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的数字化逐步成为现代科技领域的主要方向,如何将虚拟技术运用在博物馆建设中是当前重点课题。基于此,本文重点介绍博物馆建设中虚拟技术的应用措施,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博物馆;虚拟技术;建设应用
1.前言
博物馆属于社会公益性、开放性机构,其主要目的是典藏、陈列、征集人类物质及其文化遗产,主要功能即欣赏、教育及其研究。虚拟技术指的是以计算机为支持,将三维数据传入并呈现,该技术属于新兴科技,发展空间十分广阔。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推进,我国博物馆依然沿用传统的展览模式,其发展难以尾随时代的步伐,所以,强化我国博物馆与虚拟技术的整合是必然要求,也是推进我国博物馆事业进步的主要手段。
2.博物馆建设中虚拟技术的应用
2.1提升文物展出效果
现阶段,我国博物馆收藏的文化较多,为了保护文化,我国大部分博物馆长期运用展柜、说明等形式进行陈列,不利于观众近距离观察文化的细节部位,同时,由于博物馆的硬件条件较差,展出文物的更新较慢,难以吸引观众的热情。将虚拟现实技术运用在博物馆建设中,将文物制作成各类影像,能够全面展示文物的本质,同时能够进一步实现对于虚拟文化的放大缩小及其旋转等操作,方便与观众的观看。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进步,数字化技术被逐步运用在各行各业,社会各界也提高了对于博物馆建设的重视,我国传统的博物馆展示设计存在诸多不足,由于缺乏建设资金,展出手段缺乏创新性等,难以全面发挥博物馆自身的资源优势。因此,博物馆应当积极总结自身经验,强化文物展览,并将虚拟技术运用在其中,为博物馆的建设提供可实践的创新模式,全面改变当前边走边看且不能全方位观察的现状,凸显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及其社会功能[1]。
2.2改善文物保护体系
就我国目前吧博物馆的运行现状来看,将现代化科学技术运用在其中有助于提升博物馆文物保护水平,近年来,文物的收藏技术不断完善,人们对于文物展览的期望也逐步提升。所以,只有重视文物展览的各个细节,依据文物材料、文物年代等为差异性,才能改善文物保护体系。虚拟技术以数字影像为基础,是集人工智能、图像处理、传感测量、模式识别等为一体的综合技术,虚拟技术能够将3D建模进行再现,以计算机生成逼真的视觉感受,使观众达到身临其境的体验。当前大部分博物馆文物容易出現脱色、脆化、剥落的情况,在人工修复之后难以发挥其展示价值与研究价值,将虚拟技术运用在博物馆展览中,可以预先展现文物影响,通过检验修复使其与计算机技术良好结合,将文物保存于密闭环境中,通过虚拟技术多角度展出文物,这一方式不仅不影响文化的展览,同时也达到了保护文物,延长文物寿命的目的[2]。
2.3强化管理信息分享
在博物馆的管理中,可以通过虚拟技术建设相关文物展览数据库,实现文物管理的标准化与统一化,强化管理信息的分享。管理人员可以借鉴国外博物馆的管理经验,建设严谨的文物信息管理系统,全面记录博物馆中文化的具体信息,主要包括文物的图片、文字介绍、影像等基础信息,同时明确文物古迹的具体情况,实时追踪文物的受损程度,并以此作为依据,制定具备针对性的文化虚拟修复模式,预先模拟修复全程,并检测修复手段极其修复技术的有效性、可操作性,避免直接修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需要明确的是,在保存文化高精度数据之后,不仅有助于博物馆日后精密工作的开展,同时也能够全面反映典藏的管理情况,通过网络实现文物信息的共享,同时也可以在博物馆中安装文物检索设备,用以查询观众想要观赏的文物的具体位置,情况等,不仅提升了艺术品展览的方便性,同时也推进了博物馆展览服务的进步。
2.4全面凸显文物价值
建立数字博物馆能够更加生动、真实的展现文物,配以文字介绍,可实现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良好互动,需要明确的是,我国网站博物馆应当在考虑服务性的同时也兼顾市场性,其内容目录可以设置为我国的网站博物馆要学习国外经验做到服务性与市场性兼顾,设置的内容频道可以分为在线售票、联系咨询、活动简介、博物馆典藏等,可以引导观众快速明确自身需求。同时虚拟技术能够实现观众足不出户观察文物的要求,突破时空限制,提升文物展览的随意性及其自由性,突破文物的地域限制,实现文物信息资源的共享,全面凸显文物的价值。将虚拟技术运用在博物馆的建设中,有效改善展览时间及其空间上的矛盾,使观众实时进入虚拟空间,更好的满足现代社会下人们的需求。同时,建设网络化的文物虚拟展览,也有助于推进博物馆数据现代化的进步,强化不同博物馆甚至国内外博物馆之间的信息交流,全面开拓文物保护、展示的新领域[3]。
3.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博物馆建设中有效运用虚拟技术具有一定现实意义,这不急是改革以往展出模式的必经路径,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文物展览的展览水平及其服务质量,帮助观众更加直接的观察文化细节,获取文物信息,全面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及其社会功能。
参考文献:
[1]吕美,李婧然.虚拟现实技术在辽宁省博物馆建设及改造中应用的探讨[J].设计,2015,11(23):89-90.
[2]王星儒,唐硕阳.虚拟技术在博物馆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教育,2015,02(01):258-259.
