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不仅把欧亚大陆连接起来,还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交流和经济发展,在世界文明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大家所熟知的丝绸之路一般指绿洲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草原絲绸之路”鲜为人知,甚至被人们忽视。本文尝试着以文化软实力理论解读我国古代草原丝绸之路上的草原文化传播,梳理各个时期草原文化的发展,用国关理论探寻草原文化对国与国发展的现今意义。
关键词:草原文化传播;草原丝绸之路;文化软实力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9)01-0033-04
1989年,中国学者举办了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考古资料显示,欧亚草原上有一条鲜为人知的“草原丝绸之路”,这是中西早期交流的渠道之一。主干道从中原向北越过古阴山及燕山长城一带,西北横越蒙古高原和中亚西北部,直达欧洲地中海。①学界较为普遍的认为草原丝绸之路初步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然而,在过去近百年的丝绸之路研究中,国内外学者对草原丝绸之路的研究关注不够。国内学者对草原丝绸之路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研究机构具有地域性的特点,集中于内蒙古、新疆地区,总体而言草原丝绸之路的研究成果较少,论文基金支持比率相对较低。随着“一带一路”国家倡议的引入,草原丝绸之路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多,但今后仍需要加强各个学科对涵盖范围广的草原丝绸之路进行研究。从综合研究来看国内学者主要从考古、历史文化、经济发展、资源开发与保护等几个方面探寻草原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历史价值;从分阶段分层次研究来看,国内学者分别对先秦时期、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辽金时期,蒙元时期,明清时期的草原丝绸之路的部分内容进行研究;从保护发展地区文化特色来看,一些学者分析了草原民族、草原文明和草原丝绸之路的关系,以及草原丝绸之路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草原丝绸之路跨越欧亚大草原的多数国家(如图1所示),有些地区也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经过的地方。加强对草原丝绸之路形成、发展和变化的客观规律研究,对于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具有重要意义。从以往的研究中可以看出草原丝绸之路涉及考古、历史、经济、政治、文化、旅游等诸多领域,需要多学科研究者共同参与。在国际关系方面研究草原丝绸之路的则是少之又少。在此,本文尝试着以文化软实力理论研究古代草原丝绸之路上的我国草原文化传播,以期能厘清我国草原文化在各个时代的发展、内容和作用,用国关理论解析草原文化对国与国发展的现今意义。
一、草原丝绸之路上的草原文化
草原丝绸之路是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时期沟通欧亚大陆的商贸通道。考古结果显示草原丝绸之路的形成比绿洲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要早,在人类文明发展中持续的时间也更长,曾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过卓越的贡献,其形成、发展和繁荣代表了中国历史的一个辉煌时期,并带有强烈而深刻的草原文化特征。②
草原文化是指生活在草原地区的祖先、部落和民族为适应草原生态环境而世世代代创造的文化。这种文化包括草原人的生产方式,以及相应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意识形态、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草原丝绸之路位于40℃—50℃间的中纬度地区,该地区以草原为主要的地貌特征,以游牧为主要的生活方式。相同的纬度和相似的生态条件,使亚欧草原具有了人文传统上的相似性,自然而言形成了区域性的草原历史文化,以及区域性的草原历史文化的亲近感。纵然统治者及其政策对草原丝绸之路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我们不可否认草原文化在促进古代草原丝绸之路发展过程中的潜移默化作用。
二、文化软实力与草原文化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约瑟夫·奈在其《软实力——国际政治的制胜之道》一书中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从此“软实力”这个词风靡世界政坛。他认为,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在决策和行动中维护实现国家利益的能力,文化软实力往往来自文化或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即该国在国际社会的文化认同感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文化亲和力、影响力和凝聚力,它无需以高昂的代价来实现国家目标。③中国提出的文化软实力是指在一个国家文化生命力、创造力、传播力的基础上形成的文化体系。