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的声音,世界在听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blackja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场4分钟的英文网络演讲,让95后志愿者王琇琨和她的战疫故事登上了热搜。
  2020年4月15日,在由联合国秘书长青年特使办公室、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共同举办的“共同应对新冠病毒”网络研讨会上,这名来自武汉大学德语专业的研一女生,作为唯一一名中国青年代表,面向数万名全球青年,介绍了中国的抗疫经验和成果,分享了她与同伴们开展志愿服务、参与抗疫的故事。
  24岁的王琇琨,党龄两年,做志愿者已有10年。志愿服务中,她主动请缨、当仁不让;世界会议上,她落落大方,勇敢发声;在抗疫关头,展现青年力量,以星星之火,燃作燎原之光。在她看来,志愿工作的收获是双向的,在星火汇聚,照亮他人的同时,自己也进行着蜕变式的成长。

与逆行者同行,为奉献者奉献


  2019年底,从学校放寒假返回老家济南的王琇琨怎么也不会想到,不久之后的武汉,会成为新冠病毒肆虐的重灾区。
  封城消息公布后,她十分焦急。“我要是再晚点儿回家就可以留在武汉,跟奋战在一线的人一起去战斗,觉得自己留在家特别没用”。铺天盖地的信息无法辨别真伪,看著每天在增加的数字,想到很多老师和同学都是武汉人,她特别担心。
  面对疫情,武汉大学迅速招募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王琇琨第一时间报了名,负责与一线医务人员对接物资。在一次和中南医院的医生进行物资对接时,对方说:“每次听到你们的声音,就想我孩子自己在家到底是什么情况,要是都像你们武大的学生一样让人放心就好了。”




王琇琨在中宣部中外记者见面会现场发言

  这句无心之言让王琇琨意识到,医务人员夜以继日奋斗在前线,他们的孩子一定需要陪伴。有的家庭父母双方都是医生,孩子自己在家没人照顾。“作为大学生,我们要把这种责任担起来,运用我们的专业知识,为小朋友们提供帮助。”
  源于“你守护人民健康,我守护你的孩子”的朴素心愿,2月9日,王琇琨与四位在志愿服务方面有经验的学生骨干组成的核心团队一起,发起了武汉大学“与逆行者同行,为奉献者奉献”志愿服务,计划用线上教学方式,将武汉大学在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召集起来,为医护人员子女提供关爱,为逆行英雄们解除后顾之忧。
  事不宜迟,王琇琨和团队迅速行动:3小时,制定行动方案;5小时,发布志愿者召集令;12小时,对接医务人员需求;24小时,制定好“五个一”,即“一组一家庭”“一人一计划”“一科一备课”“一日一反馈”“同读一本书”的教学模式,以及课业辅导、心理疏导、思想引导的“三导”教学目标。
  志愿者招募倡议书发布当天,3个500人的QQ群爆满,最终报名的志愿者达到了3000人。“当时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同学报名,最开始想把一个群聊填满就足够了。”最开始联系到的有需求的医务人员家庭有一两百个,每家按三个志愿者算,四五百人就足够了,而同学们的积极性出乎她的意料。
  在汇总整理出两万多条志愿者信息和1730条医护家庭需求信息后,王琇琨和同学迅速开始手动匹配,这是最繁杂、工作量最大的一项工作。“其实我们当时想过,能不能写个程序,用平台自动匹配。但是后来想到在匹配过程中有很多需要主观判断的内容,很多都需要自己去摸索,这样人为的手段更为精准,对话也能更亲切,更自然一些。”在进行匹配的过程中,不仅要看年级、学科、专业等基本需求,还要对志愿者的教学经历、志愿服务经历进行分析和评估,力求实现孩子需求与志愿者条件精准对接。
  王琇琨发现,凌晨两点左右是家长回复消息的高峰时段,因为医护人员忙碌一天换完班,才有时间查看手机。她坚持熬夜对接,“要尽快帮他们解决忧心事,让他们安心战‘疫’”。
  团队熬了两个通宵,从全校近3000名报名者中遴选1549人组成关爱一线医务人员子女志愿服务队,共组成641个志愿服务组,为来自金银潭、雷神山等100多家医院和全国支援湖北的641名一线医务人员子女服务,开展线上辅导。从活动开始筹划到第一堂线上课程开讲,只过去了48小时。
  “云家教”们对孩子学业上的辅导、心理上的陪伴和思想上的引导,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父母身上的“逆行”精神和家国情怀。王琇琨辅导的小朋友悦悦(化名),是中南医院一名护士的女儿。“孩子当时虽然才8岁,但她能够意识到妈妈的工作是多么辛苦和危险。”王琇琨能理解,孩子心中既有独自在家的孤独,更有对妈妈的担忧。她告诉悦悦:“妈妈是你的英雄,是国家的英雄!你要以妈妈为骄傲!”渐渐悦悦敞开心扉,对她说:“我将来想要做科学家,可以一下子打败病毒,就不需要妈妈每天这么辛苦了。”听到这儿,王琇琨既揪心又动容。
  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四个多月时间,团队收到很多学生给他们的小礼物、亲手画的画,也有医护人员写给他们的感谢信。其中王琇琨印象最深的,来自一位2003届的武大医学院校友汪医生。疫情爆发后,他主动报名去新冠肺炎隔离病房工作,他的女儿也成为团队的服务对象。信中,汪医生的一句话让王琇琨深受感动,“志愿者们把志愿精神与爱的种子播撒到了女儿的心田……女儿在他们的熏陶和引导下直呼‘长大了,我也要做志愿者,帮助更多的人!’”
  1549名志愿者,150多个日夜,线上辅导4745次,连线时长两万多小时,这是王琇琨和团队对逆行者最好的致敬。
  疫情可以阻隔相见,却阻挡不了屏幕前温暖的笑靥。疫情结束后,王琇琨和队友们还与有意愿的家庭继续保持沟通和交流,在武汉恢复了往日的繁荣之时,他们的志愿服务也从线上延续到了线下,带领孩子们举行手拉手同游武大的活动。今年春天,在武汉大学樱花盛开之时,还邀请抗疫医护人员重逢珞珈山下,共赴赏樱之约。

