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者从分析学困生的成因入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勇气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帮助学困生的若干方法。
关键词: 初中物理 学困生 成因 物理实验 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物理是众多学科中相对较难学的一门,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尤其是对于生源状况较薄弱的学校而言,屡考屡败的打击使得许多学生都丧失了学习物理的信心和热情,甚至连教师都备受心理的煎熬,失去了教学的信心,如此下去,结果可想而知。面对这样的状况,我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希望能对遇到类似情况的同行有所帮助。
一、教师要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了学生的信念
学困生总是会让老师头疼,这几乎已经成为所有老师的共识。有些教师在长期与学困生的“斗争”中收效甚微,因此萌生了放弃的想法,于是不管不问,听之任之。这显然违背了教师的根本信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只有教师首先树立起帮助所有学生渡过难关的信念,学困生才能有希望。
二、学困生的成因
要想改变学困生的状况,必须先搞清楚学困生的成因,才能对症下药。学困生的成因通常有以下几点。
1.缺乏远大抱负,没有学习积极性。德国教育学家马利坦曾说:“教育的主要动力因素是一个要受教育的内部活动。”学困生形成厌学心理的重要原因是缺乏学习动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奋斗目标。
2.缺乏学习物理兴趣。“学习最好动机是对所学习东西的兴趣”。物理学困生厌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物理知识缺乏兴趣。
3.缺乏学好物理的信心。由于长期遭受挫折和失败,加之有些老师的讽刺挖苦,学困生心理上形成了物理难学,自己不行,学不好的思维定势甚至障碍。
三、对症下药,帮助学困生解决主要的困难
1.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1)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树立正确的名利观,努力培养良好的品德,提高自身素质,完善人格品质,做有益于祖国和人民的人。还要帮助学困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动机。许多物理学困生的形成,并不是因为智力不高,大多是因为对物理学科认识不足,学习态度不端正。他们或多或少地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认为学习无用,学物理更没有用处。教师应适时地帮助学生了解物理学科的重大作用,和他们一起探讨物理发展史,讨论爱迪生、瓦特、牛顿、爱因斯坦等物理学家对我们今天生活的影响,告诉他们在奥运场馆建设中物理知识的应用和“神七”升天的辉煌。
(2)教会学生将远大理想和踏实奋斗结合起来才更有力量。远大理想植根于现实的土壤之中,真正有理想的表现是知行统一。对于学生来说,实现自己远大理想的最好途径就是刻苦学习,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增长自己将来报效祖国的本领。周恩来同志在年少时说出的那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深深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学子。今天,我们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时代赋予了同学们崇高而又神圣的使命。学生生逢盛世,应该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刻苦学习,以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报效祖国,这是学生实现远大理想的必由之路,也是他们成长的动力源泉。
2.通过物理实验等有利条件,增加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许多学生对物理没有兴趣的原因在于教师没有新颖而先进的教学方法。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课程标准在修订,教材年年在更新,但许多老师由于种种原因和条件的限制,还是老观念,“填鸭式”,“一支粉笔一本书”,做实验变成了讲实验。这些陈旧的教学方法,是学困生产生厌学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教学实践证明:物理实验不仅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认识物理规律、形成物理概念、提高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有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物理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学生要进行科学探究,离不开物理实验。加强实验教学是增强物理教学效果和开发学生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具体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而且要引导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学生在实验中通过观察、动手发现问题,再通过思考、分析、动手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如此,学生对于亲身经历的学习过程必定印象深刻,学习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就会变得投入,效果自然也会好许多。
例如在新教材的序言部分就安排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取一只杯子,在杯子中装满水,第一步若将一只回形针轻轻放入水中,请学生猜测,水是否会溢出?第二步请学生尝试一下;第三步请学生猜想一下,在水不溢出的情况下,最多能放多少只回形针;第四步,请学生试一试一共可放入多少只回形针?实际放入的数量与你的猜测相差多少?第五步与其他小组交流?比谁放得最多?猜一猜,能放入回形针的数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在这个实验过程中,模仿了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究,教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中的标新立异的想法给予肯定、支持和帮助,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和独立地思考,并通过实验否定错误的假设或修正不完善的猜想。即使最终学生得不到全面、准确的结论,但这样更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的精神。学生也在活动中忙得不亦乐乎,想得不亦乐乎,试想教师若以口述的方式来描述这个实验,学生怎能有兴趣?
