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份是传统的考试季。但来自印度的一则消息却令不少印度人感到尴尬。
今年比哈尔邦的12年级毕业考试(相当于中国的高考)中,文科女状元鲁比·拉伊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却“答非所问”。记者问“政治学讲的是什么内容”,鲁比一脸严肃:“政治学是有关烹饪的学科。”这位“学霸”在电视访谈中大失水准,不由得使人生疑。后来经过第二轮考试,鲁比因为一道题也做不出而被打回原形。她不得不承认是父亲买通了当校长的远房亲戚才给的高分,原来打算考试通过就行,但没想到因为打分太高而成了“状元”。无独有偶,比哈尔邦的理科状元也因为不知道“水和H2O是什么关系”而被查出作弊。这件事在印度成了笑柄。
比哈尔邦的考试作弊问题近几年已经具有了“国际知名度”。在去年的一次重大考试中,就有媒体拍到了考生家长当起“蜘蛛侠”,纷纷攀爬到考场外墙,从窗外给子女传递纸条的画面。结果,今年比哈尔邦的招兵考试为了防止作弊,文化课考试要求考生到操场上“裸考”,只许穿一条内裤进入考场,场面尴尬之余也令人啼笑皆非。
印度的考试腐败现象确实比较严重。这符合外界对印度的一贯印象:贫穷、落后、腐败、无秩序。不过,这是否就是印度社会的全部呢?我们从这个负面新闻中能否解读出印度的反面,也就是“B”面的信息呢?
比哈尔邦是印度最贫穷的邦之一,不过即便是这样封闭落后的地区,观念也在迅速发生变化。从这点来看,印度高考舞弊重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印度劳动力结构的变化。
据2015年7月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报告》预测,2022年印度将超越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而印度真正可怕之处在于,这个国家的劳动力是受过较高水平教育的人口,他们已经睁眼看世界,并且具有依靠知识改变命运的强烈愿望。高考越来越受重视,说明越来越多的印度人开始从农业领域向其他领域转移。而此次的高考“学霸”是位女性,则传递出另一个信息,那就是不管是否作弊,至少说明印度传统上女性受教育程度低的状况正在发生变化。
长期以来,印度呈现出等级森严的二元结构特征。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非常低,只能从事低端劳动,而富人和精英家庭能培养出英语熟练、掌握先进技术的高端人才。近年来,随着印度全民教育的提高,教育整体水平正趋于平衡,这样才会出现学生水平相近、升学考试激烈竞争的情况。
2016年第一季度,印度GDP增速达7.9%,首次超过中国,成为2016年全球新兴市场的最大亮点。印度的经济增长反映出“莫迪新政”的积极成果。“莫迪新政”主要是利用印度的“人口红利”,推行“印度制造”战略,为每年进入印度劳动力市场的逾1200万年轻人创造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印度也鼓励女性进入就业市场。
目前印度的优势产业有两个:软件产业和医药产业。而这两个产业都与印度的全民免费教育和全民免费医疗有关。免费教育使印度IT人才异军突起,而免费医疗则使得印度的仿制药产业迅速崛起。我们可以说印度的免费医疗水平低下,但也正是由于大量公立医院与私人医院的竞争,才使得私立医院的药价降到穷人可以接受的程度。
腐败被称为“政治肌体的毒瘤”,一直被看作是坏现象。但腐败有多种。在传统社会,由于市场被权力垄断,任何试图摆脱权力控制的市场行为,都可以被判定为腐败。在市场化转型的社会,腐败成了启动市场的“润滑剂”。
由于过去权力主导下的经济效率低下,为了提高效率,挑战权力的人开始走“捷径”,用金钱来减少审批环节,这毫无疑问是腐败。但腐败的出现也倒逼政府权力逐步从经济领域退出,并建立起相应规范的法律体系,对金钱的渗透进行约束。
此次印度比哈尔邦的“考试腐败”现象,正好显示出印度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一个“腐败”样本。它确实是非法的,但又从另一面反映出民众对旧有等级社会的不满,这其实也是民众参与社会变革的一种形式。在那些鼓励孩子作弊的家长看来,既然高种姓的精英可以用权力和金钱获得更好的教育,那么下层平民为什么不能靠“走捷径”与上层人士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呢?
