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阅读新趋势下书香城市建设浅析

来源 :出版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  键  词】智能出版;书香城市;智能阅读;全民阅读;数字出版
  【作者单位】张新新,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王嘉昀,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中图分类号】G24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12.002
  继2014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全民阅读”倡议后,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指出,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书香社会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宏观愿景和方向,其核心要素始终离不开出版物的高品质供给和社会阅读基础设施的完善,唯有如此,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全民阅读需求。2020年10月,中央宣传部印发《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着力打造“书香中国”全国性阅读活动品牌,加强对“书香之家”“书香社区”“书香之乡(镇、街道)”“书香城市”“书香军营”等的宣传,进而加强全民阅读的宣传推广;另外,《意见》提出,要丰富出版产品的内容、载体和形式,完善全民阅读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加大优质内容的网上供给力度,提高数字化阅读的质量和水平。基于智能技术的智能阅读可能成为继纸质阅读、移动阅读、数字阅读等阅读方式的下一新趋势。影响智能阅读的发展走向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书香城市建设的具体方针与调控策略。只有当二者在发展目标和方向适配时,才可能实现双方协同发展,从而加快推进全民阅读进程。
  一、智能阅读的概念、特征与趋势
  阅读方式的变革与技术发展密切相关,并与书写载体、阅读介质的变化相辅相成。阅读载体先后经历了简牍、纸张、软盘、光盘、计算机、智能手机等发展变迁,阅读形态也相应由纸质阅读向数字阅读、移动阅读、智能阅读演变。回溯阅读方式的演化历程,不难看出,阅读方式随着硬件设备的变化而逐步从相对固定的场景中解放出来,同时,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应用为移动阅读带来许多创新,智能阅读朝着智慧化的方向发展[2],阅读方式和活动也在人为算法干涉和优化中不断向满足人性需求的方面发展和进化。
  阅读,其本源意义是指“看(书报等)并领会其内容”[3],其最初的介质、载体是有形的物质,最初调动的感官主要是眼睛。智能阅读,是调动多维感官,获取、理解、领悟智能出版物内容的强交互、便捷性、适人化的阅读方式。即区别于传统的纸质阅读,智能阅读是综合调用“眼、耳、鼻、舌、身”等多种感官去进行阅读,以实现最佳的获取、理解、领悟和内化出版物内容的效果;同时,智能阅读行为能够在作为主体的读者和作为客体的智能出版物之间产生较强的双向联系,能够使读者与阅读场景之间发生双向联系,能够实现随时随地的交互、协同和互动;此外,便捷性,是指读者获取智能出版物、出版物内容的方便和快捷;而适人化,则是指出版物本身更容易让人理解知识、接受知识、领悟体验,以更符合思维规律、更为人性化的方式让人获得知识、陶冶情操和升華精神。
  倘以“数字出版关系分析法”来研究阅读行为,可以知晓:阅读是人(主体)看(行为)书报刊数字出版物等(客体/对象)领会内容的过程。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以及各种智能技术在出版业中的应用,国民阅读需求、阅读动机和阅读方式都在发生嬗变[4],与之相对应,阅读传播渠道、传播载体、呈现形式等方面也在发生“智能化”的深刻变化,即阅读方式智能化、阅读客体智能化和阅读场景智能化。
  1.阅读方式智能化
  智能阅读一则拓宽了感官的调用,二则由单向获取升级为双向交互,三则可借助外在设备以增强阅读体验感。
  第一,多维感官的调动。智能阅读不仅通过“眼睛”去看书,也通过“耳朵”去“看”书,这便是有声读物阅读过程的典型体现。文学作品中“以耳代目”的场景,在智能阅读时代,体现在让“耳朵”去“看”书上,而集“眼”“鼻”感官综合调用于一体的智能出版物包括AR图书、VR图书等。