3.多关心学困生,加强学生间的互帮互助,帮助学困生树立起战胜困难的勇气。
由于长期遭受挫折和失败,加之有些老师的讽刺挖苦,使学困生心理上形成了物理难学,自己不行、学不好的思维定势甚至障碍,导致恶性循环。教师绝不能由于学生成绩差就歧视学困生,相反,应当多关注他们,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哪里出现了问题。在平时的生活中,应当更加关注关心学困生。让学困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而不是漠视,从心理上改变有些学困生自卑的心态,树立起学习的勇气和生活的信心。
另外,采取同学间互帮互助的方式帮助学困生学习,可能更加有效,有些学困生由于自己成绩差而不敢面对老师,不愿主动请教老师。教师应努力把班级变成一个互帮互助的合作团体。可以将班级分为若干个物理学习小组,让学生自由组合(关系好的可以在一起),但每组的好差分配相对要平均,引入小组的学习考试竞争机制,增强学困生的小组荣誉感。这样,每组中的成绩较好的同学就可以帮助学困生。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将一些学生能力范畴以内的问题交给各小组讨论,有时课堂上就能出现小组中一帮一,甚至多帮一的局面,学困生在同伴的带动下,往往能更有力地向前冲,从效果上来看,这一方法对于学困生的转化最为有效。
以上是我个人在学困生转化工作中的一些心得,衷心希望老师们都能从内心和行动上真正地关心和帮注学困生,让他们也能拥有一片灿烂的天空。
关键词: 初中物理 学困生 成因 物理实验 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物理是众多学科中相对较难学的一门,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尤其是对于生源状况较薄弱的学校而言,屡考屡败的打击使得许多学生都丧失了学习物理的信心和热情,甚至连教师都备受心理的煎熬,失去了教学的信心,如此下去,结果可想而知。面对这样的状况,我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希望能对遇到类似情况的同行有所帮助。
一、教师要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了学生的信念
学困生总是会让老师头疼,这几乎已经成为所有老师的共识。有些教师在长期与学困生的“斗争”中收效甚微,因此萌生了放弃的想法,于是不管不问,听之任之。这显然违背了教师的根本信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只有教师首先树立起帮助所有学生渡过难关的信念,学困生才能有希望。
二、学困生的成因
要想改变学困生的状况,必须先搞清楚学困生的成因,才能对症下药。学困生的成因通常有以下几点。
1.缺乏远大抱负,没有学习积极性。德国教育学家马利坦曾说:“教育的主要动力因素是一个要受教育的内部活动。”学困生形成厌学心理的重要原因是缺乏学习动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奋斗目标。
2.缺乏学习物理兴趣。“学习最好动机是对所学习东西的兴趣”。物理学困生厌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物理知识缺乏兴趣。
3.缺乏学好物理的信心。由于长期遭受挫折和失败,加之有些老师的讽刺挖苦,学困生心理上形成了物理难学,自己不行,学不好的思维定势甚至障碍。
三、对症下药,帮助学困生解决主要的困难
1.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1)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树立正确的名利观,努力培养良好的品德,提高自身素质,完善人格品质,做有益于祖国和人民的人。还要帮助学困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动机。许多物理学困生的形成,并不是因为智力不高,大多是因为对物理学科认识不足,学习态度不端正。他们或多或少地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认为学习无用,学物理更没有用处。教师应适时地帮助学生了解物理学科的重大作用,和他们一起探讨物理发展史,讨论爱迪生、瓦特、牛顿、爱因斯坦等物理学家对我们今天生活的影响,告诉他们在奥运场馆建设中物理知识的应用和“神七”升天的辉煌。
(2)教会学生将远大理想和踏实奋斗结合起来才更有力量。远大理想植根于现实的土壤之中,真正有理想的表现是知行统一。对于学生来说,实现自己远大理想的最好途径就是刻苦学习,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增长自己将来报效祖国的本领。周恩来同志在年少时说出的那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深深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学子。今天,我们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时代赋予了同学们崇高而又神圣的使命。学生生逢盛世,应该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刻苦学习,以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报效祖国,这是学生实现远大理想的必由之路,也是他们成长的动力源泉。
