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予监外执行制度完善

来源 :理论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lly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新规使暂予监外执行制度得到较大完善,但其仍然在程序设置、权责分配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为了加以弥补,学术和实务界广泛探讨和实践了检察机关同步监督制度。但同步监督理论的法律基础并不牢固,完善暂予监外执行制度应当综合考量、重新配置各机关的权责划分与程序,才能收获立法统一与司法效率。
  [关键词]暂予监外执行;检察机关;同步监督;法律监督权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7 — 0060 — 02
  一、 暂予监外执行程序的完善成果与不足
  前些年,由于对拘役、有期徒刑的暂予监外执行程序规定不完善、监督不严,出现了大量权钱交易、徇私舞弊的腐败行为,大量在押的“权贵人士”被违规暂予监外执行,引发公众愤怒。近年来在中国共产党厉行反腐的精神指导下,许多新规定相继出台,对暂予监外执行程序进行了更为细致、严格的规定,腐败案件大大减少。
  (一)暂予监外执行程序新突破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公安部、司法部、国家卫生计生委于2014年10月颁布的《暂予监外执行规定》对该制度进行了重要完善,主要包括:
  第一,赋予了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暂予监外执行申请权。之前,这一重要权利的缺失剥夺了刑罚被执行人的重要诉讼权利,使其完全成为行政命令的被执行者,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不利于促使被执行人积极改造。这一重大修改充分保障了被执行人的刑罚主体地位、人权和改造的主动性。但是,《暂予监外执行规定》的效力地位并不够高,这一权利还应当在《刑事诉讼法》中得到体现,才能做到法律的普遍适用。
  第二,赋予了人民检察院对暂予监外执行人基本情况的调查核实权。新《暂予监外执行规定》表明,人民检察院有权向有关机关、单位调阅材料、档案;人民检察院认为必要时,可以自行组织或者要求人民法院、监狱、看守所对罪犯重新诊断、检查或者鉴别。因此人民检察院不再只能审查监狱、看守所提供的书面材料,而能够更接近被执行人的真实情况,更容易发现程序中的腐败问题。
  第三,新《暂予监外执行规定》规定了对司法工作人员或从事诊断、检查、鉴别等工作的相关人员在执法工作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等违法违纪行为的法律责任。2001年的《关于监所检察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表明,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部门有对这类案件的立案侦查与初查权。这些规定将大大增强对刑罚执行机构违规操作的威慑力。
  (二)暂予监外执行制度仍存在较大不足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以上规定虽扩大了人民检察院的部分权力,但没有做到对这一制度根本、全面的完善。笔者认为,至少还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从程序上看,监狱、看守所仍是暂予监外执行的决定机关,这在世界范围内是绝无仅有的。这一程序设置使得监狱、看守所分割共享了法院的刑罚执行权,并且剥夺了人民检察院的求刑权。
  在刑事诉讼的过程中,公诉机关履行起诉、追诉和惩罚犯罪的职责,求刑权是人民检察机关的基本权力。刑罚变更的过程,实际上是依据被执行人犯罪和改造情况,对被执行人的应处刑罚的重新认定,因而仍属于人民检察院的权责范畴,但我国刑罚变更权的设置则剥夺了人民检察院的这一权力。交付执行后的暂予监外执行决定由省级狱政管理部门作出,整个程序没有公开听证、言词调查、对抗辩论,极具行政色彩。且一旦决定机关做出错误的决定,却并不存在上诉等救济途径,决定机关“一审终审”易诱发决定机关徇私舞弊。在德、法等传统大陆法系国家,暂予监外执行的决定通常需要由执行法庭或法官做出,以司法程序决定,由服刑人员、监狱和检察官参与开庭审理,由法院作出判决,对判决不服的可以上诉。这程序与权力设置更加正当,体现了权利制衡与人权保护。
  第二,在对暂予监外执行程序的监督方式上,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应当将决定抄送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认为决定不当的,应自接到通知之日起一个月内将书面意见送交批准机关。由此可见检察机关的监督是一种事后监督,存在操作困难、程序模糊、缺乏权威等问题。
  从操作上看,检察机关的监督方式为依据决定机关的决定书发出纠正违法通知,虽说新规定赋予了检察机关更大的调查权,但依据决定机关的决定书还是很难发现问题,因此检察机关动用调查权的可能性太低。且即使检察机关提出了纠正意见,也可能因为法律没有规定决定书的送达时限,出现已经释放被执行人之后才送达的情形。从程序上看,法律对决定机关做出的决定书的生效时间规定模糊,因此一旦决定做出,执行机关就可以对被执行人予以监外执行,检察机关提出再多的纠正意见也是无的放矢。从权威性看,法律没有规定检察机关提出纠正意见之后的程序,被纠正机关并不必须纠正,导致监督不力。
