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概述了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概况,介绍了其病症诊断要点,分析了其流行原因,提出了防范措施,以期为粮食安全、稻农增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概况;病症诊断;发病流行因素;综合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5.111.4 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5-0129-01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近年来在苏北稻区继水稻条纹叶枯病之后又一个严重危害水稻的水稻病毒病,一般减产20%~50%,严重的甚至绝收,对粮食安全、稻农增收危害性极大。
1 发生概况
2008年江苏省大面积发生水稻黑条矮缩病与大面积推广种植补贴良种武运粳21号、华粳6号、徐稻3号、徐稻4号、淮稻5号等密切相关。该病以籼稻发病居多,糯稻次之,粳稻又次之。但粳稻因品种不同差异较大。近几年水稻生产上淮稻5号和Ⅱ优084发生黑条矮缩病情况最严重,发病率高达90%左右,甚至100%;其次是武粳15号、武运粳21号、华粳6号、徐稻3号、徐稻4号等水稻品种发病率为40%~80%,武育粳3号、盐粳7号、盐粳8号、扬辐粳7号、扬辐粳8号、镇稻88、镇稻99等发病较轻,发病率为6%~20%,而新品种新稻18号、泗稻12号、连粳7号、连粳6号、阳光200稻田几乎未发生水稻黑条矮缩病。目前市场上推广的抗条纹叶枯病粳稻品种多为水稻黑条矮缩病易感品种,应引起育种家的重视。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水稻各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但略有差异,多集中于水稻分蘖期。苗期发病,心叶生长缓慢,叶片短宽、僵直、叶色不褪色、浓灰黑绿色、不易察觉,显症后,稻株矮缩,比同期健壮秧苗矮50%左右,形成侏儒状矮鬼稻,根短而小,叶背细看才发现不规则的蜡条瘤状突出,蜡条先蜡白色后变褐黑色,显症后秧苗分蘖增加,成株枯死,死苗速度极快;分蘖期发病,新生分蘖先显症,主茎和早期分蘖尚能抽出小病穗,缩藏于叶鞘内;拔节期发病,剑叶短阔,穗颈短缩,叶背和茎秆上有短条状瘤突。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暴发力强,扩展迅速,田间病株分布较均匀,很难防治。
2 病症诊断
该病主要症状:植株矮缩成侏儒状;叶色灰暗浓绿;叶背显症后有蜡白色后变褐黑色条状瘤突起;叶片短宽、僵直;生长停滞矮化;分蘖增加,显症后死苗快速等。上述发病症状可作为水稻已发生水稻黑条矮缩病病症诊断的“临床诊断”。水稻黑条矮缩病是水稻矮鬼病中的一种病毒病,病原为黑条矮缩病(Rice blear-Sreaked dwarf Virus,RBSDV),属植物呼肠弧病毒组病毒,与水稻黄萎病、矮缩病、瘤(疣)矮病、东格鲁病、齿叶矮缩病、草丛矮缩病等7种水稻矮鬼病毒病共同点都是稻株矮缩、分蘖增加;不同之处是: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秧苗不褪色,呈黑绿色,水稻黄萎病茎叶均褪色为黄绿色至淡白绿色;水稻矮缩病在新叶叶脉上发生黄绿色或黄白色小点,沿叶脉形成虚线状条斑;水稻瘤(疣)矮病叶背、叶鞘上有淡黄绿色近球形小瘤状突起,有时沿叶脉连成长条,叶尖卷转,个别新叶缘灰白坏死,形成2~3个缺刻;水稻黄萎病叶色褪成浅黄色,叶片变薄,呈矮缩丛生状;水稻东格鲁病叶片变色为橙色至黄色,水稻齿叶矮缩病叶尖旋转、叶缘有锯齿状缺刻,有“节枝现象”;水稻草丛矮缩病植株似草丛状,分蘖异常多,植株白化(水稻齿叶矮缩病传毒媒介为褐飞虱,水稻黑条矮缩病传毒媒介为灰飞虱、白背飞虱、白带飞虱,而其他矮稻病传毒媒介为各种稻叶蝉)。
3 发病流行因素
3.1 传毒媒介增多
