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岩画与古代“图画文字”

来源 :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jiang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柿子滩遗址是距今大约一万二千年至八九千年中石器时期的重要遗址之一。它位于黄河中游山西吉县境内。在这里不仅发现了不少中石器时期经过初步打磨的石器工具和绳纹陶片,牛、羊、鹿、虎兽骨等遗物,而且还发现了一处画在巨大岩石上面的“女性岩画”和“狩猎图画”,为我们带来了中国古代图画文字已经正式产生的重要信息。
  这处遗址,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由吉县考古工作者霍楹洲和阎金铸二位同志最先发现的。有关考古报告在90年代初期公开发表后,引起不少美术家和文化工作者跋涉千里,前往当地进行考察。从1988年起,山西省考古工作队员从柿子滩遗址进行了全面、认真的清理和发掘,提交了一份全面、完整的考古发掘报告,这一发现后来被评为“2000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头条内容。
  为了真实了解柿子滩遗址“女性岩画”的尊容。1995年5月,结合对山西境内的女娲神话遗迹进行的考察,我们和同样对此感兴趣的山西大学中文系刘毓庆教授、山西著名作家张锐锋先生结伴,从太原出发。第二天,在当时吉县县委和政协有关领导同志的关心和帮助下,我们对当时刚刚开发的壶口瀑布和尚未开发的柿子滩遗址进行了一次难忘的实地学术考察。
  我们先到距离县城将近100里地的壶口瀑布参观,欣赏和领略了壶口瀑布的汹涌波涛和震天雷鸣的强大气势。简单地进了午餐后,就匆匆驱车赶往柿子滩遗址进行考察。
  
  地处深山 堪为秘境
  
  吉县是晋南吕梁山区的一座山城地处州川河的河谷之中,而柿子滩则是位于县城西南四五十里的洲川河流人黄河的交汇处。因为在我们到来之前,县委宣传部就预先给柿子滩所在的东城乡政府打了电话,所以乡政府的同志很早就做好了接待准备,在招待我们吃了几个清凉可口的大西瓜以后,就由三个当地的同志陪同,踏上前往柿子滩的征程。
  一开始,从乡政府出发到下岭村一段,一直是缓慢地下坡,道路尚不算难走,步伐也比较轻快。但是,走到距离东城乡政府只有三四里的沟底村以后,就开始爬坡,忽高忽低的山路曲曲弯弯,虽然坡度不是很陡,但对于常在城市的我们来说,却早已是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力不从心,步履艰难。
  随后,我们又走上了一条位于陡峭悬崖上的羊肠小道:在宽度不到一尺、曲曲弯弯的羊肠小道的右侧,是怪石嶙峋、遍布荆棘的险要山坡,左侧是深达十几米至二十几米的深邃河谷。走在上面,令人头晕目眩,心惊肉跳,眼睛不敢邪视,脚步不敢斜错。在大汗淋漓中疾行了将近两个小时,终于在下午三点半钟左右,到达了平时只有牧羊人和羊群光临的柿子滩。
  稍事休息的机会,我们对这块令人感到神秘的土地进行了观察:柿子滩位于州川河河谷北岸的一块二级台地上面,是一块面积约0.25平方公里的开阔平地,它的北面和西面都是高耸的大山,州川河由东向西奔流而来,从它的西南方数百米处汇流进入黄河。形成了一处由河流与高山围护屏障的安全空间。这里向阳避风,温暖湿润,濒临水源丰富的河流和植被茂盛的山谷、盆地,是一处非常适宜人类居住的天然秘密环境。
  由于柿子滩周围都是岩石构成的山崖,所以这里没有发现古代遗留下来的黄土窑洞,但是在滩地西南方的向阳避风处,却有一道由倾斜突出的山体形成的天然岩棚,为远古人类提供了天然的栖身之处,夏天时人们可以在下面居住憩息。冬天时可以用岩石砌成墙壁,再用树枝、草木遮蔽,阻挡风雪严寒。
  根据2001年正式公布的考古发掘报告,柿子滩主要是一处距今2万年至1万年之间的中石器遗址,它的时间下限,已经进入到距今八九千年的新石器时代。在这里发现了不少运用间接打制方法打制而成的精细石器。同时还发现了不少羚羊、羊、牛、鹿、虎、田鼠、鼢鼠等动物的角、颔骨、牙齿等遗骨化石。可见当时在这里居住的部落氏族,是过着以狩猎、捕鱼和采摘为主的原始生活。
  