向世界青年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青年不仅是中国的骄傲,同样给予世界力量。这段抗疫志愿服务经历,让王琇琨作为唯一一名中国代表,三次参与联合国网络直播研讨会,与全世界青年分享中国的战疫经验成果与武汉大学的志愿服务故事,并入选联合国全球青年抗疫榜样。
  2020年4月8日,联合国秘书长青年特使办公室提出邀请一位中国的青年代表参加网络研讨会并发言,武汉市各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作为重点对象群体被推荐。
  次日上午,王琇琨作为团中央推荐候选人之一,与联合国秘书长青年特使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进行了视频连线,用英文从疫情期间如何缓解心理压力、开展了哪些志愿服务工作等方面进行了沟通,交流了她疫情期间的所思所感、所作所为。当天下午,她被确定为最终上场的中国青年志愿者代表,与其他6个国家的青年代表在线交流战“疫”经验,助力全球青年解决疫情时期的心理困扰。
  后来她了解到,之所以当选,主要是因为她的志愿工作内容与会议主题“关注青年人疫情期间的心理健康”契合。另外,她交流时的语气亲和自然,所说的内容贴近生活,与各国青年有共性和共情。
  为了用青年声音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王琇琨积极准备发言稿。她一直在思考,如何通过自己的表达,将中国青年志愿者的声音传播出去,如何在世界舞台上分享中国战“疫”经验,展现中国青年风采。时间有限,在学校老师以及团中央国际联络部指导老师的建议下,她前后修改11次发言稿,直到4月15日发言当天,仍在修改措辞和表达。她坚持非背诵而是讲述,语气尽量亲和自然、贴近生活,她想给全世界呈现一个大方、自信、得体的中国青年形象。
  研讨会当天,她在联合国秘书长青年问题特使贾亚特玛推介下,第一个发言。近四分钟的讲述中,她特别提到了信念与合作两个关键词。“信念是坚信一切都会过去,健康的明天一定会到来;合作则想表达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疫情面前人与人、国与国的合作才是战胜疫情的关键。”
  7月15日,王琇琨作为全球8位青年代表之一,参与“共同应对新冠病毒:生活新常态”网络直播研讨会;7月16日,她作为全球5名志愿者代表之一,参与全球志愿服务技术会议,代表亚太地区向全球志愿者发出行动呼吁。
  会议召开时,中国的疫情防控形势已经向好,但其他国家的疫情形势还比较严峻。在与大家对话的过程中,王琇琨看到了他们的无助、迷茫与中国青年坚定、勇敢的强烈对比。“在我分享完经验后,有很多国家的青年代表说,线上教学陪伴的志愿服务形式对他们起到了很好的启发作用,他们也希望能在线上开展各种各样的志愿服务,去帮助青年。”
  联合国秘书长青年特使贾亚特玛女士对王琇琨赞许有加:“希望你们不仅在疫情期间,也在疫情之后,把志愿服务这项伟大的工作持续下去、推广出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和那些真正在一线战疫的青年相比,我所做的工作微不足道。”王琇琨坦言。她对未来有着更美好的期许:”这激励着我未来开展更多的志愿服务。同时我也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的中国青年踏上世界的舞台,展现中国青年的风采,贡献青春力量!”