水稻黑条矮缩病传毒昆虫是灰飞虱为主,兼有白背飞虱、白带飞虱等传毒,均以刺吸汁方式传毒(而卵不传毒)。由于近几年南方大量灰飞虱、白背飞虱、白带飞虱迁入本地,繁殖5~6代,本地回迁未走的寄生于小麦、杂草中越冬,4~5月繁殖危害小麦,后迁入稻田繁殖传毒危害水稻。由于灰飞虱、白背飞虱、白带飞虱繁殖力强,传毒率高,最短获毒时间为30min,1~2d即可获毒,病毒在体内循环期为8~35d,接毒时间仅为1min,稻株接毒后潜伏期14~24d,可危害水稻、小麦、玉米、高粱、栗、草、看麦娘、狗尾草等20多种寄主。这为水稻黑条矮缩病产生、流行提供了发病条件和基础。
3.2 防治灰飞虱等传毒昆虫不力
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流行、危害程度与灰飞虱、白背飞虱、白带飞虱昆虫田间基数、虫量关系密切。近几年由于推广种植抗条水稻品种,水稻条纹叶枯病迅速下降,已对稻田无多大危害,因此稻农又轻视对灰飞虱等昆虫的防治,于是水稻生长、生育期本田灰飞虱等有害传毒昆虫量过大,为水稻黑条矮缩病大发生、大流行提供了充足的毒源和传毒媒介。
3.3 抗水稻条纹叶枯病品种不抗、不耐水稻黑条矮缩病
近几年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淮稻5号、武运粳21号、华粳6号、徐稻3号、徐稻4号、武粳15号等补贴水稻良种多为水稻黑条矮缩病高感、易感品种,虽然避免了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危害,却难逃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危害;加之灰飞虱等虫量基数大、稻农防治不力,为水稻黑条矮缩病大发生、大流行提供了充足的寄主。
4 防治措施
4.1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耐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水稻品种,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尽量避免选购种植淮稻5号、华粳6号、武运粳21号、徐稻3号、徐稻4号、武粳15号、武育粳3号等易感品种,以减少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应综合考虑选用抗水稻五大常见病害的品种方为上策。如2008年国家最新审定的水稻新品种新稻18、泗稻12、阳光200、连粳6号、即将审定的连粳7号等综合抗病性都不错,而且高产稳产性都优于以前的国省审定品种。
4.2 品种审定应有创新
在今后水稻审定中,国家、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应严格把关,对易感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等常见主要特大水稻病害应严格把关,不预审批或审批结论中点明,为三农服务,为农民谋收益尽到最大职责。
4.3 综合考虑育种
水稻育种专家应在育种上综合考虑,研制多抗性,尤其在抗水稻常见的五大病害基础上研制高产、稳产、优质的水稻品种,为三农收益做出积极的贡献。
4.4 治虫防病
稻农应重视对灰飞虱等水稻害虫的认真防治,不仅对稻田要积极防治,在药剂防治持效期衔接应交替使用药剂,而且对小麦田、杂草地要喷药防治,使灰飞虱等害虫降到控制指标内,不至于发生危害和损失。
4.5 应及早防治
如果稻田发现水稻黑条矮缩病,应立即用吗啉呱酮类或菇类蛋白或碘剂杀菌剂(毒安克、扫毒、条枯毙等)与艾可多、爱多收、增效王等叶面肥加大剂量同毒死蜱或敌敌畏或蚜螨一盖绝等有效杀虫剂交替使用,三合一混喷,控制水稻黑条矮缩病蔓延、流行,促使水稻秧苗恢复生长。
5 参考文献
[1] 水清,于丹.千亩水稻田因黑条矮缩病绝收[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7-07-18(7).
[2] 水清.水稻黑条矮缩病比条纹叶枯病更难缠[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8-08-13(7).
