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高血压的临床特征及防治体会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yvv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分析老年人高血压的临床特征,以此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我干休所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20例,对其临床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过4周治疗后,本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情况均有所降低,血压控制在(130-138)mmHg/(86-89)mmHg。治疗过程中有65例患者需联合应用2种或2种以上的降压药物治疗。结论 老年人应定期监测血压情况,以便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通过联合用药,保护靶器管,降低血压波动,从而有效的控制高血压与其它疾病合并,降低致死率,保障老年人的健康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 老年人;高血压;临床特征;防治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25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003-01
  高血压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也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主要并发症有脑卒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及慢性肾病等。据有关资料统计,全世界约有6亿高血压患者,我国占其中的1/5,且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高血压的发病率也呈递增趋势[1]。经国内外的临床实践表明,高血压属于可防治的疾病,改善血压水平可以明显降低患者心脏病及脑卒中发生率,提高生存质量,同时也减少了疾病所带来的负担。为此,本文对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我干休所治疗的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此探讨高血压的防治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我干休所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20例,男58例,女62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71.5±3.5岁;病程2个月-22年,平均15.5±4.5年;对本组患者进行调查发现18例无明显的不适症状,肢体麻木65例,头晕头痛68例,胸闷气短24例,偏瘫22例,左心室肥厚42例;本组中有138例患者伴有并发症,其中脑梗死21例,脑出血12例,冠心病18例,糖尿病10例,高血压心脏病118例;101例合并伴发病,其中肺心病、肺气肿10例,高血脂症35例,慢性支气管炎30例,糖尿病21例,肿瘤5例。
  1.2 诊断标准 根据1999年WHO制定的防治高血压标准中高血压诊断及治疗原则作为诊断标准[2]。目前,我国对高血压诊断采取国际标准: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若仅是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认定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相关资料表明,收缩压与冠心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而各界医学组织也普遍认为血压在舒张期时升高的危害性低于在收缩期升高的危害性。
  1.3 方法 高血压在治疗的同时还应积极改善日常中的不良生活习惯,这对治疗起到推动及辅助性作用。限盐饮食、控制脂质摄入及采取长效稳定的药物治疗是高血压最基本、最见效的治疗方法。此外,加强运动及戒烟戒酒也是不可缺少的防治行为,通过以上干预可以有效的稳定及控制血压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同时正确、有效的药物给予也是高血压治疗中不可缺失的重要方式。在药物选择方面,应尽量应用服用方便、持续24h、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小的缓释制剂,如利水剂吲达帕胺、氢氯噻嗪等;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硝苯地平控释片及非洛地平缓释片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缬沙坦、坎地沙坦等。采取药物治疗时,医务人员应根据不同患者情况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用药,对危险因素给伴发病进行有效的预防及治疗。
  2 结果
  经过4周治疗后,本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情况均有所降低,血压控制在(130-138)mmHg/(86-89)mmHg。治疗过程中有65例患者需联合应用2种或2种以上的降压药物治疗。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逐显著上升的趋势,医学工作者应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因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症较多,其致死率要遠远高于同龄正常人群,因此高血压防治工作意义重大。
  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医务人员应适当降低用药起始剂量,放缓降压速度,若部分患者需长期服用利尿剂,为了避免不良反应发生,应定期监测血糖、尿酸、血脂质及水电解质等指标水平,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应立即停药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老年高血压者应在平稳的状态下控制血压,如急症高血压患者应先采用短效药物或静脉给药,再采取长效口服药物治疗,以此保证血压能够平稳的过渡,便于提升治疗效果。老年高血压因起病缓慢、患病率高、病程长等特点,加上症状轻微或无明显症状,使之易被忽视,从而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本组老年高血压者资料表明,10年以上高血压病程者77例,占64.17%,18例无明显症状,占15.00%。因此,对老年人血压情况给予定期监测,对防治高血压有着重要意义。老年高血压因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弹性降低而呈现出的收缩期高血压,因此老年高血压主要以单纯性收缩期血压增高为主要表现。
  老年高血压虽然以药物控制为主要的治疗方式,但饮食及运动治疗也不容忽视。因此,医务人员应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指导老年高血压患者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如戒烟戒酒、控制体重、合理运动、科学饮食等。因为老年高血压患者在用药治疗时,多以2种或2种以上药物联合治疗才能有效控制血压指标,所以在选择药物时也应以长效拮抗剂,血管紧张转化酶抑制剂、受体拮抗剂等为主。治疗老年高血压的基本原则为:药物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大剂量,联合用药,选择具有长效制剂的药物治疗,放缓降压速度。在治疗时应根据患者是否伴有其他合并症状来调整治疗方案,加强合理用药。
  总之,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升及老龄化人口的不断增加,老年高血压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因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病率高、病程长、合并症较多、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易被忽略。因此,老年人应定期监测血压情况,以便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通过联合用药,保护靶器管,降低血压波动,从而有效的控制高血压与其它疾病合并,降低致死率,保障老年人的健康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郭建林.谈谈高血压病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影响及其预防[J].中国实用医药,2012,07(29):243-244.
