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办公室地方小,安不下食堂。每天中午我们都要到大街上去“觅食”。工薪层又不能頓顿去吃什么高级大餐,真让人怀念以前有食堂的日子。
管后勤的领导想出一个办法,决定自制一些餐券发给我们,想去哪家就餐,可派人去谈,如对方肯收这种餐券,我们可随便去吃,店家攒够一定数量的餐券随时拿来单位结账即可。领导说,这条街上汇集了全国各地的风味美食,比食堂可丰盛多了。可人们并不知足,因为时间久了,味觉渐渐麻木,口味也刁起来。 “去谁家吃”依然成为令人纠结又每日必做的选择难题。
这天,经过层层筛选,我们决定去“腊汁肉夹馍”店吃馍和馄饨。老板娘爽快地收了券,向着里间声音洪亮地报上我们所点的食物。我们坐着安静地等。这时,塑胶长条的透明门帘被撩开,进来两位满身灰点的男人,找了空桌坐下来。旁边有个建材市场,他们像是送货的。那深蓝色工作服的肩头浮着一层浅白的粉尘,让旁边的食客们多少生出些嫌弃。一些人开始往里闪着身子,有的还用手护住了自己的碗,生怕那粉尘掉下来飘进自己的汤里。
性格爽朗的老板娘似乎与他们很熟络,把大菜单往吧台上一放,空着手直接走过来,笑着问:“今天二位吃点儿啥?”完全不像跟其他客人那般客套。我边等着自己的馍,边好奇地打量着他们,也许他们天天来这里吃饭吧,要不怎么连菜单都不用看!菜单上那么多种小菜,仅馄饨就有十几种呢。
其中一个男人开始征询同伴的意见,“你要红绕排骨的还是香菇炖鸡的?”
他的同伴说:“红烧排骨的吧,再来个肉馍。”
我心想,餐馆间也竞争激烈,招牌上写着“腊汁肉夹馍”却也做排骨面条?
老板娘又声音洪亮地朝里喊了一嗓子:“红烧排骨的煮两份儿!”
我们的馍和馄饨端上来了,坐我对面的同事小李是个挑食的孩子,她咬一口那馍,有些失望,说哪是精肉,夹这么多焖子,再也不来了。
说话间,老板娘依次为那二位捧出一只大瓷碗,热气腾腾的,并飘出一股浓郁的香味。他们的馍也上来了,二人吃得很开心。但他们并不在意面前的大碗和手中的馍,而是用带有口音的话热聊着什么,看得出他们热聊的话题比眼前的食物重要多了。一人又拿起辣子往碗里倒,然后挑一筷头一吸溜,非常满足的神情。我这才看清楚,原来,他们点的并不是红烧排骨面条,而是“红烧排骨方便面”哪!
我一下就被他们的幽默逗乐了,或许他们并不是故意幽默,那确实就叫“红烧排骨方便面”哪。让人煮个方便面竟如此豪迈,并说得那样自然和洒脱,“红烧排骨的!”让人有他们在吃那冒着呼呼肉香的猪排的错觉。我和小李走出餐馆,她忽然也笑起来,说:“我们再来这家吃饭,也对老板娘说,‘我们要香菇炖鸡的!’”
对呀对呀,这“菜”名让人听上去感觉多么幸福和美好啊。其实,我们一直生活在幸福和美好之中。
近日读曹文轩的文字,他说:“我现在对吃饭很在意,很认真,甚至很虔诚,并对不好好吃饭的人,大为不满。”曹先生的观点,我非常认同。在我小的时候,物质生活远没有现在这样丰富,就连家里人过生日,母亲也仅是为他多煮几个鸡蛋而已。与现在物质丰富的日常生活无法相比。但现在人们的口味却越来越挑剔,越来越不懂得对粮食的珍惜。我身边的一些小同事大都不爱做饭,并以“君子远庖厨”作为冠冕堂皇的理由。我却不这样认为,我经常教女儿做饭,一是培养她热爱劳动和自立的品格,再者,厨房里是个充满科学和智慧的地方啊!能让人面对着那些新鲜的果蔬和粮食,心生敬畏。女儿从小给我帮厨,到现在能完全独立地制作出一盘美食供家人享用。也许是亲自参与了劳动吧,她从小就不挑食,不浪费食物。更让人欣慰的是,她还从厨房里寻找到大量的写作素材,真好!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由此可见“吃”的重要性。事实上,做饭同样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杨雅淇同学以亲身经历为例,向我们详细叙述了制作“杨小厨牌锅贴儿”的详细步骤及过程。她用几百字的文章,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鲜活的画面,就像电视中的美食直播节目一样,让读者边读边口舌生津,仿佛眼前正端上来一盘色、香、味俱全的“杨小厨锅贴儿”。为什么杨雅淇同学的这篇文章会产生这么好的效果呢?这离开不她的写作功底:一是叙述条理清晰,故事的前因后果交代得很清楚;二是用词准确、贴切,比如准备食材,“小半碗精肉馅,一小绺韭菜,切几片姜剁碎备用”,以及后面搅拌馅料和包锅贴儿,用词都很讲究,如果按着她的解说来做锅贴儿,一定会成功;三是语言生动、形象、接地气,文章从头到尾读起来妙趣横生,让人会心一笑。雅淇妈妈写的《幸福的“菜”名》,同样是记叙她亲身经历的与吃有关的故事,从另一个方面告诉我们,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在生活中发现许多有趣的问题,写作文时也就有东西可以写了。
