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家庭治疗法在解决婆媳问题中的因应之策

来源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fei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婆媳关系典型个案为例,以结构家庭治疗法为基础,评估家庭结构和界限、家庭系统弹性、家庭系统回馈、家庭生命周期、家庭成员的症状与家庭交往方式之间的关系。通过情节重演的方式改变家庭看法、引起危机的方式改善家庭结构、逆向思维的方式改变家庭世界观、订立规则的方式重塑家庭沟通模式,实现缓解案主婆媳关系,从而达到改善案主家庭关系的目标。
  关键词:婆媳问题;结构家庭治疗法;因应之策
  中图分类号:C916;D66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09-00-02
  本文所选取的案例来源于笔者在农村婆媳关系调查中的一个典型个案。案主小徐与丈夫小郑相恋两年,奉子成婚。婚后小徐丈夫在外打工,公公在家务农。婆婆觉得小徐作风不正派,在婚后一直对儿媳妇挑三拣四。在小徐生下女儿后,婆婆态度更加恶劣,成天指责小徐“生不出儿子”。尤其是发现小郑将工资交给小徐保管后,婆婆就更加严苛对待小徐,时常破口大骂,甚至劝说小郑与小徐离婚。婆婆对小郑宠溺有加,认为“儿子就该听我的”。社工了解小徐家庭情况后,尝试通过结构家庭治疗法,缓解婆媳矛盾,重塑家庭沟通模式,改善家庭结构,营造幸福的生活氛围。
  一、基于结构家庭治疗法的问题评估
  第一,家庭结构和界限。小徐产女后,婆婆不愿帮忙照顾女儿。小徐感到委屈,有一次打电话给丈夫诉苦被婆婆听到,婆婆便打了她一巴掌。婆婆平时对小郑特别好,婚后依然把他当孩子一样,各种事情都要过问。但婆婆同公公鲜少交流,吵架也是“冷暴力”。可見,婆婆与小郑的关系为纠缠,与公公的关系为疏离。自从小徐向丈夫诉苦被婆婆发现后,她但凡有让婆婆不满意的地方,婆婆都会拿孩子出气。有时任凭孩子哭闹,毫不搭理。如此将第三方,即“女儿”,代入婆媳关系即形成了“三角缠”。
  第二,家庭系统弹性。家庭系统弹性是指家庭的适应与转变能力[1]。而当一个家庭成员发生变化后,原有的家庭结构与交往方式没有得到相应调整或改变致使家庭成员感到困扰,则说明家庭系统弹性不足。小徐自述嫁入小郑家前后,由于婆婆嫌弃自己,平时几乎不与自己交流,依旧与丈夫、公公按照自己嫁进来之前的方式沟通,将小徐当作外人。
  第三,家庭系统的回馈——过分关心与淡漠。家庭系统的回馈是指家庭对个别成员的需要、感受、行为和思想的敏感程度[2]。家庭成员之间过分冷漠或过分操心都不正常。案主明显感觉到婆婆对小郑过分关心,与公公关系淡漠,对小徐更是“爱理不理”。
  第四,家庭生命周期。案主丈夫所处的家庭是主干家庭,其正处于收缩期与空巢期之间。收缩期始于第一个孩子离开父母家,空巢期为最后一个孩子离开父母家[3]。由于丈夫是独子,因此该家庭已完成收缩期的任务,但由于儿子、媳妇未搬离原来家庭,因此该家庭还未进入空巢期。
  第五,家庭成员的症状与家庭交往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构家庭治疗法认为家庭成员产生问题的原因是家庭功能丧失与成员间的不良交往方式[1]。小徐的婆婆处于强势地位,所有的矛盾,包括过分宠溺小郑、疏远丈夫、打骂案主、虐待孙女等,都因婆婆而起。丈夫的冷漠、儿子的无奈和儿媳妇的痛苦等情绪体验及反馈也皆因婆婆的言行而发生。如果将家庭交往方式进行改变,最受影响、得失最多的则是婆婆和案主。
  二、以结构家庭治疗法介入婆媳问题的过程及策略探讨
  (一)进入家庭——观察家庭互动
  本案例中,家庭对社工的进入有所保留或抗拒。一方面,案主婆婆文化水平低,潜意识里将社工看作是“权威的专家”,她担心自己的权威在社工面前受到挑战,因此在社工介入之初表现出抗拒情绪。另一方面,农村常有“家丑不可外扬”的思想,认为家庭矛盾可内部解决,“不需要外人参与”。而且处于家庭矛盾之中,社工很容易卷入家庭纠纷,偏袒一方,打击另一方。因此,社工主动了解当地风土民情以及按家庭习惯,主要关注家庭交往过程而非谈话内容。同时,运用同理心、鼓励、积极关注、真诚、情感反应、内容反应等会谈技巧,与各位家庭成员建立信任关系,从而促进后续治疗的开展。
