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由于学理命名和市场机制的功利化利用,身体美学在当代中国大众传媒领域,经历了有意识和无意识的误读,需要重新回归 “身体美学”的本初内涵,超越欲望化、工具化、市场化、感性化的身体审美,建立感性和理性、个体与社会、身体与心灵和谐统一的身体美学原则。
【关键词】身体美学;身体消费;建构;误读;超越
引言
在人类漫长的审美历史中,作为人自身客观存在的身体,在意识、精神、理性和灵魂的否定、遮蔽、消解下,居于审美领域的低层次阶段。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的主体性得到了发现、张扬和升华,身体重新回归到审美领域。进入现代社会、后现代社会,身体在审美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得到重视,现代美学和后现代美学发生了从意识美学向身体美学的重大转向。
感性至上、视觉中心主义、物质利益原则、机械和数字复制技术等,使得身体美学日益在大众传媒领域得到凸显。伴随消费社会在中国的兴起,大众传媒的市场化程度日益加深,身体美学似乎逐渐成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流行审美原则。身体美学在大众传媒领域的建构和兴起,使得有些媒体直接将西方身体美学的身体与意识统一的原则简化和误读为直接的身体感性消费、肉体的放纵与狂欢。抽离审美的创造、审美的文化的大众传媒日益走向粗俗化。从净化大众传媒的现实意义出发,本文将分析当代中国某些大众传媒对身体美学的误读现象的原因,并从中找出超越性的路径。
一、身体美学在中国大众传媒领域的建构
近些年来,身体作为美学范畴,在审美文化中得到了无意识的彰显:上个世纪90年代,身体美学与生活美学紧密联系,对身体的客观真实再现取代了对身体诗意的表现,平凡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身体体验与生存成为当时一道审美景观。进入21世纪,伴随大众传媒影响力和支配力日益加深,市场机制深刻影响大众传媒,身体美学一度成为当代中国某些大众传媒的流行审美原则。
在当代中国的某些大眾传媒那里,身体的消费化一度成为主流趋势,身体的审美意义被身体的消费意义所取代,社会性身体转变为消费性身体,身体成为某些大众媒介赚取市场化利益的工具,欲望化、感性化、本能化的身体取代了审美化、政治化、理性化的身体,身心二元对立和身心融合的一体论被身体的一元论所取代。文学中“身体写作”“下半身写作”“肉体写作”;明星扮演的电视剧、各式各样的电视选秀节目、模特大赛、广告里的美女视觉形象、网络中用来提高点击率的美女图片,甚至连男性的身体也成了某些大众传媒的消费对象。
有人说中国电视曾经一度进入 “男性颜值消费”时代,“颜好”“颜值高”“颜值爆表”“颜值高到逆天”“小鲜肉”“国民男神”“高富帅”等热词曾经乘势而生。“男性颜值”成为真人秀重要卖点的典型标志是2006年度东方卫视的综艺真人秀《加油好男儿》,无论主办方给它增加怎样的“宗旨”“卖点”,甚至为了与主流价值观接近,让一众“好男儿”们投身“军旅”,都无法改变在全国女性心目中“追帅哥”贡献高收视率的动机;《奔跑吧兄弟》里肌肉帅哥云集,《爸爸去哪儿》中,英俊小生林志颖和陆毅都是人气颇高的父亲,就连五岁吴费曼的走红,也与“小男神”被誉为“两季颜值最高的孩子”有关;深受中国电视受众喜爱的韩片帅哥当道,“都教授”俊美的相貌无疑是《来自星星的你》大热的重要卖点。
这些大众传媒领域里消费的身体并不是纯粹物质意义上的身体,而是经过各种精心修饰和包装的身体,身体工业和大众传媒领域相伴相生。大众传媒将经过整形术、化妆术、美容、健身、摄影技术塑造后的身体,呈现给观众,身体再造在消费社会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
后现代美学产生重要的视觉转向,图像的直观刺激代替传统美学的玄想体会,在大众传媒文化学者看来,当代社会是一个视觉霸权社会。“作为现代视觉文化的典范景观, 建立身体偶像的审美机制是现代视觉传媒创构身体审美范式的通行策略。”①户外真人秀节目《奔跑吧,男孩》《极限挑战》《真正男子汉》《花样姐姐》中不断地强化明星的健康、性感、美丽的身体形象,“花样美男”“小鲜肉”名词大行其道。音乐综艺节目《中国好声音》的选手形象塑造被认为与音乐演唱专业水平同等重要。在大众传媒中,借助视觉包装机制,各种演艺明星、体育明星、影视明星,给公众呈现偶像化的身体形象,尤其是年轻的身体形象,抹杀了审美的个性,形塑了身体审美的同一性和标准性,进行了现代审美话语的意义生产。在身体美学机制的支配下,一些专业性、公益性的电视节目,也需要不断借助影视明星参与所释放出的对公众的吸引力,在大众传媒领域获得生存,显示了身体美学在大众传媒领域的强势影响力。