主要包含三个体系:第一个体系是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制度;第二个是指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上,培育、继承和发展民众精神和品格,形成以人的精神和品格为核心的整体国民素质;第三个是指音乐、电影电视、表演艺术、出版会展、动漫游戏和新媒体等文化产业。④现今软实力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作为一种历史积淀的同源文化以及文化载体,对民族和国家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和亲和力,已成为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双边多边交流的纽带。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的外交手段,正以其特有的方式影响着国家之间的关系和发展,显示着不可替代的交流和同化的作用。
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独特而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我国三大主源文化之一,草原文化通过与中原文化长期的碰撞、交流中积极地融入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体系。草原文化所主张的“尊重自然、天人合一、包容性”等特征符合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过程中,促进欧亚铁路⑤的建设,积极发挥草原文化作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联结作用,发挥我国多元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以文化交流为纽带外溢到其他的领域,更好地促进政治和经济的交流,从而促进沿线国家的互利共赢。
三、草原文化在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传播
草原丝绸之路基本形成于青铜器时代,2500年前,黄金和宝石是深受草原游牧民族喜爱的装饰品之一,这种需求促进了草原地区贵金属冶炼技术的发展,在商品交换交流中逐渐形成了地区性的草原文化和草原文化的交流,这些文化包括斯基泰文化、塞种文化、科班文化和卡拉苏克文化等。草原文化的交流又促进了不同的商贸通道。现今考古相继发现在整个亚欧草原不同地区出现装饰风格与造型相似的青铜器和黄金制品,反映出了古代草原丝绸之路的存在以及欧亚草原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 西汉时期汉朝对匈奴持续进攻,再加上匈奴内部的斗争以及自然灾害,匈奴逐渐分裂为两部分。北匈奴向西迁移,南匈奴向南迁移。匈奴的迁移自然而然拓展了草原丝绸之路,形成了以沙漠丝绸之路为南,草原丝绸之路为北连接欧亚大陆南北两大交通干线。现今许多考古文物如在蒙古诺言乌拉和高乐毛都匈奴墓葬中出土的玉质首饰、漆耳觞、汉式铜镜以及写有汉字的丝绸与青铜鍑等都可以证明当时草原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
此后,鲜卑族统一蒙古草原地带,草原丝绸之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也完成了其汉化的过程。伊和淖尔墓群出土的木棺、陶器、漆器带有鲜卑族文化的特点,但是一些文物又具有欧亚其他民族的特点。马金币和波斯萨珊朝银币与波斯银壶充分说明鲜卑族在那时与中亚、西亚等欧亚草原国家建立了一定的商贸和文化联系,在西方金银器上出现的龙凤和牡丹莲花纹图都是体现出了草原文化在草原丝绸之路上的传播以及互相影响。⑥
唐朝时期国家运用军事力量管理和维护丝绸之路的畅通,漠北草原的统一使得草原丝绸之路得到进一步发展。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唐朝以铁勒、回纥诸部设置六个都督府和州,并给诸部首领玄金鱼符为符信。“于是回纥等请于回纥以南,突厥以北,置邮驿,总六十六所,以通北荒,号为参天可汗道,俾通贡焉。”⑦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衰减,吐蕃完全控制了西域和陇右,再加上党项和回纥兴起,两条陆上丝绸之路均被阻断,昔日繁华不再。
契丹建立的辽朝,以辽上京(今赤峰巴林左旗)为主要活动地点。辽代的一些措施再一次连接了草原丝绸之路,古代草原丝绸之路达到了全盛。辽朝在上京城内的同文馆设立驿馆,为各国使臣提供住宿,方便了当时各国的交流。契丹耶律大石在1124年率领部队沿着草原丝绸之路向西遷至到中亚地区,在那里征服了高昌回纥和喀喇汗王朝,并建立了西辽政权。西辽政权不仅保留了传统的游牧文化,还将儒家思想、语言文字、规章制度及生产方式带到了中亚地区。⑧辽代草原丝绸之路东西文化的交流是多方面的,纺织品是辽与欧亚草原其他国家交流的大宗物品。特别突出的是朝霞锦和绫罗绮锦缎等纺织品的输出,使得辽代欧亚文明交流有了名副其实的草原丝绸之路美称。
中国和西方的文化交流在蒙元时期达到顶峰。成吉思汗及其后裔骑兵不断西征把欧亚大陆连成一体。元朝时期驿站制度正式建立,⑨全国共有1519处驿站,4000多辆站车,这些站车供运金、银、丝绸、钞帛等商物。许多欧亚国家的使臣、传教士、商人接踵而至。当今考古在元上都、净州路等地发现的带有古叙利亚文字的景教墓顶石,表明了元朝时期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元朝草原丝绸之路的发展带来了草原文明在元朝时期的高度繁荣。⑩