  二、 完善检察机关对暂予监外执行程序的构想
  (一) 暂予监外执行程序完善
  在程序构建方面,笔者认为,变更刑罚执行是对被执行人的犯罪与改造情况的重新审查,应当回复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刑罚被执行人和执行机关本来地位,构建人四位一体的程序结构。
  其中,程序启动权应掌握在被执行人与检察机关手中。被执行人认为自己符合暂予监外执行条件时,可以向执行机关提出申请,由申请机关交法院审理。而对检察机关赋予检察建议权,对符合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罪犯,检察机关可以建议执行机关报请法院裁定。而人民法院具有对刑罚变更执行的决定权。在开庭审理的过程中,执行机关、人民检察院、被执行人都应参与,充分进行调查、质证与辩论。如果对法院的裁定结果不服,被执行人应有上诉权,而检察院有抗诉权。由于暂予监外执行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因此还可以考虑效仿俄罗斯刑事诉讼法,规定检察机关对暂予监外执行的裁定提出的抗诉具有停止执行的效力。①
  (二)检察机关监督权完善   对于如何完善检察机关的监督权,实务界与理论界提出了各种制度构想,其中讨论最为热烈的当属检察机关同步监督理论,即检察机关在暂予监外执行程序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进行动态监督。
  首先,在事前建立事先审查制度和检察官约谈制度。检察机关有权事先审查暂予监外执行材料,并要求执行机关撤回其认为不符合执行条件的提请材料。派驻监管场所的检察官可以随时约谈在押的被执行人及其同监室成员,事先了解可能需要暂予监外执行人的病史、改造表现等情况。
  其次,在事中检察机关可以列席暂予监外执行评审委员会会议等有关会议,对监狱办理被执行人暂予监外执行的全部程序进行监督,且检察机关有权随时要求监狱等部门提供有关的案卷材料。
  最后检察机关根据事前、事中监督掌握的情况,判断暂予监外执行的决定是否符合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如果发现暂予监外执行不当的,应当向决定机关提出书面纠正意见。如果检察机关对疾病伤残鉴定有疑义,必要时可以组织对罪犯病情的复查和重新鉴定。事后审查的期间内,执行决定应当暂缓执行。
  事实上,同步监督理论已经得到了政策上的肯定与实践中的适用,各地刑罚执行机构中设置的派驻检察室实现了与执行机构较强的信息联网与互动。2005年3月,中央政法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保外就医工作的通知》,要求检察机关强化监所检察工作,“变事后监督为同步监督”。《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监所检察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也指出,“派驻检察人员应当深入被监管人员的劳动、学习、生活三大现场,了解掌握监管改造情况···监所检察部门应当定期与监管单位召开联席会议,搞好协调配合”。
  三、检察机关同步监督之我见
  笔者认为,同步监督固然有效,但缺乏牢固的法律依据。我国刑事裁判执行监督构造属于典型的检执分离制,“检察机关不直接实施刑罚权,而是从监督执法活动入手,把维护法律的统一作为自己的专职。”②
  也就是说,检察机关的职权为法律监督权。程序性是其主要特点,而不具有实体处分的效力,不能决定刑罚的适用结果。虽然很多学者对检察机关监督的权威性不足都提出要扩大检察机关的权力,但有学者敏锐地指出,“片面扩大实体权并不一定能促进刑罚执行监督的效果,同时也改变了检察权的属性。”③例如同步监督的构想与实践中,检察机关的事前审查可引起执行机关撤回申报,此时检察机关实则在行使刑罚变更的决定权或指挥权,超越了法律监督权,改变了监督权的性质。
  从法理上说,“法律监督中监督者是以第三者的身份置身被监督系统或者监督对象之外,在客观评价被监督事务的基础上超然理性地实施监督。”④其实,检查监督的非强制性与全面性并不矛盾。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内涵丰富,其包括对被监督事务的知情权、对材料的审查权、特定程序的启动权,还包括纠正违法的检察建议权等等,但绝不应有强制性。
  那么,如何兼顾暂予监外执行程序的完善与检察监督权的边界呢?对此,笔者认为有两种可行路径:
  第一种方法是,尝试学习法、德等国家,赋予检察机关刑罚执行权与刑罚执行变更决定权,使得同步监督理论有法可依。这一解决方法是较为彻底的,但要赋予检察机关以上权力,就需要在根本上修订宪法,重新确立检察机关的权力范围,进而修改刑法、刑事诉讼法等基本法,才能做到法律体系上的统一。
  第二种建议是,在现有法律的规定下,变同步监督为随时介入模式。即检察机关有权随时介入执行机关的活动,及时发现违法情况予以纠正。相比之下,随时介入模式也可以在事中和事后做到较为全面的监督,但这种监督是不定期的,其结果也是非强制的。可以赋予检察机关更多的程序启动权、检察建议权,加之笔者在上文中提到的改革暂予监外执行总体程序,以法院作为程序的决定主体,以权力制衡的方式保障程序的公正有效。相比之下,笔者更倾向于这种完善方式。
  〔参 考 文 献〕
  〔1〕向泽远.法律监督原理〔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6.