  第二,同步交互的特点突出。从传播视角来看,读者对AR图书、VR图书等智能出版物的使用情况可进行在线反馈,这种反馈几乎可同步被产品研发机构所获取,进而产生大量的交互数据,用以改进产品研发、改善产品质量和进一步提高用户的阅读体验。与此同时,借助内容推荐、资讯推荐等技术功能,读者在阅读资讯、图书的同时,将会在下一次登录平台时,获得相同或相似阅读产品的推荐。
  第三,辅助设备的运用,实现更友好的阅读体验。AR出版物和VR出版物,除纸质书面文字、图片以外,对图书内容附加了增强现实、虚拟仿真的技术服务,这些融合出版物能够让读者产生视觉冲击、沉浸其中、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感。
  2.阅读客体智能化
  智能阅读的客体,简称为智能读物,包括AR图书、VR图书、增强型电子书、增强型期刊、富媒体数据库、融媒体新闻等智能化产品服务。智能阅读环境下,阅读不再局限于单一文字或图片被用户接受的过程,而成为集娱乐、视听、互动于一体的全新体验[5]。
  从内容生成和制作角度来看,智能读物借助语义分析等智能技术,可实现对内容的结构化整理、定制化生成与自动化转化。同时,人工智能技术可实现机器对文本、图片、音频、视频、虚拟动画等的深度学习,实现不同媒体间的语义理解与内容转换,从而可根据推送和阅读媒介的特点对内容进行再加工与特色化编辑,实现内容的自动转化。
  从传递和推送层面来看,智能读物通过构建用户行为画像和数据库,不仅可根据阅读主体的阅读活动区域、阅读时间、阅读载体、阅读内容类型等数据进行分析,还可对读者的性别、年龄、职业、专业等个人静态数据以及阅读关注、交流、讨论、评价等相关阅读社交信息数据进行全面综合的考量判断,以精准识别不同读者阅读的内在动力、内在规律与内在方向,从而准确筛选出符合目标阅读消费者阅读偏好的内容,保证所需的阅读内容能持续精准传递。   从内容呈现与展示方式层面来看,AR、VR以及全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智能读物的内容呈现方式提供了立体化、多样化选择。读者在获得沉浸式阅读体验的同时,还可与虚拟环境中的事物进行交互,参与叙事文本的构建,这种方式可激发读者的创造型思维、想象力和阅读积极性,让他们收获娱乐化的阅读体验。
  3.阅读场景智能化
  阅读场景与方法的智能化主要包括多元主体之间的互动性、阅读场景转化调整及阅读服务的智能化。
  第一,多元主体互动。相较于具备一定交互性的数字阅读和移动阅读,智能阅读进一步强调多主体间的智能参与与互动。智能阅读可通过应用算法和模型,将具有相似阅读兴趣和喜好的阅读主体聚集到一起,共同参与阅读内容的创作。同时,多个阅读主体的深度交流与协作将促进集体阅读智慧的形成、帮助读者在阅读社交网络中找到阅读的归属感,實现内容共创共享,同时还能约束和修正读者的阅读行为,让他们持续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二,阅读场景转化调整及阅读服务的智能化。阅读场景转化调整的智能化是智能阅读场景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目前各地推进书香城市建设的亮点所在和趋势体现。场景不仅包括空间环境因素,还包括媒介信息所营造的行为与心理环境。未来,“情景”“情境”即“景”对其的影响将得到强化。“情景”不仅涉及个性化阅读需求及阅读主体当下的心理与情绪状态,也包含社交性阅读需求。此外,近年来出现的“新华生活+24小时无人智慧书店”以及“小交”“小图”“小图丁”等智能管理机器人,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便捷性、适人化、创新型的阅读场景和智能体验,且表明有形的阅读场景正转向“有形+无形”的阅读场景,由“人+图书”所构成的阅读场景,逐步转换为由“机器人+图书”所构成的悦读场景。全流程的智能阅读体验,即智能化贯穿“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的阅读服务全过程,是一种双向的机器学习和推进过程。人工智能在收集和学习用户信息和行为数据的同时,不断完善自身用户画像数据库,以及不同层次用户的阅读轨迹和知识轨迹,从而提升各种服务的精度和准度。此外,智能阅读的发展推动阅读活动从单向活动输出和推荐,转向双向学习和推进,以进一步完善阅读体验和活动。
  综上所述,智能阅读的发展是数字阅读和移动阅读发展的高阶形态,也是未来阅读发展的重要方向,甚至从一定意义上而言,智能阅读是阅读方式的一种颠覆性转变。其不仅关注阅读主体的实用主义需要,还通过技术和算法优化的方式,尽可能满足不同年龄、社会层次、教育背景的社会大众的内在精神需求。当前正处于书香城市建设和发展阶段,传统阅读背景下,书香城市发展面临供求信息不对称、受众兴趣低迷、阅读能力参差等问题,阻碍了书香城市建设和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智能阅读的出现和发展对提升书香城市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激发市场活力、盘活阅读资源等方面将发挥积极作用。