  岩石涂鸦 感念女娲
  
  引人注意的是:在柿子滩台地西端一道突出岩棚下的岩石上面,画有两幅表现远古时期母系部族生活内容的古老岩画。这道岩棚的下面,是一条进深不到一米的长廊,上部以大约75度的倾斜度向外突出,形成了一道可以遮蔽风雨的天然岩棚,成为远古人类的天然栖身之处。这两幅岩画画在岩棚下的一块岩石上面,大约0.3米高,0.25米宽。距离地面的高度大约1.5米,画面是用山区可见的赭红色砾石图画而成。遗憾的是:由于当地人不知道岩画的珍贵价值,对岩画缺乏应有的科学保护,1996年笔者前往考察时发现:岩画已经被人用燃烧过的炭棍作了描涂,破坏了岩画的本来面貌。但原画轮廓尚依稀可辨。这大概是导致2001年正式考古发掘报告未予正面提及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两幅岩画的内容,一幅是表现远古时期母系部族狩猎生活的“双鹿图”,另一幅则是表现女娲炼石补天和化生万物内容的“母亲崇拜”图。从岩画的面积大小来看,位于岩石右侧的“双鹿图”的尺寸大约是“母亲崇拜”图的三至四倍。画面上雌鹿无角,雄鹿的鹿角明显,这一画面说明:当时在这一带居住、活动的母系部族已经进入对麋鹿一类性情温和的兽类的驯养阶段。这两幅岩画也不是后来其他时期的人们所画出。
  那幅备受世人注目的“母亲崇拜”岩画,面积小于“双鹿图”,其内容却十分引人注意:画中人物的头部,画有两个分开的发髻;胸部画有两个硕大的乳房,表示这是一位女性。她的腹部下端有一个圆圈,表示“阴器”;在分开的两腿下方则画有六个黑点,表示她正在生育或儿女众多。所以有人认为这幅岩画是一幅“女性生殖图”;还有人认为六个黑点是表现这位大地母亲兼有“生育人类”和“化生万物”的伟大功能。
  饶有趣味的是:这位女性的头顶上面画有七个黑点;而她的两臂平举,右手上端有一个明显的圆点。表示手中持有物体。联系到女娲是远古时期母系部族的最高首领;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传说:后来人们对女娲补天的想象图画往往是女娲手持巨石飞向蓝天等诸多情况,显而易见:前者是意指排列着“北斗七星”的广阔蓝天;后者则是意指这位伟大的母亲正在“以石补天”。
  据柿子滩考古发掘报告称:吉县柿子滩遗址群是中国目前距今2万年至1万年间现存面积最大、堆积最厚、内涵最为丰富的一处原地埋藏遗址。这就为这幅女娲岩画的时间定位提供了科学依据。以距今“1万年”的下限时间上下浮动1000年计算,这幅女娲岩画的最晚产生时间,约在距今9000至11000年之间。这一时间已经是新石器时期的初期阶段。
  据考古发现:在晋南芮城县黄河东岸台地上的西侯渡遗址,不仅发现了多种旧石器和动物化石,还有不少经过火烧过的骨、角、牙等。说明距今180万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古代人类,已经开始用火烧烤和加工肉类。这是我国发现的中国古 代最早使用火的证据。古代人类自从发明用火以后,人们就开始从过去食肉寝皮、茹毛饮血的蛮荒愚昧状态中解放出来,逐渐把火运用到与人类饮食相关的日常生活之中,进入到对禽兽、鱼虾等肉类食品的熟食加工阶段;这种食品加工,使得禽兽肉类食品中所含有的脂肪、蛋白质更便于被人类的身体吸收;从而推动加快了人类大脑的成长发育进而使古代人类的观察—认识,思想—感情,思维—想象,流露—表达等能力产生了一个本质性的升华和飞跃。这种由于“食物加工革命”所导致的“大脑思维革命”,使得地球人类终于从本质上与蛮荒蒙昧的“禽兽”世界分道扬镳,逐渐走上了文明进步、光辉灿烂的光明大道。
  由于母系部族的最高领袖女娲对古代人类儿女生活变化所起到的伟大作用,这就使得他们对这位人类伟大母亲的崇敬、热爱感情变得空前强烈起来。油然产生出感念、赞颂这位光荣人类母亲伟大功绩的强烈冲动,出现在柿子滩遗址中的这幅女娲岩画,应该就是处于中石器后期、新石器前期的母系部族儿女,表达他们对“神圣母亲——女娲”热爱、崇拜神圣感情的印记产物。
  
