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第一次对人的本质做出了科学论断的是马克思。他批判和继承了黑格尔关于人的本质是劳动的观点及费尔巴哈的人的纯粹自然的本质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得出自己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界定。
关键词:人的本质 以人为本 人的全面发展
一、引言
人的问题是一个复杂且具有永恒魅力的课题。古往今来无数思想家对这一课题进行了不懈地探索。柏拉图的“人是长着两条腿的没有羽毛的动物’;亚里士多德的“人是政治动物”,等等。这种观点虽然都具有一定道理,但都没有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没有抓住人的真正本质。
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第一次对人的本质做出了科学论断的是马克思。他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场合曾经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关于人的本质思想。人的本质是与人类历史发展密切相关的东西,它不仅表现于现实的人的生活中,而且表现于一切历史形式的人的生活中,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人类文化和文明的发展不断丰富的。
二、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理论渊源
在马克思之前,对人的本质问题的研究上,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和费尔巴哈达到了他们那个时代的最高水平。他们对人的问题的研究已经开始集中于人的本质问题上面,而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形成也正是源于对他们思想的扬弃。
(一)黑格尔的人的本质思想
黑格尔认为,人作为一种类的存在物其特征就在于人的自觉的活动方式,即劳动。这是一个很具有启发性的思想。但是在黑格尔那里,劳动是抽象的精神的劳动,人的自我创造的过程就成为思维的不断展开的过程。这是一个唯心主义论断,马克思也指出“黑格尔站在现代国民经济学家的立场上。他把劳动看作人的本质,看作人的自我确证的本质他只看到劳动的积极的方面,而没有看到它的消极的方面。劳动是人在外化范围内或者作为外化的人的自为的生成。黑格尔唯一知道并承认的劳动是抽象的精神的劳动。”黑格尔正确地肯定了人的特征在于主动自觉的活动,但却错误地认为这种劳动只是精神,理性思维的活动。
(二)费尔巴哈的人的本质思想
费尔巴哈作为一个唯物主义者,在人的本质思想上也坚持唯物主义观点。马克思坚决反对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理论,不满意抽象的思维。他认为,黑格尔的思辨哲学实质上是理性化了的宗教,是思辨神学,它和宗教一样都是人的本质的异化。因此应当抛弃绝对精神,把人的根本还给人自身,明确地把人看作是自然界的产物,是物质的、有血有肉、有理性的“感性存在物”,应当从感性的直观上来把握自然界和人。费尔巴哈认为,没有脑的活动的人是不能思维的,并且他把存在的本质定义为自然的本质,这样,费尔巴哈在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人的本质思
想中,也完全抹杀了黑格尔关于能动性的思想,即忽略了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和人的实践能力。
三、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既不满意黑格尔把人看作精神,又不满意1费尔巴哈把人看作近似于动物的自然人。他在不断批判和总结前人思想的基础上,第一次对人的本质做出科学界定。在不同的时期,在三个不同的著作里,马克思有三个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
(一)人的类特性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指出“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这里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就是劳动或实践。该著作在马克思主义形成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马克思第一次试图从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立场出发,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资产阶级经济学进行批判性考察,对自己的新的哲学、经济学观点和共产主义思想作综合的阐述。正是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促进了马克思对人的本质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化认识。总之,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应该去从人的意识、肉体属性中去探讨,而只能在人的劳动中求得合理的科学揭示。
(二)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一论断是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的。马克思对费尔巴哈进行批判的十一条提纲,涉及的问题有人与宗教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的本质问题、人的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等等。马克思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则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马克思和费尔巴哈相反,他提出“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三)人的需要即人的本性
所谓人的需要,既是指区别于其他生物的需要,也是指使人成为人,构成人的本质,表现为人的本性的那些需要。人的需要同人的本性是紧密相关的。马克思认为“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这里马克思就是在说,人的本质是人的需要。在马克思看来,每一种革命和革命的结果都是由种种关系决定的,是由需要决定的。他还直接把人的需要与人的本质作为同一个概念来使用,马克思在《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中就是这样来使用的,马克思说“既意识到我的劳动满足了人的需要,从而物化了人的本质,又创造了与另一个人的本质需要相符合的物品。”
四、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现实意义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方针,表明中国共产党就将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最高价值目标,它进一步升华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观,更是进一步实践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宗旨。新世纪中国共产党人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对继承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精髓,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开辟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新境界具有最大意义。这也适应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迫切需要,必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作者简介:李珊(1984—),女,湖北应城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2007级硕士