  二、书香城市建设内涵与难点
  全国政协常委、著名教育学家朱永新教授指出,“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能成为真正的家园”[6]。而一座城市的文化建设和信仰树立,从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每个人的阅读开始[7]。当前,书香城市建设已在各级地方政府的工作中提上日程,而何为书香城市,以及新趋势下,书香城市该如何应时代之需发展和建设,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1.书香城市建设的内涵
  社会各界对书香城市的讨论由来已久。20世纪末,有学者以“十五分钟即可步入图书馆”来描述“书香城市”巴黎[8];1996—1998年,长沙市通过开展“百万农民读书”“百万市民读书”“百万市民捐书”的“三个百万”群众读书活动来打造书香城市[9];2006年,广东开展“书香羊城,全民阅读”的主题活动落实中央11部委联合发出的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倡议。首先,传统书香城市建设是各城市政府自发、零散地进行城市文化建设,还未形成规模化的书香城市建设目标和评定体系;其次,传统书香城市建设的支撑不外乎各类图书馆、书店等阅读场所的高覆盖率,参与阅读行为的市民基数庞大,阅读材料丰富多样,即尝试通过提供必要且丰富的外部公共或基础设施,吸引阅读主体自发地进行阅读活动。
  2014年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委托中国图书馆学会开展书香城市指标研究及推广项目,2015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制定了书香城市(县级)的评定标准,其中,阅读设施、阅读资源、阅读活动、阅读服务、阅读环境、阅读成效、保障条件7项内容被纳入书香城市评选的一级指标[10]。一级指标下设二级指标与三级指标,可见,当前书香城市建设已经进入规范化阶段,标准化的评价方式为书香社会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导。此外,新的指标体系更加关注阅读活动的互动性和社会性,强调各级政府和组织单位通过组织相关活动、推广阅读服务、建设阅读环境、评价阅读成效等举措,深入社会内部,了解阅读主体需求,从而推进阅读行为养成,最终建成书香城市。2020年发布的《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明确将书香城市作为加强全民阅读宣传推广的重要内容,上承“书香中国”全国性阅读品牌活动,下启“书香之乡(镇、街道)”、“书香社区”、“书香之家”等区域性阅读活动建设。
  从内涵来看,“书香”从书报刊所特有的油墨气息,抽象转化为一种社会文化,内化于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思想之中,从而成为人们观念和习惯的一部分。“书香城市”从以物化和具象化的阅读设施和场所为衡量标准,逐步转变为强调阅读在社会和文化中的传播与影响。对此,“书香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应在巩固和强化外部设施建设的基础上,着重关注阅读对社会文化和人们思想观念层面的影响与渗透,即让人们既有能力阅读,又能享受阅读之“悦”,在自身感受愉悦的同时,在城市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传递“悦”读之趣。
  2.智能阅读视角下书香城市建设难点
  步入新时代的书香城市建设,应更多注重线上、虚拟层面的推进,无论是为用户提供更好的购买环境,还是为读者提供更加智能的出版物,抑或开启更多“5G、AR、VR、AI”等新技术支撑的书香阅读新基建工程。   (1)基础设施尚需健全
  书香城市建设的难点之一,在于切实贴近和了解阅读主体的内在需求,掌握不同主体之间的阅读轨迹和知识结构。传统的图书馆、农家书屋等城市和乡镇阅读基础设施建设虽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但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往往采用非交互式的用户信息系统、图书信息系统等,缺乏互动性。部分城市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中仍存在“死角”[11],难以切实满足用户需求。实践中,更多的用户被吸引到线上,进行线上购买,部分用户则是被新型的、舒适的智能阅读场所吸引,步入集“阅读、文创、智能”于一体的创新型城市阅读体验场所。因此,在书香城市建设领域,相关基础设施需要阅读主体主动使用,且在激励阅读主体主动参与、提升阅读主体阅读兴趣和捕捉用户需求方面也有待加强。