(编辑 文 墨)
管后勤的领导想出一个办法,决定自制一些餐券发给我们,想去哪家就餐,可派人去谈,如对方肯收这种餐券,我们可随便去吃,店家攒够一定数量的餐券随时拿来单位结账即可。领导说,这条街上汇集了全国各地的风味美食,比食堂可丰盛多了。可人们并不知足,因为时间久了,味觉渐渐麻木,口味也刁起来。 “去谁家吃”依然成为令人纠结又每日必做的选择难题。
这天,经过层层筛选,我们决定去“腊汁肉夹馍”店吃馍和馄饨。老板娘爽快地收了券,向着里间声音洪亮地报上我们所点的食物。我们坐着安静地等。这时,塑胶长条的透明门帘被撩开,进来两位满身灰点的男人,找了空桌坐下来。旁边有个建材市场,他们像是送货的。那深蓝色工作服的肩头浮着一层浅白的粉尘,让旁边的食客们多少生出些嫌弃。一些人开始往里闪着身子,有的还用手护住了自己的碗,生怕那粉尘掉下来飘进自己的汤里。
性格爽朗的老板娘似乎与他们很熟络,把大菜单往吧台上一放,空着手直接走过来,笑着问:“今天二位吃点儿啥?”完全不像跟其他客人那般客套。我边等着自己的馍,边好奇地打量着他们,也许他们天天来这里吃饭吧,要不怎么连菜单都不用看!菜单上那么多种小菜,仅馄饨就有十几种呢。
其中一个男人开始征询同伴的意见,“你要红绕排骨的还是香菇炖鸡的?”
他的同伴说:“红烧排骨的吧,再来个肉馍。”
我心想,餐馆间也竞争激烈,招牌上写着“腊汁肉夹馍”却也做排骨面条?
老板娘又声音洪亮地朝里喊了一嗓子:“红烧排骨的煮两份儿!”
我们的馍和馄饨端上来了,坐我对面的同事小李是个挑食的孩子,她咬一口那馍,有些失望,说哪是精肉,夹这么多焖子,再也不来了。
说话间,老板娘依次为那二位捧出一只大瓷碗,热气腾腾的,并飘出一股浓郁的香味。他们的馍也上来了,二人吃得很开心。但他们并不在意面前的大碗和手中的馍,而是用带有口音的话热聊着什么,看得出他们热聊的话题比眼前的食物重要多了。一人又拿起辣子往碗里倒,然后挑一筷头一吸溜,非常满足的神情。我这才看清楚,原来,他们点的并不是红烧排骨面条,而是“红烧排骨方便面”哪!
我一下就被他们的幽默逗乐了,或许他们并不是故意幽默,那确实就叫“红烧排骨方便面”哪。让人煮个方便面竟如此豪迈,并说得那样自然和洒脱,“红烧排骨的!”让人有他们在吃那冒着呼呼肉香的猪排的错觉。我和小李走出餐馆,她忽然也笑起来,说:“我们再来这家吃饭,也对老板娘说,‘我们要香菇炖鸡的!’”
对呀对呀,这“菜”名让人听上去感觉多么幸福和美好啊。其实,我们一直生活在幸福和美好之中。
近日读曹文轩的文字,他说:“我现在对吃饭很在意,很认真,甚至很虔诚,并对不好好吃饭的人,大为不满。”曹先生的观点,我非常认同。在我小的时候,物质生活远没有现在这样丰富,就连家里人过生日,母亲也仅是为他多煮几个鸡蛋而已。与现在物质丰富的日常生活无法相比。但现在人们的口味却越来越挑剔,越来越不懂得对粮食的珍惜。我身边的一些小同事大都不爱做饭,并以“君子远庖厨”作为冠冕堂皇的理由。我却不这样认为,我经常教女儿做饭,一是培养她热爱劳动和自立的品格,再者,厨房里是个充满科学和智慧的地方啊!能让人面对着那些新鲜的果蔬和粮食,心生敬畏。女儿从小给我帮厨,到现在能完全独立地制作出一盘美食供家人享用。也许是亲自参与了劳动吧,她从小就不挑食,不浪费食物。更让人欣慰的是,她还从厨房里寻找到大量的写作素材,真好!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由此可见“吃”的重要性。事实上,做饭同样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杨雅淇同学以亲身经历为例,向我们详细叙述了制作“杨小厨牌锅贴儿”的详细步骤及过程。她用几百字的文章,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鲜活的画面,就像电视中的美食直播节目一样,让读者边读边口舌生津,仿佛眼前正端上来一盘色、香、味俱全的“杨小厨锅贴儿”。为什么杨雅淇同学的这篇文章会产生这么好的效果呢?这离开不她的写作功底:一是叙述条理清晰,故事的前因后果交代得很清楚;二是用词准确、贴切,比如准备食材,“小半碗精肉馅,一小绺韭菜,切几片姜剁碎备用”,以及后面搅拌馅料和包锅贴儿,用词都很讲究,如果按着她的解说来做锅贴儿,一定会成功;三是语言生动、形象、接地气,文章从头到尾读起来妙趣横生,让人会心一笑。雅淇妈妈写的《幸福的“菜”名》,同样是记叙她亲身经历的与吃有关的故事,从另一个方面告诉我们,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在生活中发现许多有趣的问题,写作文时也就有东西可以写了。
(编辑 文 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