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轮状病毒VP6中和与非中和McAb的建立及其在抗原分析上的运用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liao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报道了抗牛轮状病毒NCDV(Lincoln株)主要内壳蛋白VP6的5株中和McAb与3株非中和McAb的建立以及它们在抗原分析上的研究。用中和McAb首次证实了在轮状病毒的VP6上存在着一个非型特异性的中和抗原位点,并用干扰试验证明了这个中和抗原位点与病毒的吸附功能无关。用非中和McAb的研究发现,在VP6上还存在着一些非组抗原和非亚组抗原特异性的抗原位点。免疫电镜显示VP6上与非中和McAb 2G2反应的抗原位点位于毒粒的内壳,而与中和McAb4D11反应的抗原位点则暴露在毒粒的外壳。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本文报告用生物素标记人补体C3 cDNA探针的核酸杂交结果,证实此探针在质粒DNA的Southern印迹法杂交时具有较高特异性。应用点斑法杂交程序对不同的生物素显色法进行比较的结果表明,亲和素、生物素双标记法的敏感性最高,可测出10pg水平的质粒DNA(约0.3 fmol生物素分子)。另外,本文报告用氯霉素增加质粒拷贝量,RNA酶和蛋白酶K "纯化菌落" 的程序,成功地进行了生物素探针的菌落原位杂
本文应用自制抗人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OKT系列检测70例健康成年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分布。经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OKT3(抗人全T)与69.1%(35%~88%)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反应,OKT4(抗人T辅助亚群)和OKT8(抗人T抑制一杀伤亚群)分别与49%(24%~64%)和23%(6~42%)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反应。T辅助细胞与T抑制细胞之比为2.35(1.1~5.3)。本文结果还证实:T淋巴细胞
期刊
P McAb的性状及用抗HRP McAb制备鼠PAP的适宜条件。并将鼠PAP初步应用于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果证明在ELISA中,鼠PAP法比IE法敏感4-32倍,在免疫组化中不仅阳性抗原部位有明显着色,而且背景十分浅淡。
以乙脑14-2弱毒株制备冻干活疫苗4批,每批150-240毫升,冻干后病毒滴度达107·0,冻干前后无明显变动,动物检定结果疫苗仍保持原有低毒力和稳定性。用其中一批疫苗在无乙脑病例而隐性感染率为5.12%(2/39)的张家口市区对1026名5 -12岁儿童进行接种观察,其中47名5-6岁儿童于接种后14天内隔日测体温和观察全身反应,均未发现体温高于37.4℃或其他全身反应。在其余儿童中亦未发现异常
期刊
期刊
本文报导用检测51Cr在心肌细胞中的释放率以了解腹腔内接种Coxsackie B-2病毒7天后的BALB/c小鼠脾细胞对感染Coxsackie B-2病毒的同种新生小鼠心肌细胞的溶细胞毒性作用及心肌细胞单感染病毒24~72小时的溶细胞毒性。结果显示T细胞介导免疫和病毒感染本身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理中,都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