  (2)用户精准画像有待提升
  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在海量的阅读资源中精准发现和推送阅读主体感兴趣的内容,对捕捉和提升阅读主体阅读兴趣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作为书香城市建设重要内容的在线产品、网络店铺、综合型数字阅读平台等,在内容发现和推荐算法的建设方面仍有待完善,相关算法或用户画像数据库在规模和功能方面难以满足现实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阅读活动的推广,以及阅读活动在部分社会群体(如阅读能力较低、对阅读不感兴趣的人群)中的渗透能力。
  (3)阅读场景转化能力亟须提高
  从城市的文化属性来看,多数城市已配备较为齐全的图书馆、博物馆、书店等阅读场景,部分智慧阅读场景已成为城市地标,以及人流极为密集的“网红景点”。但如何切实将已有的阅读场景转化为推进全民阅读工作的重要阵地,在获得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弘扬和扩大其社会效益,或通过品牌和城市阅读景观的建设,实现阅读场景的空间文化效益,同时吸引阅读主体进入场景,参与阅读活动,甚至留驻于场景之中,是当前书香城市建设过程中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亟须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打造智能阅读新引擎,推进书香城市建设
  智能阅读是快速推进全民阅读的新引擎,书香城市则是引擎发动的起点。智能阅读新形势下,书香社会建设需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以突破当前书香社会建设面临的瓶颈,推动“全民阅读”走向“全民悦读”,实现加强优质内容供给、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预期目标。
  1.个性化、精准化满足用户阅读需求
  虚拟阅读场景集中表现为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场景,其基础支持落在数據库的建设与算法优化带来的赋能增益上,且用户数据库建设和算法优化是智能阅读发展的底层技术基础设施构架。为推进智能阅读的发展和普及,打造全民阅读新引擎,重中之重应该是架构数据库系统和算法支撑系统。对此,需要从政府层面组建相关建设小组,或设置专项资金,创建和维护用户画像数据库,并通过持续的机器学习、算法优化,在加强智能阅读推送和投放的精准性和广泛性的同时,感测阅读主题、阅读行为轨迹变化,以及时从政策层面、激励层面对全民阅读工作和书香城市建设进行调整。
  2.高品位、高质量提供智能出版物
  在阅读行为中,阅读客体的出现满足了阅读行为的发生条件,而主体的阅读需求源源不断地刺激大量阅读客体出现。因此对于书香城市建设相关机构而言,一方面,要尽可能汲取现有阅读资源,增强阅读内容的丰度与广度,满足阅读主体多样化的内容阅读和选择需求;另一方面,在智能阅读发展过程中需关注供给侧之间的矛盾,推进阅读客体的供给侧结构化改革,如增加资源的快速检索功能、标记功能等,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增强阅读资源推送的个性化、定制化性能。
  3.创新性、智能化打造多元阅读场景
  在新技术的支持下,阅读场景应当实现与学习场景、工作场景、娱乐场景等一切场景的实时无缝对接,进而使读者沉浸其中,获得丰富的阅读体验。对此,作为现实场景的城市阅读空间是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阵地、平台与媒介。随着各级政府帮扶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数量不断增加,形式逐渐多样化。随着5G、AI、AR、VR、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无人书店、智慧书城等逐渐涌现。在数字化建设的基础上寻求智能化发展,已成为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发展的新趋势[12]。尤其在新型书店中,智能管理阅读流程的便利性,大数据分析下人脸识别的精准化推荐,AR及VR沉浸式阅读的趣味性、全天候营业的服务性使得智能无人书店在打造智慧公共阅读空间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13]。在此基础上,书香城市建设可进一步结合城市景观,将城市文化特色与阅读场景相结合,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书香氛围。