  图画表意 文字起源
  
  中国古代文字创始于何时,历来有不同的看法。《书断》曰:“庖牺氏画卦以立象,轩辕氏造字以设教。”据《白虎通》等记载:上古之时,未有文字,“民人但知其母,不知其父,能复前而不能复后,卧之怯怯,起之吁吁……”,当时人们以“结绳记事”;后来伏牺氏“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图画乾坤,以定人道……令臣飞龙氏造六书”,中国的古代文字这才得以产生。
  何谓“六书”?即汉代《说文解字》所说的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借代等六种造字方法。“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日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日形声,形声者,以事成名,取譬相成,‘扛’‘河’是也;四日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伪,‘武’‘信’是也;五日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日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总而言之,就中国文字的本质而言,汉字的起源乃是以“图画文字”为基础的“表意文字”。我国云南丽江地区纳西族至今使用的“图画文字”,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字的“活化石”,就是帮助人们了解和认识中国文字发展进程的生动例证。
  “图画文字”的产生时间,大约是在原始人类野蛮时期的早期阶段,它主要是用图画来表现思想,寄托感情,是文字的雏形。《古代社会》作者路易斯·亨利·摩尔根说:“文字的使用是文明伊始的一个最准确的标志,刻在石头上的象形文字也具有同等的意义”,“标音字母的发明和使用文字来写文章……文明就开始了”,“刻在石头上的象形文字可以视为与标音字母相等的标准”。根据母系部族存在的时间是在父系部族之前,柿子滩岩画的女性形象与后来女娲、伏牺的“蛇身人面”形象有所不同等情况判断:这幅岩画的产生时间,应该是在进入父系部族社会的部落图腾时期以前,我们可以把柿子滩岩画视为中国古代最早的“图画文字”,它和我国内蒙古地区的阴山岩画,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呼图壁岩画,宁夏地区的贺兰山岩画、中卫岩画等,都是用“图画”形式表现古代先民生命崇拜、生殖崇拜、动物世界、狩猎生活等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后来人类在“图画文字”的基础上,又发明了各种各样的“刻画符号”,嗣后,西方世界走上了以表音功能为主的文字发展道路而以古代中国为代表的东方世界则是走上了以“图画文字”为基础的表意文字发展道路。使得中国汉字成为世界人类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份无价珍宝。
  根据以上古代语言、文字的产生、发展情况,再来认识和分析这幅柿子滩岩画,就可以看出:犹如现代幼儿时期“看图识字”、“画图说事”的道理一样,这幅古老岩画不仅以“母体”图画“象形”,而且以双手,卜举“指事”、以双脚下踩“表意”,是——个非常生动的古代“图画文字”,也可以说是一篇表现女娲炼石补天和化生万物不朽功绩,寄托远古先民对女娲母亲崇拜、热爱神圣感情的生动文章。这幅女娲岩画也是中国古代汉字发明以前,最早用以取代语言表意的文字载体,它为后来集“形、音、义”于一体的中国方块汉字的产生,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伴随着它(岩画)的产生,如同“妈妈”、“嫫嫫”“姆姆”、“奶奶”、“娃娃”一类相应简单的“音节语言”可能也在同一时期或此后不久相继产生。
  山西吉县柿子滩女娲岩画存在的事实说明:早在女娲所在的母系部族社会后期,即距今1万年至8000年之间的中石器晚期或新石器早期,伴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等创世功绩的建立,中华民族儿女心中对母亲女娲崇敬、热爱的文明感情就随之萌生,从而产生了这幅表现和寄托这种珍贵感情的古老岩画;这也是中国古代汉字发明以前,最早用以取代语言表意的文字载体,中华民族以牙牙学语、步履蹒跚的方式,走上了世界人类文明进步历史的发展进程。
  (孟繁仁,山西太原人,1942年出生。1965年山西大学中文系毕业。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目,中国管理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山西省古典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三国演义》学会理事,中国《水浒》学会理事,中国谱牒学研究会会员;《中华罗氏通谱》编委会顾问,“女娲(皇)陵修复委员会”总顾问。“后土文化研究会”特邀顾问。