明朝时期,北方草原地区多次爆发战争,草原民族不断入侵中原。迫使明朝加固长城、关闭边境。清代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更是阻碍了中西文化的交流。此后,草原丝绸之路逐渐衰落。根据考古发现,清代蒙古高原地区的金银器皿多与满族文化和汉族文化相融合,而西方文化的影响较小。由此可见,在明清时期草原丝绸之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已经减弱。11
四、草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软实力的意义
从先秦到近代,草原丝绸之路已经活跃了几千年,草原文化在草原丝绸之路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草原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一种草原文化具有包容性、流动性、开放性等特质。草原丝绸之路深受草原文化的影响,也深刻影响了草原文化,塑造了草原文化。开放旷达、合作共赢、开拓进取是草原文化的核心精神,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草原丝绸之路将游牧文明带向了世界,为东西方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活力。草原文化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沿线最具有普遍色彩的地域文化,亚欧草原文化在丝路沿线民族中具有较高的认同度和历史亲近感。因此,以草原文化为纽带不仅能够增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历史厚重感,还可以促进不同文化间的对话,拉近与沿线各国间的文化距离。在“一带一路”大战略的倡议下,借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机遇,以草原文化为基础,促进欧亚铁路的建设,开发草原丝路经济带,发挥我国草原文化作为文化软实力的感召力影响力作用,拉近与沿线草原国家的距离,并外溢政治、经济等到其他的领域,促进沿线国家的互利共赢。
注 释:
①王坤,傅惟光.辽代的契丹和草原丝绸之路[J].理论观察,2015,(06).
②乌尼尔.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第十二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草原文化主题论坛”综述[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5,(12).
③约瑟夫·奈.软实力[M].上海:中信出版社,2013.
④朱岩.社会转型期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战略思想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⑤在跨境铁路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之间就存在巨大的合作空间。中方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下计划并正在建设三条跨境高铁项目,分别是欧亚高铁(英国—巴黎—德国—波兰—乌克兰—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中国满洲里)、中亚高铁(中国乌鲁木齐—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德国)、泛亚高铁(中国云南—老挝—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新加坡)。而俄罗斯方面早在2008年就批准通过了《2030年前铁路运输发展战略》。战略的目标是在铁路运输跨越式、创新性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俄罗斯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并巩固其经济主权、国家安全以及国防能力,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国民经济竞争力,保证俄罗斯的领导地位。目前,俄罗斯政府在欧亚跨境运输走廊方面计划对现有线路进行升级改造的基础上,开展延伸线和新线的建设。俄方计划对跨西伯利亚大铁路和贝阿铁路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并将其进一步延伸至日本海沿岸,并与跨朝鲜半岛干线相连接。此外,俄方还将继续建设北南国际铁路干线。该线路由主线-跨里海铁路、东部支线和西部支线组成,用以连接位于芬兰湾的俄罗斯北部地区、中亚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高加索地区的伊朗、阿塞拜疆,是欧亚地区重要的南北走向运输大动脉。综上所述可知,中俄两国现阶段所提出来的新建和改建铁路运输线路已经能够基本实现对欧亚大陆的全覆盖。如果可以在战略对接合作的框架下对现有、在建线路进行合理、有效的联通,并共同筹划新的线路,则将能够在欧亚大陆上形成一张完整的铁路交通运输网,实现更便捷、高效的货物陆路运输,对传统的海路运输提出挑战。在这方面,渝新欧铁路无疑是一个成功的案例。2011年起试运营的渝新欧铁路目前已经开始显现出其在运输成本(与传统海路运输相比约节省成本25%)、运输时间(运输时间13天,比海运节省约30天)等方面的优势,成为了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经苏伊士运河的海路运输线路的有力竞争者。参见:王义桅.“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85-86.