  书香社会,是综合性、立体化、多层次的概念体系,是包含“书香之家”“书香社区”“书香之乡(镇、街道)”“书香城市”,从家庭到社区、乡镇再到城市层面的全民崇书、全民阅读型的阅读秩序,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和战略安排。智能阅读,则是阅读类型中更为前沿、舒适、适人化的阅读方式,是交互性强、体验舒适、获取便捷的阅读场景和载体的统称。在书香社会建设过程中,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智能阅读场景,校园、火车站、城市书店甚至是街道社区都将陆续出现智能阅读的设备和场所,进而促使书香社会除了“书香味”十足,还富有科技感和智能化格调。智能阅读离不开书香社会,后者为前者提供场景、依托和助推动力;书香社会也离不开智能阅读,后者是前者的趋势所在、未来所在、魅力所在,也将成为书香社会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智能阅读的发展为书香城市建设提供了重要机遇,对此,各级政府可借新形势和技术变革之利,完善书香城市发展思维和策略,从基础设施建设、阅读内容和阅读场景等阅读客体层面,刺激阅读主体的阅读兴趣,以拓展阅读活动覆盖的深度、广度,推动书香城市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方卿,王欣月,王嘉昀. 智能阅读:新时代阅读的新趋势[J]. 科技与出版,2021(5):15-21.
  [2]徐延章. 算法赋能:移动阅读的智慧体验进化策略[J]. 出版发行研究,2021(3):54-60.
  [3]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 北京:商务印书馆:1619.
  [4]邓香莲,刘佳卓. 一把打开深阅读的钥匙:基于场景的沉浸式阅读:以互动解谜游戏书的沉浸式阅读体验建构为例[J]. 出版广角,2021(5):18-21.
  [5]李柯毅. 智能阅读:不要观望 立即行动[J]. 出版参考,2012(Z1):8.
  [6]朱永新. 阅读造就中国[EB/OL]. (2021-01-15)[2021-06-19]. http://www. nxgcdr. net/wh/whds/202101/t20210114_266303. html.
  [7]韩婧,苏磊,张广萌,等. 书香城市建设谈[J]. 科技与出版,2019(8):5.
  [8]杨杞. 书香城市:巴黎的图书馆[J]. 图书馆建设,1994(6):17.
  [9]黄欢,宓容. 以书为媒 创书香城市[J]. 图书馆,1998(4):28-30.
  [10]中国图书馆学会发布书香城市(县级)、书香社区标准指标体系[EB/OL]. (2015-05-21)[2021-06-09]. http://www. lsc. org. cn/contents/1203/1323. html.
  [11]王晓舟. “书香苏州”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苏州:苏州大学,2018.
  [12]于丹,袁媛. 活化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拓展全民阅读新路径[J]. 出版广角,2021(5):14-17.
  [13]訾希坤,马铁立. 人工智能背景下无人书店的智慧化探索[J]. 出版广角,2021(2):80-82.
其他文献
研究黑龙江省高校冰雪运动学科建设与冰雪体育特色人才培养所面临的机遇与困境,针对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发展优势与不足,构建新的发展理念与举措,优化其发展路径。黑龙江省冰雪运动学科建设与冰雪体育特色人才培养存在缺乏创新、高层次人才流失严重、学科基础理论根基不牢固、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培养方向不均衡等不足的表现。提出打破学科分类限制,引入竞争机制;冰雪学科特色建设不断推动体育发展环境创新驱动,使得高等教育从“外部拓展”转为“内部提升”;冰雪运动特色学科建设将引来各级政府资金扶持等举措,提升黑龙江省冰雪运动学科建设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