在当代大众传媒领域,传统审美所需要的沉思、静观、想象、体悟的审美过程被简化为身体感官的直接享乐和愉悦,审美日趋欲望化、简单化、直接化。大众传媒中经过消费工业机制再生产的身体带给观众直接的感官享乐。一向被誉为大众传媒领域最具文化气质的纪录片,近两年也深受身体美学原则的支配,大量以文化为包装的美食、养生、休闲纪录片大行其道,背后实质是诉诸人身体感官的直接享乐。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以适合观众的广告暖色调、快速剪辑的精美视觉画面代替传统严肃纪录片的富有反思精神、冷静客观的画面,片中大量快节奏剪辑的美食镜头,直接唤起受众的口腹之欲。纪录片《本草中国》中大量的养生之道,唤起了不同年龄段观众对身体保养的热爱。身体美学成为中国大众传媒领域的显性存在。
二、某些大众传媒对身体美学的误读
在大众传媒领域,由于种种原因产生了各种误读,这也导致了身体美学在大众传媒领域实践中不是走向身体的全面审美,而是走向简单、粗暴的感官化身体享乐,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众传媒的粗俗化、低俗化、庸俗化倾向。因此,从学理上分析大众传媒对身体美学的误读,对净化大众传媒、提升大众审美境界具有现实意义。
由于直接以“身体”两字命名,在今天消费主义时代文化语境中,身体美学容易使人们将其简化为对身体的直接审美,而忽视身体美学所蕴含的丰富审美内涵。由于身体美学目前已成为学界普遍接受的概念,对其命名进行更改不太现实,所以需要在实践中对“身体美学”概念进行准确全面的阐释,避免其命名带来的不良影响。 由于种种原因,大众传媒的逐利本性越发浓厚,商品原则取代了艺术原则。“从某种意义上身体是去掉了伦理的枷锁,但是却戴上了新的枷锁,这就是资本的枷锁,身体成为资本运作的商品。”在这种情况下,大众传媒即使在明确知道身体美学的全面内涵情况下,为了利润也可能会故意忽视、遮蔽、淡化、丢弃身体美学的精神层面价值,将身体美学简化为对物质身体本身的直接享乐式审美,身体性吞没精神性,抹杀了审美的超越性、批判性、社会性。
三、身体美学在大众传媒领域的重构
由于某些大众传媒的有意或无意的误读,身体美学在大众传媒实践中日益偏离其原本内涵,日益丧失身体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身体成为大众传媒领域被消费和娱乐的工业产品,人类博大精深的思想日益让位于身体的低层次享受。大众传媒领域的身体美学,亟须提升审美的层次,重新回归西方身体美学的全面内涵,让身体的精神性得以凸显。
理查德·舒斯特曼在《身体意识与身体美学》一书中,用“共生的概念”还原身体与社会、环境、历史的关系,使身体不再成为脱离历史纵深感、社会横向感的孤单存在。身体美学通过对身体的多层次丰富的审美体验,将感性和理性、身体和心灵有机融合,认为身体可以像心灵一样具有公共性,身体和身体愉快可以被分享。产生于后现代社会消费文化语境下的身体美学,并非指向身体的外在简单展示,而是在以身体为基础的注重整体的人的全面发展,是感性与理性、灵魂与肉体、社会与个体的和谐统一。
大众传媒领域对身体美学的重构,要回到审美本身,身体审美不是为了简单地展示身体的外在美貌,更不是指向性和肉体的低层次审美。身体不是简单的直接审美,是经过审美理想观照下经过审美创造的身体美。
审美创造是审美主体借助审美媒介对审美客体进行精神和意识的观照,进而达到将审美客体提升到富含艺术、文化、历史审美内涵的美的事物的过程。在审美活动中,“审美理想即发端于无意识大众的自由要求,支配审美注意,隔绝现实世界,并调动审美想象力对感性意象材料加工,使其成为符合审美理想的審美意象,从而获得审美的享受即美感”。②对身体的审美要经过审美的创造机制,以丰富的审美经验,实现身体对欲望、肉体、本能的超越,将身体融入到社会历史文化的时空中,得到美学的升华。
大众传媒领域对身体美学的重构,要摆脱将身体作为消费和观赏的审美客体的偏见,要让身体恢复应有的尊严和自主性,而不仅仅是市场的奴隶和工具。身体是精神和肉体的有机统一,是对感性的超越和重构。要达到柏拉图所说“美的身体”与“美的灵魂”统一的具有超越性的正能量的审美生活的完善的审美状态,使大众传媒借助其社会影响力构建美的社会生活,使身体审美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注释:
①张伟:《“视觉转向”与身体美学的现代逻辑》,《文艺理论研究》,2017年第4期,第191页。