  [2] 张梅.浅析高血压相关影响因素、危害及防护[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4):388-389.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合并糖尿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间收治的合并糖尿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不合并糖尿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表现及病情特点。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临床表现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病情特点方面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
【关键词】 腹股沟斜疝;治疗;体会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24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4995-01  腹股沟疝是常见的外科疾病,大多需要手术治疗。其中1-2岁以下有自愈可能。腹股沟疝手术方法有:Ferguson,Bassini,Mcvay,Halsted,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等。我院2008年至2012年收
【摘要】 目的 总结基层医院内科门诊腰痛患者的病因分布特点,重点分析腰痛与肾脏病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3年来内科门诊就诊的腰痛患者160例行尿常规、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形态、肝肾功能,腰腹部X线、B超等相关检查,结合病史、症状、体格检查分析腰痛的病因。结果 160例腰痛患者中男性90例,女性70例。其中与肾脏相关者58例,占36.3%,前3位为肾盂肾炎19例,急性肾炎8例,肾囊肿7例。肾外疾病引起腰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酒精中毒性临床特征及躯体损害。方法 对本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0月在本院就医的40例慢性酒精中毒性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 慢性酒精中毒可造成严重精神及躯体损害,应关注本病的防治,并做好预防工作。  【关键词】 慢性酒精中毒;疾病或并发症;病例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253 文章編号:1004-
【摘要】 目的 对于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的护理体会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2010年至2012年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患者60例,按照住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治疗组30例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要采取心理护理、氧疗护理、使患者的呼吸保持畅通,除此之外還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等病情的变化进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结果 在护理结束后对患者的护
【摘要】 目的 探讨一种简便有效且能尽快预防、解除病人便秘的方法,以减轻病人痛苦,预防并发症。方法 将60例病人采用抽签法随机分配,实验组30例用液体石蜡加蜂蜜,对照组30例用果导。结果 采用统计软件SPSS11.0进行X2检验P=0.02小于0.05,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用液体石蜡加蜂蜜对预防和治疗便秘效果好。  【关键词】 液体石蜡;蜂蜜;便秘  doi:10.3969/j.issn
【摘要】 目的 对创伤后患胫骨干骨髓炎及骨破损患者行使骨外固定治疗术进行治疗,探究该法对其治疗效果与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骨干骨髓炎以及骨破损患者分组进行治疗,即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采取骨外固定技术和常规腓骨移植术治疗,长期随访患者预后情况,对两组患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患者有效治愈率为98%,对照组为70%,前者远高于后者,治疗组平均骨延长长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
【摘要】 目的 从导致剖宫产的相关因素分析,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住院分娩的产妇,随机抽取1000例,统计分析导致剖宫产的相关因素及比例。结果 从导致剖宫产的因素看,首先,病理因素为212例,占43.9%,其次,社会因素202例,占41.8%,再次,医源因素69例,占14.3%。结论 剖宫产率上升与诸多因素有关,只有通过医患双方和社会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