⑥⑩陈永志.论草原丝绸之路[N].内蒙古日报,2011-7-11.
⑦欧阳修,宋祁,范镇,吕夏卿.新唐书[M].卷二百一十七.
⑧陈永志.论草原丝绸之路[N].内蒙古日报,2011-07-11.
⑨虞集.道园学古录[M].卷十六·贺丞相墓铭.
11张景明.从明清金银器看草原丝绸之路的衰落[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3,(09).
参考文献:
〔1〕虞集.道园学古录[M].卷十六·贺丞相墓铭.
〔2〕欧阳修,宋祁,范镇,吕夏卿.新唐书[M].卷二百一十七.
〔3〕约瑟夫·奈.软实力[M].上海:中信出版社,2013.
〔4〕王其格.草原文化的价值理念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N].内蒙古日报,2018-08-10.
〔5〕王其格.草原文化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意义和作用[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7,(10).
〔6〕马永真,梅园.构建“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若干思考[J].理论建设,2015,(08).
〔7〕张景明.从明清金银器看草原丝绸之路的衰落[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3,(09).
〔8〕王大方.论草原丝绸之路[J].前沿,2005,(09).
〔9〕宝音满达胡.草原文化与草原丝路经济带的开发[J].前沿,2015,(07).
〔10〕陈永志.论草原丝绸之路[N].内蒙古日报,2011 -07-11.
〔11〕王坤,傅惟光.辽代的契丹和草原丝绸之路[J].理论观察,2015,(06).
(责任编辑 王文江)
关键词:草原文化传播;草原丝绸之路;文化软实力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9)01-0033-04
1989年,中国学者举办了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考古资料显示,欧亚草原上有一条鲜为人知的“草原丝绸之路”,这是中西早期交流的渠道之一。主干道从中原向北越过古阴山及燕山长城一带,西北横越蒙古高原和中亚西北部,直达欧洲地中海。①学界较为普遍的认为草原丝绸之路初步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然而,在过去近百年的丝绸之路研究中,国内外学者对草原丝绸之路的研究关注不够。国内学者对草原丝绸之路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研究机构具有地域性的特点,集中于内蒙古、新疆地区,总体而言草原丝绸之路的研究成果较少,论文基金支持比率相对较低。随着“一带一路”国家倡议的引入,草原丝绸之路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多,但今后仍需要加强各个学科对涵盖范围广的草原丝绸之路进行研究。从综合研究来看国内学者主要从考古、历史文化、经济发展、资源开发与保护等几个方面探寻草原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历史价值;从分阶段分层次研究来看,国内学者分别对先秦时期、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辽金时期,蒙元时期,明清时期的草原丝绸之路的部分内容进行研究;从保护发展地区文化特色来看,一些学者分析了草原民族、草原文明和草原丝绸之路的关系,以及草原丝绸之路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草原丝绸之路跨越欧亚大草原的多数国家(如图1所示),有些地区也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经过的地方。加强对草原丝绸之路形成、发展和变化的客观规律研究,对于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具有重要意义。从以往的研究中可以看出草原丝绸之路涉及考古、历史、经济、政治、文化、旅游等诸多领域,需要多学科研究者共同参与。在国际关系方面研究草原丝绸之路的则是少之又少。在此,本文尝试着以文化软实力理论研究古代草原丝绸之路上的我国草原文化传播,以期能厘清我国草原文化在各个时代的发展、内容和作用,用国关理论解析草原文化对国与国发展的现今意义。
一、草原丝绸之路上的草原文化
草原丝绸之路是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时期沟通欧亚大陆的商贸通道。考古结果显示草原丝绸之路的形成比绿洲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要早,在人类文明发展中持续的时间也更长,曾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过卓越的贡献,其形成、发展和繁荣代表了中国历史的一个辉煌时期,并带有强烈而深刻的草原文化特征。②