[3] 傅强,黄世文.水稻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原色图谱[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7.
关键词 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概况;病症诊断;发病流行因素;综合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5.111.4 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5-0129-01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近年来在苏北稻区继水稻条纹叶枯病之后又一个严重危害水稻的水稻病毒病,一般减产20%~50%,严重的甚至绝收,对粮食安全、稻农增收危害性极大。
1 发生概况
2008年江苏省大面积发生水稻黑条矮缩病与大面积推广种植补贴良种武运粳21号、华粳6号、徐稻3号、徐稻4号、淮稻5号等密切相关。该病以籼稻发病居多,糯稻次之,粳稻又次之。但粳稻因品种不同差异较大。近几年水稻生产上淮稻5号和Ⅱ优084发生黑条矮缩病情况最严重,发病率高达90%左右,甚至100%;其次是武粳15号、武运粳21号、华粳6号、徐稻3号、徐稻4号等水稻品种发病率为40%~80%,武育粳3号、盐粳7号、盐粳8号、扬辐粳7号、扬辐粳8号、镇稻88、镇稻99等发病较轻,发病率为6%~20%,而新品种新稻18号、泗稻12号、连粳7号、连粳6号、阳光200稻田几乎未发生水稻黑条矮缩病。目前市场上推广的抗条纹叶枯病粳稻品种多为水稻黑条矮缩病易感品种,应引起育种家的重视。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水稻各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但略有差异,多集中于水稻分蘖期。苗期发病,心叶生长缓慢,叶片短宽、僵直、叶色不褪色、浓灰黑绿色、不易察觉,显症后,稻株矮缩,比同期健壮秧苗矮50%左右,形成侏儒状矮鬼稻,根短而小,叶背细看才发现不规则的蜡条瘤状突出,蜡条先蜡白色后变褐黑色,显症后秧苗分蘖增加,成株枯死,死苗速度极快;分蘖期发病,新生分蘖先显症,主茎和早期分蘖尚能抽出小病穗,缩藏于叶鞘内;拔节期发病,剑叶短阔,穗颈短缩,叶背和茎秆上有短条状瘤突。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暴发力强,扩展迅速,田间病株分布较均匀,很难防治。
2 病症诊断
该病主要症状:植株矮缩成侏儒状;叶色灰暗浓绿;叶背显症后有蜡白色后变褐黑色条状瘤突起;叶片短宽、僵直;生长停滞矮化;分蘖增加,显症后死苗快速等。上述发病症状可作为水稻已发生水稻黑条矮缩病病症诊断的“临床诊断”。水稻黑条矮缩病是水稻矮鬼病中的一种病毒病,病原为黑条矮缩病(Rice blear-Sreaked dwarf Virus,RBSDV),属植物呼肠弧病毒组病毒,与水稻黄萎病、矮缩病、瘤(疣)矮病、东格鲁病、齿叶矮缩病、草丛矮缩病等7种水稻矮鬼病毒病共同点都是稻株矮缩、分蘖增加;不同之处是: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秧苗不褪色,呈黑绿色,水稻黄萎病茎叶均褪色为黄绿色至淡白绿色;水稻矮缩病在新叶叶脉上发生黄绿色或黄白色小点,沿叶脉形成虚线状条斑;水稻瘤(疣)矮病叶背、叶鞘上有淡黄绿色近球形小瘤状突起,有时沿叶脉连成长条,叶尖卷转,个别新叶缘灰白坏死,形成2~3个缺刻;水稻黄萎病叶色褪成浅黄色,叶片变薄,呈矮缩丛生状;水稻东格鲁病叶片变色为橙色至黄色,水稻齿叶矮缩病叶尖旋转、叶缘有锯齿状缺刻,有“节枝现象”;水稻草丛矮缩病植株似草丛状,分蘖异常多,植株白化(水稻齿叶矮缩病传毒媒介为褐飞虱,水稻黑条矮缩病传毒媒介为灰飞虱、白背飞虱、白带飞虱,而其他矮稻病传毒媒介为各种稻叶蝉)。
3 发病流行因素
3.1 传毒媒介增多
