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灯火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的已经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熏得灯罩很昏暗。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
我闭了眼睛,向后一仰,靠在椅背上;捏着《初学记》的手搁在膝髁上。
我在蒙眬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
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凡是我所经过的河,都是如此。
现在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
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了。
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我就要凝视他们……
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
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一九二五年二月二十四日。
深度解读
《好的故事》的意境,是建立在作者所向往的理想和现实的对立上的。一个“昏沉的夜”里,作者于工作之余闭眼休息的刹那间,在蒙眬中看见一幅很美丽的生活的图画,其中“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这一幅美丽的生活图画也绝不是模糊的,而是十分清楚和真实的,它像记忆中的江南农村的美丽景色那样实在,像河岸美景倒映在澄碧的河水中那样分明。而且“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作者希望过这样美好的生活……
不用说,于闭眼休息的刹那间,在蒙眬中看见这样美丽的生活图画,这恰好说明了他在现实中看不见这样美丽的生活,看不见“美的人和美的事”的悲哀。在这里就流露出作者的疲劳和空虚的感觉。而且在后来,当他正要凝视这幅美丽的生活图画的时候,“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当他想赶快“趁碎影还在”“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欠身伸手去取笔”的时候,又“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了。这一切都反映出作者描绘的图画是确确实实地存在于作者的希望中的。
结语:
鲁迅和青年的关系是很亲密的,他有许多文章写到青年,一生为青年做了不少事情,培养和帮助了不少青年作家,如萧军、萧红、柔石、胡风等,而这些青年,受了魯迅人格的感召,终其一生都在传承鲁迅,学习鲁迅。鲁迅秉持“幼者本位”理念,相信“青年必胜于老年,将来必胜于过去”。鲁迅对待青年如朋友,热情,诚恳;但同时,他对青年是严格要求的,批评青年的文字也有不少。正是这种严肃负责的认真精神,使鲁迅赢得了青年学生的信任、尊重和欢迎,潜移默化中也影响到了青年学生的人格、志趣,甚至人生选择。
我闭了眼睛,向后一仰,靠在椅背上;捏着《初学记》的手搁在膝髁上。
我在蒙眬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
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凡是我所经过的河,都是如此。
现在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
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了。
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我就要凝视他们……
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
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一九二五年二月二十四日。
深度解读
《好的故事》的意境,是建立在作者所向往的理想和现实的对立上的。一个“昏沉的夜”里,作者于工作之余闭眼休息的刹那间,在蒙眬中看见一幅很美丽的生活的图画,其中“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这一幅美丽的生活图画也绝不是模糊的,而是十分清楚和真实的,它像记忆中的江南农村的美丽景色那样实在,像河岸美景倒映在澄碧的河水中那样分明。而且“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作者希望过这样美好的生活……
不用说,于闭眼休息的刹那间,在蒙眬中看见这样美丽的生活图画,这恰好说明了他在现实中看不见这样美丽的生活,看不见“美的人和美的事”的悲哀。在这里就流露出作者的疲劳和空虚的感觉。而且在后来,当他正要凝视这幅美丽的生活图画的时候,“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当他想赶快“趁碎影还在”“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欠身伸手去取笔”的时候,又“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了。这一切都反映出作者描绘的图画是确确实实地存在于作者的希望中的。
结语:
鲁迅和青年的关系是很亲密的,他有许多文章写到青年,一生为青年做了不少事情,培养和帮助了不少青年作家,如萧军、萧红、柔石、胡风等,而这些青年,受了魯迅人格的感召,终其一生都在传承鲁迅,学习鲁迅。鲁迅秉持“幼者本位”理念,相信“青年必胜于老年,将来必胜于过去”。鲁迅对待青年如朋友,热情,诚恳;但同时,他对青年是严格要求的,批评青年的文字也有不少。正是这种严肃负责的认真精神,使鲁迅赢得了青年学生的信任、尊重和欢迎,潜移默化中也影响到了青年学生的人格、志趣,甚至人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