草原文化是指生活在草原地区的祖先、部落和民族为适应草原生态环境而世世代代创造的文化。这种文化包括草原人的生产方式,以及相应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意识形态、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草原丝绸之路位于40℃—50℃间的中纬度地区,该地区以草原为主要的地貌特征,以游牧为主要的生活方式。相同的纬度和相似的生态条件,使亚欧草原具有了人文传统上的相似性,自然而言形成了区域性的草原历史文化,以及区域性的草原历史文化的亲近感。纵然统治者及其政策对草原丝绸之路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我们不可否认草原文化在促进古代草原丝绸之路发展过程中的潜移默化作用。
二、文化软实力与草原文化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约瑟夫·奈在其《软实力——国际政治的制胜之道》一书中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从此“软实力”这个词风靡世界政坛。他认为,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在决策和行动中维护实现国家利益的能力,文化软实力往往来自文化或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即该国在国际社会的文化认同感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文化亲和力、影响力和凝聚力,它无需以高昂的代价来实现国家目标。③中国提出的文化软实力是指在一个国家文化生命力、创造力、传播力的基础上形成的文化体系。主要包含三个体系:第一个体系是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制度;第二个是指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上,培育、继承和发展民众精神和品格,形成以人的精神和品格为核心的整体国民素质;第三个是指音乐、电影电视、表演艺术、出版会展、动漫游戏和新媒体等文化产业。④现今软实力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作为一种历史积淀的同源文化以及文化载体,对民族和国家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和亲和力,已成为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双边多边交流的纽带。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的外交手段,正以其特有的方式影响着国家之间的关系和发展,显示着不可替代的交流和同化的作用。
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独特而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我国三大主源文化之一,草原文化通过与中原文化长期的碰撞、交流中积极地融入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体系。草原文化所主张的“尊重自然、天人合一、包容性”等特征符合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过程中,促进欧亚铁路⑤的建设,积极发挥草原文化作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联结作用,发挥我国多元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以文化交流为纽带外溢到其他的领域,更好地促进政治和经济的交流,从而促进沿线国家的互利共赢。
三、草原文化在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传播
草原丝绸之路基本形成于青铜器时代,2500年前,黄金和宝石是深受草原游牧民族喜爱的装饰品之一,这种需求促进了草原地区贵金属冶炼技术的发展,在商品交换交流中逐渐形成了地区性的草原文化和草原文化的交流,这些文化包括斯基泰文化、塞种文化、科班文化和卡拉苏克文化等。草原文化的交流又促进了不同的商贸通道。现今考古相继发现在整个亚欧草原不同地区出现装饰风格与造型相似的青铜器和黄金制品,反映出了古代草原丝绸之路的存在以及欧亚草原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 西汉时期汉朝对匈奴持续进攻,再加上匈奴内部的斗争以及自然灾害,匈奴逐渐分裂为两部分。北匈奴向西迁移,南匈奴向南迁移。匈奴的迁移自然而然拓展了草原丝绸之路,形成了以沙漠丝绸之路为南,草原丝绸之路为北连接欧亚大陆南北两大交通干线。现今许多考古文物如在蒙古诺言乌拉和高乐毛都匈奴墓葬中出土的玉质首饰、漆耳觞、汉式铜镜以及写有汉字的丝绸与青铜鍑等都可以证明当时草原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
