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们于2005年5月成功地进行了2例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报告如下. 1.病例资料:病例一:病人,女,46岁,因"上腹饱胀不适伴消瘦4个月"入院.体格检查:皮肤巩膜无黄染,上腹触及5.0cm×6.0cm质韧肿物,肝功正常.彩超及螺旋CT示"胰头部囊实混合性占位".术前诊断:胰头部囊实性肿物.病例二:病人,男,84岁,因"皮肤巩膜黄染伴尿色深20d"入院。
【机 构】
:
150001,哈尔滨市,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普外科(微创外科,150001,哈尔滨市,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普外科(微创外科,150001,哈尔滨市,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普外科(微创外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于2005年5月成功地进行了2例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报告如下.
1.病例资料:病例一:病人,女,46岁,因"上腹饱胀不适伴消瘦4个月"入院.体格检查:皮肤巩膜无黄染,上腹触及5.0cm×6.0cm质韧肿物,肝功正常.彩超及螺旋CT示"胰头部囊实混合性占位".术前诊断:胰头部囊实性肿物.病例二:病人,男,84岁,因"皮肤巩膜黄染伴尿色深20d"入院。
其他文献
自从1882年由Carl Langenbuch施行第一例胆囊切除术以来,胆囊切除术成为胆囊良性疾病的经典手术方式.以往胆囊切除术后出现黄疸,经过各种检查方法检查未发现明显原因者,往往考虑为"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近年来随着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和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等技术的应用,胆囊切除术后梗阻性黄疸的原因都能得以明确,从而指导临床医生进行有针对
目的 探讨胰管结石伴发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1998年1月至2006年9月收治的11例胰管结石伴发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病人的临床资料,11例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胰头部胰管切开加十二指肠乳头成形及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术2例,胰管切开取石并胰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5例,胰体尾切除加胰断端面胰管空肠Roux-en-Y吻合2例.单纯胰尾切除2例.结果 术
目的 探索经不同途径移植到同种异体大鼠的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在受体大鼠肝脏的定居情况.方法 以绿色荧光蛋白标记从大鼠骨髓中分离培养的MSCs,体外扩增后,分别从不同途径移植到同种异体正常和肝脏损伤大鼠体内,于移植后的第3、7天,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移植的MSCs在大鼠体肝内的表达情况.结果 不同途径移植的同种异体MSCs,均可在受体大鼠肝脏内定居,定居于肝脏受损大鼠的细胞量大于非肝脏
小儿脾脏损伤常选择非手术保脾治疗,但在此过程中易于发生延迟性脾破裂,危及患儿生命。
由于现有的治疗方法对于中晚期原发性肝癌(HOC)病人的疗效十分有限,临床迫切需要研究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一些国际治疗指南中(EASL和AASID)建议对进展期的肝癌病人可以采取免疫治疗[1,2]。
世界第一例胆管癌报道于1840年[1].通常2/3病人就诊时已是晚期,其5年以上存活率不到5%,在过去的30多年这个比率无明显改变[2].完全切除病灶或(和)肝移植仍然是胆管癌潜在性治愈途径,但对不能手术者,非手术治疗可以改善晚期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并希望延长生存期。
肝移植作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惟一有效手段已成为一个日渐成熟的技术.在所有肝移植受体的原发病因中80%直接与乙肝病毒的早期感染有关.移植物HBV再感染及其后发生的乙型肝炎复发是影响乙肝相关性终末期良性肝病远期生存的决定因素。
目的 总结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铸型综合征(ECS)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03例肝移植术后BCS病人的治疗方法及转归.术后<3个月病人出现较重梗阻症状或合并有胆道感染时,以PTBD外引流管置换T型管.术后≥3个月病人,行纤维胆道镜治疗.BC取出后,对有吻合口以上胆道上皮坏死者,以支撑管支撑3~6个月.病人按照病变程度分成单纯BC组、中度坏死(累及肝门部及以下胆道上皮)BC组、重度坏死(累及肝内外各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肝脏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8例原发性肝癌,9例肝海绵状血管瘤,3例肝局限性增生结节,4例肝内胆管结石,1例肝脂肪瘤,1例肝脏多发性肉芽肿.在全气腹状态下行肝叶、段切除术.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60~240 min,平均120 min.术中出血50~800 ml,平均490 ml.术后恢复顺利,无胆漏、出血等并发症,住院时间为3~15 d,平均9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