从这点看,只要教育不公依然存在,“考试腐败”就无法从根子上消除。
今年比哈尔邦的12年级毕业考试(相当于中国的高考)中,文科女状元鲁比·拉伊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却“答非所问”。记者问“政治学讲的是什么内容”,鲁比一脸严肃:“政治学是有关烹饪的学科。”这位“学霸”在电视访谈中大失水准,不由得使人生疑。后来经过第二轮考试,鲁比因为一道题也做不出而被打回原形。她不得不承认是父亲买通了当校长的远房亲戚才给的高分,原来打算考试通过就行,但没想到因为打分太高而成了“状元”。无独有偶,比哈尔邦的理科状元也因为不知道“水和H2O是什么关系”而被查出作弊。这件事在印度成了笑柄。
比哈尔邦的考试作弊问题近几年已经具有了“国际知名度”。在去年的一次重大考试中,就有媒体拍到了考生家长当起“蜘蛛侠”,纷纷攀爬到考场外墙,从窗外给子女传递纸条的画面。结果,今年比哈尔邦的招兵考试为了防止作弊,文化课考试要求考生到操场上“裸考”,只许穿一条内裤进入考场,场面尴尬之余也令人啼笑皆非。
印度的考试腐败现象确实比较严重。这符合外界对印度的一贯印象:贫穷、落后、腐败、无秩序。不过,这是否就是印度社会的全部呢?我们从这个负面新闻中能否解读出印度的反面,也就是“B”面的信息呢?
比哈尔邦是印度最贫穷的邦之一,不过即便是这样封闭落后的地区,观念也在迅速发生变化。从这点来看,印度高考舞弊重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印度劳动力结构的变化。
据2015年7月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报告》预测,2022年印度将超越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而印度真正可怕之处在于,这个国家的劳动力是受过较高水平教育的人口,他们已经睁眼看世界,并且具有依靠知识改变命运的强烈愿望。高考越来越受重视,说明越来越多的印度人开始从农业领域向其他领域转移。而此次的高考“学霸”是位女性,则传递出另一个信息,那就是不管是否作弊,至少说明印度传统上女性受教育程度低的状况正在发生变化。
长期以来,印度呈现出等级森严的二元结构特征。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非常低,只能从事低端劳动,而富人和精英家庭能培养出英语熟练、掌握先进技术的高端人才。近年来,随着印度全民教育的提高,教育整体水平正趋于平衡,这样才会出现学生水平相近、升学考试激烈竞争的情况。
2016年第一季度,印度GDP增速达7.9%,首次超过中国,成为2016年全球新兴市场的最大亮点。印度的经济增长反映出“莫迪新政”的积极成果。“莫迪新政”主要是利用印度的“人口红利”,推行“印度制造”战略,为每年进入印度劳动力市场的逾1200万年轻人创造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印度也鼓励女性进入就业市场。
目前印度的优势产业有两个:软件产业和医药产业。而这两个产业都与印度的全民免费教育和全民免费医疗有关。免费教育使印度IT人才异军突起,而免费医疗则使得印度的仿制药产业迅速崛起。我们可以说印度的免费医疗水平低下,但也正是由于大量公立医院与私人医院的竞争,才使得私立医院的药价降到穷人可以接受的程度。
腐败被称为“政治肌体的毒瘤”,一直被看作是坏现象。但腐败有多种。在传统社会,由于市场被权力垄断,任何试图摆脱权力控制的市场行为,都可以被判定为腐败。在市场化转型的社会,腐败成了启动市场的“润滑剂”。
由于过去权力主导下的经济效率低下,为了提高效率,挑战权力的人开始走“捷径”,用金钱来减少审批环节,这毫无疑问是腐败。但腐败的出现也倒逼政府权力逐步从经济领域退出,并建立起相应规范的法律体系,对金钱的渗透进行约束。
此次印度比哈尔邦的“考试腐败”现象,正好显示出印度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一个“腐败”样本。它确实是非法的,但又从另一面反映出民众对旧有等级社会的不满,这其实也是民众参与社会变革的一种形式。在那些鼓励孩子作弊的家长看来,既然高种姓的精英可以用权力和金钱获得更好的教育,那么下层平民为什么不能靠“走捷径”与上层人士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呢?
从这点看,只要教育不公依然存在,“考试腐败”就无法从根子上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