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有余数除法”为例谈小数教学教学

来源 :未来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day_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余数除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难点内容。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不重视“有余数除法”教学,学生“有余数除法”学习效果往往不尽人意。下面详细阐述其教学策略:
  一、课前思考
  首先,是否对除法意义进行追问和温习。一般情况下,在开展“有余数除法”教学前,教师首先对除法计算复习之后,然后会组织学生提问题,这时就会出现以下两种常见的场景:
  第一种:首先教师没有追问“为什么”。直接问学生计算的结果。讨论算法之间的单位问题。
  第二种:教师追问了“为什么”。但学生无法表达含义。其实很多学生不完全理解。其次,对于运算意义相关问题的解决,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教师追问是学生理解;同时还有它的延伸延伸。也需要对除法的含义进行回顾。有些学生为什么不能回忆起除法的含义呢?一是,之前的几节课重心偏于计算,对除法的含义忽略。二是,学生对两种除法的含义都是在整除问题上学习的。直接接触有余数除法,必然有些不适应。所以通过整除的复习及提问来激活有余数除法这个课题。
  其次,教师对“有余数除法”结构感知的关注度。在学习中,教师在对新课“有余数除法”巩固之外,应提出一些有余数问题。让学生解决这节课的练习题。其实可以想一下,为什么产生学生学不会的现象呢?主要是因为教师太激进,过于强调实际应用,而没有对有余数问题的结构感知进行关注。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关注结构感知。
  最后,教师选择什么样的课题和讨论。在练习过程中,拓展其实很重要要。教师应课下多列些有余数除法的例子,让同学围绕商、被除数、余数三者展开讨论。进而巩固学生的理解。
  二、课堂实践
  学生在学习并操作“有余数除法”的过程中,必然会有一些自己的认识和经验,只是缺乏正确清晰的概念认识。在具体的情境中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是至关重要的。当新概念出来的同时,再去解释概念的发生和过程。还要注重对比,解释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例如:
  老师(12个相同的模型):一共12个模型,现在用其中的3个拼成一个杯子。那么让我们想一想12个模型一共可以拼成几个像这样的杯子?
  学生:4个杯子。
  老师:真聪明,那么你是怎么想的呢?
  学生:3个模型拼成一个杯子,那么12除以3就是4个了。
  老师:很好,用咱们学过的除法运算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老师:这里有14个模型,那么我们想一想,每3个可以拼成一个杯子,可以拼多少个这样的杯子呢?如果我们再换一个造型,每4个拼成一朵花。14个模型又能拼出几条这样的花呢?
  老师:有人知道了吗?在自己的纸上分别有14个模型。规划一下,想一下你能用一道除法算式来表示出你做的过程。
  老师:根据自己的图,看着自己的算式,说一下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因为这里有14个模型,我把它每4个分为一组,最后多出了2个。
  老师:那其他的同学呢?
  学生:也是每4个一组,多出了2个。
  在学生初步理解3个模型不能再拼成一个杯子之后,教师又组织了“用4个模型拼花”情况的讨论,然后教师详细的给学生讲解并用投影仪画一下:14/4=3……2(个)。
  老师:可以说一下你是怎么想出拼花的结果的?
  学生:我就是每4个组在一起,这样有3组,还剩下2个模型。
  学生:因为12接近14,所以用12除以4,那么就有3组了,14比12还多2个。
  所以说,用对比的学习方法也是很重要的
  三、教学总结
  这节课是在除法知识作为基础的情况下来进行学习的,又有了新的定义,学生虽然在平时有一些认识,但理论上还是缺乏清晰认识和思考过程。因此,为了让学生牢牢掌握这种运算,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下学生自己的观点和理解,通过理解表内除法的含义,来沟通数学这两种重要的运算关系,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可遵循以下教学步骤:
  1、复习“有余数除法”。2、举上面的例子,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可以分多少个杯子?要求学生自己列式,并且讨论为什么要运用除法运算。3、对上面的例子不断的换数,再让学生提问题。如果学生问:可以分几个?此时教师不予点播。等算出结果后再进行讨论。如果学生提出:“可以分成几个,还有多少个?”教师便引导:怎么一下子有连续两问呢?随后教师点出:连续的两问就可以用“可以分成几个,还有多少个”这样的句式呈现。4、列出式子,讨论为什么用除法运算。5、计算结果,讨论商、被除数、余数的单位关系。6、相对比较,两者相关的关系,哪里相同,哪里不相同。7、习题练习,让学生自己反思并和同学研究讨论
  四、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学重点是对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创造力等进行培养。为了更好的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需要不断改变数学教学方法。针对本次“有余数除法”教学,应不断总结,加强师生交流。只有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今后的备课乃至教学过程中要本着认真、虚心的态度,踏实搞好教学工作,让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进一步提高。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在大白菜播种前,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可预防大白菜多种病虫害的发生。
语文教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教学。因此,把创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同时语文作文教学也离不开创新教育。  一、激励学生写作兴趣  在以往的作文讲评中,许多老师认为,给优秀作文评高分并在评讲课上宣读,即是对学生作文的最好激励手段了。其实,这是一种片面认识。这种单一化的激励方式不利于激发全体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多种方式来激发全体
一、概説祆教爲三夷教之一種。三夷教者,乃漢籍中對中古時期曾流行於中華大地的祆教、摩尼教、景教三種外來宗教的統稱。這三種宗教都源於古代的伊朗或敍利亞地區,在中古時期
校本教研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力,是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必然之路,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因此,以校本教研为平台,探索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化发展之间的关系,提升
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需要教育的培养。而学校课堂又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教给学生创新方法的主阵地,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根本,大
摘 要: 数与形是数学教学研究对象的两个侧面,把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结合起来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是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可以借助简单的图形、符号和文字所作的示意图,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沟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凸显最本质的特征。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数学方法;运用  一、集合的思想方法  把一组对象放在一起,作为讨论的范围,这是人类早期就有的思想方法,继而
针对语文学科的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和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的新课标要求。结合我校语文教学改革实际,主张通过"教学改革,培养能力,拓展深化,提高素养"的策略,构建一种充满活力的教学模式,让每个人的潜能都能得到生动活泼地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在阅读文言文中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同时提高现代汉语水平的发展价值和教育价值。  一、 构建文言文课堂教学新模式的基本
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从事学习,而且起着开发学生内在潜能的作用。教师通过激发、引导,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
不良利润是来自消费者的额外支出.而良性利润却是产生于消费者的充满热情的回报。当一个公司让客户欣然接受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并愿意在此惠顾;不仅如此,还把这种美好的消费体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