此后,鲜卑族统一蒙古草原地带,草原丝绸之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也完成了其汉化的过程。伊和淖尔墓群出土的木棺、陶器、漆器带有鲜卑族文化的特点,但是一些文物又具有欧亚其他民族的特点。马金币和波斯萨珊朝银币与波斯银壶充分说明鲜卑族在那时与中亚、西亚等欧亚草原国家建立了一定的商贸和文化联系,在西方金银器上出现的龙凤和牡丹莲花纹图都是体现出了草原文化在草原丝绸之路上的传播以及互相影响。⑥
唐朝时期国家运用军事力量管理和维护丝绸之路的畅通,漠北草原的统一使得草原丝绸之路得到进一步发展。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唐朝以铁勒、回纥诸部设置六个都督府和州,并给诸部首领玄金鱼符为符信。“于是回纥等请于回纥以南,突厥以北,置邮驿,总六十六所,以通北荒,号为参天可汗道,俾通贡焉。”⑦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衰减,吐蕃完全控制了西域和陇右,再加上党项和回纥兴起,两条陆上丝绸之路均被阻断,昔日繁华不再。
契丹建立的辽朝,以辽上京(今赤峰巴林左旗)为主要活动地点。辽代的一些措施再一次连接了草原丝绸之路,古代草原丝绸之路达到了全盛。辽朝在上京城内的同文馆设立驿馆,为各国使臣提供住宿,方便了当时各国的交流。契丹耶律大石在1124年率领部队沿着草原丝绸之路向西遷至到中亚地区,在那里征服了高昌回纥和喀喇汗王朝,并建立了西辽政权。西辽政权不仅保留了传统的游牧文化,还将儒家思想、语言文字、规章制度及生产方式带到了中亚地区。⑧辽代草原丝绸之路东西文化的交流是多方面的,纺织品是辽与欧亚草原其他国家交流的大宗物品。特别突出的是朝霞锦和绫罗绮锦缎等纺织品的输出,使得辽代欧亚文明交流有了名副其实的草原丝绸之路美称。
中国和西方的文化交流在蒙元时期达到顶峰。成吉思汗及其后裔骑兵不断西征把欧亚大陆连成一体。元朝时期驿站制度正式建立,⑨全国共有1519处驿站,4000多辆站车,这些站车供运金、银、丝绸、钞帛等商物。许多欧亚国家的使臣、传教士、商人接踵而至。当今考古在元上都、净州路等地发现的带有古叙利亚文字的景教墓顶石,表明了元朝时期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元朝草原丝绸之路的发展带来了草原文明在元朝时期的高度繁荣。⑩
明朝时期,北方草原地区多次爆发战争,草原民族不断入侵中原。迫使明朝加固长城、关闭边境。清代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更是阻碍了中西文化的交流。此后,草原丝绸之路逐渐衰落。根据考古发现,清代蒙古高原地区的金银器皿多与满族文化和汉族文化相融合,而西方文化的影响较小。由此可见,在明清时期草原丝绸之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已经减弱。11
四、草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软实力的意义
从先秦到近代,草原丝绸之路已经活跃了几千年,草原文化在草原丝绸之路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草原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一种草原文化具有包容性、流动性、开放性等特质。草原丝绸之路深受草原文化的影响,也深刻影响了草原文化,塑造了草原文化。开放旷达、合作共赢、开拓进取是草原文化的核心精神,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草原丝绸之路将游牧文明带向了世界,为东西方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活力。草原文化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沿线最具有普遍色彩的地域文化,亚欧草原文化在丝路沿线民族中具有较高的认同度和历史亲近感。因此,以草原文化为纽带不仅能够增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历史厚重感,还可以促进不同文化间的对话,拉近与沿线各国间的文化距离。在“一带一路”大战略的倡议下,借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机遇,以草原文化为基础,促进欧亚铁路的建设,开发草原丝路经济带,发挥我国草原文化作为文化软实力的感召力影响力作用,拉近与沿线草原国家的距离,并外溢政治、经济等到其他的领域,促进沿线国家的互利共赢。
注 释:
①王坤,傅惟光.辽代的契丹和草原丝绸之路[J].理论观察,2015,(06).