  (二)评估——分析家庭问题
  评估过程开始于接案之初,根据《家庭关系量表》中的“父母管教压力”一表,婆婆的测试结果为80分,公公的测试结果为19分,婆婆的分值远高于公公,该表总分为102分,根据计算规则“愈高分者,其压力亦越大”可见,婆婆对于小徐丈夫的关怀远高于公公。而根据《家庭关系量表》中的“夫妻沟通”一表,婆婆和公公的测试结果分别为24分和20分。该表总分为66分,根据量表规则“愈高分者,其夫妻间沟通愈良好”可见,婆婆和公公的沟通存在障碍。因此也印证了上述“家庭结构和界限”的判定。另外,在评估过程中,社工需要明确家庭的形态和结构、家庭系统的弹性、家庭系统的反馈、家庭生命周期、家庭成员的症状与家庭交往方式之间的关系②。
  (三)介入
  第一,改变家庭的看法——情节重演,直面问题。为了让所有家庭成员直观地看到家庭的问题,社工使用“情节重演”的方法,引导家庭成员直面问题。社工引导案主、婆婆、小郑重演“小徐向丈夫诉苦,婆婆打骂小徐”的情节。在此过程中,小郑明显感受到小徐的委屈和痛苦情绪,但由于婆婆的强势,小郑则默不出声。社工发现,三者面临问题时,都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都希望对方改变而非自己。人们很难看出自己也是使自己陷入灾难的成因之一,只怪罪他人的所作所为,却很难看出自己与他人相处的模式[4]。治疗者的工作之一就是唤醒他们。因此,社工反复重复某一信息、突然改变声调、做出某些怪异的动作等,引起家庭成员的注意,并引导家庭成员反思。
  第二,改善家庭的结构——引起危机,迫使改变。对于案主家庭中疏离与纠缠的病态家庭结构,社工采取“引发危机”的策略。例如,在婆婆指责媳妇时,社工可以通过冷落的方式有意识地忽视婆婆的意见,并站在小徐一边,向婆婆提出“挑战”。当婆婆受到批评时,就会向公公发出“求助”,希望与公公共同“对抗”社工。而在婆婆与向公公“求助”的时候,公婆之间的疏离关系则凸显出来,并迫使他们发生改变。同理,促使小郑站在小徐一边,反驳母亲,影响母亲的“儿子就该听我的”这一信念,引导一家人认真审视母子关系和夫妻关系,领悟“纠缠”与“疏离”的病态家庭结构所带来的危机,促进改变。   第三,重塑家庭沟通模式——去粗取精,定立规则。在家庭治疗的中后期,家庭成员已基本体会并领悟病态家庭结构以及不良的沟通模式对家庭生活的影响。在这一时期,社工的主要工作是引导家庭成员共同讨论,定立家庭规则。社工和家庭成员一起分析现有家庭沟通模式中的优点和缺点,探讨改进方案,定立全员赞同且愿意参与实施的新型家庭沟通规则。
  (四)结案与评估
  在这一阶段,社工与案主及家庭成员共同回顾整个服务过程所经历的重要事件和情绪体验,再次强化重新构造的家庭沟通模式和正常的家庭结构,复习解决家庭冲突的方法,使家庭成员在服务结束后能自行解决任何家庭冲突所造成的问题。社工在结案后的3个月内,不定期与案主及其家人联系,询问近期改变,同时对案主的困惑进行解答,强化其解决问题的能力。结案后,工作者再次通过《家庭关系量表》对案主家庭关系进行评估,根据《家庭关系量表》中的“父母管教压力”一表,公公的测试结果为49分,较介入前有明显提高。而根据《家庭关系量表》中的“夫妻沟通”一表,婆婆和公公的测试结果分别为40分和43分。二人分数均较介入前有明显提高。同時,案主自述近期婆婆与其关系有所缓和,对女儿的照顾也比之前耐心周到,小郑和案主公公则表示案主婆婆的态度较家庭治疗前更加和善,但偶尔还会有负面情绪出现,毕竟多年根深蒂固的思想难以在一朝一夕之间完全改变。同时,社工从村民中了解到,案主家较之前少有吵闹声传出。可见案主家庭成员关系渐趋缓和。
  三、反思
  结构家庭治疗法在促进家庭成员良性沟通方面的影响不可否认,但其所表现出的局限性仍不可忽略。一是关注内在互动,忽略外在影响。二是关注家庭整体的改变,忽略了个体情绪体验。三是对社工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社工需要随时改变自己的立场,始终保持客观。
  参考文献:
  [1]许莉娅.个案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美]萨尔瓦多·米纽庆.家庭与家庭治疗[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9.
