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我国中职教育现状及其发展背景的简要分析,概括出中等职业学校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办出质量”和“办出特色”两个方面提出了发展中职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中职教育;现状分析;发展对策
随着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如何与时俱进壮大自己,已成为学校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在新形势下充分认清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宏观背景,客观分析中职学校自身的特点,选择和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并付诸实施,是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学校自身改革发展的有效措施。
一、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宏观背景
近几年来教育改革发展成绩显著、形势喜人。在全国教育改革进程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我们也应该认清职业教育发展所面临的形势——我国的国情和所处的历史阶段决定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不仅需要高层次创新人才,而且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现在,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两个大的变化,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我们要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出发,客观分析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努力推进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
二、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存在的问题
(一)生源质量下降,招生混乱
过去家长送子女读职业学校是为了争取一个分配工作的指标,让子女早日抱上个“铁饭碗”,因此,过去职业教育学校的生源十分充足,生源质量较高。然而,招生就业制度改革后,原来的“铁饭碗”被打破,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多。与此同时,用人单位过度追求实用高学历人才,使处于较低学历的中职生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职业学校的吸引力大大减弱。目前职业教育招收的都是普高的淘汰生,生源总体素质大大下降,这给学校组织教学和管理都增加了困难。
(二)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不够
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专业知识、新的加工工艺,如果教师平时不注意学习,自身的知识结构过于陈旧,培养出来的学生就难以适应企业的需求。有些教师只习惯教一门课,而对相近或相关的课程知识不加以学习,有的专业课教师只注重学习专业理论,对专业技能学习不够。有些职校在开设课程时,多开文化课,少开专业课,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导致学生最终什么技能都学不到。师资水平的不足严重限制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三)实训经费少,实习设备落后
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不同于普教,在给学生传授基本专业理论的同时,还应培养其动手能力。学生有过硬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要靠强大实训设备的支持。一些职校一台数控车床都没有却招收数控专业,电子专业的学生只进行简单焊接实习。这样的实训条件,学生的动手能力怎么能培养起来?如何确保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落到实处呢?只有有了强大的实训条件,学校才能真正实现产、教、研相结合,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
(四)就业竞争日益激烈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有:其一,前几年“热门”专业一哄而起,泛滥成灾,就业难与人才浪费同时并存。其二,学校开设的专业跟不上市场发展变化对人才的要求。其三,一些单位将大学毕业生安排在中职生的工作岗位上,挤占了中等技能人才应从事的工作岗位。这些都制约着中职学生的就业。
三、对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一些思考
(一)办出质量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对于中职学校来说,其生命力就是教育教学的质量。中职学校的学生,犹如企业的产品,没有质量就没有市场,就没有生存的根基,更谈不上发展。所以,衡量一所中职学校办学质量的标准,应该是社会对其毕业生的认可程度。学校从招生到组织教学均应注重质量。
1、把好“原料”关。学校每年所招新生,犹如待加工的原料。劣质的原料,即使精雕细琢,也很难成为精品。所以,中职招生应有一定的标准。近几年来,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中职招生步履艰难,导致中职的后门一再敞开,最终实施“注册制”。在短期内,这确实缓解了中职学校生源矛盾,但长远看,这将给中职学校的发展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由于生源不好导致很难培养出优秀的毕业生,随着这些毕业生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其能力不足带来的负面影响不言自喻。试问,谁还会看重这种培养不出优秀学生的学校?其结果只能是恶性循环,最终自生自灭。
