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着新一轮基础教育的不断改革,对德育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从小学生的现实情况出发,不断探索并创新丰富的、生动欢快的德育渗透形式,力求给学生带来新鲜的体验,不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优良品质的热情,通过适时地引导,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进一步提升,尽可能地开展一些德育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在实践中感知正确的思想,使学生受到优良思想的感染,从而自觉地规范今后自身的行为,逐步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有效策略
目前,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大部分教师依旧采取死板专制的德育模式,盲目地追求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分数,却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性格、行为、思想等方面的培养和教育,只顾着“教书”,却忽略了“育人”,阻碍了小学生道德修养的有效提升。因此,为了改变上述现状,教师要充分地考虑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开展一些符合学生接受程度的德育实践活动,逐步提升他们的道德感悟和修养。
一、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教师要注重发挥自身在德育渗透中的榜样示范作用,通过规范自己的言谈和教学行为来引起学生自觉地模仿和学习,使学生受到教师日复一日的感染,逐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要知道这不是在一朝一夕之间就可以完成的,也不是由教师直接地告知学生德育内容就可以形成的,而是在长期地坚持和熏陶下,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逐步提升,层层递进,最后使学生形成一种优良的道德形态。
例如,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让学生做一个遵守时间、不随便迟到的礼貌人,设计以下具体的教育过程。首先,教师针从自身做起,根据学校上课时间的安排和规定,每天早上都早于八点之前到达教室,每天下午都早于两点半之前到达教室。其次,在课前的几分钟内,教师可以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询问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受到教师的影响。最后,部分迟到的学生受到了教师的示范影响,自觉地像教师学习,逐渐成为遵守学校纪律、不迟到不早退的好学生。
二、适当地组织德育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形成优良的行为文化
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是纸上谈兵,如果一味地向学生传输德育的理论内容,不仅会让学生觉得枯燥,而且还会磨灭学生原本高涨的热情。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组织一些丰富的、生动欢快的德育实践活动,尽可能地要让实践活动符合学生的接受程度,引领学生在具体的实践当中切身地感知优良的道德文化,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除此之外,学生能够深切地受到德育思想的有力感染,从而使他们自觉地规范今后的言与行,最终促进学生形成优良的行为文化。
例如,教师组织了一次“你行我动,爱护环境”的德育主题实践活动,以此来丰富学生的个人体验。首先,教师引领学生提前准备好一个手提袋和一把扫帚,在班内向学生表明实践活动的意义和这次行动的大致内容。其次,带领学生走进社区,共同收集报废乱扔的旧电池、喝完扔掉的易拉罐等可以回收的垃圾,引导学生在小区里进行清扫,共同构建一个干净、整洁的社区环境,增强学生爱护环境的道德意识。最后,学生在这次行动中深刻地体会到了爱护环境的必要性,有利于其自觉地形成优良的行为文化。
三、布置贴近日常的德育作业,推动学生道德素质的有效提升
为了推动学生道德素质的有效提升,教师可以在日常的作业中布置一些符合小学生接受程度的德育实践性作业,尽可能地让作业内容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逐渐降低学生对优秀道德思想的陌生程度。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合理地把握作业的难度,如果作业的难度太大,学生就无法独立完成直接放弃,如果作业的难度太小,就无法对学生的道德思想起到较强感染作用,因此,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接收能力来布置德育作业,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
例如,教师给学生布置“妈妈的一天”的德育作业,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感悟记录在本上。首先,有一名学生张三将自己看到的内容记录在本上:天还没亮妈妈就把全家的早点做好了放在锅里,到了7点半妈妈骑车电动车去超市上班,在满是雪冰的道路上骑得小心翼翼,妈妈的;脸颊被冻得通红……其次,张三表达了一些自己的感悟:妈妈,您是一个伟大的人,每天照顾我那么不容易,我却还是不懂事……最后,学生在完成德育作业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感恩和体谅,有效地推动学生道德素质的进一步提升。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严格地遵循 “以德为先”的德育理念,充分地结合小学生的實际情况以及原有的道德基础和经验,尽可能地从他们的现实生活出发,寻找可利用的德育素材,注重发挥自身的示范 作用,做到以身作则,调动学生自觉地模仿和学习的欲望,从而帮助学生逐渐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布置一些贴近现实生活的德育作业,使学生自觉地联系以往的经验将德育内容不断内化成自己的品质,最终促进学生道德素养和品质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夏楠.关于如何提升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有效性的几点建议[J].中国校外教育,2019(34):53-54.