  孟文庆,山西大原人,1965年出生。1988年山西大学中文系毕业,现在北京化工大学任教。)
其他文献
二月的一个周六,晚上在家看电视,终于看到了郭德纲担任嘉宾的那档安徽卫视的娱乐节目。这一期的主角是林志颖,一个在青春期就已经名满东南亚的年轻孩子,一个开着“价值350万的法拉利跑车”的娱乐明星。  郭德纲担任的是一个类似于“捧哏”的滑稽角色。他坐在那里,像个关公,但却是个关帝庙里的关公一一从衣着到神态,都和现场、和其他嘉宾格格不入。但是,他很有职业道德,并无敷衍,十分配合,那感觉,就像是一个打人敌人
期刊
俗语就像家中的老人,常被挂在嘴边,但是对他们真正的关心却越来越少。这种情形在近一百年来表现得越来越显著。要知道,人们不是没有能力去赡养和关心自己的老人,在古代这叫“老吾老”,当然后半句“以及人之老”这里就更不用提及了,他们只是越来越习惯于对老人的存在熟视无睹;但那句古话的另一半的前半截:“幼吾幼”却在近二十年来得到空前重视。同样道理,后半句“以及人之幼”我这里也不说了。为什么同样是一句古话,前者受
期刊
路遇旧游是很有学问的事,足可以考验一个人的修为和定力。  该如何才不尴尬,该如何才最有分寸;该怎样举手,怎样投足;该说什么,该谁先说……一言以蔽之,该如何漫不经心地不动声色地路遇,这是件很值得研究并演练的事。  犹记得某次和我的某个“闺中密友”边聊边逛,忽然她悚然变色,拉我迅速蹩进一间路边冷饮店。她一手冷汗,语无伦次,好像不是踩了雷就是触了电,不是梦初魇就是掉了魂……我当然知道事有不好,可是后来她
期刊
“过去”和“现在”在反差如此之大,意味着中国社会也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与时俱进的含义也就是研究这些变化,适应这些变化。  春节晚会里小崔说事,说昨天不是昨天,是过去;今天也不是今天,是现在;明天也不是明天,是将来。逗人一乐,发我深思。  那么,过去、现在和将来又是什么呢?单单从定义上讲,现在以前的,叫过去;现在以后的,叫将来;过去和将来之间的,就是现在。过去和将来是拿现在来区分的,如果现在指的仅
期刊
影视文化成为各国的首席形象大使    21世纪是娱乐和游戏成为世界主流文化趋势的时代,影视文化毫无疑问地站在了潮头。借助于互联网传播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全球网络人口的突飞猛进,世界已经越来越小,信息化时代使得世界经济和文化都处在一体化架构中。  戛纳电影节的开幕式和好莱坞小金人的颁奖等全球影视盛事,全世界同时直播接收,成为地球村的娱乐节目;美国的大片首映,也可以在世界各国同时展开。影视文化作为世界各国
期刊
乞丐在《新华汉语词典》里解释为“生活没有着落而专靠向人要饭要钱过活的人”,也就是说,乞讨是贫困的象征。像欧洲这样发达或者说富得流油的国家,也有乞讨者吗?旅游西欧12国,笔者亲眼目睹,可以肯定地告诉你是有的。不过,西欧的乞丐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些破衣褴褛、脏里吧唧的拦路伸手讨要的乞讨者,他们大多数都是很有才艺的人,或称其为“艺丐”或“街头艺人”者居多。    风景区的雕塑“艺丐”  根据西欧国家的传统,
期刊
在我国辽阔的大地上,人们可以见到不少千姿百态的古塔倩影。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至今尚留存在地面的古塔达两千多座。其中坐落在浙江省湖州市北门眼佛寺的千年古塔内外双塔——飞英塔,堪称中国古塔建筑艺术史上的一绝。  飞英塔创建于晚唐中和四年至乾宁元年(884—894),为仿木结构楼阁式的石塔。相传唐代高僧昙皎云游长安得到僧伽授予七粒佛祖舍利及一具阿育王饲虎面像,为珍藏这两件圣物,南下湖州化缘建造了这座全部用
期刊
广告,书上有各种定义。有的说广告是一种信息传递过程,有的说是一种让消费者改变态度的过程,有的说是发现产品与生俱来的戏剧性的过程,有人说是寻找独特的销售主张的过程,有人说是一种品牌树立的过程,最新最时髦的说法是,广告是定位,在人的大脑中占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位置的过程。  但是,这些定义都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广告的一个重要特征,那就是广告经常夸大其词,甚至是谎言连篇。  对于广告谎言,中国人可以说一点也不陌
期刊
           
期刊
三年前,上海“首富”周正毅出事,在上海滩引起一场风波。今年5月26日,周正毅服刑期满,走出上海提篮桥监狱大门,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此后虽有一二家上海媒体报道他仍想“东山再起”,但在香港廉政公署强调对周正毅发出的通缉令仍然有效后,便像被蒸发掉一样,在上海所有媒体上再也寻找不到有关周正毅的半点音讯。  是的,周正毅的事还没有完。今年—-月,他的妻子毛玉萍就因串谋造市,诈骗上市公司股东的罪名,被香港高等
期刊