2、把好教学关。组织教学的过程犹如对原料的进一步加工,中职学校应针对市场对人才能力的需求,认真规划好其职业教育的教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机制的配备等。目前中职教育所面临的最大问題,是我们的职业教育观念陈旧和我国长期形成的职业教育的封闭和滞后,要改善中职教育教学现状,首先应更新我们的观念。我们应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把职业教育看作就是培养从事某种职业岗位的人,或者是对已经在某种职业岗位上工作。需要进一步提高的人,进行技能培训。随着我国在世界经济大舞台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以及“学习终身化”社会的到来,劳动就业准入制度和终身教育的理念必将被百姓所接受,职业培训呼之欲出,必将成为中职学校发展的一个新的机会。
(二)办出特色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办学与经营应该有异曲同工之妙,那就是独树一帜,方能旗开得胜。所以,中职教育应在办出质量的基础上,将重点转入内涵建设,注重改革创新,力求在办学模式、培养目标、专业设置上办出特色。
1、办学模式有特色。在办学模式上,我们应准确地给自己定位,严格区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这两种完全不同模型的教育:普通教育着重于学生的基本文化知识,科学素养的培养。而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特点,很重要一点就是它的职业性和实践性。长期以来,由于职教观念的滞后,职业学校依然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的学历教育模式阶段,与迅猛发展的市场格格不入,最终陷入目前尴尬的办学境地。因此职业教育要想走出低谷,重振雄风,那就必须彻底否定原有旧的学历教育办学模式,与国际接轨,实施新的以职业岗位、综合能力为基础的现代职业教育模式。
2、培养目标有特色。中职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主要是面对我国的生产、流通、服务等行业的第一线的操作和服务型人员,当然,也包括中间层次的技术人员,是为学生就业或创业提供平台的教育。因此培养目标应定位在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继续教育有基础,发展有空间的位置上,立足于培养适应生产和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因此,职业学校培养目标应重新定位在毕业生的职业性和实践性上。
3、专业设置有特色。不同中职学校应有自己的特色专业。当然,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一定要与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就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相适应,也就是要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来设置其课程和教学内容。但每一所职业学校的办学历史背景、条件、师资力量都是有限的,如何利用我们有限的资源办出我们的专业特色呢?这就需要我们在遵循一般办学规律的基础上树立品牌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某一专业进行投入(包括人力和物力),办好办精特色专业,以形成鲜明的个性特征。
总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赋予了中职学校广阔的发展空间,中职学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这一艰巨的历史重任。只要我们深化改革,努力创新,在充分利用机遇的同时,也应加大自身的改革力度,不断纠正自己的不足,办出质量,办出特色。我们有理由相信,中等职业教育必将迎来键康、有序而充满生机的明天!
【关键词】中职教育;现状分析;发展对策
随着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如何与时俱进壮大自己,已成为学校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在新形势下充分认清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宏观背景,客观分析中职学校自身的特点,选择和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并付诸实施,是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学校自身改革发展的有效措施。
一、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宏观背景
近几年来教育改革发展成绩显著、形势喜人。在全国教育改革进程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我们也应该认清职业教育发展所面临的形势——我国的国情和所处的历史阶段决定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不仅需要高层次创新人才,而且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现在,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两个大的变化,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我们要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出发,客观分析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努力推进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
二、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存在的问题
(一)生源质量下降,招生混乱
过去家长送子女读职业学校是为了争取一个分配工作的指标,让子女早日抱上个“铁饭碗”,因此,过去职业教育学校的生源十分充足,生源质量较高。然而,招生就业制度改革后,原来的“铁饭碗”被打破,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多。与此同时,用人单位过度追求实用高学历人才,使处于较低学历的中职生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职业学校的吸引力大大减弱。目前职业教育招收的都是普高的淘汰生,生源总体素质大大下降,这给学校组织教学和管理都增加了困难。
(二)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不够
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专业知识、新的加工工艺,如果教师平时不注意学习,自身的知识结构过于陈旧,培养出来的学生就难以适应企业的需求。有些教师只习惯教一门课,而对相近或相关的课程知识不加以学习,有的专业课教师只注重学习专业理论,对专业技能学习不够。有些职校在开设课程时,多开文化课,少开专业课,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导致学生最终什么技能都学不到。师资水平的不足严重限制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三)实训经费少,实习设备落后