[2]黄活明.刍议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6):77-78.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有效策略
目前,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大部分教师依旧采取死板专制的德育模式,盲目地追求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分数,却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性格、行为、思想等方面的培养和教育,只顾着“教书”,却忽略了“育人”,阻碍了小学生道德修养的有效提升。因此,为了改变上述现状,教师要充分地考虑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开展一些符合学生接受程度的德育实践活动,逐步提升他们的道德感悟和修养。
一、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教师要注重发挥自身在德育渗透中的榜样示范作用,通过规范自己的言谈和教学行为来引起学生自觉地模仿和学习,使学生受到教师日复一日的感染,逐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要知道这不是在一朝一夕之间就可以完成的,也不是由教师直接地告知学生德育内容就可以形成的,而是在长期地坚持和熏陶下,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逐步提升,层层递进,最后使学生形成一种优良的道德形态。
例如,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让学生做一个遵守时间、不随便迟到的礼貌人,设计以下具体的教育过程。首先,教师针从自身做起,根据学校上课时间的安排和规定,每天早上都早于八点之前到达教室,每天下午都早于两点半之前到达教室。其次,在课前的几分钟内,教师可以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询问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受到教师的影响。最后,部分迟到的学生受到了教师的示范影响,自觉地像教师学习,逐渐成为遵守学校纪律、不迟到不早退的好学生。
二、适当地组织德育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形成优良的行为文化
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是纸上谈兵,如果一味地向学生传输德育的理论内容,不仅会让学生觉得枯燥,而且还会磨灭学生原本高涨的热情。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组织一些丰富的、生动欢快的德育实践活动,尽可能地要让实践活动符合学生的接受程度,引领学生在具体的实践当中切身地感知优良的道德文化,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除此之外,学生能够深切地受到德育思想的有力感染,从而使他们自觉地规范今后的言与行,最终促进学生形成优良的行为文化。
例如,教师组织了一次“你行我动,爱护环境”的德育主题实践活动,以此来丰富学生的个人体验。首先,教师引领学生提前准备好一个手提袋和一把扫帚,在班内向学生表明实践活动的意义和这次行动的大致内容。其次,带领学生走进社区,共同收集报废乱扔的旧电池、喝完扔掉的易拉罐等可以回收的垃圾,引导学生在小区里进行清扫,共同构建一个干净、整洁的社区环境,增强学生爱护环境的道德意识。最后,学生在这次行动中深刻地体会到了爱护环境的必要性,有利于其自觉地形成优良的行为文化。
三、布置贴近日常的德育作业,推动学生道德素质的有效提升
为了推动学生道德素质的有效提升,教师可以在日常的作业中布置一些符合小学生接受程度的德育实践性作业,尽可能地让作业内容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逐渐降低学生对优秀道德思想的陌生程度。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合理地把握作业的难度,如果作业的难度太大,学生就无法独立完成直接放弃,如果作业的难度太小,就无法对学生的道德思想起到较强感染作用,因此,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接收能力来布置德育作业,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
例如,教师给学生布置“妈妈的一天”的德育作业,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感悟记录在本上。首先,有一名学生张三将自己看到的内容记录在本上:天还没亮妈妈就把全家的早点做好了放在锅里,到了7点半妈妈骑车电动车去超市上班,在满是雪冰的道路上骑得小心翼翼,妈妈的;脸颊被冻得通红……其次,张三表达了一些自己的感悟:妈妈,您是一个伟大的人,每天照顾我那么不容易,我却还是不懂事……最后,学生在完成德育作业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感恩和体谅,有效地推动学生道德素质的进一步提升。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严格地遵循 “以德为先”的德育理念,充分地结合小学生的實际情况以及原有的道德基础和经验,尽可能地从他们的现实生活出发,寻找可利用的德育素材,注重发挥自身的示范 作用,做到以身作则,调动学生自觉地模仿和学习的欲望,从而帮助学生逐渐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布置一些贴近现实生活的德育作业,使学生自觉地联系以往的经验将德育内容不断内化成自己的品质,最终促进学生道德素养和品质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夏楠.关于如何提升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有效性的几点建议[J].中国校外教育,2019(34):53-54.
[2]黄活明.刍议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6):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