  〔2〕徐静村.刑事诉讼前沿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
  〔3〕吕泽华,李刚,等.论我国刑罚执行体系与检察执行监督机制〔J〕.西部法学评论,2009,(01).
  〔4〕刘春涛,张玉飞.论刑罚变更执行检察监督机制的完善〔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0).
  〔5〕刘吉山.刑罚变更执行监督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当代法学,2011,(05).
  〔责任编辑:陈玉荣〕
其他文献
(江西理工大学法学院, 江西 赣州 341000)    [摘 要]婚姻满意度是衡量婚姻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已婚夫妇对其婚姻关系满意程度的主观感觉评估经过统计调查,我们发现赣州市居民总体婚姻满意度处于中上等水平,与其它大城市水平相当城市女性居民的婚姻满意度要低于男性,而且影响婚姻满意度的因素主要是配偶理解程度经济收入及安排和性生活  [关键词]婚姻满意度;调查;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C9
图/本刊记者 梁辰新井一二三擅长用中文写作的日本女作家。80年代曾经在中国留学。目前定居东京,担任明治大学讲师,作品有《我这一代东京人》《独立,从一个人旅行开始》《伪东京》《午后四时的啤酒》等。用中文写作超过日语的日本作家  北京冬日的阳光下,50岁的新井一二三从酒店侧门走过来。乍一看,她就是个典型日本中年妇女,略显矮胖,黑衣格子裙,眉眼细长,脖子上还挂了串圆润饱满的珍珠项链,细节处见精致。  待
摘 要:对绍兴市部分地区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分析绍兴市城市休闲体育时空维度特征。根据调查显示,绍兴市居民可自由支配时间并不充足,按照休闲体育行动的基本规律,将居民休闲体育活动空间划分为居住圈、社区圈和城市公共活动圈三个层次。居民休闲体育行为的时空特征具有一定的共性,比如每个圈层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距离衰减规律;但不同的活动范围与活动方式下又呈现出一定的个性,比如不同休闲体育行为圈主体对进行体育活动的
摘 要:达斡尔族民间发展文化现状,大体概括为空前繁荣,文化情结高涨,研读热情高涨,但是,文化建设目标不确定,可塑内容不确定,队伍不确定,同时存在着传统本真定位难,文化价值评估难,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把握难,作品创作难等问题。  关键词:达斡尔族;民间文化;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7)02 — 0005 — 03  达斡尔民间文化,是我
[摘 要]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彻底解决目前高校德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德育目标,必须树立大德育思想,构建在党委统一领导布署下,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具体实施的德育管理新体制,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新格局。泰山学院积极探索德育工作规律,构建形成了德育系统工程,不断凝聚德育的强大合力,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打下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高校;大德育体系;大
摘 要:当前行政村规模普遍过大,村民之间利益关联度不高,村民自治难以落地。清远市通过行政与自治分离,将村委会下沉到利益关联性更强的自然村,缩小自治规模,将自然村作为自治基本单元,促进了自治有效运转,激活了村庄内生动力。同时,村委会下沉也面临行政成本增加、新旧体制衔接不畅和新的治理体制构建不足等不容回避的问题。  关键词:村委会下沉;自然村;自治  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974年,17岁的西丽·娜沙特来到了洛杉矶学习艺术。5年后,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她与家乡失去了联系。等到她再一次踏上故土已是1990年。那一次的返乡之旅对她触动非常大,儿时记忆里的伊朗虽然由国王统治,但却是个开放多元的世俗社会,人们有选择宗教的自由,而眼前的这片土地已由神权政体替代,人们被迫遵循严苛的伊斯兰教法,尤其是妇女们都被迫戴上了头巾和黑纱,“有点类似你们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娜沙特在访谈中
[摘 要]回顾历史,邓小平和以他为代表的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领导和方向的保障、道路模式、动力源泉和理论依据,为中国梦的实现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键词]邓小平;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图分类号]A84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10 — 0017 — 02  习近平在全国总工会讲话时提出“从孙中山先生第一个喊出‘振
数学百草园  作者:丘成桐  出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本书是《数学与人文》丛书第21辑,旨在贯彻“让数学成为国人文化的一部分”,展示数学丰富多彩的方面。“真知灼见”栏目讲述了数学之美;“大师访谈”栏目汇集了对3位当代数学大师的访谈;“数学沉思”栏目以作者亲身经历告诉年轻学子树立崇高理想对事业成功的重要性;“数学星空”栏目收录了纪念龚异和陆啟铿教授的文章;“数海钩沉”栏目描写了数学家格利森、黎曼、段
[摘要]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背景下,如何营造和建设低碳校园生活,对低碳校园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背景下,如何营造低碳生活,建设低碳校园生活,对低碳校园建设具有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低碳;校园;建设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0)06 — 0126 — 02    全球气候变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