与祖国同向而行


  联合国网络直播研讨会后,王琇琨成了“网红”,身边的不少亲人朋友向她道贺。突然成了“新闻人物”,她有些不适应:“我就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大学生,没有大家说的那么厉害。”在她看来,自己和同伴们只是希望在抗击疫情的战斗里尽绵薄之力,真正应该被关注的,是所有在抗疫一线拼搏坚守的人。



  别看王琇琨今年只有24岁,但她已经是个“老”志愿者了。早在讀初中时,她就开始参与义工活动。高中成为公益社团负责人后,多次组织同学参加敬老院义工、爱护流浪狗、卖报纸、整理图书等活动。高中毕业后,她保送到上海交通大学德语专业。本科期间,王琇琨曾五次献血,并参与市级、校级志愿者工作十余次。
  本科毕业后,王琇琨又保送至武汉大学德语专业攻读研究生,并担任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研究生会主席、武汉大学研究生会执行主席。作为校研会、院研会的学生骨干,王琇琨参与筹备了多项大型活动,推动研究生会的团体建设,全心全意为广大同学服务。
  得益于武汉大学团委大力支持,武大志愿服务工作具有平台广、帮助多、质量高的特点。“大山里的魔法教室、种太阳、清泉计划、法援乡里等都是武大的王牌志愿服务项目,我每次看他们的汇报和路演,都会被震撼。”志愿情怀潜移默化地厚植于心,“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早已是王琇琨不变的价值选择。
  恰逢建党百年,王琇琨去年入党转正时的情形又浮现在眼前。当时正值武汉疫情的严峻时刻,尽管如此,党支部的同学依然坚定地举起右拳,面对党旗庄严宣誓。今年,她组织开展了“一百岁对话一百年”志愿活动,组织武汉大学的青年志愿者、年轻党员们,一起为出行不便、学习不便的老党员提供送学上门的服务。“我们带着党史学习材料,带着最新的报纸去他们家中,给他们读报、读材料,讲述分享近期的时事政治。这些老党员也会为我们分享他们当年的故事。”王琇琨认为,他们不仅是在为这些老党员服务,更是在与党的百年历史对话。志愿者们既认识到了青年身上的使命,也更加坚定了笃定前行的信念,这是非常好的吸引青年人向党组织靠拢、凝聚的方式。
  今年5月12日,王琇琨作为青年党员代表,走进中宣部中外记者见面会现场,围绕“新时代青年的青春担当”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作为现场唯一受邀的学生代表,她身着“志愿红”马甲,展示了自己在疫情防控期间佩戴的志愿者证,上面印有“With You”字样。她介绍:“疫情防控期间,我们志愿者和抗疫医务人员以及他们的孩子们坚定地站在一起。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深知自己身上承担的责任,未来我希望能够与更多的青年朋友一起,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继续书写好我们新时代的青春故事。”