[3]祝嘉.三维虚拟展示技术在高校博物馆中的应用——以苏州大学博物馆为例[J].艺术科技,2016,07(15):339-342.
【关键词】:博物馆;虚拟技术;建设应用
1.前言
博物馆属于社会公益性、开放性机构,其主要目的是典藏、陈列、征集人类物质及其文化遗产,主要功能即欣赏、教育及其研究。虚拟技术指的是以计算机为支持,将三维数据传入并呈现,该技术属于新兴科技,发展空间十分广阔。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推进,我国博物馆依然沿用传统的展览模式,其发展难以尾随时代的步伐,所以,强化我国博物馆与虚拟技术的整合是必然要求,也是推进我国博物馆事业进步的主要手段。
2.博物馆建设中虚拟技术的应用
2.1提升文物展出效果
现阶段,我国博物馆收藏的文化较多,为了保护文化,我国大部分博物馆长期运用展柜、说明等形式进行陈列,不利于观众近距离观察文化的细节部位,同时,由于博物馆的硬件条件较差,展出文物的更新较慢,难以吸引观众的热情。将虚拟现实技术运用在博物馆建设中,将文物制作成各类影像,能够全面展示文物的本质,同时能够进一步实现对于虚拟文化的放大缩小及其旋转等操作,方便与观众的观看。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进步,数字化技术被逐步运用在各行各业,社会各界也提高了对于博物馆建设的重视,我国传统的博物馆展示设计存在诸多不足,由于缺乏建设资金,展出手段缺乏创新性等,难以全面发挥博物馆自身的资源优势。因此,博物馆应当积极总结自身经验,强化文物展览,并将虚拟技术运用在其中,为博物馆的建设提供可实践的创新模式,全面改变当前边走边看且不能全方位观察的现状,凸显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及其社会功能[1]。
2.2改善文物保护体系
就我国目前吧博物馆的运行现状来看,将现代化科学技术运用在其中有助于提升博物馆文物保护水平,近年来,文物的收藏技术不断完善,人们对于文物展览的期望也逐步提升。所以,只有重视文物展览的各个细节,依据文物材料、文物年代等为差异性,才能改善文物保护体系。虚拟技术以数字影像为基础,是集人工智能、图像处理、传感测量、模式识别等为一体的综合技术,虚拟技术能够将3D建模进行再现,以计算机生成逼真的视觉感受,使观众达到身临其境的体验。当前大部分博物馆文物容易出現脱色、脆化、剥落的情况,在人工修复之后难以发挥其展示价值与研究价值,将虚拟技术运用在博物馆展览中,可以预先展现文物影响,通过检验修复使其与计算机技术良好结合,将文物保存于密闭环境中,通过虚拟技术多角度展出文物,这一方式不仅不影响文化的展览,同时也达到了保护文物,延长文物寿命的目的[2]。
2.3强化管理信息分享
在博物馆的管理中,可以通过虚拟技术建设相关文物展览数据库,实现文物管理的标准化与统一化,强化管理信息的分享。管理人员可以借鉴国外博物馆的管理经验,建设严谨的文物信息管理系统,全面记录博物馆中文化的具体信息,主要包括文物的图片、文字介绍、影像等基础信息,同时明确文物古迹的具体情况,实时追踪文物的受损程度,并以此作为依据,制定具备针对性的文化虚拟修复模式,预先模拟修复全程,并检测修复手段极其修复技术的有效性、可操作性,避免直接修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需要明确的是,在保存文化高精度数据之后,不仅有助于博物馆日后精密工作的开展,同时也能够全面反映典藏的管理情况,通过网络实现文物信息的共享,同时也可以在博物馆中安装文物检索设备,用以查询观众想要观赏的文物的具体位置,情况等,不仅提升了艺术品展览的方便性,同时也推进了博物馆展览服务的进步。
2.4全面凸显文物价值
建立数字博物馆能够更加生动、真实的展现文物,配以文字介绍,可实现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良好互动,需要明确的是,我国网站博物馆应当在考虑服务性的同时也兼顾市场性,其内容目录可以设置为我国的网站博物馆要学习国外经验做到服务性与市场性兼顾,设置的内容频道可以分为在线售票、联系咨询、活动简介、博物馆典藏等,可以引导观众快速明确自身需求。同时虚拟技术能够实现观众足不出户观察文物的要求,突破时空限制,提升文物展览的随意性及其自由性,突破文物的地域限制,实现文物信息资源的共享,全面凸显文物的价值。将虚拟技术运用在博物馆的建设中,有效改善展览时间及其空间上的矛盾,使观众实时进入虚拟空间,更好的满足现代社会下人们的需求。同时,建设网络化的文物虚拟展览,也有助于推进博物馆数据现代化的进步,强化不同博物馆甚至国内外博物馆之间的信息交流,全面开拓文物保护、展示的新领域[3]。
3.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博物馆建设中有效运用虚拟技术具有一定现实意义,这不急是改革以往展出模式的必经路径,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文物展览的展览水平及其服务质量,帮助观众更加直接的观察文化细节,获取文物信息,全面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及其社会功能。
参考文献:
[1]吕美,李婧然.虚拟现实技术在辽宁省博物馆建设及改造中应用的探讨[J].设计,2015,11(23):89-90.
[2]王星儒,唐硕阳.虚拟技术在博物馆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教育,2015,02(01):258-259.
[3]祝嘉.三维虚拟展示技术在高校博物馆中的应用——以苏州大学博物馆为例[J].艺术科技,2016,07(15):339-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