怪呢。”
史玉柱对多元化的反思,现在看来犹如对乐视危机的回应。“多元化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每多一元,其实对企业是增加一份风险。”“我觉得创业的时候就讲生态是不对的,你还是个空盆呢,你搞一堆空盆一个空盆和十个空盆,连在一起有啥区别”。
稳健的价值
相比史玉柱,已经入局乐视的孙宏斌对于乐视有着更加现实的意义。
孙宏斌比贾跃亭大10岁。2004年,两人都遭遇了人生的大转折。
这一年,乐视网成立,5年间营收飙升54倍,成为A股首家网络视频公司。
这一年,顺驰的营业额也已经从2001年的1亿元增加到127亿元。孙宏斌到处拿地,最疯狂时,曾经创下一年拿地6000亩的历史纪录。在他心中,顺驰的中长期战略是要做全国第一,对于王石“要注意风险”的提醒不以为然。
然而,危机很快显现。2004年,国家开始对房地产进行调控,这让同年计划赴港上市的顺馳惨遭夭折。
直至2007年,由于资金链过于紧绷,孙宏斌最终将顺驰的控股权低价转让给路劲。关于顺驰“灾难性”的骤变,全联房地产商会创会会长聂梅生曾表示:“别人都用一个瓶子一个盖或者两个瓶子一个盖地周转,但孙宏斌是十个瓶子两个盖地玩,这能不出问题吗?”
巧合的是,10年后,乐视面临同样的困境。贾跃亭在孙宏斌走过的路上重走了一遍。
在公开的报道中,如今的孙宏斌在任何场合都会反复强调“现金流”的概念,“如果销售目标只完成70%,现金流是不是还安全?”孙宏斌说,这是他自己以及要求部下考虑最多的问题,只有在做这个最坏打算的基础上,融创中国才会考虑拿地继续扩张。“稳健”成为孙宏斌新的价值观,他变得不再像过去那样执着于“速度”和“规模”。
今天的孙宏斌仍然“All in”。据媒体报道,从今年1月注资乐视网、乐视致新和乐视影业开始,孙宏斌至今共斥资1095.88亿进行收购,平均每一秒,就花出去7206元,一共花了176天。但是,孙宏斌说,这些资产都是自有资金。
失信的代价
用“成者王侯败者寇”的标准为乐视盖棺定论也许还太早。在中国商业史上,起死回生的故事并不少见。
史玉柱彻底告别了“摊大饼”的膨胀期后,一段时间里只专注一件事情。2001年,他在上海《解放日报》买下广告版面,发表感谢信,宣布:史玉柱真的重新站起来了。
在最困难的时候,他曾找遍朋友,试图挽救巨人,但原本认为是朋友的人,并没有给予很多的帮助。对此,史玉柱认为是“正常的”。“一个企业一旦遇到困难,不应该是靠别人帮忙,能不能爬起来靠自己。”重整河山后,史玉柱还清了珠海巨人时代的债款。
在吴晓波眼中,企业家不能承受的是失信的代价。“在著名的实体企业中,发生类似危机,最近的一起应该是2012年的无锡尚德案,这家企业最终以施正荣弃盘、无锡地方国企接手告终,施博士以‘失信人’的形象,再也无法返回中国主流商业界。”
靠阳光发财的施正荣,从“新能源教父”、“中国首富”的荣誉中走下神坛;但与此同时,施正荣搭建了隐蔽的私人商业王国。“如果没有施正荣自己这些私人企业,尚德现在的境况可能也不会这么惨淡。”曾有相关人士表示,在尚德电力上市之后的6年时间里,施正荣将数十亿美元的财产纳入他的私人公司手中。
对于贾跃亭,最糟糕的评价可能就是“互联网版的唐万新”。资本市场曾经最显赫的大佬,其创始的德隆系由地处西北边陲的小公司发展成为一个一度控制资产超过1200亿的金融和产业帝国。最终唐万新因涉嫌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和操纵证券交易价格非法获利走进铁窗。
“画饼大王”或是 “尽责到底”,贾跃亭将作出怎样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