②乌尼尔.草原文化与草原丝绸之路——第十二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草原文化主题论坛”综述[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5,(12).
③约瑟夫·奈.软实力[M].上海:中信出版社,2013.
④朱岩.社会转型期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战略思想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⑤在跨境铁路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之间就存在巨大的合作空间。中方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下计划并正在建设三条跨境高铁项目,分别是欧亚高铁(英国—巴黎—德国—波兰—乌克兰—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中国满洲里)、中亚高铁(中国乌鲁木齐—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德国)、泛亚高铁(中国云南—老挝—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新加坡)。而俄罗斯方面早在2008年就批准通过了《2030年前铁路运输发展战略》。战略的目标是在铁路运输跨越式、创新性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俄罗斯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并巩固其经济主权、国家安全以及国防能力,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国民经济竞争力,保证俄罗斯的领导地位。目前,俄罗斯政府在欧亚跨境运输走廊方面计划对现有线路进行升级改造的基础上,开展延伸线和新线的建设。俄方计划对跨西伯利亚大铁路和贝阿铁路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并将其进一步延伸至日本海沿岸,并与跨朝鲜半岛干线相连接。此外,俄方还将继续建设北南国际铁路干线。该线路由主线-跨里海铁路、东部支线和西部支线组成,用以连接位于芬兰湾的俄罗斯北部地区、中亚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高加索地区的伊朗、阿塞拜疆,是欧亚地区重要的南北走向运输大动脉。综上所述可知,中俄两国现阶段所提出来的新建和改建铁路运输线路已经能够基本实现对欧亚大陆的全覆盖。如果可以在战略对接合作的框架下对现有、在建线路进行合理、有效的联通,并共同筹划新的线路,则将能够在欧亚大陆上形成一张完整的铁路交通运输网,实现更便捷、高效的货物陆路运输,对传统的海路运输提出挑战。在这方面,渝新欧铁路无疑是一个成功的案例。2011年起试运营的渝新欧铁路目前已经开始显现出其在运输成本(与传统海路运输相比约节省成本25%)、运输时间(运输时间13天,比海运节省约30天)等方面的优势,成为了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经苏伊士运河的海路运输线路的有力竞争者。参见:王义桅.“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85-86.
⑥⑩陈永志.论草原丝绸之路[N].内蒙古日报,2011-7-11.
⑦欧阳修,宋祁,范镇,吕夏卿.新唐书[M].卷二百一十七.
⑧陈永志.论草原丝绸之路[N].内蒙古日报,2011-07-11.
⑨虞集.道园学古录[M].卷十六·贺丞相墓铭.
11张景明.从明清金银器看草原丝绸之路的衰落[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3,(09).
参考文献:
〔1〕虞集.道园学古录[M].卷十六·贺丞相墓铭.
〔2〕欧阳修,宋祁,范镇,吕夏卿.新唐书[M].卷二百一十七.
〔3〕约瑟夫·奈.软实力[M].上海:中信出版社,2013.
〔4〕王其格.草原文化的价值理念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N].内蒙古日报,2018-08-10.
〔5〕王其格.草原文化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意义和作用[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7,(10).
〔6〕马永真,梅园.构建“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若干思考[J].理论建设,2015,(08).
〔7〕张景明.从明清金银器看草原丝绸之路的衰落[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3,(09).
〔8〕王大方.论草原丝绸之路[J].前沿,2005,(09).
〔9〕宝音满达胡.草原文化与草原丝路经济带的开发[J].前沿,2015,(07).
〔10〕陈永志.论草原丝绸之路[N].内蒙古日报,2011 -07-11.
〔11〕王坤,傅惟光.辽代的契丹和草原丝绸之路[J].理论观察,2015,(06).
(责任编辑 王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