②仲霞:《后现代身体美学批判与体验美学的建构》,《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第8页。
【关键词】身体美学;身体消费;建构;误读;超越
引言
在人类漫长的审美历史中,作为人自身客观存在的身体,在意识、精神、理性和灵魂的否定、遮蔽、消解下,居于审美领域的低层次阶段。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的主体性得到了发现、张扬和升华,身体重新回归到审美领域。进入现代社会、后现代社会,身体在审美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得到重视,现代美学和后现代美学发生了从意识美学向身体美学的重大转向。
感性至上、视觉中心主义、物质利益原则、机械和数字复制技术等,使得身体美学日益在大众传媒领域得到凸显。伴随消费社会在中国的兴起,大众传媒的市场化程度日益加深,身体美学似乎逐渐成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流行审美原则。身体美学在大众传媒领域的建构和兴起,使得有些媒体直接将西方身体美学的身体与意识统一的原则简化和误读为直接的身体感性消费、肉体的放纵与狂欢。抽离审美的创造、审美的文化的大众传媒日益走向粗俗化。从净化大众传媒的现实意义出发,本文将分析当代中国某些大众传媒对身体美学的误读现象的原因,并从中找出超越性的路径。
一、身体美学在中国大众传媒领域的建构
近些年来,身体作为美学范畴,在审美文化中得到了无意识的彰显:上个世纪90年代,身体美学与生活美学紧密联系,对身体的客观真实再现取代了对身体诗意的表现,平凡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身体体验与生存成为当时一道审美景观。进入21世纪,伴随大众传媒影响力和支配力日益加深,市场机制深刻影响大众传媒,身体美学一度成为当代中国某些大众传媒的流行审美原则。
在当代中国的某些大眾传媒那里,身体的消费化一度成为主流趋势,身体的审美意义被身体的消费意义所取代,社会性身体转变为消费性身体,身体成为某些大众媒介赚取市场化利益的工具,欲望化、感性化、本能化的身体取代了审美化、政治化、理性化的身体,身心二元对立和身心融合的一体论被身体的一元论所取代。文学中“身体写作”“下半身写作”“肉体写作”;明星扮演的电视剧、各式各样的电视选秀节目、模特大赛、广告里的美女视觉形象、网络中用来提高点击率的美女图片,甚至连男性的身体也成了某些大众传媒的消费对象。
有人说中国电视曾经一度进入 “男性颜值消费”时代,“颜好”“颜值高”“颜值爆表”“颜值高到逆天”“小鲜肉”“国民男神”“高富帅”等热词曾经乘势而生。“男性颜值”成为真人秀重要卖点的典型标志是2006年度东方卫视的综艺真人秀《加油好男儿》,无论主办方给它增加怎样的“宗旨”“卖点”,甚至为了与主流价值观接近,让一众“好男儿”们投身“军旅”,都无法改变在全国女性心目中“追帅哥”贡献高收视率的动机;《奔跑吧兄弟》里肌肉帅哥云集,《爸爸去哪儿》中,英俊小生林志颖和陆毅都是人气颇高的父亲,就连五岁吴费曼的走红,也与“小男神”被誉为“两季颜值最高的孩子”有关;深受中国电视受众喜爱的韩片帅哥当道,“都教授”俊美的相貌无疑是《来自星星的你》大热的重要卖点。
这些大众传媒领域里消费的身体并不是纯粹物质意义上的身体,而是经过各种精心修饰和包装的身体,身体工业和大众传媒领域相伴相生。大众传媒将经过整形术、化妆术、美容、健身、摄影技术塑造后的身体,呈现给观众,身体再造在消费社会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
后现代美学产生重要的视觉转向,图像的直观刺激代替传统美学的玄想体会,在大众传媒文化学者看来,当代社会是一个视觉霸权社会。“作为现代视觉文化的典范景观, 建立身体偶像的审美机制是现代视觉传媒创构身体审美范式的通行策略。”①户外真人秀节目《奔跑吧,男孩》《极限挑战》《真正男子汉》《花样姐姐》中不断地强化明星的健康、性感、美丽的身体形象,“花样美男”“小鲜肉”名词大行其道。音乐综艺节目《中国好声音》的选手形象塑造被认为与音乐演唱专业水平同等重要。在大众传媒中,借助视觉包装机制,各种演艺明星、体育明星、影视明星,给公众呈现偶像化的身体形象,尤其是年轻的身体形象,抹杀了审美的个性,形塑了身体审美的同一性和标准性,进行了现代审美话语的意义生产。在身体美学机制的支配下,一些专业性、公益性的电视节目,也需要不断借助影视明星参与所释放出的对公众的吸引力,在大众传媒领域获得生存,显示了身体美学在大众传媒领域的强势影响力。