关键词:人的本质 以人为本 人的全面发展
一、引言
人的问题是一个复杂且具有永恒魅力的课题。古往今来无数思想家对这一课题进行了不懈地探索。柏拉图的“人是长着两条腿的没有羽毛的动物’;亚里士多德的“人是政治动物”,等等。这种观点虽然都具有一定道理,但都没有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没有抓住人的真正本质。
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第一次对人的本质做出了科学论断的是马克思。他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场合曾经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关于人的本质思想。人的本质是与人类历史发展密切相关的东西,它不仅表现于现实的人的生活中,而且表现于一切历史形式的人的生活中,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人类文化和文明的发展不断丰富的。
二、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理论渊源
在马克思之前,对人的本质问题的研究上,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和费尔巴哈达到了他们那个时代的最高水平。他们对人的问题的研究已经开始集中于人的本质问题上面,而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形成也正是源于对他们思想的扬弃。
(一)黑格尔的人的本质思想
黑格尔认为,人作为一种类的存在物其特征就在于人的自觉的活动方式,即劳动。这是一个很具有启发性的思想。但是在黑格尔那里,劳动是抽象的精神的劳动,人的自我创造的过程就成为思维的不断展开的过程。这是一个唯心主义论断,马克思也指出“黑格尔站在现代国民经济学家的立场上。他把劳动看作人的本质,看作人的自我确证的本质他只看到劳动的积极的方面,而没有看到它的消极的方面。劳动是人在外化范围内或者作为外化的人的自为的生成。黑格尔唯一知道并承认的劳动是抽象的精神的劳动。”黑格尔正确地肯定了人的特征在于主动自觉的活动,但却错误地认为这种劳动只是精神,理性思维的活动。
(二)费尔巴哈的人的本质思想
费尔巴哈作为一个唯物主义者,在人的本质思想上也坚持唯物主义观点。马克思坚决反对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理论,不满意抽象的思维。他认为,黑格尔的思辨哲学实质上是理性化了的宗教,是思辨神学,它和宗教一样都是人的本质的异化。因此应当抛弃绝对精神,把人的根本还给人自身,明确地把人看作是自然界的产物,是物质的、有血有肉、有理性的“感性存在物”,应当从感性的直观上来把握自然界和人。费尔巴哈认为,没有脑的活动的人是不能思维的,并且他把存在的本质定义为自然的本质,这样,费尔巴哈在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人的本质思
想中,也完全抹杀了黑格尔关于能动性的思想,即忽略了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和人的实践能力。
三、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既不满意黑格尔把人看作精神,又不满意1费尔巴哈把人看作近似于动物的自然人。他在不断批判和总结前人思想的基础上,第一次对人的本质做出科学界定。在不同的时期,在三个不同的著作里,马克思有三个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
(一)人的类特性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指出“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这里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就是劳动或实践。该著作在马克思主义形成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马克思第一次试图从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立场出发,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资产阶级经济学进行批判性考察,对自己的新的哲学、经济学观点和共产主义思想作综合的阐述。正是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促进了马克思对人的本质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化认识。总之,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应该去从人的意识、肉体属性中去探讨,而只能在人的劳动中求得合理的科学揭示。
(二)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一论断是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的。马克思对费尔巴哈进行批判的十一条提纲,涉及的问题有人与宗教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的本质问题、人的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等等。马克思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则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马克思和费尔巴哈相反,他提出“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三)人的需要即人的本性
所谓人的需要,既是指区别于其他生物的需要,也是指使人成为人,构成人的本质,表现为人的本性的那些需要。人的需要同人的本性是紧密相关的。马克思认为“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这里马克思就是在说,人的本质是人的需要。在马克思看来,每一种革命和革命的结果都是由种种关系决定的,是由需要决定的。他还直接把人的需要与人的本质作为同一个概念来使用,马克思在《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中就是这样来使用的,马克思说“既意识到我的劳动满足了人的需要,从而物化了人的本质,又创造了与另一个人的本质需要相符合的物品。”
四、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现实意义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方针,表明中国共产党就将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最高价值目标,它进一步升华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观,更是进一步实践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宗旨。新世纪中国共产党人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对继承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精髓,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开辟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新境界具有最大意义。这也适应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迫切需要,必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作者简介:李珊(1984—),女,湖北应城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2007级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