  当被问及当代青年如何担起时代的重任,她说:“我们这一代中国青年能够平视世界的背后,最根本的是有一个能够平视世界的强大祖国。青年与时代、与国家的确是同向同行,紧密相连的。生逢盛世,现在,我们在大学里有了更好的平台、更多机会去学习专业本领,肩负重任;未来,我们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在平凡的岗位上建功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眼前的王琇琨自信、落落大方,让人感觉永远充满了朝气。正如她喜欢的歌里唱的那句“这是一个新时代,中国正在强起来,这是一个我们的时代,谁都有机会出彩”。志愿初心不改,少年未来可期。
其他文献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出现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及多器官功能衰竭(MOFS),病死率较高,从而引起临床高度重视.淀粉酶、胰蛋白酶、脂肪酶、磷脂酶、弹力蛋白酶、糜蛋白酶、胰血管舒缓素等引起的自身消化是胰腺炎的发病基础.抑制胰腺外分泌及胰酶活性,如抑制胰蛋白酶、弹性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糖类和脂类水解酶是治疗胰腺炎的有
期刊
患者男,62岁,因腹胀1个月于2009年8月13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出现感腹胀,与进食无关.1个月来腹胀逐渐加重,伴腹围增加及双下肢水肿,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无呕血黑便,无畏寒发热等。
期刊
摘 要:创新创业是将创新作为基准的一种创业活动,与传统创新和创业有一定差异,创新注重开拓性和原创性,而创业则注重根据实际行动来获取经济利益。在地方高校双创实践育人模式中加入中国传统文化,不但能够强化现代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而且还可协助学生展开双创活动,有效解决当前毕业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从而推动中国创新型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 地方高校 创新创业 实践育人  DOI:10.12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常见的功能性肠病,表现为腹痛和(或)腹部不适,与排便的次数或性状相关.世界范围内,IBS患病率为5%~25%,欧美发病率高于其他地区~([1]),亚洲发病率随地区和诊断标准不同差异甚大.以Manning标准诊断,我国北京居民的发病率为7.26%;以罗马标准诊断,北京居民的发病率为0.82%~([2]),广州居民则为5.6%~([3]).IBS症状反复发作,造成患者反复就医,
期刊
我国著名的内科学和消化病学专家、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原院长、本刊第3~4届总编辑姚光弼教授,因心脏病复发,于2010年3月6日上午9:00在上海市华东医院逝世,享年78岁。
期刊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消化道慢性复发性炎性反应性疾病,虽可用5-氨基水杨酸(5-ASA)、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抗肿瘤坏死因子单克隆抗体等治疗,但手术率仍很高.国外报道有50%~80%的CD患者需手术治疗,尤其合并严重并发症(如瘘管、狭窄、脓肿、穿孔)及内科治疗无效者.CD手术治疗后也易复发,常需再次外科治疗.因此,手术后预防复发和临床治疗尤其重要。
期刊
目的 总结小肠间质瘤(SIST)的临床特征,评价多种影像、内镜诊断方法 对SIST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04年7月至2009年6月经手术或内镜病理确诊的SIST患者74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小肠造影、腹部B超、螺旋CT)和双气囊小肠镜等检查结果 .将SIST按其生物学行为分为极低度、低度、中度及高度危险性4级,并对SIST的病理特点及与螺旋CT表现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SIS
患者女,54岁,脾肿大20年,乏力厌食4年.否认肝炎病史、饮酒史.体检: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皮肤、巩膜无黄染,无肝掌、蜘蛛痣,双肺呼吸音清,心尖部可闻及2/6级收缩期杂音,腹膨隆,腹壁静脉曲张,肝肿大(肋下5 cm),脾肿大(肋下8 cm),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无水肿。
期刊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感染性并发症(包括胰腺感染及胰外感染)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针对引起肠道菌群移位的病理生理机制预防性应用益生菌的治疗策略,对降低SAP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及改善SAP预后的效果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迄今尚存有较大争议.现就其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期刊
目前使用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相关肿瘤标志物,单一检测敏感度、特异度欠佳,诊断准确率不高,亟需建立理想的联合检测组合模式[1].本研究通过对200例消化系统良性疾病患者及538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血清癌胚抗原(CEA)和糖链抗原(CA)19-9联合检测,探讨其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