水稻黑条矮缩病传毒昆虫是灰飞虱为主,兼有白背飞虱、白带飞虱等传毒,均以刺吸汁方式传毒(而卵不传毒)。由于近几年南方大量灰飞虱、白背飞虱、白带飞虱迁入本地,繁殖5~6代,本地回迁未走的寄生于小麦、杂草中越冬,4~5月繁殖危害小麦,后迁入稻田繁殖传毒危害水稻。由于灰飞虱、白背飞虱、白带飞虱繁殖力强,传毒率高,最短获毒时间为30min,1~2d即可获毒,病毒在体内循环期为8~35d,接毒时间仅为1min,稻株接毒后潜伏期14~24d,可危害水稻、小麦、玉米、高粱、栗、草、看麦娘、狗尾草等20多种寄主。这为水稻黑条矮缩病产生、流行提供了发病条件和基础。
3.2 防治灰飞虱等传毒昆虫不力
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流行、危害程度与灰飞虱、白背飞虱、白带飞虱昆虫田间基数、虫量关系密切。近几年由于推广种植抗条水稻品种,水稻条纹叶枯病迅速下降,已对稻田无多大危害,因此稻农又轻视对灰飞虱等昆虫的防治,于是水稻生长、生育期本田灰飞虱等有害传毒昆虫量过大,为水稻黑条矮缩病大发生、大流行提供了充足的毒源和传毒媒介。
3.3 抗水稻条纹叶枯病品种不抗、不耐水稻黑条矮缩病
近几年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淮稻5号、武运粳21号、华粳6号、徐稻3号、徐稻4号、武粳15号等补贴水稻良种多为水稻黑条矮缩病高感、易感品种,虽然避免了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危害,却难逃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危害;加之灰飞虱等虫量基数大、稻农防治不力,为水稻黑条矮缩病大发生、大流行提供了充足的寄主。
4 防治措施
4.1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耐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水稻品种,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尽量避免选购种植淮稻5号、华粳6号、武运粳21号、徐稻3号、徐稻4号、武粳15号、武育粳3号等易感品种,以减少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应综合考虑选用抗水稻五大常见病害的品种方为上策。如2008年国家最新审定的水稻新品种新稻18、泗稻12、阳光200、连粳6号、即将审定的连粳7号等综合抗病性都不错,而且高产稳产性都优于以前的国省审定品种。
4.2 品种审定应有创新
在今后水稻审定中,国家、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应严格把关,对易感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等常见主要特大水稻病害应严格把关,不预审批或审批结论中点明,为三农服务,为农民谋收益尽到最大职责。
4.3 综合考虑育种
水稻育种专家应在育种上综合考虑,研制多抗性,尤其在抗水稻常见的五大病害基础上研制高产、稳产、优质的水稻品种,为三农收益做出积极的贡献。
4.4 治虫防病
稻农应重视对灰飞虱等水稻害虫的认真防治,不仅对稻田要积极防治,在药剂防治持效期衔接应交替使用药剂,而且对小麦田、杂草地要喷药防治,使灰飞虱等害虫降到控制指标内,不至于发生危害和损失。
4.5 应及早防治
如果稻田发现水稻黑条矮缩病,应立即用吗啉呱酮类或菇类蛋白或碘剂杀菌剂(毒安克、扫毒、条枯毙等)与艾可多、爱多收、增效王等叶面肥加大剂量同毒死蜱或敌敌畏或蚜螨一盖绝等有效杀虫剂交替使用,三合一混喷,控制水稻黑条矮缩病蔓延、流行,促使水稻秧苗恢复生长。
5 参考文献
[1] 水清,于丹.千亩水稻田因黑条矮缩病绝收[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7-07-18(7).
[2] 水清.水稻黑条矮缩病比条纹叶枯病更难缠[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8-08-13(7).
[3] 傅强,黄世文.水稻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原色图谱[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