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的奇遇

来源 :慈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jie3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末的赵吉,湖南人,最初流落在姑苏城里当乞丐,接着又作了贼,不料后来竟然成了当地巨富,子孙当中甚至有作了大官的,他也就被尊称为老太爷。而他暴富的经历也颇富传奇性。
   在赵吉还在做贼时,城里有一家富户,家中三辈女人都是寡居。当时家中只有妯娌三人,丈夫都已故去,没有儿子,看来要成绝户了。幸好老三的媳妇怀有遗腹子,还没有生下来。妯娌三人都希望生个儿子,继承宗祠香火。那年清明,家人要去乡间祭祖扫墓,两位嫂嫂一起去。路很远,来回需三天,因为三媳妇身怀有孕,不便远行,就一人留在家里,同时留下一个老佣人照顾。
  赵吉知道后暗中大喜,准备乘机行窃。黄昏时分,他翻墙进去,见到三媳妇和老佣人正端着灯出来巡视门户。赵吉趁此机会,蹑手蹑脚地潜入三媳妇房中,悄悄躲在隐蔽处观察。
   回房后,三媳妇坐在灯下看书。老佣人则在一旁侍候,却好像喝醉了的样子,一个劲儿地催促女主人去睡觉。三媳妇说:“你自己关上门睡吧,别在这儿打搅我了。”于是,老佣人就虚掩了门走出去。
   隔了一会儿,有一少年推开门走了进来。赵吉以为是同道,也是贼,但是又奇怪他为什么不等妇人睡了再来,而且还衣冠楚楚。
   三媳妇一见少年进来,就惊恐地站起来,张口正要叫,不料这少年抢前一步,一下子抱住她,要求同床共欢。三媳妇不从,挣扎着大声呼叫老佣人,却听不到一点反应。
   那少年见三媳妇不顺从他,就从袜筒中抽出一把利刀,逼住她说:“你敢不从,我就杀了你!”三媳妇怒斥说:“我们家世清白,今天晚上我决不能受你这无赖的玷污。要杀就杀,宁死不从!”少年就真的把刀架在她的颈子上,逼她就范。
   赵吉虽然是个小偷, 却是为饥寒所迫,心中天良未泯,看到这个场面,心中气愤已极,他突然从少年身后跳了出来,一把夺过刀,反砍少年一刀,正击中额部,少年就血流满面地倒下了。
   三媳妇遭此突然变故,吓得战栗不已,已不能出声。
   赵吉满腔义愤,他一把推开大门,大声喊叫:“捉贼啊!”
   四邻听到呼喊,都手执棍棒闻声赶来,一齐问:“贼在哪里?你是什么人?”赵吉刚才是出于义愤,竟然忘了自己是来偷东西的,到这时他才醒悟,不觉笑出声来,说:“我就是贼。但还有比贼更可恶的,请各位都跟我来!”就把大家引进三媳妇卧室。
  这时三媳妇已避开到另一屋里去了。只见一个人卧在血泊中。拿烛一照,是西边的一个邻居,幸亏伤轻没有死。有人问他为什么来这里,他默然不说。问赵吉,赵吉就把所见一一陈述。众人把两人都捆起来送官究办。
   在官府,那少年却反咬一口,说赵吉和妇人有奸情,当天夜里他去是为了捉奸。赵吉说:“我是贼,姑苏城里谁不知道?那位妇人即使不守贞节,也不至于愿意和贼通奸。”
   因此,赵吉把夜间事从头细说一遍,并把自己多年以来所作的偷盗案都说出来,以证明自己确实是贼。县官核对了盗案簿,相信他所说属实。经过动刑拷问,少年这才吐了实情。原来他早就垂涎三媳妇美色,那晚也是乘三媳妇家中无人而去,那老佣人事前已得了他的贿赂和他通谋。
   案情大白,县令按律惩处了少年和老佣人,表彰妇人贞节,并因赵吉仗义而予以释放。
  
  赵吉获释之后,照旧偷盗不改。一天晚上,他在一乡镇行窃,被主人发觉后落荒而逃。追他的人很多,慌忙之中钻进一个死胡同,急寻出路时,忽见一座破庙,就翻墙进去,想藏在神案下,竟把一尊泥像撞倒,自己也被绊倒,幸喜追他的人没有发现。
   天色微明,赵吉顺着台阶走下来,见地上有康熙大钱一枚,就拾起来。在昏蒙的晨光中,来到一个村落,道旁有卖熟山芋的摊子,就用那大钱来买山芋吃。
   一会儿,来了一位老翁也来买山芋,坐在赵吉的旁边,吃完后起身走了,留下一个褡裢。赵吉起身要走时看见褡裢,知道是老翁忘记在这里的。打开一看,里面有黄金两大锭,银锭百余,制钱数百文,收帐薄四本,上面记载着尚未收清的银数就达一万多两。赵吉急忙把褡裢遮掩起来。心里暗想:“这难道就是神所赐的吗?那老翁丢了这些账本,怎么去收帐?即使是上天所赐,也不能要!”于是他就坐在那里等老翁回来。坐得时间长了,卖芋摊主生气了,说:“你才出一文钱,坐在这里半天不走,是想在这儿过夜吗!”