在当代大众传媒领域,传统审美所需要的沉思、静观、想象、体悟的审美过程被简化为身体感官的直接享乐和愉悦,审美日趋欲望化、简单化、直接化。大众传媒中经过消费工业机制再生产的身体带给观众直接的感官享乐。一向被誉为大众传媒领域最具文化气质的纪录片,近两年也深受身体美学原则的支配,大量以文化为包装的美食、养生、休闲纪录片大行其道,背后实质是诉诸人身体感官的直接享乐。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以适合观众的广告暖色调、快速剪辑的精美视觉画面代替传统严肃纪录片的富有反思精神、冷静客观的画面,片中大量快节奏剪辑的美食镜头,直接唤起受众的口腹之欲。纪录片《本草中国》中大量的养生之道,唤起了不同年龄段观众对身体保养的热爱。身体美学成为中国大众传媒领域的显性存在。
二、某些大众传媒对身体美学的误读
在大众传媒领域,由于种种原因产生了各种误读,这也导致了身体美学在大众传媒领域实践中不是走向身体的全面审美,而是走向简单、粗暴的感官化身体享乐,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众传媒的粗俗化、低俗化、庸俗化倾向。因此,从学理上分析大众传媒对身体美学的误读,对净化大众传媒、提升大众审美境界具有现实意义。
由于直接以“身体”两字命名,在今天消费主义时代文化语境中,身体美学容易使人们将其简化为对身体的直接审美,而忽视身体美学所蕴含的丰富审美内涵。由于身体美学目前已成为学界普遍接受的概念,对其命名进行更改不太现实,所以需要在实践中对“身体美学”概念进行准确全面的阐释,避免其命名带来的不良影响。 由于种种原因,大众传媒的逐利本性越发浓厚,商品原则取代了艺术原则。“从某种意义上身体是去掉了伦理的枷锁,但是却戴上了新的枷锁,这就是资本的枷锁,身体成为资本运作的商品。”在这种情况下,大众传媒即使在明确知道身体美学的全面内涵情况下,为了利润也可能会故意忽视、遮蔽、淡化、丢弃身体美学的精神层面价值,将身体美学简化为对物质身体本身的直接享乐式审美,身体性吞没精神性,抹杀了审美的超越性、批判性、社会性。
三、身体美学在大众传媒领域的重构
由于某些大众传媒的有意或无意的误读,身体美学在大众传媒实践中日益偏离其原本内涵,日益丧失身体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身体成为大众传媒领域被消费和娱乐的工业产品,人类博大精深的思想日益让位于身体的低层次享受。大众传媒领域的身体美学,亟须提升审美的层次,重新回归西方身体美学的全面内涵,让身体的精神性得以凸显。
理查德·舒斯特曼在《身体意识与身体美学》一书中,用“共生的概念”还原身体与社会、环境、历史的关系,使身体不再成为脱离历史纵深感、社会横向感的孤单存在。身体美学通过对身体的多层次丰富的审美体验,将感性和理性、身体和心灵有机融合,认为身体可以像心灵一样具有公共性,身体和身体愉快可以被分享。产生于后现代社会消费文化语境下的身体美学,并非指向身体的外在简单展示,而是在以身体为基础的注重整体的人的全面发展,是感性与理性、灵魂与肉体、社会与个体的和谐统一。
大众传媒领域对身体美学的重构,要回到审美本身,身体审美不是为了简单地展示身体的外在美貌,更不是指向性和肉体的低层次审美。身体不是简单的直接审美,是经过审美理想观照下经过审美创造的身体美。
审美创造是审美主体借助审美媒介对审美客体进行精神和意识的观照,进而达到将审美客体提升到富含艺术、文化、历史审美内涵的美的事物的过程。在审美活动中,“审美理想即发端于无意识大众的自由要求,支配审美注意,隔绝现实世界,并调动审美想象力对感性意象材料加工,使其成为符合审美理想的審美意象,从而获得审美的享受即美感”。②对身体的审美要经过审美的创造机制,以丰富的审美经验,实现身体对欲望、肉体、本能的超越,将身体融入到社会历史文化的时空中,得到美学的升华。
大众传媒领域对身体美学的重构,要摆脱将身体作为消费和观赏的审美客体的偏见,要让身体恢复应有的尊严和自主性,而不仅仅是市场的奴隶和工具。身体是精神和肉体的有机统一,是对感性的超越和重构。要达到柏拉图所说“美的身体”与“美的灵魂”统一的具有超越性的正能量的审美生活的完善的审美状态,使大众传媒借助其社会影响力构建美的社会生活,使身体审美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注释:
①张伟:《“视觉转向”与身体美学的现代逻辑》,《文艺理论研究》,2017年第4期,第191页。
②仲霞:《后现代身体美学批判与体验美学的建构》,《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第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