2.通过物理实验等有利条件,增加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许多学生对物理没有兴趣的原因在于教师没有新颖而先进的教学方法。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课程标准在修订,教材年年在更新,但许多老师由于种种原因和条件的限制,还是老观念,“填鸭式”,“一支粉笔一本书”,做实验变成了讲实验。这些陈旧的教学方法,是学困生产生厌学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教学实践证明:物理实验不仅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认识物理规律、形成物理概念、提高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有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物理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学生要进行科学探究,离不开物理实验。加强实验教学是增强物理教学效果和开发学生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具体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而且要引导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学生在实验中通过观察、动手发现问题,再通过思考、分析、动手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如此,学生对于亲身经历的学习过程必定印象深刻,学习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就会变得投入,效果自然也会好许多。
例如在新教材的序言部分就安排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取一只杯子,在杯子中装满水,第一步若将一只回形针轻轻放入水中,请学生猜测,水是否会溢出?第二步请学生尝试一下;第三步请学生猜想一下,在水不溢出的情况下,最多能放多少只回形针;第四步,请学生试一试一共可放入多少只回形针?实际放入的数量与你的猜测相差多少?第五步与其他小组交流?比谁放得最多?猜一猜,能放入回形针的数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在这个实验过程中,模仿了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究,教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中的标新立异的想法给予肯定、支持和帮助,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和独立地思考,并通过实验否定错误的假设或修正不完善的猜想。即使最终学生得不到全面、准确的结论,但这样更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的精神。学生也在活动中忙得不亦乐乎,想得不亦乐乎,试想教师若以口述的方式来描述这个实验,学生怎能有兴趣?
3.多关心学困生,加强学生间的互帮互助,帮助学困生树立起战胜困难的勇气。
由于长期遭受挫折和失败,加之有些老师的讽刺挖苦,使学困生心理上形成了物理难学,自己不行、学不好的思维定势甚至障碍,导致恶性循环。教师绝不能由于学生成绩差就歧视学困生,相反,应当多关注他们,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哪里出现了问题。在平时的生活中,应当更加关注关心学困生。让学困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而不是漠视,从心理上改变有些学困生自卑的心态,树立起学习的勇气和生活的信心。
另外,采取同学间互帮互助的方式帮助学困生学习,可能更加有效,有些学困生由于自己成绩差而不敢面对老师,不愿主动请教老师。教师应努力把班级变成一个互帮互助的合作团体。可以将班级分为若干个物理学习小组,让学生自由组合(关系好的可以在一起),但每组的好差分配相对要平均,引入小组的学习考试竞争机制,增强学困生的小组荣誉感。这样,每组中的成绩较好的同学就可以帮助学困生。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将一些学生能力范畴以内的问题交给各小组讨论,有时课堂上就能出现小组中一帮一,甚至多帮一的局面,学困生在同伴的带动下,往往能更有力地向前冲,从效果上来看,这一方法对于学困生的转化最为有效。
以上是我个人在学困生转化工作中的一些心得,衷心希望老师们都能从内心和行动上真正地关心和帮注学困生,让他们也能拥有一片灿烂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