   赵吉就从褡裢里摸出几文钱,又买了山芋边吃边等。
   没多久,老翁果然慌忙赶来,汗流如雨。见赵吉还坐在那里,马上就问:“先生还没有走,我刚才忘了一只褡裢在这里,你见到了吗?”赵吉笑着说:“要不是因为老先生的东西,我早走了!”
   老翁接过褡裢,也没有开检,也不说谢,只说:“我家离这不远,请一起到家中坐坐!”
   赵吉就跟随而去。走了好几里路,到了一座大宅前,门外堆放许多木料。老翁带着赵吉一起进去,来到中堂。老翁独自进里屋,整好衣冠又走出来,对赵吉深深一揖,说:“我是湖南人,在这里开设木料厂已有多年。各县的木材厂都是从此处分出的。资本已有数十万,多半都是赊贷,记在刚才丢失的薄册上,幸亏先生把它们归还给我,否则就完了。现在请接受这一千金作为酬谢。”
   赵吉对酬金坚辞不受。老翁见他心意诚恳,就问他一向从事什么职业,赵吉羞愧忸怩地说:“没有职业!”又问他家里都有什么人,赵吉说:“我落魄一人,没有家室。”老翁又问:“那么你怎样生活呢?”
   赵吉看问得紧了,就干脆说了:“不瞒你说,我本是个小贼。”
   老翁略显诧异,又问他姓名,他也说了。老翁忽有所悟,说:“以前听说县城里有个义贼,杀了一个浪荡子,保全了一个良家妇女的声誉,就是先生您吧?”
   赵吉说:“正是。”老翁感叹说:“先生的作为,日月可鉴。今天又见利不取,真是光明磊落!那些衣冠楚楚之人都难做到!我家业百万,找不到可以信托之人,先生倘若不嫌弃,就跟着我吧。衣食财帛随先生所用,总比作梁上君子好吧!”赵吉高兴地答应了,从此就在老翁家里安顿下来。
  赵吉原本还认识不少字,老翁就派他代为收帐。出入两年,办事勤快谨慎,没有丝毫的马虎懒散。老翁年纪已大,没有儿子,就把赵吉认作儿子,带他回到老家。因离乡已久,故乡人都不知他这个儿子是假的。
  老翁去世,赵吉继承了全部产业。他子孙众多,颇有出息,至今仍是湖南地区大户。
其他文献
在中国西部的四川巴中市,目前尚有贫困学生25000人,其中特困和孤儿近7000人;全市农村中小学还存在校舍危房27万平方米。“在贫瘠的土壤里结出的果实是最甜的”,大巴山区的教师和学生直面艰难困苦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空山,找水的孩子会唱歌    海拔1100米的空山乡,位于川北巴中市通江县最北端,三面与陕西省接壤,是四川楔入大巴山深处的一角。空山之所以闻名,一是因为在土地革命时期,李先念、
期刊
由韩国世界慈善会、中华慈善总会、聊城市慈善总会联合开展的“慈善复明工程”于2004年3月22日—23日在聊城市光明眼科医院圆满结束,此次活动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50例,手术所需人工晶体(折叠式)和所需药品均由韩国世界慈善会提供,为每位贫困患者节省治疗费用3000余元。  中华慈善总会和聊城市委、市政府都非常重视此次活动,范宝俊会长派张昕主任带队,韩国世界慈善会一行22人于21晚到达聊城。聊城市委书记
期刊
摘要《经律异相》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佛教类书, 《经律異相校注》广搜博检现存各本,比勘异文,从语音、词汇、语法各要素联系着手,考斠是非,补正成说,有裨于汉语史研究及文献的整理校订和语言辞典的编纂。  关键词《经律异相校注》版本异文考斠  汉魏以来,佛教传入中国,大小二乘、三藏圣教等释典成为汉语文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梁僧宝唱等纂集的《经律异相》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佛教类书, 博采释典所载传说、