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不同于普教,在给学生传授基本专业理论的同时,还应培养其动手能力。学生有过硬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要靠强大实训设备的支持。一些职校一台数控车床都没有却招收数控专业,电子专业的学生只进行简单焊接实习。这样的实训条件,学生的动手能力怎么能培养起来?如何确保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落到实处呢?只有有了强大的实训条件,学校才能真正实现产、教、研相结合,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
(四)就业竞争日益激烈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有:其一,前几年“热门”专业一哄而起,泛滥成灾,就业难与人才浪费同时并存。其二,学校开设的专业跟不上市场发展变化对人才的要求。其三,一些单位将大学毕业生安排在中职生的工作岗位上,挤占了中等技能人才应从事的工作岗位。这些都制约着中职学生的就业。
三、对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一些思考
(一)办出质量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对于中职学校来说,其生命力就是教育教学的质量。中职学校的学生,犹如企业的产品,没有质量就没有市场,就没有生存的根基,更谈不上发展。所以,衡量一所中职学校办学质量的标准,应该是社会对其毕业生的认可程度。学校从招生到组织教学均应注重质量。
1、把好“原料”关。学校每年所招新生,犹如待加工的原料。劣质的原料,即使精雕细琢,也很难成为精品。所以,中职招生应有一定的标准。近几年来,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中职招生步履艰难,导致中职的后门一再敞开,最终实施“注册制”。在短期内,这确实缓解了中职学校生源矛盾,但长远看,这将给中职学校的发展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由于生源不好导致很难培养出优秀的毕业生,随着这些毕业生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其能力不足带来的负面影响不言自喻。试问,谁还会看重这种培养不出优秀学生的学校?其结果只能是恶性循环,最终自生自灭。
2、把好教学关。组织教学的过程犹如对原料的进一步加工,中职学校应针对市场对人才能力的需求,认真规划好其职业教育的教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机制的配备等。目前中职教育所面临的最大问題,是我们的职业教育观念陈旧和我国长期形成的职业教育的封闭和滞后,要改善中职教育教学现状,首先应更新我们的观念。我们应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把职业教育看作就是培养从事某种职业岗位的人,或者是对已经在某种职业岗位上工作。需要进一步提高的人,进行技能培训。随着我国在世界经济大舞台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以及“学习终身化”社会的到来,劳动就业准入制度和终身教育的理念必将被百姓所接受,职业培训呼之欲出,必将成为中职学校发展的一个新的机会。
(二)办出特色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办学与经营应该有异曲同工之妙,那就是独树一帜,方能旗开得胜。所以,中职教育应在办出质量的基础上,将重点转入内涵建设,注重改革创新,力求在办学模式、培养目标、专业设置上办出特色。
1、办学模式有特色。在办学模式上,我们应准确地给自己定位,严格区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这两种完全不同模型的教育:普通教育着重于学生的基本文化知识,科学素养的培养。而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特点,很重要一点就是它的职业性和实践性。长期以来,由于职教观念的滞后,职业学校依然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的学历教育模式阶段,与迅猛发展的市场格格不入,最终陷入目前尴尬的办学境地。因此职业教育要想走出低谷,重振雄风,那就必须彻底否定原有旧的学历教育办学模式,与国际接轨,实施新的以职业岗位、综合能力为基础的现代职业教育模式。
2、培养目标有特色。中职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主要是面对我国的生产、流通、服务等行业的第一线的操作和服务型人员,当然,也包括中间层次的技术人员,是为学生就业或创业提供平台的教育。因此培养目标应定位在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继续教育有基础,发展有空间的位置上,立足于培养适应生产和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因此,职业学校培养目标应重新定位在毕业生的职业性和实践性上。
3、专业设置有特色。不同中职学校应有自己的特色专业。当然,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一定要与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就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相适应,也就是要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来设置其课程和教学内容。但每一所职业学校的办学历史背景、条件、师资力量都是有限的,如何利用我们有限的资源办出我们的专业特色呢?这就需要我们在遵循一般办学规律的基础上树立品牌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某一专业进行投入(包括人力和物力),办好办精特色专业,以形成鲜明的个性特征。
总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赋予了中职学校广阔的发展空间,中职学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这一艰巨的历史重任。只要我们深化改革,努力创新,在充分利用机遇的同时,也应加大自身的改革力度,不断纠正自己的不足,办出质量,办出特色。我们有理由相信,中等职业教育必将迎来键康、有序而充满生机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