  [3][美]Nichols,Schwartz.家族治疗概论[M].王慧玲,连雅慧,译.台北:洪叶出版社,2002.
  [4]苏苏.退休老年妇女的成功老龄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
  (责任编辑:董维)
  ①   《个案工作知识点总结》,据百度文库:https://wenku.baidu.com/view/9e997998d3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fb.html?fr=search-1-wk_sea_vipX-income8&fixfr=8xpCkkj3QxSQUZo1A7nEtw%3D%3D。
  收稿日期:2021-05-26 修改日期:2021-07-13
  作者简介:黄书琳(1991—),女,福建福州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社会发展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农村社区教育具有群众性、地域性的特点,如何因地制宜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社区教育形式,破解农村社区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提高群众文化生活的参与性、认同感和满意度,成为新时代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涵。本文通过对天水市秦州区天水镇社区教育调查,呈现了该地区社区教育的发展状况,探讨了在“互联网+”背景下,农村社区教育对于人民文化生活提高、奔小康、实现学习型社会发挥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农村
期刊
摘 要: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乡村游”逐步普及,原汁原味、独具特色的乡村景观日益受到人们的喜欢。随着乡村旅游资源的挖掘,乡村景观的设计也逐步受到重视。如何通过设计乡村景观强化游客的沉浸式体验成为吸引游客的关键,解决这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全面促进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沉浸式体验通俗来说就是能够让游客全身心融入乡村环境,去享受乡村生活的一种体验。基于此,笔者结合多年研究,以新昌棠村为例,从乡村建筑立面、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我国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无论是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应用研究方面均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随着西学东渐,国内学者越来越专注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为了弘扬国学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将认知语言学这一舶来品用于汉语本土化的认知研究日渐兴起。基于此,本文以曹雪芹的经典之作《红楼梦》中“火”的隐喻为始发点,揭示隐喻不仅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人类认知思维的方式,与人类自身的经验和社
期刊
摘 要:目前,全国医学院校有数百万医学生,把他们培养成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护佑生命的医务工作者,是医学院校的神圣职责。医学院校不仅要利用好传统医德教育资源,更要利用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伟大斗争中白衣天使们所展现出的伟大抗疫精神,让抗疫精神内化在广大医学生的心灵深处,让他们成为新时代像抗疫英雄般的白衣天使。  关键词:医德教育资源;白衣天使;抗疫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1;R-4 文献标
期刊
摘 要:信息化教育发展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当前教学改革的目标。混合教学作为新型教学模式,已得到广泛运用。本文以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为例,将超星学习通平台融入混合教学模式,按照课前、课中和课后环节示范实施智慧英语课程教学,并对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和反思,为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混合型教学模式;超星学习通;高职公共英语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学前教育专业目前多以校企合作为前提,让学生在校就读期间以“学徒”身份走向岗位。学徒制培养模式让学生将知识与实务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就业能力。但这种培养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基于此,本文阐述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并针对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提出加强政府、学校、企业之间的联系与配合,制定严格的实习生和企业幼教的筛选制度等措施,为培养有真才实学、具备专业实用技能的学前教育工作
期刊
摘 要: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各种学习似乎变得很容易,却也很难深入。不知道从何时起,学生的学习能力越来越弱,甚至几乎丧失殆尽。对于《机械制图》这样的专业课程,尤其需要思维能力,如何让学生学会制图并且能深入学习,本文提供了一则案例,并提出了以问题为导向进行学习设计,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表达,注重评价,及时鼓励的培养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深度学习;《机械制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H126-4;G
期刊
摘 要:时代呼唤工匠精神,高职院校作为工匠精神弘扬的精神高地和人才培育的实践阵地,肩上担负着为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培养高素质医护人才的重任和使命。本文以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通过研究工匠精神培育的基本现状,探析高职医学院校培育工匠精神存在的问题,从问题导向出发,提出培育对策,以期能为中国医护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些借鉴意义和现实价值。  关键词:工匠精神;培育;泉州;高职院校;医学高
期刊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做好防疫时期乃至今后大学生思想指导、价值引导和舆论引导的重要课程。基于伯克认同理论视角,本文试从“抓住情感认同的共鸣点”“找到达成共识的对立面”“打通共享交流的传播链”三个层面探索在疫情防控背景下优化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模式,提升当代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理论认同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伯克认同理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冠肺炎疫情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高校黨员队伍是青年学生中的中坚力量,是具有影响力的优秀群体,做好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可以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整体素质,对于引领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结合大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的基本要求,以大学生党员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出当代大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的现状,准确地了解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镇江高专财经商贸学院“五星”学生党支部的成功案例分析,从培养模式、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