期刊
     
期刊
人们不会忘记那个大海啸,那个全球化时代的惊天悲剧。人们也会记住那史无前例的世纪大救援,记住这个捐赠仪式,这个特别的捐赠仪式。  2005年1月15日,隆冬的北京。冬季里少有的明媚阳光给人们带来许多暖意。就在这一天,中华慈善总会根据捐赠者的意愿和受灾国的实际情况,举行了民间捐款转交仪式,将首批到账的5500万人民币捐款兑换成665万美元,转交给印度洋海啸受灾国家。其中:印度尼西亚250万美元;斯里兰
期刊
暮春的一天,我熟识的一位青年忽然来电话说:武清区乡下一位孤寡老人的房子透风漏雨,没法儿住了,村里也无力解决,这可怎么办呀!  事情原来是这样:  几年前,这位青年在北京一所大学进修。周末逛菜市场的时候,经常遇见一位70多岁的老人骑着“铁驴”来卖葱。上前搭话,才知道他是天津武清人,名叫鲍学镇,家住张北屯镇东楼村,一辈子没成家,无儿无女,十分清苦。这境况使青年人深为同情。  几年后,这位青年完成了在北
期刊
学生时代,我有一件好衣裳。  我自幼家境困难,直到上大学,依然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衣服,但我安之若素,觉得人跟人条件不一样,只要勤奋学习,努力使自己将来成为国家有用之材便是。不过,话虽这么说,毕竟上大学了,总不能显得太寒伧,所以我仗着自小练就的缝补术,总要将补丁剪接周正,搭色协调,细密针脚,整整齐齐的,不会看的还真看不出来。试问当年那些同学,谁曾注意到我总穿着带补丁的衣服?  但还就是有一位看了出来,
期刊
20多年前,我在乡下初中念书,学校离家有十多里地的样子,我只能住校。那个时候家里很穷,注定我不能像有的同学那样带足伙食费——想吃啥就买啥。隔一段时间,哥哥或姐姐就会驮一袋麦子缴到学校换成饭票,然后我再用饭票去学校食堂打饭。至于菜,则是我从家里带来的母亲亲手腌的萝卜干了。  十二三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定量供应的三两饭让我根本熬不到下顿饭时间。上午第三节课没下的时候,饥饿就会如约而至,常常饿得我头晕眼
期刊
打会     七十年代期间,工厂里流行着一种经济互助形式——打会。那时人们的收入普遍低下,一般职工每月只有30来块钱的报酬。若想买一块手表,办辆自行车,添台缝纫机,或是结婚做寿,砌房造屋,得借打会之力,以解一时之需。  打会通常在同一车间内进行,大家熟悉,知根知底,没人使奸耍滑。打会得有人发出邀请,请会者都是等钱用的职工,请会者叫会头,要有一定的号召力与组织力。会头实在木讷不善社交,得请一个
期刊
和女儿走进龙华寺饭厅,见一群服务员围着一个老太太说笑,是通常那种逗老小孩的戏谑气氛。女儿耳朵尖,告诉我:这个老奶奶已经87岁了,她妈妈还要大,115岁。  我有了兴趣,就坐到那里去吃,只见几个女服务员勾肩搭背地乐成一团,其中一个胖女子装着诚恳的样子说道:老太,我们听你的话,不做坏事,做好人,做好宝宝。  这么明显地逗乐,偏偏老太太当补药吃了,她高兴地叫唤着她们:大宝宝,小宝宝……反正在她眼里,这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